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61年周總理到江西視察,與書記「賭酒」:幹三杯,換3億斤糧食

2024-07-22歷史

1961年,周總理在結束了廬山會議後,特意到江西南昌視察。江西的領導們自然不敢怠慢,在賓館裏備好一桌酒菜等候總理的到來。

席間,主管江西農業的書記劉俊秀最為積極,他滿面春光地舉起酒杯對總理說:「您今天來南昌,我們非常高興,一定要敬您一杯酒!」

聞言,周總理站了起來,可他卻沒有舉起酒杯,反而是神秘地說:「要敬酒,可以, 但是有個條件!

劉俊秀不解疑惑地問:「什麽條件?」

周總理笑著說:「 我喝一杯,你就要增加1億斤的調運糧食,我幹3杯,就要增加3億斤!

聽到總理這麽說,劉俊秀傻眼了,手中的酒杯瞬間沈重起來, 他也忍不住唉聲嘆氣起來。

江西省作為產糧大省,在60年代的時候能產糧幾百億斤,周總理只要3億斤而已,為何劉俊秀會如此為難呢?周總理又為什麽會提出這個條件呢?

周總理調糧

1959年春,國家發生了特大糧荒,15個省的糧食產量都不足以支持本地人口的基本口糧,其中山東、河北的情況最緊急, 餓死人的事情時有發生。

周總理收到災情報告後十分痛心,立即將這些情況告知毛主席。

這15個省的災情不能再拖延了,晚個幾天就會有成百上千的人餓死,所以毛主席在閱讀檔後立馬指示:「在三天內,用飛機以最快的速度把災情報告送到15個省的第一書記手中,必須引起各省的註意。」

為了讓這些檔醒目一些,毛主席還特意給它們起了一個名字:【十五省二千五百一十七萬人無飯吃大問題】。

得到主席的指示後,周總理馬上著手解決問題,他給各省的書記都親自寫了一封信, 要求他們核實地區情況並采取緊急措施調運糧食 ,盡快解決幾千萬人缺糧的大危機。

而江西作為產糧大區,理應在這個關鍵的時刻外調糧食幫助其他省,中央也因此向江西下令外調糧食13億斤的緊急任務。

面對如此艱巨的任務,江西的人民也勒緊了褲腰帶, 哪怕自己家裏都沒有儲備糧了,也要咬咬牙幫助其他省份的兄弟姐妹們。

經過江西朋友們的努力,江西省終於在幾個月後圓滿完成了糧食外調的任務。省委還特意派出慰問團,帶著5000萬斤大米以及好幾車的南瓜幹和紅薯片趕赴山東,讓當地的群眾十分感動。

然而災害並沒有結束,到了第二年,糧食收成減少的更多了,全國受災面積達到9億多畝,占耕地面積的一半以上了。

按照原計劃,這年的產糧量要達到6000億斤,這才夠全國百姓吃一年並且有點剩余。但那一年的實際產糧只有2870億斤,讓很多耕地較少的省份非常擔憂。

據六月份的國務院財貿報告稱,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的糧食庫存難以支撐群眾這次災荒,甚至只夠分銷10天左右。

拿到當年的糧食收成報告,周總理十分痛心,他沈重地說:「 這麽大的災荒,是建國以來從未有過的。就是我們那一代人,記事起也沒聽說過。

更讓人揪心的是,按照中央緊急報告給出的計劃,7月份應該外調糧食20億斤左右用來解決問題,但時間過了快一半了,才只調運了2.19億斤。

「照當前這個樣子下去肯定不行,會出亂子啊!」周總理因為糧食問題急得焦頭爛額,為了解決千萬百姓吃飯難的問題,他親自指揮調運糧食,被稱為「 糧食排程的總指揮 」。

他每周都要約見好幾次糧食部門的負責人,幾乎每次談話的時間都被安排在晚上,有時是晚上十點多,有時候是淩晨二三點。

每次見他們,總理都是一副萬分擔憂的神情,一談話就是好幾個小時。

那時中國的國際形勢不好,正處於內憂外患之中,不可能向別國借糧食,只能依靠國內的產糧大區調運糧食給災荒地區,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我就知道老表的風格高!」

