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73年毛主席檢視中央讀書班名單後,急問周總理:怎麽能少了張英才

2024-07-23歷史

【前言】

1973 年 10 月的某日,一份有關「中央讀書班」學員的名錄,呈至毛主席的辦公處。毛主席詳閱該名錄後,當看到陳永貴等人位列其中時,毛主席欣然頷首。然而,在名單稽核完畢後,毛主席卻微蹙眉頭言道:「速為我將總理喚來。」

旋即,周總理抵達毛主席的辦公室,未及周總理發問何事,毛主席即刻把那份學員名單交予周總理,急切地問詢:「恩來啊……張英才怎未在列?怎能缺了他這位英雄?」

聞此,周總理即刻予以闡釋,待毛主席聽聞周總理的回應後,其原本緊蹙的眉頭方才緩緩松開,面龐上亦浮現出欣慰的笑容。

張英才究竟是何人?緣何學員名單中未見其名,致使毛主席急切地喚來周總理問詢緣由?周總理究竟言何,才讓毛主席展顏而笑?此故事需從張英才的人生歷程談起……

【加入八路軍隊伍】

1925 年 1 月,張英才降生於山西萬泉(今萬榮)的一個貧困家庭。鑒於家庭境況極度艱難,張英才尚不滿 9 歲時,就肩負起為家庭解難的職責,前往地主家從事雜役工作。

起初張英才一心想要擔當重任,照料好家人,然而在地主家勞作的時光極為艱難。他食不果腹、衣不蔽體,且不論張英才如何勤懇勞作,但凡稍有疏忽,便會遭到地主的打罵。

於此,張英才曾有過放棄不幹的念頭,然而念及臥病在床的母親以及年幼的妹妹,他最終還是克制住了。而在張英才十二歲時,八路軍隊伍的現身竟意外地扭轉了他的命運……

1937 年某日,張英才前往山中放羊。起初天氣晴朗,萬裏無雲,然而轉瞬之間,雷電交加,緊接著傾盆大雨驟降。羊群受閃電驚嚇,紛紛四散奔逃。待雨止時,原本應在草地進食的羊群,已然消失不見。

須臾間,張英才心焦不已,他多方尋覓良久,卻始終未見羊群的影蹤。他既不敢返回地主家,亦不敢回歸自己家中,迫於無奈,只得隱匿於放羊之山中,一面探尋羊群的去向,一面采集些許野果充饑,以緩自身之饑餓感。

然而,如此持續絕非良策。尋覓數日,羊群仍未尋得,張英才亦因多日未進食,昏厥於地。待其再度蘇醒,察覺自身已處於一座殘廟內,且旁有一位叔父正為其餵食小米粥。

經詢問,張英才了解到,給他餵粥的那位叔叔乃是八路軍隊伍裏的一名炊事員。

事實上,在此之前,張英才便聽聞過「八路軍」這一團體,此乃窮人的隊伍。彼時,八路軍已然進駐其家鄉萬榮縣,不但推行了二五減租,還興辦了學校,無償教授窮人子女讀書識字。

獲悉自己為八路軍所救,張英才即刻表明欲加入八路軍的意願。然而,彼時張英才身體頗為虛弱,且部隊身負作戰任務,難以駐足等待他。不過,鑒於張英才的屢次懇請,部隊難以回絕,最終將張英才安排至八路軍學校學習,並告知其用心學習,待其身體成長後,便可使其加入八路軍隊伍。

如此,張英才得以進入八路軍學校進修。此前,張英才從未接受過學校教育,然而他頗為聰慧,學習行程頗為迅速。在求學期間,張英才始終勤奮學習,只因他始終銘記自己想要投身八路軍隊伍的心願,與此同時,他亦期望自己能夠盡快長高、成熟。

在八路軍學校期間,張英才屢次請求前往前線作戰,卻一直未獲應允。直至 1939 年,張英才百般纏結,部隊首長最終同意破例,將其納入八路軍 115 師學兵隊。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張英才轉而被調至 212 旅,且被部隊安排到八路軍總部宣傳隊擔任宣傳員,其後又出任宣傳隊分隊長、文書、收發員等職務。

盡管彼時的張英才渴望上陣殲敵,然而對於組織安排的任務,他始終全力以赴地予以完成,並且從這些工作裏獲取了諸多滋養。

張英才於宣傳隊任職期間,始終期盼著能夠持槍奔赴戰場,英勇殲敵。直至 1941 年,在其入伍兩年之際,他總算迎來了此般機遇。

1941 年,日寇對嶽南抗日根據地展開瘋狂掃蕩,妄圖殲滅在浮山一帶活動的八路軍 212 旅。面對敵人此番攻勢,八路軍 212 旅豈會甘願忍受,最終,212 旅與日寇於佛廟嶺附近展開激戰,此次,張英才亦被遣至戰場。

