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阿敏助努爾哈赤打下江山,忠心耿耿,究竟是何原因,招致殺身之禍

2024-01-17歷史

阿敏

在明萬歷十四年(1586年)誕生的阿敏,是努爾哈赤的弟弟舒爾哈齊的次子。在南征北戰的征程中,他展現了驍勇善戰的本領,為努爾哈赤立下了不少汗馬功勞。然而,這位和碩貝勒卻與皇太極之間產生了矛盾,最終導致了他命喪黃泉。究其原因,最令人矚目的便是阿敏對父親被囚的仇恨,成為他命運的交叉點。

皇太極

潛伏的仇恨

父親被囚時,阿敏已經年滿25歲,已是不諳世事的成年人。雖心知害死父親的真兇是伯父努爾哈赤,但由於敬畏之情,阿敏保持沈默。然而,當皇太極登基之際,他的內心矛盾隨之暴露。言行之中,阿敏直指皇太極,並充滿對先汗的積怨。這父仇之恨成為一把刺,戳破了表面的忠誠,引發了一系列不可挽回的後果。

阿敏

言辭的戰爭

阿敏並非文官,而是一位武將,性格魯莽,言辭放肆。對先汗的積怨與生性直率相結合,使得他在朝野傳播怨言,如「何故生而為人」「不如山上的一棵樹」等言論。這並非自卑者的自怨自艾,而是對皇太極的公然宣戰,表達內心的不滿。甚至,阿敏在私下向親戚表白,自己在夢中被伯父打擊,但卻有黃蛇護身,這無疑是對皇權的挑戰,揭示了他篡權的野心。

分裂的野心

在天聰元年(1627年),阿敏奉命征戰北韓。戰局初期勢如破竹,北韓國王被迫求和。然而,阿敏並未急於退兵,而是表露了自立門戶的野心。對隨行的貝勒們說:「你們願意回去就自己回去,我是打定了主意要進北韓都城。」他展現出對歷史的羨慕和對皇權的渴望。然而,這一意圖遭到部屬的激烈反對,包括親弟弟濟爾哈朗也站在反對的一方。面對眾叛親離,阿敏無奈返回大金,怒氣未消,最終以燒殺搶掠作為離去的銘印。

出師失利的沈痛

天聰三年(1629年)十月,皇太極親自統大軍征明,攻克了山海關內的四城。接著,派遣阿敏率軍前往駐守。然而,阿敏在永平城不久,明兵奮起反擊,連戰失利,損失慘重,身為主帥的他卻選擇棄城而逃。更為殘忍的是,逃亡前,他下令屠殺城中漢族降官降民,並將全部財產洗劫一空。這一系列的不義之舉,為他的命運埋下了更深的禍根。

終結命運的十年

阿敏的不義之舉早已激起了皇太極的殺心。在阿敏歸國受到全國輿論的指責之際,皇太極扣上了16條罪狀。雖然皇太極曾下令處死,但最終選擇囚禁。阿敏在獄中度過了長達10年的囹圄生活,最終在絕望和苦痛中結束了自己的一生,離世時年僅55歲。阿敏的命運,似乎重演了他父親的悲劇,然而,他本可以在為努爾哈赤立下汗馬功勞後繼續效忠皇太極,享受兩朝元老和忠臣的榮譽,卻偏偏選擇了一條不歸路,成為歷史的過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