為了解決這次糧食問題,中央特意在北京召開了糧食工作會議,將十幾個省的領導班子都叫了過來,一起解決這個問題並下達了糧食排程指標。

此次, 耕地面積較多、糧食收成比其他地區好的江西省又受到了重視 ,周總理還專門到時任江西省委書記楊尚奎的房間中找他談話。

周總理打了招呼後就嘆了口氣,語重心長地說:「去年好幾個產糧省都遭了災,連四川省都沒能免得過去。還是多靠你們江西省的同誌們幫忙,大家的生活才終於過得去,我們都要感謝江西省的兄弟姐妹啊。」

「這些都是我們應該做的!」回憶起去年的事情,楊尚奎不免有些悲哀,「去年餓死了好多人啊,希望今年能熬得過去,不要再出現這樣的場面了。總理,今年情況怎麽樣?」

周總理搖搖頭,無奈地回答:「 今年的形勢也很糟糕,中央在糧食的問題上遇到了越來越大的困難。北京、上海這些地方的糧食儲備都挖空了,調運的糧食也跟不上老百姓的需求 。」

楊尚奎一聽就著急了,連忙問道:「那可怎麽辦?」

「還是需要緊急調運一批糧食,如果這樣的大城市發生饑荒,後果不堪設想啊!」接著,周總理又誠懇地對他說,「江西省肯在這樣的情況下調出來10億斤糧食,已經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中央知道你們也有困難,但是江西省的收成已經比其他省好太多了,我今天來就是跟商量, 能不能再增調2億斤,先解決眼下的燃眉之急?

從南北朝時期開始,江西就是中國重要的產糧地區,原本讓江西省給其他省供應糧食是無可厚非的事情,但這次面對周總理的請求,楊尚奎卻只能拒絕。

他無奈地表示:「 要是總理您在以前提出這個要求,我們肯定眼睛眨都不眨一下就答應了 。但去年鬧災荒,江西也未能幸免,再加上很多地方為了煉鐵而疏忽了農業,導致不少谷子都爛在地裏。而且今年的情況也不好,個別縣已經出現餓死人的情況了,浮腫病人也是一大批啊。」

聽到江西同誌不好過,周總理也十分痛心,重重地嘆了口氣。

楊尚奎停頓一下,又憂慮地說:「雖然我們已經采取了措施,但也不敢大意啊。要是明年也歉收,江西省的老百姓們可怎麽辦?我們不得不做好最壞的打算啊。」

「尚奎同誌,你說得很對,是要考慮到老百姓的日子。」周總理面色沈重,雙眉擰在一起,「但老天不聽我們的, 有人又趁火打劫,又是逼債,又是切斷援助(蘇聯) ,我們的確要準備應對最壞的場面。」

看著周總理滿面愁容的樣子,楊尚奎的心也揪在一起。給中央調運了10億斤糧食後,江西省又調整了用糧計劃,每個群眾的用糧糧都被壓縮了。

在糧食儲備富裕的地方,江西省的老百姓們還勉強吃得飽;但在受災嚴重的地方,大家就要靠吃紅薯葉子果腹了。

老百姓吃不飽飯,楊尚奎感到很愧疚,他哽咽地說:「以前江西產糧多,農民都習慣用糧食餵豬、餵雞鴨,可現在人都吃不到糧食了,光吃些紅薯葉子,那些東西哪裏能頂飽呢?」

聽聞此話,周總理很難過地說:「 山東的同誌連紅薯葉子都吃不上喲!更嚴重的是,現在全國不止山東一個地方在受災啊!

