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元朝給中國帶來了什麽?

2024-07-23歷史

大哉乾元

一 我們如何定義元?強悍壯闊 實用至上

元是一個強悍的王朝,這是我們最強烈的概念。

它的版圖有多大?一句話:乃歷代之冠。北至北海、東到日本海,西抵黑海、地中海地區,北跨西伯利亞,南臨波斯灣,跨亞歐大陸,都是元的疆域。漢唐極盛之時,也不能和它相比,西藏和台灣也是在元朝時第一次被納入到中國的版圖範圍。

若要對元有公允的評價,那最好聽一聽離它最近的一個朝代的聲音。明太祖說,「元主中國,殆將百年,其初君臣樸厚,政事簡略,與民休息,時號小康」,這位推翻了元朝統治的君王的話說明元初時期人民的生活還是不錯的。

但多數聲音認為,元是一個黑暗的時代,他們認為蒙古消滅了一半中華文化圈,以漢民族為中心的一部份漢系國家全被蒙古摧毀。此外,蒙古的殺戮之名天下聞名,其軍隊規定「凡敵人拒命,天石一發,則殺無赦,這項規定使屠殺在蒙古軍內部合法化,屠城成為常規行為,無數中原人為此死於非命,蒙古軍還喜歡將擄掠之人充作家奴,致使百姓倉皇逃竄、流離失所。有史記載,宋代漢人約1.4億左右,自蒙古攻入中原數年間,全國人口降至約7500萬。底層人民的日子更不好過,那時人口被分為四等,南人(即原南宋統治區的漢人)是最後一等,可見其位置尊嚴有多低。

但史學家同時也稱,蒙古擴大了漢民族的版圖,是中國的「版圖的奠基者」。東北方向的燕雲十六州、西南方向的南詔(即大理)、以及西北方向的若幹少數民族,還有越南等這些地方,自五代十國到宋王朝,都已不承認以漢民族國家為中心,都在尋求獨立地位,而蒙古在征服的過程中把中華文化圈東西南北全部兼並,所有中華系國家除日本和越南外,幾乎全部拿下,實作了中華版圖的一次擴張。

實際上,對元的制度和經濟進行深入了解後,我們可以看到元其實是個思想開放的時代,它是在一點兒程度上廢除了科舉制,但這一舉措也並非全無可取之處,從正面意義上來說,科舉制廢除可鼓舞社會人群將精力投入各自有興趣的行業,這對唯四書五經論的格局,對工業技術和商業流通是有促進作用的。

甲骨文「元」

元的制度核心為註重實用主義,可以棄舊納新,不空談。它的制度順承了宋朝的二府制度,讓中書省管內政,樞密院管軍事,皇帝居中協調,此外,他增加了禦史台來專管監察,砍掉了門下省和尚書省。所以元朝的制度是以中書省、禦史台和 樞密院 為權力架構。中國歷史上,漢之後的歷朝都以三省六部為軸心,其中三省因皇帝的需要會有變化,而六部作為執行部份則基礎保持不變。元朝六部中的二、三把手和中層幹部很多都是漢人,這打破了「忽必烈朝堂上漢人少」的傳聞。實際上這些漢人不光數量多,且權力相當大。雖三個機構的一把手都是蒙古人,但漢也有政策討論和制定的權力。這種制度構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在那個等級森嚴、漢人和南人天然受歧視的年代鼓勵漢人透過努力提高自己的地位的作用。當然,元制度中被詬病之處也在於此,即對漢人的狹隘的雙重民族主義標準導致對漢族精英的行政權力分配不足,讓整個漢文人階層長期處於一個桎梏壓抑、沒有希望的年代。

二 元史簡要說 燒殺擄掠 短命多變

公元1271年,成吉思汗的孫子忽必烈取【易經】「大哉乾元」的元為國號,建立元朝。元朝為蒙古帝國一部份,除元帝國以外,還有金帳汗國、察合台汗國、窩闊台汗國和伊兒汗國。這四個汗國對於元朝廷來說相當於是分封出去的諸侯王。元朝國祚98年,卻出現了11位皇帝,可見其內政之混亂。

新建立的元朝在八年後滅亡南宋,統一中國。接著又對日本、安南、緬甸發起遠征,但遭遇失敗。在內政方面,忽必烈對經濟政治和文化進行了相關舉措進行改革,但收效甚微。忽必烈去世後,因長期征戰遺留下來的問題集中暴發,老百姓因生活沒保障,紛紛揭竿起義者,各地都有脫離元政權統治的事情發生。

在元朝中期,皇帝更換最為頻繁,政局更不穩定,人民的日子更難過,造反起事者越鬧越兇。而元政府面對這樣的局面根本無計可施,因為彼時元軍因政治渙亂已處於無組織、無紀律狀態。各地武裝各自為戰,毫無聯動可言,不聽君命,沒有一致的思想和行動,甚至還在交涉中出現自相殘殺的行為。元朝統治四分五裂,毫無戰鬥力可言,潰不成軍也在意料之中了。甚至在張士誠、劉福通、朱元璋與陳友諒之間相互殘殺、元氣大傷的當口,元軍都組織不起反擊力量,錯過平定最好時機,只能任由勢態如野火一樣或急或緩發展,直到燒到家門口。

到公元1368年,在起義隊伍中脫穎而出的朱元璋攻入元朝大都,元宣告滅亡。逃往漠北的元順帝繼續 「北元」政權,三十余年後,北元宣告滅亡,蒙古帝國分裂成了韃靼、瓦剌等部,後一直與明朝纏結。

