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大明王朝:嚴嵩也會失誤?千算萬算,就沒算到嚴世蕃是真沒腦子

2023-12-18歷史

文丨卿心君悅

導語:

海瑞審出來的供狀,終於有了歸處,嘉靖當著嚴嵩和徐階的面,把它給燒了。

這一燒,嘉靖表明了就是要站嚴嵩的隊,讓清流放手。

嚴氏父子,嘉靖保下了,可清流的情緒,嘉靖也得考慮——

於是,他特意挑了幾處只傷顏面,不傷筋骨的地方,讓清流拿去解解氣,以示他辦事還是比較「公正」的。

然而,嚴嵩卻不幹了。

嚴嵩為了找回面子,當著徐階的面,拿「錢」賄賂嘉靖,只求出一口氣,而嘉靖看在「錢」的份上,竟也昧著良心答應了。

事已至此,本該告一段落(嚴嵩為官多年,搞這一件事,也不是真想弄死誰,畢竟他也不想死……)。

卻未曾想,嚴世蕃又作起了妖,當嚴嵩得知嚴世蕃的所作所為,一時間氣得腦仁子生疼,絕望又悔恨地閉上了雙眼……

嚴嵩:老夫就秀一下肌肉

其實,被嘉靖訓斥,嚴嵩是願意的,也不敢有其他的想法,讓他有想法的,是不能讓清流壓他們嚴黨一頭,尤其是不願讓徐階壓他一頭。

否則,嚴嵩丟了老臉不說,以後的隊伍也不好帶。

早在嘉靖要召他和徐階開禦前會議之前,嚴嵩就猜出了結局,根據當前的局勢——國庫虧空,胡宗憲決戰在即,嘉靖不會也不敢「倒嚴」。

那麽最大可能,嚴嵩覺得嘉靖只會拿鄭泌昌與何茂才開刀,這樣既給浙江貪墨案做了了結,維護了嘉靖的清名,還間接給清流一個台階。

對於這樣的處理結果,嚴嵩是樂意的。

可沒想到的是,在燒供狀之前,嘉靖已經「話裏話外」暗示過多遍的徐階,竟在「敬獻青詞」的環節上,起了幺蛾子。

「離九霄而膺天命,情何以堪?禦四海而哀蒼生,心為之傷!」

這兩句話是什麽意思,在場的四個人誰不清楚?

不就是徐階在用「天命」與「蒼生」這類的「清名」來要挾嘉靖,讓嘉靖狠下心來對嚴黨出手麽?!

嘉靖被堵到了「墻角」,沒法繼續含糊其詞,不得已叫站在一旁的辦公室主任呂芳來救場。

「沒文化」的呂芳,靈機一動,照字面的意思給「直譯」了出來——

「這兩句寫出了萬歲爺的無奈!主子本是仙班裏的神仙,奉了上天之命,降到凡間來做萬民之主,誰不願意做神仙,卻願意下凡間來給萬民為仆?」

可以說呂芳這一番解釋,不僅給了嘉靖繼續表演下去的空間(直接定性,這就是「正解」),其實也給了徐階一個台階(見好就收)。

然而,徐階並不就此作罷,還是戳破了在場四人之間的那層窗戶紙,將這兩句話的真實含義說了出來……

雖說, 嘉靖以「今日中元,要敬天拜醮」為由,將徐階的「懇求」晾在了一邊,經過「冷處理」後,嘉靖要演的戲又回歸了正軌,公布了一系列的處理決定:

① 放了高翰文,官復原職;(這是嚴黨痛恨的人之一,由嚴黨提拔,卻臨陣倒戈於清流)

② 把鄭泌昌和何茂才交給清流處置,不讓嚴黨參手,不從內閣擬票;