停頓一會兒後,周總理又問:「你們幹部的糧食定量是多少?」

「在最好的縣,幹部的糧食定量是25斤,雞鴨魚這些肉類基本上都沒有。」說到這裏,楊尚奎的眼中已經浮現出淚花,「一天吃一斤米,就像吃根冰棍一樣,根本就不頂用啊。幹部們直喊餓,我們怕影響大家的決心,就不讓他們喊,不讓發牢騷。 同誌們就都嘴巴閉起來了,牙一咬,腰帶一勒,挺下去 。」

周總理稱贊道:「江西的幹部都是好同誌啊!」

楊尚奎繼續說:「總理,我也不是在叫苦,只是想讓中央了解我們的情況。 至於增調2億斤糧食,既然總理都提出來了,我們說什麽也要支持下去!

聽聞此話,周總理一直皺著的眉頭舒展開了,高興地說:「我就知道老表的風格高,我代表中央感謝江西省的兄弟姐妹們!」

回到江西省後,楊尚奎就緊急制定了新的調糧計劃,發動全省的幹部群眾節省糧食,幫助上海、武漢、山東等地的人民度過難關。

幹三杯,增加外調糧三億斤

然而困難依舊沒有過去,1961年,糧食饑荒的問題還在持續。

江西省地產糧也比較緊張,再加上近兩年外調得太多,當地的領導們不得不考慮減少這一年的外調任務了。

與此同時,因為江西省的糧食相對其他省比較多,外地人也爭先恐後地湧入各個江西地區,最多的時候達到50多萬,這些人也要消費糧食, 讓江西省有著很重的壓力。

正當楊尚奎想把這個決定匯報上去的時候,周總理正好在廬山會議後和各省的書記來到南昌,江西省委趕緊在賓館中設宴招待總理。

席間,主管江西省農業的劉俊秀比較活躍,他站起來,高高地舉起酒杯說:「南昌是總理領導八一起義的英雄城,時隔34年,總理又回到南昌視察工作,我們格外的高興,一定要敬總理一杯酒!」

周總理此次來江西,就是為了解決糧食外調的指標。此前他已經先後找了九個省的領導人,但全都收效甚微。

於是,他順勢高興地站起來,雙手交叉到胸前說道:「江西這幾年對國家的貢獻非常大,應該受到表揚!」

說完,總理又看看向劉俊秀說:「俊秀同誌要敬我一杯酒,當然可以,但是有個條件! 咱們兩個幹一杯酒,江西省的糧食外調就要增加1億斤。我幹三杯酒,就增加3億斤,好不好

聽完周總理的話,劉俊秀舉起的酒杯瞬間就沈重了,他為難地說道:「總理啊,中央交給我們的外調12億斤的任務,我們堅決完成,一粒糧食都不會少!但是要再增加3億斤,真的太困難了,難以完成啊!」

其實周總理早就在來之前調查過江西省的情況,他心裏有數。跟隨總理來的譚振林也知道這個事情,便為左右為難的劉俊秀打氣:「老劉啊,總理好多年沒來南昌了,心裏高興啊。你既然都給總理敬酒了,三杯就三億斤嘛!」

周總理接話道:「困難是肯定有困難的,但是江西老表糧食產量高,儲備糧多,增加三億斤還是可以的!」

劉俊秀十分為難,但他也知道,若不是情況真的危急,周總理也不會開這個口。

痛定思痛後,他一咬牙,舉起酒杯走到周總理身邊說:「 國家有困難,我們就應該大力支持,三億斤就三億斤

此話一出,楊尚奎立馬帶領屋子裏的人都熱烈鼓掌。周總理高興地舉起酒杯,連飲三杯白酒,暢快地說:「好啊,三杯酒,三億斤啊!」

解決了難題,周總理的心情都變好了,連誇江西的同誌照顧大局。

而江西省的群眾們也為了響應號召,省吃儉用地湊齊了15億斤糧食,調到了各個缺糧地區。

正是有了他們的幫助,才讓幾百萬的民眾免於餓死的結局,我們永遠記得並感激江西省群眾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