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俄現任國防部長主持挖掘的唐代古城遺址,究竟藏著怎樣的秘密?

2023-12-19歷史

在俄羅斯西伯利亞南部一個偏遠名為捷列霍爾( Tere-Khol) 的湖中,有一座古城遺址,遺址名為博爾巴任(Por-Bazhyn或Por-Bajin,意為「土房子」),屬唐式建築,應為回紇 人所建。 但回紇人所留的文字資料極少,關於遺址的爭論持續了幾十年,此遺址的由來至今仍是謎。

這處名為「博爾巴任」的古城堡遺址位於俄羅斯南部圖瓦共和國小鎮昆古爾圖克附近 ,占地約4公頃,城址東西長約215公尺,南北寬約162公尺,外墻保存較好,高10公尺,寬12公尺,內部發現有30余個房間,距離俄蒙邊境數十公裏。

博爾巴任古城遺址

一、「博爾巴任」的古城堡遺址的發現地圖瓦——故名唐努烏梁海

俄羅斯聯邦圖瓦共和國,也就是以前的唐努烏梁海 ,唐努烏梁海北至薩彥,終年積雪的薩彥嶺,古突闕語意為「白山」。南到唐努山,是鑲嵌在歐亞大草原中心區的一個山間盆地。

「唐努烏梁海」是一個組合詞。「唐努」是指唐努山脈(艾爾泰山系) ,海拔 2900 米,常年積雪。「唐努」在漢文文獻中也記載為牢山、貪滿山、貪汗山、睹滿山等。如【新唐書•地理誌】記載「至堅昆部落,有牢山、劍水」,牢山即為唐努山。劍水在有些文獻中記作謙水、阿輔河、烏魯克穆河,也就是現今葉尼塞河。現今人們造訪圖瓦共和國首府克孜勒市,在市內可見當年「謙水」依然在常年流淌。

「烏梁海」是清代喀爾喀蒙古對北鄰泰加林地帶多個狩獵部族的統稱,意為「森林中人」。 清代官方文獻沿用這個叫法,把唐努山及其附近山地草原地區統稱為「唐努烏梁海」。

終年積雪的薩彥嶺

這裏歷史上也曾長期歸中國管轄, 唐努烏梁海在唐代時稱為都播,先後隸屬燕然都護府、安北都護府、鎮北都護府管轄。宋金時屬西遼政權,稱謙謙州。1270 年,忽必烈在正式建國號為大元的前一年,派遣中原汴梁(開封)人劉好禮出任唐努烏梁海地區「斷事官」,該區域稱益蘭州,屬嶺北行省管轄。由於唐努烏梁海盛產良鐵、毛皮、天然巖鹽和池鹽,元政府將俘虜的大量中原工匠遷移到這裏,設定各種工匠局,將其建設成為當時歐亞草原重要的政治、經濟中心之一。明代,該地區屬蒙古瓦剌部。明中期瓦剌著名領袖也先,其生母就是從內地蘇州來到這裏的。清代,該地區初為紮薩克圖汗轄地,後歸烏裏雅蘇台將軍管轄。

因此,圖瓦的考古學文化與中國考古學文化更是緊密相連。 從考古學發現的古代東西方文化交流證據上看,唐努烏梁海是古代中國中原文化向西伯利亞草原地區廣為擴散的重要基地,是中華文明向域外傳播的重要支點。

圖中綠點為遺址位置

二、「博爾巴任」的古城堡遺址考古挖掘史

遺址最初於1891年被發現,蘇聯考古學家曾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對此處進行過考古挖掘 ,但未能揭開古城身份的謎團。

遺址所在地圖瓦是俄羅斯現任國防部長紹伊古的故鄉,2007年,他主持成立了「博爾巴任」文化基金會, 為考古學家、地質學家、地理學家和其他專家在該遺址的工作提供資金。他的準軍事部隊為發掘工作提供了大量支持,修建了營地的基礎設施,並架起了連線遺址和湖岸的橋梁,他們甚至為考古學家提供直升機運輸。

領隊伊蓮娜·艾爾贊采娃開玩笑說,這可能是歷史上第二次有軍隊以這種規模參與考古工作,第一次是拿破侖於1798年至1801年在埃及發起的考古調查。 2007年,時任俄羅斯聯邦總統的普亭甚至中斷了與摩納哥王子在圖瓦的狩獵之旅,前往該地進行參觀。

謝爾蓋·紹伊古(最右)和普亭(右二)摩納哥的艾伯特王子(戴著太陽鏡)

