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北魏三朝元勛,贏得情敵收獲公主青睞,為何被人闖入家門活活打死

2023-12-21歷史

歷代身為朝廷重臣之人,若非朝代更替或觸怒皇帝,往往晚年都能告老還鄉,含飴弄孫,清閑度日;抑或才能出眾不可或缺,被皇帝要求繼續輔政,直至壽終正寢;再不濟也能得個善終。可北魏時期出身名門的張彜,曾任安西將軍、秦州刺史,為孝文帝改革出謀劃策,一直被皇室所信任,晚年卻被人沖入宅中毆打致死,連其長子也未能幸免,實乃世所罕見。那麽,為什麽會發生這樣的事呢?讓我們看一看張彜的生平,答案便會水落石出。

一、出身名門

張彜的出身可謂不凡。他出身清河東武城張氏,這一氏族的始祖其實大家並不陌生,初中課本上的【湖心亭看雪】這一名篇的作者、泰山太守張岱,便是清河東武城張氏的始祖。而如果再往上追溯,還會看到一個大家更熟悉的名字,張良,是的,就是西漢的開國勛臣張良。張彜是張良的後人,也是張岱的第五代孫子。

張良

當然,以上只是張彜著名的先人,其實清河東武城張氏之所以為北魏時期望族,主要還是靠他的曾祖父張幸的打拼。

五胡十六國時期,張幸於亂世招納流民,屯田、建立武裝以抵禦「五胡」,張氏部曲發展到了數萬戶的規模。拓跋部統一北方之後,張幸率部歸服,於是被任命為平遠將軍、青州刺史,受封為平陸侯,並且該爵位為可世襲的爵位。作為張幸的曾孫,張彜自然繼承了曾祖父的爵位,成為了平陸侯。

二、品性優良

名門望族大都重視家風,崇尚經史傳家。而作為新一代平陸侯,張彜也不負眾望,自幼便聰慧過人,通曉經史,少年時便因為才學而有了一絲名氣。但熟讀經史的他並沒有傳統士人的那股書生氣,他性情豪放,不拘小節,對於自己看不上的人更是「視而蔑之」。

入朝為官之後,張彜更是如魚得水,與當朝才子盧淵、李安民等人高談闊論、針砭時弊,連出入朝堂都是趾高氣揚,沒有一點規矩。當時執政的馮太後看不慣張彜不守規矩,卻又因為愛惜他的才華而不忍罷用,讓宰臣教育他,但毫無效果,張彜依然瀟灑自如。

馮太後

雖然舉止上不拘小節,但在政事方面張彜卻從不馬虎,態度十分認真。李延壽在【北史】中寫道「(張彜)善於督察,每有所巡檢,彜常充其選,清慎嚴猛,所至人皆畏服」,可見其對於政事的謹慎重視。

除此之外,張彜還十分孝順。由於張彜的父親早亡,張彜與母親相依為命,早晚侍奉母親。母親去世的時候,張彜正跟隨孝文帝南征,收到訊息後當即卸任歸家,「送葬自平城達家,千裏步從,不乘車馬,顏貌瘦瘠」,千裏步行送葬,可見張彜的孝順,世人都稱贊他。

三、斐然政績

孝文帝親政後,張彜歷任主客令、太中大夫和黃門侍郎,與其他一批漢人官吏一起幫助孝文帝制定了朝儀和禮樂制度,並且為孝文帝謀劃了遷都洛陽的計劃,還因此「進爵為侯」。除此之外,張彜還參與了幫助孝文帝進行移風易俗的一系列中文化改革活動,加速了拓跋部在文化上的中文化行程,隨後一路升遷,先後任太常少卿、散騎常侍兼門下侍中,進入了統治集團的核心。

孝文帝

前文也提到,張彜擅長於巡查,於是經常被委派去巡查地方。在巡查陜東、河南等十二州的過程中,張彜查辦了不少大案,懲處了一批貪官汙吏,端正了社會風氣,聲明遠播,被稱為「張青天」,還因此被拔擢為尚書。