身處槍林彈雨之中,張英才毫無懼色,他一邊奮力殲敵,一邊肩負著保衛旅部之責。旅長孫定國令張英才速通知位置突出的機槍連撤回,就在此時,一枚炮彈向孫定國襲來,張英才毫不猶豫地撲向孫定國,孫定國得以安然無恙,而張英才卻負傷了。

然而,張英才無暇包紮與思索,他僅銘記此前旅長孫定國所囑,需速通知機槍連撤回。可當機槍連連長獲此命令時,日寇已持續向機槍連逼近,最終機槍連連長決意即刻突圍,張英才遂跟從機槍連,邊戰鬥,邊撤離。

當日寇火力漸近,彈片四濺,眾人深感危機,張英才亦已預備獻身之際,212 旅的接應隊伍抵達。瞬時,機槍連戰士士氣大振,經一番猛力攻擊,機槍連與接應部隊成功開辟出一條通道,得以順利突圍。

在此次同日寇的激烈戰鬥中,張英才不但果敢營救旅長,且在負傷情況下仍舊英勇殲敵。鑒於此,他獲旅部嘉許,並被賦予「拼命三郎」之名。此後,張英才便持槍隨 212 旅與日寇展開交鋒。

然而彼時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張英才在日後竟會成為四百萬人的解放軍中獨一的一位榮獲九次特等功的戰鬥英雄……

【特等戰鬥英雄】

1944 年,時年 20 歲的張英才因自身卓越的表現,獲派至連隊擔任副指導員,未幾,其又擢升為指導員,自此,張英才引領士兵邁向戰場。

1945 年 8 月,指導員張英才初戰上黨,初顯鋒芒。彼時,張英才所任指導員的九連剛組建完畢,為協同上黨戰役,遂奉命徑直穿插至長治北關,直抵城門處。

8 月末的一晚,張英才率領兩個排抵達敵城門下,迅疾占據街道房屋,掌控制高點,封堵老街道,以便為大部隊迅速開辟新通道。

否,一名戰士在拆卸門板之際,發出聲響,致使城樓上的敵人被驚動,密集的槍彈旋即朝街道傾瀉而下。

張英才見已無退路,遂即刻指揮部隊堅決回擊,成功奪取了敵人城樓下的若幹院子。然而,出乎其意料的是,部隊陷入了由敵人城樓內外構成的大半包圍圈中。與此同時,我軍大部隊尚未抵達,倘若他們未能迅速占據有利地形並堅守陣地,極有可能遭敵人殲滅。

部隊陷入進退兩難之境,張英才沈思片刻,即刻下令各排分別進入街道旁的房屋中,借助室內各類木料及木制品緊急構築工事,就地臥倒以阻攔敵人逃竄。

如此一來,張英才帶領的連隊將敵人封堵於城門口,一日內成功抵禦敵人的 22 次進擊,殲滅敵人達 300 多人,牢牢守住北關陣地,為我軍實作圍城打援的全面勝利,立下了關鍵功績。

鑒於九連奮勇殲敵的壯舉,太嶽縱隊將「鐵九連」的榮譽稱號授予該連。

在後續的戰鬥中,張英才帶領 14 名戰士持續作戰,俘獲敵人 200 多人。上黨戰役圓滿結束後,張英才轉任九連連長,帶領部隊投身於殲滅胡宗南部「天下第一旅」的官雀戰鬥、東陽屯阻擊戰等戰役之中。

於戰鬥之際,張英才率先垂範,引領「鐵九連」圓滿達成各項戰鬥使命,最終獲縱隊評定為「特等戰鬥英雄」。

對於張英才來說,率領「鐵九連」作戰的經歷難以忘懷,同樣難以忘懷的是他升任營長後,在淮海戰役中於小張莊激戰的場景。

在圍殲黃維兵團的這場慘烈戰鬥中,張英才營的每名戰士皆具備超強戰鬥力,他們無論進擊何處,皆如直刺敵人要害的銳利尖刀。

1948 年 12 月 2 日晚,這場慘烈戰鬥拉開帷幕。彼時,作為敵人「五大主力」之一的十八軍竭力突圍,張英才營受令於小張莊阻攔敵軍,依憑敵情,他們實施了一次主動進擊。