③ 把嘉獎胡宗憲一幹將士的權力也交給清流,同樣,不從內閣擬票。

可終究經過這一插曲,嘉靖原本給清流準備好的「台階」,再一說出來就變了味道——

徐階沒鬧之前,嘉靖給清流的「台階」,在一些人看來,其中的處罰不過是做樣子給清流看的,嘉靖對嚴黨仍舊是百分之百的維護;

徐階鬧了之後,嘉靖給清流的「台階」,在一些人看來,其中的處罰卻是清流贏來的,在清流的進攻下,嘉靖在對嚴黨的維護上讓步了。

這樣的局面,對於徐階來說,並不滿意,畢竟沒能成功「倒嚴」;而這樣的局面,對於嚴嵩來說,更不滿意——

讓清流贏了這「寸許」,無異於讓清流又一次看到了「倒嚴」的希望,一旦清流「得寸進尺」,一改過往的謹慎,寸寸必爭,那對於嚴黨來說可不是一件好事。

要知道,在此之前清流不敢輕舉妄動,只敢私底下行「倒嚴」之事,那可是用「鮮血」給清流造成的威懾—— 那血是嚴黨一次次用強硬的手段粉碎清流進攻的見證,是楊繼盛、沈煉、越中四諫、戊午三子慘遭殺害的血……

嚴嵩一瞬間就下定了決心,要秀一秀肌肉,讓清流知道「捋虎須」的代價。

於是,在嘉靖宣布完處理決定, 嚴嵩就進攻了——

「啟奏聖上,臣尚有二事請旨。」

這兩件事分別是:

① 奏請鄢懋卿南下巡鹽;(賄賂)

② 顛倒黑白,嚴查齊大柱通倭一事。(目的)

嚴世蕃:我也秀一下肌肉

三個月很快就過去了,轉眼來到了冬天,恰逢大雪,鄢懋卿南下巡鹽回來了。

與之一前一後返回的,還有朱七親自前往浙江捉拿的齊大柱。

好巧不巧,嚴世蕃帶著親信官員與鄢懋卿問候之時,其隊伍正好攔住了朱七押齊大柱入詔獄的馬車。

朱七一下車,看到眼前這一幕,連忙上前跟嚴世蕃、鄢懋卿、羅龍文三人問好,解釋他急於趕路,是司禮監在催促。

一聽這話,嚴世蕃問道:

「那個通倭的罪犯給押回京裏了?」

朱七應答:「是」。

一向極為註重排面的嚴世蕃,聽了朱七的回答,竟主動叫隊伍讓開,讓朱七先行,同時,還特意叮囑道:

「把這個倭賊背後的人好好審出來,到時候我請七爺喝酒。」

(這一小段劇情要畫重點,稍後還會提及。)

朱七走後,嚴世蕃帶著鄢懋卿和羅龍文一路步行,走去嚴府,向嚴嵩報喜。

此時,已得知訊息的嚴嵩,正在家中等候。

又一番寒暄問候,在嚴世蕃的催促下,鄢懋卿向嚴嵩就「巡鹽」一事做了工作報告——

一共「巡」回330萬兩稅銀,其中230萬兩直接打給了戶部,用以補京官的俸祿和各部衙門的開支,剩下的100萬兩入了工部的賬,留做嘉靖的花銷。

一聽嚴世蕃的做法,嚴嵩立馬提出了質疑:

「這樣不好,會授人以柄啊。」

嚴嵩此言非虛,這也是嚴嵩能在朝中屹立二十年不倒的原因之一。

雖說,嚴黨的存在實質上就是嘉靖的「白手套」,用以暗箱操作給嘉靖撈錢的。但是,私下裏的事是不能擺上台面的,越是私密的越不能公開示人。

過去的二十年,嚴嵩給嘉靖錢,從未如此「光明正大」過,他只會謹慎再謹慎,秘密再秘密,其緣由就在於他懂得一個道理——

一旦事情擺到明面上,被清流抓到把柄攻擊,到時嘉靖必會為保全自己的「清名」,讓嚴嵩來頂鍋。

對領導來說,哪有不可或缺的下屬?