宣武帝時,張彜官至正尚書,兼正侍中,受孝文帝遺詔輔佐宣武帝,成為了宰相。

宣武帝親政後,張彜被任命為安西將軍與秦州刺史,掌管各民族聚居的重要之地。在任期間,他整頓軍隊紀律,強化了當地治安,當時「羌夏畏伏,憚其威整」,秩序井然,人民安居樂業,推動了當地的經濟與社會的發展。並且他還采取了更為先進的勞改的方式,把有罪之人的肉體刑罰改成了土木徭役,讓他們建造興皇寺。因為治理卓有成效,張彜還獲得了「良牧」的稱號。

離任秦州刺史回到洛陽後,張彜仍然心系朝廷,總結了歷代帝王治亂興衰的經驗,寫成【歷帝圖】獻給宣武帝,以期宣武帝以史為鑒。孝明帝繼位後,張彜又被加為征西將軍和冀州大中正。

四、公主青睞,奸臣陷害

因為政績斐然和品性端正,張彜一直在朝中擁有很高的威望,非常受朝廷的器重。張彜任秦州刺史期間,北魏的陳留公主因喪夫而寡居,而張彜又早年喪妻,於是張彜希望能和陳留公主結為婚姻,但同時仆射高肇也提出想迎娶陳留公主,在兩人之間,陳留公主選擇了張彜,張彜也算是得到公主的青睞了。然而情場失意的高肇不肯善罷甘休,便彈劾張彜「擅立刑法,勞役百姓」,雖然情況並不屬實,高肇也因為誹謗而被免職,但張彜還是從秦州被召回了洛陽,不久便得了偏風,與陳留公主的婚事也因此不了了之了。

五、張彜之死

張彜幫助孝文帝推行中文化改革,必然會觸動許多鮮卑族人的利益,招致鮮卑貴族不滿。在遷都洛陽一事上,張彜將不同意遷都的鮮卑守舊勢力算計了一回,他們心中自然會對張彜產生仇視。實行中文化官制,以文化素養取用人才,更是使一向尚武的鮮卑軍事貴族失去了很大一部份從政的機會。以上兩點,已讓鮮卑舊貴族對張彜積怨頗深,而張彜次子張仲瑀的一封奏折,點燃了鮮卑舊貴族對張氏父子的怒火。

張仲瑀上書朝廷請求改革選官制度,在選拔高官時不再參考軍功,如果這個決策被采納,尚武的鮮卑貴族子弟將徹底失去向上層晉升的渠道。

這樣赤裸裸地觸動鮮卑舊貴族利益,他們自然不可能善罷甘休,於是作為皇家衛士的鮮卑貴族子弟——羽林、虎賁開始對張氏父子實行報復。

他們先是砸了張仲瑀所供職的尚書省官署的大門,張仲瑀僥幸逃脫。之後又沖進張家行兇,將張彜拖到院子裏一頓毆打,並放火焚燒張氏宅院,張彜長子張始均跳墻逃走後,發現父親未能逃脫,便返回跪求憤怒的官兵放過自己的父親,卻被投入火中,喪命於火海,而張彜也因傷重不治於第二天去世,北魏一代名臣就此殞命。

鮮卑族劇照

文史君說

出身名門的張彜一生供職於北魏朝廷,政績斐然,兢兢業業,為朝廷所器重,被公主所青睞,一時風光無限,但因觸動了鮮卑舊貴族的利益,最終也只能含恨殞命,政治鬥爭往往就是這麽殘酷。

參考資料

李俊生:【張彜與北魏社會變革】,【洛陽師範學院學報】2016年第1期。

王守棟:【銜命擁旄——武城張彜考略】,【德州學院學報】2013年第1期。

(作者:浩然文史·聆風)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路搜尋,如有侵權煩請聯系作者刪除,謝謝!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團隊文史科普自媒體,全網主流平台文史類優質作者。 讓專業的歷史更有趣,讓有趣的內容更有深度。 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內容請關註我們的同名公眾號(id: haoranwen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