2007-2008年,「博爾巴任」文化基金會、俄羅斯科學院、國家東方博物館和莫斯科國立大學的學者和科學家進行了大規模考古發掘 。由俄羅斯科學院的考古學家伊蓮娜·艾爾贊采娃教授擔任領隊。考古學家對遺址進行現場考古,發現了印有人類腳印的泥板、墻壁上褪色的彩色圖紙、巨大的城門和陶制瓦片。 可能俄羅斯官方不希望這事兒引發圖瓦人對中國的一些聯想,不希望中國人參與。俄國人折騰了一年多,始終沒有得出什麽結論。

不讓中國人參與,那就找個英國專家吧,於是他們找來了英國雷丁大學考古學家海因裏希·哈克(Heinrich Härke)。在2008年的第二個挖掘季節,哈克和他的學生加入伊蓮娜·艾爾贊采娃的團隊。哈克博士熟悉歐亞遊牧民族的歷史,帶隊實地考察發掘了一年多,找到了包含龍雕磚、太陽紋等明顯具有中國唐朝風格的文物。

龍雕磚

哈克團隊認為,博爾巴任中心區由兩個大庭院組成,沿著墻被一系列小庭院環繞。在其中一個大院子裏有一個由兩個亭子組成的建築群。較大的亭子可能是用於儀式目的,而較小的亭子可能是私人住宅。 每個小院子的中心都有一座建築,這是當時中國宗教或儀式場所的典型布局。

考古學家伊蓮娜·艾爾贊采娃(Arzhantseva)在2011年釋出的一份報告中也首肯道: 「這個建築有著中國唐代的方形和立梁式建築特點。」

而科學家們使用雷射技術創造3D影像來分析建築此前的用處。雖然古城已有1300年歷史,但是很多墻壁都保存完好。考古學家們在此發現了方形建築物地基、與建築物正面相連的成對樓梯、立式梁結構、支撐屋頂的雕花頂梁結構、陶制瓦片等具有中國唐代建築特色的遺跡。 此外,考古人員還發現了繪有獸面圖案的赤陶浮雕,這種吉祥圖案在中國唐代古跡中較為常見。

這種雕花圖案的赤陶浮雕在中國唐代古跡中較為常見。

2020年,科學家透過碳十四測年技術對遺址內的木質建築材料進行了測年 ,測年數據顯示, 遺址的建成年代為公元777年(唐代宗大歷十二年) 。詳細的研究結果刊登在2020年6月8日的【美國科學院院刊】雜誌上。另外,遺址有發現地震及燃燒過的痕跡,「博爾巴任」很可能曾被地震引發的火災所損毀。

其實,對中國考古學家而言,對博爾巴任遺址還是非常感興趣,因為該遺址的保存水平很高,特別是木結構,在博爾巴任的保存狀況比同時期的類似中國遺址要好 ,可惜直到目前並沒有中國考古學者直接參與遺址的實地考察發掘。

目前根據國外專家們推斷該建築建於回鶻汗國時期(公元742年-公元848年) ,但還不清楚回紇人在如此偏遠地建造這樣古城的目的是什麽,因為它離人類定居點和貿易路線距離實在太遠。考古材料的缺乏也導致了博爾巴任功能的各種解釋, 包括一個邊境要塞,一個設防的宮殿和一個天文台,俄羅斯官方推測應該是摩尼教寺院,但最可能應該是回紇英武威遠可汗為唐代寧國公主修建的行宮。

三、「博爾巴任」的古城堡遺址的建設者回紇人

說到回紇汗國,我們先得了解一下曾活躍在古絲綢之路上的回紇 人。 主要分布於新疆,另外在內蒙古、甘肅以及中亞的一些地區也有散居。

隋末唐初,回紇是鐵勒部的一支 ,回紇部落聯盟為突厥汗國的重要構成部份。 盛中唐時,回紇逐漸取代東突厥汗國。 天寶三載(744年)回紇聯合後突厥統治下的其他各部滅後突厥,不久盡有其地。唐玄宗冊封回紇骨咄祿毗伽闕為懷仁可汗。

懷仁可汗回為紇汗國回紇第一代可汗,兒子英武可汗公元747年接任。回紇汗國疆域最大時東至室韋,西至艾爾泰山,南跨大漠,首都回鶻牙帳的遺址在蒙古國鄂爾渾河谷。

中唐疆域圖

安史之亂時期,回紇一再派兵幫助唐朝平定叛亂。此後,回紇人留居長安者常以千計。 貞元四年(788年),武義天親可汗上表請改稱回鶻,取「回旋輕捷如鶻」之義。 吐蕃占領隴右以後,唐朝喪失監牧之地,戰馬奇缺,因而不斷以絹、茶易換回鶻馬匹。隨著隴右的喪失,唐朝和西域、中亞的交通必須假道回鶻,回鶻人遂得以從東西貿易中得到很大利益。

