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齊治平
雖然網路上充斥著各種各樣的言論,其中不泛精致的利己主義者,但是我始終相信,這樣的人畢竟是少數,不管時代如何發展,「修齊治平」始終是讀書人的重要使命。
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好自己的事,讓小家更加幸福,為大家庭添磚加瓦,讓祖國更加的繁榮富強。
「修齊治平」出自【大學·禮記】:「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意思是:「要想在天下弘揚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養自身的品性」。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修齊治平
縱覽四書五經,我們發現,儒家的全部學說實際上都是循著「三綱八目」而展開的。所以,抓住這三綱八目你就等於抓住了一把開啟儒學大門的鑰匙。循著這個階梯一步一個腳印,你就會登堂入室,領略懦學經典的奧義。
就儒家本身而言,實際上包括「內修」和「外治」兩大方面:前面四級「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是「內修」;後面三綱「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外治」。而中間的「修身」,則是聯結「內修」和「外治」的樞紐。可見修身有多重要。
孔子出身寒微,家境貧寒而且社會地位低,但他並不自卑,而是刻苦學習,不在乎將來有沒有機會。
孔子成年以後,在季氏門下做一個管理倉庫的小吏,他以身作則,做事一絲不茍,兢兢業業,出納錢糧公平準確,從來沒有出過一次差錯。
孔子,萬世師表
後來又擔任管理牧場的小吏,牲畜沒有出現過意外傷害,也沒有無緣無敵地遺失,每天太陽出來就趕著牛羊去吃草,每天太陽落山就回到牛圈羊圈,作息規律、生活愉快。
他每天吃著粗糧,住得也很簡陋,有空的時候就讀書,沒空的時候就管好牛羊,讓它們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地成長;自己也過得很豁達。
機會很快就來了,孔子得到季氏的賞識,出任管理營建的司空,他依然兢兢業業、一絲不茍,管理的賬目一清二楚,不差分毫,管理的計畫也品質可靠,沒有出現豆腐渣工程。
孔子五十六歲那一年,孔子得到魯定公的賞識,出任大司寇並代理丞相職務,臉上露出喜悅的神色。
修齊治平
弟子提醒他:「老師呀,我聽說:君子大禍臨頭不恐懼,大福來臨不喜形於色,老師這麽高興,恐怕不大好吧!」
孔子回答道:「話雖這麽說,但是君子行得正,站得直,做事兢兢業業,讓別人挑不出毛病。更何況我身居高位而禮賢下士,身在廟堂卻想著百姓;沒有只顧著自己享受,沒有做出出格的事情,有什麽不可以的呢?」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我現在已經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我也想低調,但實力不允許呀!
於是,雷厲風行地把擾亂政治的大夫殺了,在魯國推行新政。
孔子參政三個月,掉在路上的東西沒有人撿;人們夜晚休息也不用關門閉戶;販賣豬、牛、羊的商販不敢哄擡市價;四方來的賓客不但不用送禮,還能得到接待和照顧。
修齊治平
齊國知道了這件事,不由得感到害怕:「魯國這樣下去,一定會強大,一定會稱霸,齊國和魯國是鄰國,到時候一定會吞並齊國,還不如現在就把土地送給他。」
大臣說:「你還不如試著阻止他強大,如果計劃失敗,再送給他土地也不遲。」
於是,齊國挑選了八十個漂亮的女子,穿著華麗的衣服,帶著三十輛雕刻著華麗花紋、裝飾精美的豪車,獻給魯定公。
魯定公果然上當,當即看得眼睛都直了,愛不釋手,連國家都不管了。
孔子長嘆一聲:「讀書人‘修身’排在第一位,連自律都做不到的人,一個沈溺於享受的人,怎麽能管理好國家呢!」於是帶著弟子們離開魯國,開始周遊列國。
參考資料:【中華成語大辭典】【大學·禮記】【史記·孔子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