歷經三次偷襲,張英才指令三連三排組編為七個突擊小組,於一、二排的遮蔽之下,一同躍出壕溝。

壕,朝敵人猛沖而去。

敵軍全然未料到解放軍會於夜間展開攻勢,即刻潰不成軍,我軍遂將其一營之敵剿滅。

次日上午 10 時,敵方集結兩個團之兵力,憑借三架飛機、五輛坦克以及數十門大炮作掩護,來勢洶洶地朝小張莊進擊。

具備豐富實戰經驗的一營指戰員,在張英才的引領下,潛藏於掩體中,做好充分戰鬥準備。其將所有山炮、迫擊炮及機槍部署於側翼,待敵人行至陣前四五十米之處時,方以各類輕重武器予以猛烈攻擊。

在我軍密集的側面及正面火力壓制下,敵方陸空、步坦協同作戰的五次突圍進攻以失敗告終。

戰至日暮,張英才營如鋼鐵般堅守在小張莊陣地之上。

在此次戰鬥中,張英才率領一營,僅付出50余人傷亡的代價,就獲取了殲滅敵軍1000多人、俘獲敵軍200余人的卓著戰績。

戰後,張英才所率營榮獲「智勇結合、寸土不讓」的獎旗,被冠之以「鋼鐵營」之名,張英才本人亦獲「鋼鐵營長」之譽及「特等戰鬥英雄」稱號。彼時,張英才已接連三次榮膺戰鬥英雄榮譽稱號,且九次立特等功。

這一年,年僅24歲的是張英才。

【「怎麽沒有張英才?」】

鑒於張英才的卓著功勛,1949 年他獲選為中國青年代表,參加了在匈牙利舉行的世界民主革命第二次代表大會。啟程前,他得到了毛主席、周總理的熱忱接見。

這是張英才首度獲毛主席接見,毛主席見到他後,面帶微笑,仔細對他進行審視,而後問道:「你便是戰鬥英雄張英才吧!」

張英才不停頷首,此時毛主席主動伸手與張英才相握,並詢問:「你是否去過大別山?」

「報告主席,我未去過大別山,我屬陳賡兵團,僅抵達伏牛山。」張英才趕忙回應道。

「無論如何,您甚是出眾!極為不凡!三國時期山西有關羽,乃千古名將,然其僅過五關斬六將,您卻大功告成十三次之多,較其還多兩次,您實比他更為卓越!」毛主席接連贊譽道。

1950 年年初,張英才返回北京未久,即獲一張毛主席親署的請柬,赴中南海參加毛主席的家宴。

當張英才及其他受毛主席邀請之人抵達中南海時,毛主席一見到張英才,便主動與其握手,並親切言道:「你乃戰鬥英雄張英才!」

於家宴進行時,毛主席特地指向張英才,向工作人員囑咐道:「山西人喜食面食,為我們的戰鬥英雄煮一碗雞蛋面,多加些醋。」

此為領袖給予特等英雄的至上禮遇,張英才眼眶泛紅,即刻起身向毛主席致謝:「多謝主席,多謝主席!」

毛主席微笑著請他就座,欣喜地言道:「應當是我向你們致謝,你們乃是人民的大功臣啊!」

此次家宴在毛主席和張英才等人的愉快氛圍中落下帷幕。

1950 年國慶前夕,全國戰鬥英雄代表大會於人民大會堂舉行,此次,張英才不但為英雄們進行了閉幕發言,且代表眾人向毛主席敬酒。

1955 年,張英才獲授上校軍階。

其後,為培育高級幹部並提升其理論水準,中共中央特地設立了中央讀書班。

1973 年,中央讀書班第一期學員名單呈至毛主席辦公桌,毛主席查閱後,未見張英才之名,遂急召周總理問詢:「恩來,未參戰之人皆可參加學習班,英雄怎未在列?張英才怎可缺失?」

周總理明白毛主席對張英才的近況始終頗為關註,遂趕忙回應:「主席,我們的學習班尚有一期,張英才已被定於第二期參加。」

得聞此語,毛主席起初微蹙的眉頭遂得以舒展,其面上亦現欣慰之笑顏。

即便得到毛主席的關懷,張英才也未曾有過絲毫的驕傲自滿。在長達數十年的軍教歲月裏,面對諸多的鮮花和榮譽,他不曾洋洋自得,而是以更為嚴苛的標準自我要求,勤勤懇懇地為我軍的建設貢獻新的力量。

2017 年 7 月 13 日 21 時,張英才於成都軍區總醫院逝世,享年 93 歲,其曾榮獲 9 次特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