回鶻汗國示意圖

從9世紀中葉起,回鶻內部紛爭不斷,又屢遭天災,國力大為削弱。散居艾爾泰山的黠戛斯族趁機擺脫了回鶻的統治,其首領阿熱自稱可汗。 以後回鶻連年發生戰爭,開成五年(840),回鶻為點戛斯所破,被迫進行大遷徙。 有的南遷近塞,有的西遷葛羅祿地區,與鄰近部落建立了哈刺汗國;有的西遷西州、龜茲,稱西州回鶻或高昌回鶻,即今維吾爾族的祖先;有的西遷甘州,稱甘州回鶻,即今裕固族的祖先;還有一小部份遷往吐蕃地區。

從回紇汗國建立,到汗國滅亡的近200年裏,透過助唐平定「安史之亂」抵禦吐蕃對西域的進攻、和親、馬絹貿易等方式, 回紇和唐王朝保持著相當密切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往來,從而成為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之一,促進了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

回紇與唐政府間的特殊關系又表現為雙方間的和親關系。 和親始於「安史之亂」,在整個回紇汗國200多年歷史,唐朝共有6位公主和親回紇。

北庭故城回鶻皇家寺院中的壁畫【王者出行圖】中的回鶻人形象

四、回紇可汗為大唐和親公主建的行宮?

圖瓦人文社會經濟研究所的學者德米爾·圖魯什教授也認為:該城可能是遠嫁回紇的中國唐代寧國公主的行宮。 當時的回紇可汗曾幫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亂」,唐肅宗將女兒寧國公主許配給他為王妃,公元758年,唐朝的送親隊伍將寧國公主送達回紇都城,在博爾巴任附近建立了公主行宮。

【新唐書·列傳第八】蕭國公主,始封寧國。下嫁鄭巽,又嫁薛康衡。乾元元年,降回紇英武威遠可汗,乃置府。二年,還朝。貞元中,讓府屬,更置邑司。

自漢朝以來,中原政權便和遊牧政權屢有和親。然而,歷代皇帝並不舍得將真正的公主嫁給胡人,一般都將宗王之女甚至是宮女,包裝為皇帝親女,並將其嫁到邊疆。

唐朝建立後,李唐皇室曾多次與外番和親,其次數之多,範圍之廣,影響力之大,都超越了前代。比如我們所熟知的文成公主,很可能就是江夏王李道宗的女兒,而後來的金城公主則是邠王李守禮的女兒。 但與前代一樣,與外番和親的公主,都不是真正的公主。

但是安史之亂後,唐朝皇帝卻罕見地將自己的親生女兒作為和親公主,遠嫁到漠北苦寒之地。據史料記載,寧國公主是唐肅宗李亨次女,乾元元年(758年),回紇葛勒可汗遣使求婚,唐肅宗因其助唐平定安史之亂有功,冊封次女為寧國公主,嫁給葛勒可汗為妻,並冊命封葛勒可汗為英武威遠可汗。寧國公主到達回紇汗國,被立為可敦(王後)。回紇舉國歡迎說:「唐天子將真女嫁來,是看得起我們回紇」。 所以英武威遠可汗特地選擇「博爾巴任」為寧國公主修建了一座夏季行宮。

然而,第二年英武可汗就去世了,按照回紇人風俗,沒有生下子女的未亡人是要殉葬的。寧國公主說:「我們中原的律法,丈夫死後便要為丈夫服喪,早晚哭悼一次,三年後便可以脫下喪服。你們回紇娶媳婦,必是仰慕中原的禮法,如果依從了你們回紇的禮法,又何須不遠萬裏求親?」不過,寧國公主也遵從了回紇的剺面習俗,拿刀劃破臉。兩個月後,寧國公主以沒有生兒子為名,返回了長安。

因此,該城最為可能是遠嫁回鶻的中國唐代寧國公主的行宮,主要可以從以下幾點佐證。

首先,「博爾巴任」的規劃設計、施工工藝、以及目前出土的文物器件都證明了具有中國唐代建築特色的遺跡,甚至,專家推測古城就是來自大唐的建築師直接參與了這個建築群的建設。

其次,「博爾巴任」雖然遠離人類定居點和貿易路線,但是它距離寧國公主及其隨從於公元758年抵達回紇都城(位於今蒙古國境內)僅有2天路程。

再則,出土遺物極少,而且地層堆積顯示,此遺址使用的時間非常短,可能完工沒多久就被廢棄了。這也和歷史符合,因為寧國公主嫁到回紇的第二年,可汗就去世了,公主也返回了長安,因此在「博爾巴任」的行宮沒建完,就被迫停工,隨著時間推移而廢棄了。

「博爾巴任」復原圖,城門朝向正東方

另外,遺址建在一座湖中小島上像是一座被遺失在湖上的世外桃源,這也和古代行宮一般選址風景優美的地方很契合。所以考古界一般認為,該城址就是回紇英武可汗為寧國公主建的一處行宮。當地地處西伯利亞冬季非常寒冷,而「博爾巴任」沒有發現取暖系統,所以很可能只是夏季使用的夏宮。

遺址地風景優美像世外桃源

當然,這一推測仍然缺乏確切的文獻材料,時間上又和目前的測年數據(公元777年 )稍有相沖突,所以並不能完全確定遺址主人就是寧國公主。

五、回鶻的牟羽可汗興建的摩尼教寺院?

