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盤點西方列強全球犯下的最無人性的暴行,罄竹難書

2024-01-25歷史

比屬剛果,1885-1908 年

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1835-1909)於 1885 年殖民了中非的大部份地區,聲稱他將為新獲得的剛果自由邦帶來文明和進步。然而,利奧波德國王卻反其道而行之,剝削土地和人民以獲取象牙、橡膠和木材。

橡膠是利奧波德最重視的資源, 1880 年代末和 1890 年代初,自由車和汽車產量的增加導致對橡膠的需求不斷增長,他透過強迫勞動生產橡膠。比利時將當地人送往森林勞作,同時將他們的妻兒扣為人質。當工人沒有達到任務時,他們就會受到嚴厲的懲罰。

黑人勞作致死,家人挨餓,許多非洲人為了反抗而逃往森林。利奧波德的私人軍隊,他們會追捕他們,要麽殺死他們,要麽砍掉他們的手或生殖器,殺雞儆猴。

比利時士兵被告知不要浪費子彈,並希望他們每發射一顆子彈就收回一只手。 有一個村莊發生叛亂後,一名軍官回憶道:「指揮官命令我們砍下男人的頭,將他們連同家屬一起吊在村子的柵欄上」呈十字形。」

英屬印度和饑荒,1865 年至 1943 年

在英國東印度公司和英國政府控制次大陸期間,印度(當時包括孟加拉國和巴基史坦)發生了多次饑荒。英國人在每次饑荒期間的政策、做法和反應,都導致了大量人員死亡。

1865 年奧裏薩邦發生饑荒時,英國政府選擇無視,直到英國軍隊自己也開始挨餓。1866 年,英國開始向印度運送大米和其他資源,但對許多人來說為時已晚。奧裏薩邦三分之一的人口因此死亡。英國人對1876 年至 1878 年馬德拉斯發生的饑荒也采取了同樣的態度,當時有四到五百萬印度人喪生。

父母把饑餓的孩子扔進河裏和井裏。許多人在火車前自殺身亡。饑餓的人們乞討煮米飯的澱粉水。孩子們吃樹葉、藤蔓、山藥莖和草。 1943 年孟加拉饑荒造成 1.5 至 350 萬人死亡。

墨西哥,1519-1521 年

阿茲特克帝國以特諾奇蒂特蘭為基地,控制著現代墨西哥的大部份地區。然而,當埃爾南·科爾特斯 (Hernan Cortés) 於 1519 年抵達時,局勢很快陷入戰爭。阿茲特克帝國的領袖蒙特祖瑪二世聽說西班牙人登陸後,將財寶送給科爾特斯,希望他們能回到古巴。科爾特斯將這些財寶放在一艘開往西班牙的船上,並燒毀了其他船只,讓他的部下別無選擇,只能向特諾奇蒂特蘭進軍。

在到達阿茲特克首都之前,科爾特斯贏得了蒙特祖瑪競爭對手的支持,其中包括 3,000 名特拉斯卡爾特卡人,他的部隊在三個小時內殺死了 3,000 人,並燒毀了這座城市。另一位目擊者巴斯克斯·德塔皮亞聲稱死亡人數高達 30,000 人。

科爾特斯繼續前往特諾奇蒂特蘭,於 1521 年 8 月掌握了該地區。西班牙不僅帶來了屠殺,還還傳播了天花,消滅了當地大部份人口。

到了1568 年,阿茲特克人在 1518 年的最初 3000 萬人口中只剩下了 300 萬。

南非波爾集中營,1900-1902 年

大英帝國在南非進行了兩次布爾戰爭,第一次是在 1870 年和 1880 年,第二次是在 1899 至 1902 年間。在第二次波耳戰爭(也稱為南非戰爭)期間,英國軍隊圍捕了布爾人 - 荷蘭人和非洲人後裔 - 並將他們安置在集中營。

