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博望坡大火疑雲,隆中對執行偏差何在

2024-03-09歷史

博望坡大火疑雲,隆中對執行偏差何在?

盡管劉備的實力相較於張繡相形見絀,張繡掌控著整個南陽郡的廣闊地盤,而劉備僅駐守新野這一隅之地,然而他的戰略成效卻遠超預期。

在曹操大軍北進冀州的關鍵時刻,劉備果斷采取行動,挺進至南陽郡的北部邊界葉縣,展現了非凡的執行力。

許縣的朝廷亂作一團,曹操派遣夏侯惇、於禁、李典出征迎戰(夏侯惇、於禁等受命於危難,直撲博望)。劉備得知勁敵集結,巧施計謀,假裝撤營(劉備虛張聲勢,誘敵深入),夏侯惇急欲追擊,但李典洞察危機,警告不宜(李典識破陰謀,諫阻追擊)。

然而夏侯惇未能聽從,結果在博望坡陷入劉備的伏擊圈(大軍追擊,反遭劉備伏擊)。這場博望坡之戰,實則是劉備精心導演的戰術勝利,面對非曹操親征,劉備幾乎能輕易擊敗曹軍名將。

近在咫尺的葉縣,劉備卻未趁勝追擊,原因在於後方的劉表力量有限(劉表支援不足)。荊州獨特的地理和局勢,使得豪族掌控局面,而非直接參與北方的動蕩。

北方戰亂頻繁,豪族或死或降,而南方相對安寧,世家大族地位顯著(揚州、荊州、益州皆然)。因此,無論是孫權的吳還是劉備的蜀,北伐之路始終艱難,更凸顯了丞相北伐的艱巨性,特別是劉表,主要依靠當地豪族如蒯良、蒯越和蔡瑁等支持(單騎入宜城,聯合荊州、襄陽勢力)。

豪族為何不支持北伐?畢竟,打下的土地收益未必歸屬自己,還要負擔龐大的後勤,這顯然不合算(八年新野,劉備停滯不前)。

時光飛逝,劉備深感困頓。直至207年,曹操面臨困境仍堅持北征烏桓(詳閱【曹操北征烏桓的背後考量】),戰爭背後是更深層的政治賽局。

劉備洞察時局,力勸劉表把握良機突襲許縣,然而劉表並未采納(公元197年,曹操北伐烏丸,劉備提議劉表乘機攻打,劉表未采納)。

這一年,劉備的喜悅不絕於縷:喜得貴子劉禪,乳名「阿鬥」,更迎來期盼已久的巫師——諸葛亮。讓我們聚焦這位傳奇人物:徐庶,字元直,豫州穎川人,那裏孕育出眾多英才(穎川郡,人才輩出)。

為避戰亂,徐庶與石韜南下荊州,途中結識諸葛亮,友情深厚。欲知詳情,請閱【諸葛亮與荊州摯友的故事】。 徐庶深知劉備乃漢室後裔,名聲昭著,於是投奔,劉備對他深感器重(劉備新野駐軍,徐庶來訪,劉備極為賞識)。

徐庶向劉備推薦諸葛亮:「諸葛亮乃潛龍騰淵,將軍是否願一睹風采?」劉備果斷回應:「請您引薦。」徐庶建議:「諸葛亮才華橫溢,需以禮相待,將軍應親臨其地。」

這樣的請求,哪個領導者不會欣然前往?劉備不負所托,三次親赴隆中邀請諸葛亮,誠意可見(劉備三顧茅廬)。 與諸葛亮交談,劉備謙卑請教:「我雖才智有限,但壯誌未酬,先生有何妙策?」

諸葛亮則獻出三分天下的戰略構想。分三個步驟解讀:首先,強調謀略在亂世中的關鍵,曹操憑借謀略弱小勝強;其次,指明對抗曹操與孫權的策略,強調荊州和益州的戰略價值;最後,描繪劉備若占據荊益,內外兼修,必能成就霸業,復興漢室。

這樣的藍圖,令人熱血沸騰。

領略【隆中對】的非凡智慧,劉備依計而行,一展宏圖,三分天下格局由此奠定。然而,執行過程中並非全無波折:一是孫權的背信棄義,打破常規預測;二是漢中與襄樊兩大戰役未能無縫對接,劉備與關羽的行動略有脫節。

深入探究襄樊戰役的精彩篇章,你會發現關羽的水淹七軍壯舉和敗走麥城的復雜背景,以及如何妥善安置早期功臣的管理之道。

(欲知詳情,請點選閱讀:揭秘關羽的襄樊傳奇與企業初創期的人才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