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50年張治中到南海密會蔣經國,淩晨兩點接到葉劍英電話:快撤

2024-01-07歷史

1950年,國民黨上將張治中與蔣經國等人約好,不日在南海碰面,商量國共兩黨的和談事宜。

這天晚上,時鐘已經接近淩晨2點了,張治中還在為第二天的談判做最後的準備工作。就在張治中起身回臥室休息時,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劃破了深夜的寧靜。

張治中心中一驚:這麽晚了,打電話的人肯定有急事。

他趕緊接起電話,只聽電話那端傳來葉劍英焦急的聲音:「老張,快撤!台灣方面派了轟炸機,上級認為你的位置可能已經暴露,趕快緊急撤離!」

張治中有些惱火,不是說好了要進行和平談判的嗎?為何又來這種陰招?雖然心中憤憤不平,張治中還是連夜撤離了南海。

第二天天還沒亮,台灣方面的轟炸機果然來了,張治中所住的那幢房屋隨著接連不斷的幾聲爆炸聲,瞬間變成了一片廢墟。

蔣介石為何會對昔日的愛將張治中如此痛恨,非要置其於死地不可?

從對立者變成支持者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日本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為了解救中國人民於水火,中國共產黨做出了極大的讓步,由此促進了國共第二次順利合作。

身為國民黨上將的張治中對此深感欣慰。然而,蔣介石隨後發動的「皖南事變」,證明了他想消滅共產黨的野心始終未變。張治中曾明確對此事表示反對,引起蔣介石的強烈不滿。

不久,他又向蔣介石上表萬言書,言辭懇切地向蔣介石諫言,「皖南事變」是導致中共關系破裂的導火索,如若想要保住當今地位,必得懸崖勒馬,向共產黨伸出「和平」的友誼之手。蔣介石並沒有將這些肺腑箴言聽進去,最終導致了國民黨處於空前的被動狀態。

戎馬一生的蔣介石萬萬沒想到,在輝煌的「剿共勝利」後,他會受到國人的指責和唾罵,同時在國際上也失去了往日的信譽與威嚴。

面對如此重大的殘敗,迫使蔣介石不得不坐到了談判桌上。

1942年10月,蔣介石選擇了與周恩來等人一直有聯系,同時又可信任的張治中作為談判代表,前去與中共商量合作事宜。

談判在張治中家中(重慶曾家巖,名桂園)進行,中共派了周恩來等代表前來,顯出了極大的誠意。但是,談判並沒有想象中的順利,直到1943年的春季,雙方才確定最終的合作。

周恩來將中共方面的意見一字一句念給張治中,張則一字一句地進行抄寫,抄完後雙方再進行最終的核對。

張治中認為,中共確實已經做出了讓步,而且極顯合作誠意。他高興地向蔣介石做了匯報,並將最終的談判結果親筆抄寫給蔣介石看。

蔣介石看後卻對此不置可否,不說同意,也不進行下一步的簽訂事宜。最終,兩黨的合作因蔣介石的毫無誠意而未獲成功。

1945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後,張治中為了促進國共兩黨的和平,再次向蔣介石諫言。蔣介石在國人「反對內戰」的巨大壓力下,迫不得已同意和平談判。