布爾人居住在德蘭士瓦共和國和奧蘭治自由邦,就在英國控制的南非北部。1897 年,當德蘭士瓦和奧蘭治自由邦建立聯盟時,英國人擔心布爾人會試圖占領整個南非。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發生,英國在布爾共和國和英屬南非之間的邊境部署了軍隊。1899 年,布爾人向英國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其撤軍;英國拒絕了,1899 年 10 月戰爭爆發。

但英國人在武器和人力方面占據上風。五十萬英國軍隊遠遠碾壓僅有近九萬名布爾軍隊。到1900年,英國控制了布爾共和國首都並吞並了這片領土。布爾人的反抗行動卷土重來,戰爭一直持續到 1902 年初,但根據【弗裏尼金和約】,布爾人被迫屈服於英國統治。

南非戰爭期間的軍事交戰導致 10 萬英國人和 14,000 名布爾人死亡。然而,戰爭中更大的死亡人數是由英國建立的集中營造成的。為了平息遊擊戰,英國人從南非鄉村圍捕男女老少,並將他們安置在兩個布爾共和國的營地中。

到 1901 年 9 月,已有34 個營地,關押著大約 110,000 名布爾人。

在一些營地,死亡率達到每月 2,000 至 3,000 人 ,到戰爭結束時,近 27,000 名男女和兒童因接受治療而死亡。這占兩個共和國布爾人總人口的 15%。黑人營地,大概有14,000至_ 20,000 名黑人死於英國難民營中。

肯亞,茂茂起義,1952 年至 1960 年

1930 年代和 1940 年代,在英國控制的肯亞,本土基庫尤部落不斷被迫喪失土地。肯亞境內的興起抵抗運動,一個名為 Mau Mau 的秘密組織在 1952 年開始對英國發動襲擊。英政府立即封禁Mau Mau組織,並不斷殺害組織的追隨者,並於 1952 年宣布進入緊急狀態。

宣布緊急狀態後,該組織的許多成員被拘留,其中包括後來的肯亞總統喬莫·肯雅塔等著名民族主義者。這激化了當地人對英國人的憤怒,暴力不斷升級。英國向肯亞派遣了越來越多的軍隊進行掃蕩,圍捕組織成員,並對同情或者私藏組織成員的村莊實施「集體懲罰」。數千名基庫尤人和組織成員被送往集中營。

集中營中的虐待和酷刑是司空見慣的,英國人透過毆打、性虐待和處決,逼迫囚犯供出反對派資訊。

英國官方給出被害者人數為11,000 人,然而,根據肯亞人權委員會的說法:9萬名肯亞人在鎮壓期間被處決、酷刑或致殘,16萬人被拘留。

秘魯,1532-1572 年

1531 年,當西班牙人法蘭西斯科·皮薩羅和迪亞哥·德艾爾馬格羅抵達現代秘魯時,發現這裏的正在內戰。印加帝國的兩個勢力瓦斯卡和阿塔瓦爾帕之間正在爭奪帝國的控制權。阿塔瓦爾帕取得了勝利。

1532 年 11 月,皮薩羅與阿塔瓦爾帕進行了談判,但兩人都決心在下次會面時殺死對方。第二天,皮薩羅襲擊了印加人,殺死了 7,000 人,並劫持了阿塔瓦爾帕為人質。西班牙人的火力強於印加軍隊,在戰鬥中沒有遭受任何損失。

西班牙人要求印加人以巨額財富換取阿塔瓦爾帕,印加人收集了白銀、黃金、珠寶和其他貴重物品上交給西班牙。西班牙人接受了所有獎勵,但在 1533 年夏季處決了阿塔瓦爾帕。

阿塔瓦爾帕被殺後,印加人失去了領袖,在接下來的四十年裏,西班牙人系統性控制了全部印加。

西班牙在新世界帶來了天花以及軍事行動造成的大量死亡,據估計,15世紀末和16世紀,西班牙人殺害了南美洲安第斯山脈地區50-90%的人口。

澳洲,1790 年代至 1890 年代

英國船只於 1788 年抵達新南威爾斯省建立殖民地,起初與當地原住民保持著和睦的關系。隨著隨著矛盾的不斷累積,當地人的抵抗運動出現了。然而,英國繼續利用新南威爾斯省作為流放地。