元一共傳了五世,其間有三位皇帝在位時間較長,其余皆走馬換燈似的頻繁更換。政權不穩是其迅速滅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 元朝給中國帶來了什麽?疆土擴張與飲食革命

元對於中國古代歷史的貢獻,首先一條是「版圖的奠基者」。

在元以前,中原對領土的控制並不實際,一部份領土只有虛名。包括青藏高原在內的一些地方還是中原的威脅,新疆地區、西夏、大理等都在版圖以外。元朝將青藏高原,新疆以及西南地區、大理地區,甚至包括漠北地區,全部徹底納入中原王朝,使得中華民族版圖真正達到頂點。並且這種納入不只是做做表面工作,而是徹底納入統治範圍。同時,西藏從也元朝開始歸中國中央政府管理,元朝確定了西藏的政治制度和宗教制度。有元打下的基礎,此後明清順理成章將這些地區再次納入我們的版圖。

元朝的另一個貢獻是對飲食文化方面的貢獻。因為元的大一統、多民族形態,各種飲食風俗在這一時期逐漸交融,蒙古族,漢族,契丹族,藏族,畏兀爾,女真,回族等各部族的多種飲食方式並存,這是元代社會飲食的最大特點。僅羊肉一項,就分燒肉品、煮肉品、肉下酒、肉灌腸紅絲品、肉下飯品等多項。還有以家禽為主的菜肴,包括芙蓉雞,生地黃雞,烏雞湯,炙黃雞,青鴨羹、燒鵝,白蝶雞,鍋燒肉,川小炒雞,鹵鴨鵝名目繁多,各種野味,如鹿頭湯,熊湯,炒鹿湯,盤兔,攢雁,燒雁,攢熊掌,鹿腎羹,鹿蹄湯,狐肉湯,鵓鴣羹在民間十分常見。我們現在能夠見到的水產品,在元朝也基本都可以找到。並且元代提倡吃蔬菜,蔬菜品種十分豐富,蘿蔔,茄子,黃瓜,冬瓜,瓠,芥菜,萵苣,莧菜,芋,韭,蔥,姜,蒜,白菜,葵菜,蘑菇應有盡有。元間民間的菜市場,較之今天大城市的市場並不遜色多少。

四 元破壞了什麽? 土地制度和文人士氣

一是土地制度。在農業社會,保證國家穩定的重要條件之一就是絕大多數農民有自己的土地可種。而元朝破壞了這種平衡。

元自建立伊始就存在嚴重的土地兼並問題。蒙古人將占領的土地變成牧場,或賞賜給王公貴族,土地越來越集中在少數人手中,失去土地的農民被迫成為佃戶,佃戶的日子怎麽這?佃戶的日子過得怎麽樣,大家都很清楚,特別是在元時期,佃戶因繳不上糧拿農具抵債的情況十分常見。這種生產方式與生產關系的變化導致農民徹底失去希望。
坊間傳說元朝實行「四等人制度」,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 色目人 ,以早期歸順蒙古的西域各民族為主,包括黨項、中亞和東歐的一些民族;第三等是漢人,主要是原先金朝統治下的各族人民,包括漢族人,高麗、女真、契丹等民族;第四等是南人,主要是原先南宋統治下的漢族人民 雖然這一說法在元朝的史籍典章中並無查具,但至少說明當時所呈現出的不平等的權利義務。元朝時行省的主要負責人一般也是蒙古人和色目人,漢人、南人不能絕染指兵權,在法律程式上,不同民族的人違法犯罪處理的機關和司法程式也不一樣。這種差別,打擊了元朝漢人士子上進的決心,對個體希望的湮滅是摧毀式的,它讓整體沈淪,不利於創造創新的產生。

草書「元」

而元對中華一朝最大的影響,是來自於文化的下移。

文人地位下降,由於科舉長期不舉辦,讓漢族知識分子在壓抑中情緒迸發,他們為生活計,也可能是為了紓解情緒,多混跡於三瓦兩舍。期間產生出的作品,以諷刺和揭露為主,飽含憤慨之意,具有一定的批判性。而元因武力的強大自信,對文人的那套小玩意兒根本不在意,這進一步鼓勵創作者大膽的直白的表達。再加上元代統治階級整體文化素質不高,還存在語言不通的情形,所以他們更愛通俗易懂的娛樂節目,如戲劇話本等。市民階層受其影響,也追求更自然更通俗的藝術表達方式,從上自下,整體審美呈下移趨勢,直白的歡樂則增多了。元曲的語言便是這一環境下的特殊產物。它的特點是市井、親近、直白、外露、粗鄙,故事性強,利於傳播,淺層歡樂多,生活類俗物詞匯大量運用,如「屎尿屁」、「屁股」、「屌」、「雞巴」等隨處可見。這種風雅下移趨勢下的市井文學也是中華文華重要的一部份。

五 為什麽元的歷史記錄會很少?重武輕文和活在當下所致

中國歷史對元的態度總是復雜的。有意見認為元朝不屬於中國正統王朝,日本學者甚至認為「崖山之後無中華,明亡之後無中國」,這裏要提出的是,元朝的正統性是毋庸置疑的,連推翻元朝的朱元璋也承認「明繼元統」,並為元朝修史。認為元不屬於中國正統王朝的,多半出於陰謀論之說。但有一點不可否認,相比於各朝,元的歷史記錄確實要少得多,這主要是元朝重武輕文導致的後果。

元是一個什麽時代?

它是遊牧文化的頂峰。

如果選擇詞匯來來對這個時代進行描述,那麽嗜殺好武、現實接直、輕慢文字和遼闊壯大基本就可以概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