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被贊「李唐天下蕭一半」,出過17位皇帝,這個家族靠的是什麽?

2023-12-10歷史

前言

自古出英才美人,誰不眷戀這高門大家?然而真正能成為千古第一家的,終究只是鳳毛麟角。那麽這個在南北朝隋唐數百年間幾乎「稱霸」朝堂的蕭氏家族,又是靠什麽成為了這少數「大家」之一呢?

一、族源淵遠,堪稱奇跡

相傳,「蕭」這個姓氏,可追溯到上古傳說中的炎帝神農氏。在商朝分封制度下,有一個小國被稱為「蕭國」,諸侯的後裔們便以國名為姓,蕭姓由此開始。

這蕭國在商朝時領土狹小,僅僅相當於今天一個縣城大小。而當時諸侯國林立,各個大國勢力範圍廣袤無垠。比如周國、蜀國等等,都擁有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人口。

相比之下,蕭國的人丁稀少,國君也只能勉勉強強稱得上一國之主。這或許就是後來中原諸侯見招架不住商輝申之強大勢力,紛紛歸順後改姓「姬」時,蕭國也不例外,國君選擇投降從屬的原因。

在西周建立之後,周武王分封諸侯,設定了許多新政權。而許多小國如蕭國等,則在這場分封中失去了獨立自主的地位,成為大國的附庸。其君主和百姓要麽逃散民間要麽仕於大國,蕭姓作為一個國號便此沈寂。

周朝以後,隨著分封制的瓦解,蕭國不復存在,但蕭姓卻在民間以弱小姓氏的身份流傳至今。直到漢代,寒門之後蕭何輔佐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朝,獲得「相如」、「丞相」等顯赫頭銜。而蕭何的功勛也使得蕭姓重新在禮儀系統中獲得了一席之地,被認同為正式的百家姓之一,才真正為這個古老的姓氏開啟了發展的大門。

在這樣一個源遠流長的世家裏,要突然冒出一批人傑出才俊,可謂天助之力。然而,我們看到,從南北朝到唐宋,短短百年間,這蕭家就突然冒出了十七位皇帝!數十位宰相!堪稱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奇跡。

那麽,這個神奇家族的鼎盛,又是如何醞釀的呢?

二、家道中落義薄雲,一介武夫崛起無極

追溯這個家族的發跡之路,不得不提南北朝的蕭道成。

這個蕭道成,不過是一介武夫,原本束手就擒,最多混個知縣。誰知朝廷用人唯賢,他僥幸得到重用,從右軍將軍一步步升到撫軍將軍、征北大將軍、太尉。

手握禁軍之權,誌得意滿。宋末天下大亂,群雄並起,蕭道成順勢搶到了一個建立政權的絕佳時機。憑借武力奪取政權這一招幹脆利落,僅僅用了短短數年,這個本無多大根基的武夫家族,就在亂世中崛起,建立了自己的政權——南齊。

「誌士仁人,見機而起」,雖然奪權略顯粗暴,但日後南齊的文治卻頗有建樹,開創了這家族發展的先河。後世的許多名人墨客,也都出自這個朝代。

其實,在此之前的400多年間,自從漢代的蕭何,這蕭姓就很少再有人進入仕途。偶有幾人也不過區區小官,真正的顯赫之地,如朝堂之上,幾乎從未染指。直到這個由寒門入仕的蕭道成,這蕭姓才真正開啟了通向上層社會的大門。

而蕭道成之所以能出人頭地,關鍵在於他選擇了一條非常規的道路,透過權謀取巧。我們可以說,他是這個家族崛起的關鍵人物,為後來的輝煌奠定了基礎。

三、文韜武略兼備,建功立業顯雄關

然而,要真正讓這個家族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還得歸功於南齊衰敗之際崛起的另一位豪傑——蕭衍。

這位蕭公,一生最為人稱道的,就是才華橫溢。他博古通今,詩詞歌賦無所不精;他文韜武略兼備,既是個文臣,又是個梟雄,可以說是鼎鼎大名、令人神往。

建國之初,他力排眾議,提拔賢能;他親自執教,開歷史上第一所國子監;他采納諫言,務實創新......在他身上,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雄才大略,而且是一個真正儒雅君子的風範。也正因如此,他開創的政權和文化氛圍,也可圈可點。

蕭衍這種深諳文治的君子風度與道成的粗獷作風形成了強烈對比。但我們仔細品味,也會發現二者有其內在聯系——蕭衍正是在蕭道成開創的基礎上發揚光大;而蕭道成粗放的作風為後來者奪取政權創造了契機。二者缺一不可,共同推動了這個家族的騰飛。