英國軍隊在新南威爾斯地區發生了多起針對原住民群體的屠殺事件。1816 年在阿平,14 名原住民在冒險進入英國土地尋找食物後被殺害。1838 年,滑鐵盧溪大屠殺和卡米拉羅伊人邁奧爾溪大屠殺中,有 50 至 100 名手無寸鐵的澳洲土著被屠殺 。

隨著英國人慢慢占領更多島嶼,發生了更多的屠殺。在維多利亞,1833 年和 1834 年,波特蘭有 60 至 200 名原住民被殺。在吉普斯蘭,1840 年有 2000 名庫爾奈人。

英國對澳洲原住民進行的屠殺和殺戮的確切數量不得而知,但據估計有數百起。並非所有死亡都是由暴力造成,很多土著死於英國人帶來的疾病,英國人剛到達澳洲時,澳洲有75萬原住民。到 1920 年,這個數位下降了 90%。

除了大屠殺,澳洲原住民還被趕出自己的土地,並被送往種植園。他們的生活條件十分惡劣。成千上萬的年輕土著被帶離家園,接受基於歐洲教義的教育,他們的名字被更改,並且強迫他們拒絕自己的母語和傳統。

法屬艾爾及利亞,1954-1962 年

隨著法國人失去其在世界各地的殖民地,他們加強了對艾爾及利亞的控制。1830 年艾爾及利亞被法國控制,眾多法國殖民者前往北非領土。1848年之後,法國人將艾爾及利亞視為法國的一部份,隨著定居者沒收土地,饑餓、疾病和屠殺導致約三分之一的艾爾及利亞人死亡。

1945 年,艾爾及利亞爆發了一系列和平示威活動,慶祝對德國戰爭的勝利並呼籲自治,但遭到了法國的暴力鎮壓。1945 年 5 月,法國軍隊在塞提夫和蓋爾馬向抗議者開槍,並在接下來的幾天裏繼續實施鎮壓行動。據艾爾及利亞政府稱,死亡人數為 45,000 人。

在艾爾及利亞獨立戰爭期間,法國轟炸了艾爾及利亞並進行了 掃蕩 。所使用的酷刑型別包括火刑、電刑、水刑和毆打。一位前法國將軍保羅·奧薩雷斯表示:「我們在夜間審問的囚犯第二天早上還活著的情況很少......無論他們是否說話,都會被處決。」

法屬海地,1790 年代 - 1804 年

18 世紀末,海地的奴隸開始反抗法國的殖民統治。僅在 1791 年 8 月,法國軍隊就犯下了無數暴行。

1791 年底,杜桑·盧維杜爾成為叛軍領袖,法國被迫於 1794 年廢除殖民地奴隸制。盧維杜爾名義上與法國結盟,但繼續為自己的政府和自己的統治籌劃。1801年,拿破侖派法國軍隊返回海地以恢復舊秩序時,戰爭再次爆發。雙方的戰鬥更加慘烈。

1804年1月1日,海地宣布獨立,但也造成了40萬人死亡。其中大多數是奴隸和其他海地人。就盧維杜爾而言,他於 1802 年被捕,並被送往法國,並於次年去世,他並不知道他參與的叛亂最終取得了成功。

德屬奈米比亞和赫雷羅種族滅絕,1904-1907 年

德國在非洲的帝國領地包括現代的奈米比亞,當時稱為西南非洲。1884 年和 1885 年柏林會議之後,德國占領了奈米比亞,與鄰國葡萄牙控制的安哥拉談判了邊界,並與英國安排了進入贊比西河的通道。到 1890 年,德國人開始沒收當地赫雷羅人和納馬人的土地和牲畜。

1890 年代和 1900 年代初期發生了反對德國統治的叛亂,1903 年德國軍隊與當地部落之間也發生了小規模沖突。

在接下來的兩年裏,德國將赫雷羅部落和納馬部落轉移到保留地和營地。集中營中的許多「戰俘」「被用作奴隸勞工,在全國各地修建鐵路、碼頭和房子」。德國釋出了滅絕令,由殖民地總督洛塔爾·馮·特羅塔中將頒布。