他三次給毛澤東主席打電話,邀請他前赴重慶共商「國家大計」。毛澤東為了顯示共產黨的誠意,答應邀請。

其實,毛澤東主席與其他共產黨人如何不知道這是一場有來無回的「鴻門宴」,但還是為了國家,為了和平,義無反顧地登上了前往重慶的飛機。

得知毛澤東主席等人到達重慶的訊息後,張治中親自前往機場迎接。見到昔日好友周恩來時,張治中顯得特別高興,周恩來對這位曾經的同窗也極為親切。

當年周恩來和鄧穎超結婚時,因沒錢舉辦婚禮,還是張治中自掏腰包資助了周恩來。對此,周恩來一直深感於心。

兩人寒暄一番後,周恩來對張誌中說:「此次前來,毛澤東同誌的安全是我最擔心的事。」

聽到周恩來這麽說,張治中笑著說:「恩來兄,咱倆想到一塊兒去了,你們沒來之前我就想好了,讓毛澤東同誌住到桂園(張治中家裏)去。」

安排毛澤東住下後,張治中派出自己的憲兵一天24小時把守在桂園,他對憲兵隊隊長說:「一定要保護好毛澤東主席的安全,有任何意外提頭來見!」

雙十協定簽訂後,張治中又親自將毛澤東等人安全送回了延安。

當天晚上,中共領導為張治中舉辦了歡迎晚會。第二天送別張治中時,毛澤東主席親自將其送到機場,並對張說道:「你為了和平奔走是有誠意的。」

然而,雙十協定簽訂沒多久,蔣介石就發起了內戰。對此,張治中大為憤怒,一氣之下辭去了在軍中的職務,做了教書育人的閑職。

隨著內戰愈演愈烈,共產黨以破竹之勢攻破了國民黨的重重防線,並將蔣介石的嫡系部隊一一殲滅。面對如此情況,國民黨內部主張和談的人越來越多,蔣介石在此時卻選擇撂了挑子,回了老家溪口,將國民黨內一切事物交給了李宗仁全權處理。

李宗仁接任職務之後,迅速向共產黨表達了願意和談的請求。而且,他認為張治中是最適合的談判代表。

在此不得不隆重提一下張治中的身份,他不僅在國民黨內部擔任重要職位,參與黨內重大事件的決策,而且深受蔣介石信任和器重,是蔣介石手下的「八金剛」之一。但同時,他與共產黨也保持著密切而友好的關系,與周恩來總理有著深厚的交情。

後人稱,他既是中共的對立者,又是中共的支持者。此時,派他出面才是最合適的。

於是,在家賦閑的張治中再次擔任和平重任,前往北平參與談判。

張治中到達北平後,與共產黨商量出了一份【國內和平協定】,蔣介石得知後不僅拒絕簽字,更大罵:「文白(張治中,字文白)無能,喪權辱國。」

談判以失敗告終,張治中準備回去復命,周恩來意味深長地說道:「西安事變時,我們已經對不起一位姓張的朋友了,如今不能再對不起你這位姓張的朋友。」

其實,張治中也知道,自己之前數次向蔣委員長提出和平談判,早已種下了禍根。此次回去,必然不會有好果子吃。

就在張治中糾結要不要回去之時,周恩來秘密派人將張治中的家人接到了北平。張治中大為感動,對周恩來說:「恩來同誌,你可太會留客了。」

隨後,張治中發表了【對時局的聲明】,聲明正式脫離國民黨。

密會蔣經國,葉劍英通知緊急撤退

1949年,新中國成立,張治中被任命為中共中央政協委員。與此同時,他還對台灣的解放事業付出了巨大精力,希望台灣能早一天回歸祖國。

由於張治中與國民黨及蔣介石的特殊關系,他本人在國民黨內也具有較高的影響力。黨中央認為他是兩岸對話最好的牽線人,1950年,台灣當局表示願意就統一問題進行談判時,中央領導人隨即決定派張治中前去參加此次會談,希望張治中的出現能為此次和談加分,爭取早日解放台灣。

接到命令後,張治中與屈武、李俊龍、余湛邦等人迅速成立了特別工作小組,商定此次和談計劃。

為了以防萬一,張治中等人最終決定,以思念女兒為由,他要前往廣州親自迎接回國的女兒。

張治中一行人到達廣州後,經周總理指示,雙方見面將安排在廣東番禺的一個小島上。因此,張治中帶著兒子張一純等人秘密乘船去了這座小島,住在了一幢兩層的樓房裏,等待與國民黨代表接頭談判。

