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罷宴故事:周恩來自掏腰包,毛澤東只吃半碗米飯,陶鑄怒斥設宴人

2023-12-28歷史

周恩來總理在1958年7月1日來到新會縣,開始他的視察工作。新會縣委計劃讓他入住新建的招待所,但周恩來總理婉言謝絕了這個安排。

他堅持住在縣委會辦公樓,認為這樣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並方便與同事們交流。因此,在接下來的7天裏,周恩來總理一直住在縣委會二樓,那是黨向民同誌平日工作和休息的地方。

這個房間的面積不足40平米,休息和工作的地方用一排舊式屏風門隔開。臥室內只有一張木板床、一張桌椅,用來擺放日常用品,以及一個洗臉盆架。

工作的地方則擺放了一張大書桌、幾張辦公椅和兩張舊沙發,開會時就在這間辦公室裏。7月的廣東正值天氣最熱的時候,辦公室內沒有空調,甚至連風扇都沒有。

不過,有一個機關幹部想出了一個辦法,他們瞞著周總理,把葵樹葉鋪在房頂上,用磚頭壓住,為辦公室隔除了一部份酷熱。

在短短的7天時間裏,周總理日夜操勞,前後視察了新會的十幾個地方,走遍了新會的學校、車間、田頭、倉庫、林場、供銷社和農民家庭,並與一萬多名新會幹部群眾親切交談,還召開了十多次座談會。

1958年7月,周恩來總理到廣東省新會縣農村視察,為了能夠多看幾個地方,周總理特別讓自己的秘書帶上饅頭和鹹菜,到了中午的時候能對付著吃上兩口,避免打擾到地方工作人員。

有些村社的幹部不知道周總理節儉的習慣,專門準備了雞鴨鵝這些肉菜給周總理補補身體,周總理看到後並不高興,他勸導那些幹部:「這些好菜是普通老百姓過年才能吃上的,一年也吃不上幾次,我們這麽吃讓老百姓吃什麽。

我們與老百姓並沒有區別,我看這裏種的豆子和馬鈴薯就很新鮮,吃這些就夠了。」而在群眾面前,周總理也沒有絲毫的官氣,他與幹部職工在大樹底下談生產談計劃,還親自拿葵扇給工人扇風取涼。

如此親民的總理,令新會的農民勞動深受感動。在充分地了解了新會的各項生產建設工作後,周總理在新會人民禮堂做了三個多小時的形勢和任務報告,這中間還發生了一件感人肺腑的小插曲。

新會縣的群眾知道周總理正在禮堂講話後,都紛紛趕來禮堂,在門口窗戶上擠著朝裏探望,都看一看總理的風采。一開始,新會的領導幹部害怕過於嘈雜影響會議,把門關上了。

周總理見狀很和藹地說:「為什麽要把我和人民群眾隔開?」於是,禮堂的大門窗戶重新被開啟,門外的群眾紛紛湧進,一萬多人把會場塞得是滿滿當當,但是所有人都開開心心得一起聽完了這場報告。

會上,周總理十分肯定新會縣委領導這幾年來取得的工作成績,給予他們熱烈的鼓勵,同時囑咐新會的領導幹部不要因為一點成績就自滿,前面還有更加艱巨的任務等著我們。

周總理在視察期間,為了與群眾同甘共苦,他每天只有三四個小時的休息時間。盡管省裏接待部門已經專門安排了廚師和海鮮,但他都一一退了回去,說:「我們過得已經比群眾好多了,不能再搞什麽特殊化!

」在食堂用餐時,他總是與普通幹部一起,每頓的飯菜都很普通。盡管食堂的炊事員說:「自己只會做大鍋飯,不會煮小竈呀!

做不了周總理的飯。」但周總理反而笑著回答:「我就喜歡吃大鍋飯。」他每日辛苦工作,卻沒有營養來補充身體,負責安排他生活的副縣長只能買一些既便宜又有營養的豆腐,於是,那段時間裏,食堂每天的飯菜都離不了豆腐。

新會縣委書記黨向民不忍心周總理不知疲倦地操勞,在周總理離開的前夕,他決定親自設宴為總理送行。周總理起初不同意,但最終在黨向民的勸說下勉強同意,但堅決拒絕鋪張浪費。

宴會就簡簡單單地設在縣委會的會議室裏,廚師就是縣委食堂裏的炊事員。參與宴會的除了周總理以外,還有他的兩位隨員,再就是三位記者。

盡管這一餐的油炸花生米、粉絲、饅頭、綠豆稀飯以及餃子比平常在食堂裏吃得要好一些,但也很難與美酒佳肴相比。

然而,周總理卻吃得非常滿意,他的態度給新會的領導幹部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周總理的節儉和無私奉獻精神讓人敬佩。他曾在新會視察時,堅持讓縣委出錢請客,盡管黨向民等人堅持要請客。這次視察不僅展現了一位共產黨人的高尚品質,也成為了新會人廣為傳頌的故事。

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領袖,新會大澤鄉五和二社社委會舊址被重新改造,恢復到從前的樣子,木桌長椅、一盞明燈,仿佛能看見周總理伏案工作的身影。

館內還陳列著當年周總理視察時的照片、題詞和實物等歷史資料,成為了全市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反腐倡廉教育的重要陣地。