事實上沒了誰,太陽都照轉,對於領導來說,下屬皆是棋子,不過有些重要,有些不重要罷了,可既然是「棋子」,就難逃「棋子」的命運——「棄子保帥」。

作為一個下屬,最致命的錯誤,就是高估了自己在領導心中的重要性,而最終會淪為「棄子」,其根結往往就在於此。

嚴世蕃不懂這其中的道理,反而說嚴嵩:

「您老也太膽小了,這都交到了國柯瑞,再撥出來可費勁了,這麽做皇上只會高興,誰敢拿皇上的把柄啊,是不是?」

嚴嵩知道自己老了,有些道理跟嚴世蕃一時半會也講不清楚,尤其是事都已經做完了,再追究也無意義,於是只詢問了一句:

「那一百萬兩入了皇上的明細賬了嗎?」

得到嚴世蕃肯定的回答,嚴嵩便想結束此類話題,卻未曾想, 嚴世蕃接下來的話中流露出的資訊,險些沒把嚴嵩直接送去見「成祖爺」。

「……高拱、張居正他們推舉的那個海瑞有通倭的嫌疑,我叫人參了他一本,逼著趙貞吉下令抓了人,錦衣衛的朱七今天已經把人押回京裏了……」

嚴嵩聽完,立馬追問:

「你們抓了那個海瑞?」

嚴世蕃回答:

「眼下還沒動他,抓的是淳安縣的那個桑戶頭子,這個人從改稻為桑一開始就領頭造反,後來又通倭,被何茂才給抓了,竟然讓那個海瑞給放了,還送到胡汝貞那兒去打仗,這不是反了天嗎?抓了他,這海瑞就跑不了,慫恿海瑞鬧事的那些人都脫不了幹系……」

嚴嵩聽嚴世蕃說暫時還沒抓海瑞,心中松了一口氣,隨即便絕望又悔恨的閉上了雙眼。

此時,我們再去看這一段一開始的那個「重點」,不難發現——

朱七捉拿齊大柱,在嚴世蕃看來,是他上奏參海瑞的功勞。

嚴世蕃根本就不知道,早在三個月前,在那次禦前會議上,嚴嵩為了找補面子就已經對齊大柱下手了。

這一次,朱七捉拿齊大柱,與嚴世蕃毫無關系,而是嚴嵩那次「找補面子」的回響……

若只是嚴嵩拿齊大柱秀一秀肌肉,問題還好說,可嚴世蕃也跟著作妖,竟也好巧不巧地拿齊大柱來秀肌肉, 卻是給嚴黨埋下了一個足以「倒嚴」的禍患。

嚴嵩:老夫悔不該瞞著自己這個傻兒子

至此,我們就可以看清一件事——

那次禦前會議結束之後,嚴嵩回府,只將「南下巡鹽」的事告知了嚴世蕃並做了安排布署,而嘉靖批準嚴查齊大柱的事,嚴嵩對嚴世蕃只字未提。

為何,嚴嵩要瞞著嚴世蕃?

對此,不難猜測,嚴嵩怕嚴世蕃得知此事後,反而會壞事!

其實,當初嚴嵩顛倒黑白誣陷齊大柱「通倭」,並透過「巡鹽」來賄賂嘉靖準奏,其目的,只在「秀肌肉」,而非要一些人的命。

當時,徐階奉旨去了裕王府,當著裕王以及高拱、張居正二人,講述了在禦前所發生的一系列事。

聽完徐階的講述,高拱對事態的發展有過一番推測:

「……我大明到當今皇上已歷十一帝,奉旨辦案的官員審訊的供詞連封也不拆便當著閣揆燒了,這是從來沒有的事!供出裏面事情的人肯定要殺,審出供詞的人還逃得掉嗎?這一燒,皇上不下旨殺海瑞,嚴嵩他們也會找茬要了海瑞的命!」

等高拱從徐階那裏證實,嚴嵩已劍指「齊大柱」時,更篤定的下了定論——抓了齊大柱,接下來就該抓海瑞了。

高拱這一番分析,有理有據,可他忽略了一點: 嚴嵩並不想「自尋死路」。

海瑞是誰的人?是裕王親自向吏部舉薦的人。

嚴嵩若想透過齊大柱攻擊海瑞,那不就相當於間接去打裕王的臉麽!