該命令指出:「赫雷羅人必須離開自己的國家。如果人民絕,將用大炮迫使他們離開這個國家。在德國境內,每一個赫雷羅人,無論有或沒有槍支,有或沒有牛,都將被槍殺......我不會再容納婦女和兒童。」

德國和納馬人之間的戰爭一直持續到 1907 年,當時「65,000-80,000 名赫雷羅人喪生,大約 10,000 名納馬人喪生」。這約占其總人口的80%。

荷屬東印度群島,1945-1949 年

荷屬東印度群島,包括蘇門答臘島、爪哇島和婆羅洲部份地區,最初是 17 世紀荷蘭貿易帝國的一部份。荷蘭人於 1602 年成立了荷蘭東印度貿易公司,旨在控制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間地區的香料貿易。他們的主要競爭對手是英國人和葡萄牙人。

1619 年,東印度群島的巴丹瑞亞(雅加逹)設立了貿易總部,並繼續控制該地區的貿易,直到該公司於 1799 年破產。荷蘭政府隨後接管,將這些島嶼重新命名為荷屬東印度群島。荷蘭人在十八至二十世紀初一直控制著東印度群島,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日本占領。戰爭結束後,荷屬東印度群島拒絕回到荷蘭控制之下,發動了獨立戰爭。

1945 年,荷屬東印度群島(即後來的印度尼西亞)宣布獨立。荷蘭和其他盟國均不承認這一主張,並派遣軍隊將印度尼西亞重新置於歐洲的控制之下。

當荷蘭人在 1946 年和 1947 年爭奪蘇拉威西島控制權時,兩個月內殺死了大約 4,000 名印度尼西亞人。

荷蘭的「警察行動」始於1947年,帶來了戰爭中最殘酷的報復。在兩次重大警察行動中,前士兵承認,他們「沒有開槍射殺他們,但我折磨了他們,毆打了他們。我把他們放在陽光下,直到他們倒下。」

印度尼西亞於 1949 年成為獨立國家,印度尼西亞的傷亡幾乎無法計算…… 45,000 至 100,000 名印度尼西亞軍人和 25,000 至 100,000 名印度尼西亞平民被殺,700 萬印度尼西亞人流離失所。」

愛爾蘭馬鈴薯饑荒,1846-1852 年

19 世紀中葉的愛爾蘭馬鈴薯饑荒導致多達 25% 的愛爾蘭人口死於饑餓或疾病, 大約有 100 萬人。另有 100 萬人被迫逃離或被驅逐出愛爾蘭。這次饑荒,就像印度的饑荒一樣,由於英國所導致。

當時的愛爾蘭處於大英帝國的管轄之下,當馬鈴薯枯萎病於 1845 年首次出現時,英國幾乎沒有采取任何措施來幫助解決這一問題。

馬鈴薯是愛爾蘭的主要農作物。1840 年代的農作物歉收, 導致愛爾蘭人食物不足。饑荒期間,英國繼續強迫愛爾蘭大量出口食物,英國政府還暫停了施粥廚房等援助計畫,采取 自由放任的 態度,放任當地經濟和社會自生自滅。

阿姆利則大屠殺,1919 年

1858 年,英國建立了印度統治集團,大英帝國確立了對印度的直接統治。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印度要求獨立的呼聲越來越高。印度人在戰爭中為英國人提供了人力和資源,但發現自己卻沒有發言權。民族主義抗議活動開始興起,英國開始禁止公眾集會。1919 年 4 月 13 日,在阿姆利則鎮,數千人參加錫克教宗教節日,英國士兵無端向手無寸鐵的印第安人開槍,造成數百人死亡、千余人受傷。

根據阿姆利則大屠殺的記錄,英國準將雷金納德·戴爾和部下(全是印度人)向印度抗議者和參加節日的人群開槍 10 分鐘,用盡了所有彈藥,大約 1650 發子彈。官方公布的死亡人數為 379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