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他打跪武松,打服魯智深,若上梁山能排第五,卻因看透宋江而退隱

2024-03-01歷史

【水滸傳】原著第七十回中,梁山已經集齊了三十六天罡與七十二地煞,共計一百零八位頭領,看著那場面,怎能不熱血沸騰。

接著宋江便慷慨激昂的說了這麽一番話:「我等弟兄,自從上山相聚,但到處並無疏失,皆是上天護佑,非人之能。今來扶我為尊,皆托眾弟兄英勇。一者合當聚義,二乃我再有句言語,煩你眾兄弟共聽。」

這裏便給人一種「小夥伴湊齊了,可以大幹一場了的感覺」,頗顯幾分刻意,難道後續有能人出現,梁山就不收了?

(宋江劇照)

倒也不是,後來的劇情中,還登場了一位好漢,那人吊打武松,打服魯達,卻因看透宋江而選擇退隱江湖。

一、神通廣大的武魯二人

盡管梁山好漢的排名不全是按實力來的,但不可否認,那排名前十的幾位武將確實是實力最靠前的。

比如那梁山二把手盧俊義,他號稱棍棒功夫天下無對,接著便是關勝、林沖、秦明、呼延灼四大虎將,能被尊為虎將,自然實力不俗,再到排名第九的「小李廣」花榮則是有百步穿楊之能,拋開近戰不談,遠端作戰書中除了那擅長飛石的張清,怕是沒幾人能與之匹敵。

不過無論這些好漢有多強,在一部份讀者心中最猛的始終是武松與魯智深這二人,沒辦法,誰讓作者把最多的戲份給了這二人,熟悉【水滸傳】的人就一定聽過「武十回」與「魯十回」的說法,這二人確實是有太多的高光時刻。

比如武松的景陽岡打虎,書中只道:「虎來撲人似山倒,人去迎虎如巖傾。臂腕落時墜飛炮,爪牙爬處成泥坑。拳頭腳尖如雨點,淋漓兩手鮮血染。穢汙腥風滿松林,散亂毛須墜山奄。近看千均勢未休,遠觀八面威風斂。身橫野草錦斑銷,緊閉雙睛光不閃。」

(武松劇照)

成年猛虎在武松面前也宛若貓咪,最終只能接受被打成肉泥的命運。

而那魯智深雖不及武松這般靈活,但他卻是將力量體現到了極致,那倒拔垂普都之舉就堪稱人型挖掘機一般,書中只道:「智深相了一相,走到樹前,把直裰脫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繳著,卻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將那株綠楊樹帶根拔起。眾潑皮見了,一齊拜倒在地,只叫:‘師父非是凡人,正是真羅漢!身體無千萬斤氣力,如何拔得起!’」

這二人確實是強,但你可能有所不知,書中可是存在連武松、魯智深聯手都搞不定的高手。

二、碾壓梁山群雄的敵將

比如那「沒羽箭」張清,這哥們在上梁山之前的東昌府一戰就大顯神威,接連打了十五名頭領,其中就包括魯智深與武松。

當然,武松本人並沒被他打傷,但武松在面對他時的表現也略顯狼狽,全然沒有打虎時的那般霸氣。

畢竟書中是這麽說的:「魯智深擔著禪杖,此時自望見了,只做不知,大踏步只顧走,卻忘了提防他石子。正走之間,張清在馬上喝聲:‘著!’一石子正飛在魯智深頭上,打得鮮血迸流,望後便倒。張清軍馬一齊吶喊,都搶將來。武松急挺兩口戒刀,死去救回魯智深,撇了糧車便走。」

(魯智深家族號)

魯智深是實實在在的被打得頭破血流,而武松呢,最多也只能做到帶著魯智深逃離現場,反打張清?不現實,他若繼續戀戰,只怕也難免挨張清的石子。

不過很明顯,張清還算不上是擊敗了武松與魯智深二人,畢竟武松確實沒挨打。

但另一位好漢卻是給了武魯二人沈痛的打擊,那人便是田虎的手下「幻魔君」喬道清。

各版電視劇都略過了征遼、田虎、王慶的劇情,其實這些劇情不可謂不精彩,只是說沒有將戰事的慘烈表現出來,以至於梁山好漢三次征伐下來都未折損一人,著實是有些過於假了,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的敵人不強,至少喬道清就強到了極致。

那道人會使妖法,事實上他面對的並不是武松或魯智深這兩名將領,而是整個梁山勢力。

你且看這段描述:「喬道清又把劍望北一指,口中念念有詞,喝聲道:‘疾!’須臾天昏地暗,日色無光,飛砂走石,撼地搖天……猛可地一聲霹靂,半空中現出二十余尊金甲神人,把兵器亂打下來。早把魯智深、武松、劉唐打翻。北軍趕上,也被活捉去了……軍士將魯智深、武松、劉唐及先捉的李逵、鮑旭、項充、李袞、唐斌綁縛,解到帳前。」

(公孫勝劇照)

僅僅只是一招,武松等人就被打翻在地,毫無招架之力,縱然武松能徒手打虎,又如何對抗得了喬道清用法術召喚出的金甲神人?

而在後續的劇情中,喬道清是敗給了公孫勝,他也轉投了梁山陣營,當李逵要找喬道清的麻煩時,一旁的魯智深卻不樂意了。

書中只道:「宋江道:‘喬道清被一清兄弟圍困百谷嶺,欲降伏他。羅真人已有法旨,兄弟不可造次。’魯智深對李逵道:‘兄長之命,安敢不遵。’李逵方才肯住。」

可見魯智深也知道這喬道清是個人才,若能轉投梁山,必有大用,他是徹底服了這道人了。

而這人在後續的劇情中也確實是為梁山(宋軍)一方立下了不少功勞。

三、看透宋江的高

以喬道清的實力,若早點兒上梁山,或者說宋江日後再重排一次座次的話,他多半能坐上第五把交椅,畢竟宋江、盧俊義、吳用的地位是不可撼動的,而公孫勝又是唯一能壓制喬道清的人,所以他屈居第五完全合理。

(喬道清)

可喬道清卻沒留到最後,他甚至都沒參與征方臘,而是在孫安死後,選擇離去,同時也是因為他看透了宋江的為人,知道跟著這人沒前途,便對宋江說:「貧道得蒙先鋒收錄,亦是他來指迷。今日他死,貧道何以為情!喬某蒙二位先生厚恩,銘心鏤骨,終難補報。願乞骸骨歸田野,以延殘喘。」

之後便投羅真人處潛心修道去了,試想喬道清若隨宋江出征方臘,憑他那法術,怕是能輕松拿捏方臘,梁山好漢也不至於十損七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