所以,如果嚴嵩真如高拱所想的那般行事,說實話,嚴嵩也斷不會在朝中屹立二十年不倒。

而且,如果嚴嵩真有此算計,在禦前,涉及到了自己的兒子,嘉靖也絕不會準嚴嵩的奏。

而之所以,當時嚴嵩敢提,嘉靖又會應,是因為君臣二人對這其中存在的「彎彎繞」心照不宣。

什麽「彎彎繞」?

在這裏先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在李伯元所寫的【官場現形記】中,有這麽一段:

朝中派出兩名欽差去地方查貪腐案,其中一位欽差是當時地位很高的太監向老佛爺推薦的。

這位欽差從未有過處理這類事的經驗,臨行前,便向太監求教:

「我這個案該怎麽查?」

太監如此說道:

「我教給你一個好法子,叫做‘只拉弓,不放箭’。」

嚴嵩拿齊大柱這件事,想要做的文章,就是「只拉弓,不放箭」——

要知道「懸而不發」,才是最有威懾力的事,「懸而不發」就意味著「隨時可發」。

嚴嵩讓嘉靖下令抓齊大柱,就是在「拉弓」,以此來威懾清流,讓清流意識到一種危機——我嚴嵩這一箭,若真射了出去,那「射中且穿透」的就不知道是誰,是幾個人了。

而且,嚴嵩在「驚」清流的同時,也間接在向嘉靖傳達一個資訊——廉頗雖老矣,但尚吃飽飯,還能拉弓射個箭!

至於,這件事最終的走向,其實君臣二人都清楚,無非抓回來,審一審,確定是個誤會,然後一放了之。

因為只有齊大柱是活的,嚴嵩「懸而不發」才是有效的,也因為嘉靖知道嚴嵩不會真拿捏著齊大柱不放,順帶著往上打,所以才會準奏。

可是,誰也沒想到意外發生了——嚴世蕃竟作妖般的,也想拿齊大柱秀一秀肌肉。

當時,嚴嵩沒告訴嚴世蕃這件事,就是太清楚嚴世蕃的性子, 勇猛有余,智謀不足。

一旦讓嚴世蕃得知此事,依嚴世蕃的腦回路,勢必會抓住這件事不放,將箭狠狠地射出去,能殺一個是一個……

結果,嚴嵩沒告訴嚴世蕃,而嚴世蕃卻機緣巧合地給做了。

這樣一來,問題就大了——

原本,老嚴針對的主要是清流,間接提醒嘉靖;

如今,小嚴針對的主要是嘉靖(裕王),間接警告清流。

而嘉靖並不知曉這其中的湊巧與變化,只會誤認為——

嚴氏父子,這是要「翻天」了……

結語

很多人覺得「鄢懋卿巡鹽」是嚴黨覆滅的導火索。

其實,真相並不是這樣。

對於嘉靖來說,「錢」雖然重要,但沒必要因此致嚴黨於死地,只要敲打敲打,貪的錢就能吐出來。

而真正讓嘉靖動了殺心的,是這一次嚴嵩與嚴世蕃的「聯手」。

也是因為這一次二嚴的「聯手」,讓呂芳施展出了全劇最高段位的一次「思退」——一句話「滅嚴」。(可見後續文章更新)

也是因為這一次巧合的「聯手」,讓嚴嵩下定了決心,為求全身而退,布下了坑殺自己人的大局——一個「玩笑」玩弄了整個嚴黨。(可見後續文章更新)

卿心君悅,讀別人的故事,過自己的日子。用文字溫暖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