當然,我們也應看到,在蕭衍這樣儒雅君子式的文化氛圍熏陶下成長起來的後代,才成就了這個家族持之以恒的發展。這正應了「家喻戶曉,世代相承」的道理。

四、淡泊名利終南,詩書流傳奠大業

然而,再強大的朝代和家族,終究也難逃滅亡厄運。到了隋朝,天下重新統一,蕭氏似乎也隨之淡出歷史舞台。

但史書往往出人意料。不久之後,我們看到,隋煬帝的皇後正是姓蕭。在極盛帝國的核心,這個姓氏又一次環顧四方。隨後,皇後的季父蕭瑀被重用為宰相,開創了這個家族在隋唐又一段輝煌時期。

這個蕭皇後的父親叫蕭誦之,本是南朝官員。隋朝建立後,他帶著一家老小北遷長安,謀求出路。誰知道女兒竟有機會嫁給了隋煬帝,一舉成為皇後。而隨後,侄子也被提拔入相,一時間,這個南朝遺老的家族重返上層社會。

究其奧妙,這不正印證了這家族「重教書不倦,文章著述傳家聲」的家訓嗎?正是因為淡泊名利、刻苦讀書,才又一次開啟了家族的新機遇。我們可以想見,在南朝流亡生涯的苦悶歲月裏,這些世代相傳的詩書典籍,不知激勵了多少人不放棄夢想、繼續刻苦深造。終於,天無絕人之路,他們重拾榮耀。這正應了那句「世事洞明皆學海,人情練達即文城」。

五、正氣磊落成風骨,耿直忠義是人格

當然,才華和學問再出眾,畢竟也只是裝門面的外在條件。真正成就一個家族百年不衰的基因,關鍵還在耿直正氣與高潔人格。這一點,我們同樣能夠在蕭瑀的仕宦生涯中覓得蛛絲馬跡:

人雲親賢臣,天作配英主。蕭公幸逢盛世,受到唐太宗的信任和重用。然而,受寵若驚的同時,他仍堅持以大局和正義為重。面對朝綱籓臣,他從不阿諛,只發揚正氣——哪怕這正氣不是每一個君王都願意聽到的。但最終,太宗也不得不認同他的正直和胸懷。如此這般,才換來他屢遭貶斥仍然再三被起用的奇跡。

在這其中,我們看到他面對權勢滔天的李義府、魏徵等重臣也毫不示弱;對太宗親自說漏嘴的「得失之言」也毫不退讓,只推心置腹地表達忠言。這種正氣與膽略,令人欽佩。

正因為如此,這正氣的風骨與人格魅力,也就成了這個家族成員區別於尋常士人的標配。由此延綿百年,家族聲望日隆,也就不足為奇了。

六、勤政愛民是天職,致用節儉傳家聲

當然,家族的延續,不僅需要個人品質的保證,也需要謹慎的家法家訓。而這一點,蕭氏後人顯然也深諳於心。

我們看到,這些當官作相的蕭家人,並不像別的權貴那樣鋌而走險,想方設法斂財腐化天下。相反,他們奉行勤政愛民、廉潔奉公的天職;更奉行節儉勤勉、淡泊名利的家規。

正如蕭瑀本人,身為宰相,卻過著普通書生一般簡樸的生活。太宗欲封賞他以恢復舊業,他只取了一小部份分給親族,其余仍全部上繳朝廷。正是這樣不竭的廉潔與勤勉,成就了這個家族極盛極衰而仍不至覆滅的神奇。

這其間也有許多動人事跡。比如隋末動亂時,有人勸蕭誦之趁亂割據一方自保,被他義正辭嚴地拒絕;又如唐初,蕭瑀曾三次遭貶,卻始終不改其高潔人格和守正持廉......種種事例成為這個家族自謙自守、淡於名利的標桿,警示後人不可貪圖眼前,只宜刻苦自勉,行義持敬。

結語

綜上所述,雖然興起於亂世,但這個在南北朝隋唐幾乎稱霸朝野的蕭氏家族,成功的確立了自身的輝煌,並傳承百年的關鍵,還在於自身獨特的家風與文化底蘊。

他們講究教書傳家,世代相承;他們秉性耿直,正氣不阿;更講求勤政節儉,履行天職人倫。正是這獨特的氣質,成就了他們在中國歷史上獨一無二的地位,使之在中國古代那些波詭雲譎的世家裏,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當然,我們也應看到,一個家族的興衰成敗,往往源於歷史的洪流變遷。這個幾度輝煌的蕭氏,最終也難逃滅亡命運。但它留下的故事與精神,仍然值得後人銘記與傳頌。這恰如一座古城,繁華已逝,廢墟猶在,那滄桑感與歷史韻味,亦是此消彼長、生生不息的事實的註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