周總理不僅在視察工作時節約,日常生活中也十分簡陋,早中晚餐經常都是素菜饅頭。他總是會吃完所有的飯菜,甚至會用饅頭把剩下的湯汁給擦幹凈。

但他對其他人卻很大方,這正是他的偉大之處。

1973年,法國總統蓬皮杜存取中國,陪同他參觀杭州西湖的周恩來總理,被蓬皮杜對中國美食的贊譽所吸引,爽快地答應了他品嘗中國美食的請求。

為了展示中國的風範,周恩來總理帶蓬皮杜來到了西湖最貴的酒樓「樓外樓」,並點了杭州最有名的特色菜,如西湖牛肉羹、西湖醋魚等。

在用餐過程中,周恩來總理向蓬皮杜介紹了這些美食的制作方法和歷史背景。吃完飯後,蓬皮杜對中國的美食贊不絕口。

然而,結賬時,服務員告訴他們只收10元錢,但周恩來總理知道這頓飯的實際價格遠高於10元,服務員明顯少收了錢。

他讓服務員重新計算,按正常標準結賬。當地的領導試圖阻止,說飯錢可以報銷。但周恩來總理堅決不同意,他說選擇的地方,他應該請客,不能算在公款內。

服務員無奈之下,加收了周恩來總理10元錢。周恩來總理始終嚴格要求自己,對工作一絲不茍,但對生活卻顯得不太講究,一件衣服縫縫補補穿了又穿。

然而,他的「摳門」行為贏得了全國人民的尊重,成為全體共產黨人心目中的楷模。

陶鑄總理勤儉節約,始終把人民放在首位。【炎黃春秋】曾高度評價陶總理的簡樸宴席:「陶鑄的簡樸宴席,傳遍了神州大地,贏得了廣泛的贊譽。

」1959年,陶鑄作為廣東省委書記,到清遠縣視察災情。在招待宴會上,四人一桌,一切都很簡單,陶鑄就入席了。

然而,當一只清遠雞端上來時,陶鑄不滿地放下筷子問:「這是為什麽?」縣委負責人解釋說:「清遠雞是我們的特產,想讓您品嘗一下。

」陶鑄又問道:「今年是哪一年?」縣委負責人回答:「今年是1959年。」「那麽,今年的清遠縣是雞聞名還是災聞名?

」陶鑄的質問讓在場的人都沈默不語。最後,陶鑄讓負責人撤下了所有的葷菜。

陶鑄去廣東省化州縣龍首鄉看望抗旱救災的農民群眾和鄉村幹部。當陶鑄的車接近龍首鄉時,看到村口站滿了人,遠遠看到車,人們高呼著「歡迎陶書記來視察」。

陶鑄的臉色立即變得陰沈,對這種浮誇的做法感到不滿。在村幹部的引導下,陶鑄來到了龍首公社。但是一進去,就看到會議室桌上堆滿了香蕉、柑橙、鳳梨、糖果……陶鑄什麽話都沒說,轉身就走。

他站在院子裏,說什麽都不肯進屋,周圍的幹部圍了一圈,不知所措。隨後,滿臉怒火的陶鑄忍不住大發雷霆:「現在正是國難當頭的時候,國家號召準備吃苦。

你們這樣做對得起人民嗎?你們要向群眾檢討,並制定出改正措施。一輩子得不到人民群眾的滿意,一輩子不能離開龍首。

」陶鑄說完就快速走出公社,一個水果都沒有碰,連早已準備好的飯菜也沒有吃,弄得前來迎接的縣社幹部尷尬萬分,下不來台。

陶鑄私下裏的生活作風也非常簡樸,吃飯只是簡單的青菜饅頭,其女兒陶斯亮曾很心疼地形容自己的父親為「苦行僧」。

1966年,陶鑄、周恩來和毛澤東以實際行動踐行了樸素的作風。關於罷宴的事情,毛主席也做過多次。他很少宴請客人,如果請客也是自掏腰包,用自己的稿費墊上。

1950年2月28日,毛澤東和周恩來從蘇聯存取回國,順路考察東三省的工業基地。遼寧省的幹部得知中央首長要來視察,特意準備了豐盛的佳肴款待主席。

可是,當毛主席走進餐廳,看到桌上擺滿了雞鴨魚肉,他立刻就不高興了。然而,當時有外賓胡誌明主席在場,出於禮儀,毛主席用了另一種無聲的方式「罷宴」。

他只吃了半碗米飯,加了一點青菜,喝了幾口葡萄酒後就放下了筷子,剩下的大部份時間是在抽煙。等到晚上,毛主席就接著開會的名義對領導幹部提出了批評。

他說:「我們是人民的公仆,是為人民服務的,不是來吃吃喝喝的。如果像今天這樣大吃大喝,幹部一層一層地仿效下去,在人民群眾中會有什麽影響?

」會上,毛主席還參照了劉宗敏和李自成貪圖享樂導致政權滅亡的典故,來給各位領導敲響警鐘,「我不做李自成,希望你們也不要學劉宗敏。」

毛主席的日常生活簡單而淳樸,他的餐桌上最常見的就是湖南家鄉的青菜和辣椒。正是這些先輩們的無私付出和始終為人民服務的精神,讓中國在短短幾十年內從一窮二白變成了世界強國,讓我們能夠過上幸福的生活。

因此,在我們享受生活的同時,也要記住先輩們質樸無私的精神,拒絕奢侈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