一天晚上,當張治中整理完關於談判的準備材料打算休息時,已經將近淩晨兩點了。這時,電話突然響了起來,張治中深知深夜來電,必是壞訊息。

果不其然,電話是葉劍英打來的,他在電話中用極為緊張的語氣說:「老張,趕快緊急撤離!」張治中問道:「怎麽了?出什麽事兒了?」

「據確切訊息,國民黨特務已經得知了你們的具體位置,為防不測,趕快離開!」

與蔣介石共事25年的張治中,深知國民黨特務的毒辣。掛了電話後,他就趕緊將正在熟睡中的眾人喊醒,連夜離開了那座小島。

結果,第二天天還不亮,國民黨的轟炸機就到了那座小島上空,在幾聲震耳欲聾的爆炸聲後,張治中他們住過的那幢兩層樓房瞬間就被夷為平地。

台灣方面究竟派了何人參與此次談判,已經無從考證。但對於他們談判的誠意,中國共產黨卻了然於心。

當張治中得知,他們住的房子被國民黨特務炸毀時,他露出了驚愕的表情。他沒有想到,國民黨如今對他已經到了「處之而後快」的程度。

對此,他有些寒心,跟著蔣介石南征北戰多年,如今卻因祖國統一問題,站到了彼此的對立面。但他對此始終不後悔,他唯一感到可惜的是,再次錯失了解放台灣,統一中國的機會。

此後的很多年裏,張治中依然為解放台灣而不懈努力著。

為祖國統一大業,付出半生心血

1959年,祖國十周年國慶之際,張治中向台灣方發表講話:「辭修(陳誠,字辭修)、經國,無論是你們親自來,還是派人來,只要你們願意,我想你們一定是把成見與偏見丟開了,這是我們共同喜聞樂見的。」

為了早日統一祖國,中央領導人也一直在積極努力。

聽說蔣介石懷念家鄉,周恩來總理專門派人去其家鄉拍了一張照片寄往台灣,並在照片背後題詩:「奉化廬墓依然,溪口花草無恙。」

除此之外,周總理還專門將在大陸的蔣介石內兄毛懋卿,任命為浙江省政協委員,並囑咐他要照顧好蔣介石在浙江奉化的親人,有空的時候也去看看陳誠在浙江青田的姐姐。

1960年,毛主席對台灣的「總統」改選政策發表意見,他指出:「台灣寧可在蔣氏父子手裏,也不能落到美國人手裏。對蔣介石等人,我們可以等,等到一個合適的時機解放台灣。如果我們這一代完成不了這個人物,可以交給下一代去完成。現在讓蔣過來,也著實有困難。」

所以,當蔣介石表示想連任台灣「總統」時,毛主席派人捎話給蔣介石,表示支持他連任台灣「總統」。

而且,為了保持兩岸之間的聯系,把中共領導就台灣問題的意見正確傳達到海峽對岸,張治中就成了傳達資訊的關鍵人物。

所以,當毛主席讓他向蔣介石表示自己贊成蔣連任台灣「總統」時,張治中說:「如今的台灣政權,主要掌握在蔣介石、蔣經國和陳誠三人手中。他們三人就好似一個等邊三角形,蔣介石在角上面,蔣經國和陳誠位於角兩邊,他們二人經常意見不合,矛盾重重。對此,我們已經明確表示,要他們團結起來,一致對外,不能讓美國人的奸計得逞。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蔣經國和陳誠,他們最終還是要聽蔣介石指派的。」

步入晚年的張治中,仍然對台灣問題念念不忘,他對當年前去台灣的老朋友和故舊也甚是思念。對此,張治中曾向台灣廣播喊話:「親愛的老朋友們,你們已經離開祖國這麽多年了,人生在世,匆匆幾十年,哪裏經得起歲月蹉跎?鳥倦尚且知返,人情誰不思鄉?祖國盼望你們回來啊!」

張治中在彌留之際,對在他身邊照顧的家人說:「我再也不能為台灣回歸祖國效力了。我這一輩子都在為國共兩黨和平而努力,在毛主席和周總理的正確領導下,我也做好了這些工作,然而事終未成,是我畢生遺憾。台灣是遲早要回歸的,只是我等不到那一天了。」

1969年4月6日,張治中與世長辭,享年79歲。

謹以此文向張治中這位偉大的「和平將軍」致敬,也向那些為了祖國統一仍然在不斷努力的工作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