根據俄羅斯地理學會的公告,博爾巴任是牟羽可汗修建的摩尼教寺院。 由於遺址使用的時間非常短,城內房屋較小,布局整齊劃一,像是僧侶的住所,因此,也有學者推測這座唐朝古城「博爾巴任」可能是回紇的牟羽可汗興建的摩尼教寺院。

遺址平面圖

牟羽(Bogü聖明)可汗是回紇汗國的第三代大汗(公元759-780年在位), 在位期間,他統治期間吸收唐朝的文化制度, 曾出兵助唐平定安史之亂,被封為「英義建功可汗」。 此外,他引入摩尼教,因為摩尼教比漢傳佛教更適合半遊牧的生活。 他從洛陽帶回四位摩尼教士與薩滿辯論,摩尼僧人獲勝,自此以摩尼教為國教。

牟羽可汗必定也是在其維持權力基礎的騎兵軍事力量之上,要利用當時掌控絲綢之路貿易的粟特人的經濟能力,尤其是尋求超越傳統薩滿教的穩固宗教權威。那麽,可以認為自打掌握權力的那時起,他就在物色適合成為國教的宗教。

回鶻人的摩尼教神職人員形象,博爾巴任古城遺址並未出土任何摩尼教相關文物

摩尼教(Manichaeism)又稱明教、明尊教、二尊教、末尼教、牟尼教等,源自古代波斯祆教(又稱瑣羅亞斯德教),為公元3世紀中葉波斯人摩尼(Mani)所創立、在巴比倫興起的世界性宗教。

摩尼教於公元763年傳入回鶻,由於受到回鶻統治者的大力扶持,發展迅猛,很快成為國教。安史亂後,因回鶻助唐平亂有功,摩尼教徒借回鶻的支持,得以在華傳教。成五年(公元840年)回鶻國破,被迫西遷,失去護法的摩尼教風光不再,會昌三年(公元843年)遭唐武宗敕禁,此後摩尼教在中原地區轉入民間。

回紇汗國改宗摩尼教,在此後的百年中對整個漠北回紇汗國的政局、經濟、文化、對外關系等方面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尤其是牟羽可汗首次控制天山地區絲綢之路,利用摩尼教的重商政策,使回紇汗國成為掌控絲綢之路的經濟帝國。 然而,這一改革在公元779年因反摩尼教起義而停止,博爾巴任的寺院旋即被廢棄。

牟羽可汗晚歲驕橫,縱兵至唐境掠奪,公元780年,被宰相、同時也是他的堂兄莫賀達幹所殺。 頓莫賀達幹積極與唐朝交好,力圖改善關系,唐德宗冊封他為武義成功可汗。但他對摩尼教實施迫害政策,直到懷信、保義兩位可汗統治下摩尼教的復興與真正的國教化。

回鶻人的摩尼教文獻

顯然,這一推測除了時間上和目前的炭測相符,其他沒有任何遺址出土文物或相關文獻資料可以佐證。 目前如果說圖瓦的古城遺址是中國唐代寧國公主的行宮,與中國的這種聯系在政治上是敏感的,所以,俄羅斯官方仍宣稱博爾巴任是牟羽可汗修建的摩尼教寺院。

對於考古學家來說,「博爾巴任」唐朝古城遺址之謎至今沒有完全解開,俄羅斯境內的唐朝建築到底是何用途,到底為誰而建,仍然沒有確切的答案。

但是,如今博爾巴任古城遺址變成了俄羅斯遠東著名的旅遊景點之一。因為風景優美加上神秘的遺址,每年都有很多人到這裏旅遊觀光。最近10年,已經開通了山路,建了旅遊小鎮,擁有十幾家酒店,1000多常住人口。

谷歌地圖下的唐城遺址

參考資料

資料1:百度百科

資料2:https://archive.archaeology.org/1011/etc/letter.html

資料3:https://postcard.news/siberias-por-bazhyn-was-created-by-lord-sri-krishna-is-it-the-dwaraka-city-mentioned-in-the-mahabharat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