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利姆諾斯島之戰:基輔羅斯與拜占庭的文明碰撞

2024-01-05歷史

公元1024年,整個黑海流域都處在拜占庭帝國和基輔羅斯的控制之下。 前 者坐擁歐亞兩頭,用都城君士坦丁堡鎖住南側出口。後者則有分散於烏克蘭大平原到庫班的殖民地,成為不知不扣的北境之王。因而在日常貿易協作之余,免不了發生各類大大小小碰撞。

其中,又以利姆諾斯島之戰最為特殊。盡管規模不大、影響力微小,卻集中暴露出兩大勢力的文明底色。

公元9-10世紀 拜占庭與基輔羅斯的南北對立

事實上,黑海北岸在古代向來是蠻族輩出的戰爭策源地。 早在青銅時代就生活著大批印歐先民,分別從水路兩頭走向世界各地。其中就包括席卷整個近東地區的海民,宣告著鐵器時代的血腥降臨。後來又孕育出善騎馬、駕船的哥特人,一次又一次劫掠愛琴海兩岸,預示著古典文明的不可逆衰竭。所以,原籍北歐的基輔羅斯人南下建國,也只是順應歷史潮流的本能而已。

沿河機動的羅斯人 能夠輕易抵達君士坦丁堡

羅斯人在烏克蘭大平原上的成功,勢必將自己帶到南方拜占庭人的對立面。 不僅是因為君士坦丁堡的地緣內容,還在於帝國需要壟斷更廣袤區域的全部資源,更離不開招募自蠻族的優質兵源。故而從公元9世紀起,雙方先後為凱瑞米亞半島、小亞細亞半島北部和巴爾幹東部爆發多次戰爭。甚至將艦隊開進馬爾馬拉海,接受皇帝本人的驚恐 「檢閱」。

除希臘火外 拜占庭海軍也很少有辦法對羅斯保持優勢

當然,在著名的維拉迪摩大帝時代,基輔羅斯同拜占庭帝國的關系有所緩和。 後者一面透過有限貿易進行財富誘導,還不忘派遣大量教士到北境傳播福音,並僱用對方組建實力卓群的瓦蘭吉衛隊。雖不能長久解除爭端,卻在很大程度上施加了影響力。只用很短時間,便促成蠻族君王接受東正教和西里耳字母,任命讀希臘文學的文官擔任要職。換言之,就是要將矛盾由對外擴張轉嫁為內部集權改革。

對立結束後 不少羅斯人南下成為拜占庭的瓦蘭吉衛隊

可惜,羅斯人的立國壯大行程,往往要依托眾多相對獨立的軍事殖民團體。 他們為基於實力對比選擇暫時順從,同樣會為利益考量而打破成規。當坐鎮基輔的大公選擇逐步削奪地方權益,便不得不重拾先祖們的冒險策略。只要條件允許,完全會撇開其他人而選擇自己單幹。利姆諾斯島之戰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突然爆發。

由於內政動蕩 羅斯人還是要定期外出尋覓機會

當時,一個名叫奧德蒙德的羅斯貴族決心前往拜占庭尋找機會。 他被認為來自前任大公維拉迪摩的家族,卻因為內部的政治動蕩而無法身居高位。這才希望能率領800部眾加盟瓦蘭吉衛隊,為自己的腰包和政治生涯賺取 「工分」。 但在抵達君士坦丁堡後,發現帝國軍方已招滿額定人數,並沒有需求進行臨時擴編。相反,當局還將這群不請自來的蠻族視為威脅,要求他們在入城前就交出所有武器。

在進入君士坦丁堡前 羅斯人拒絕交出隨身武器

作為典型的早期羅斯貴族,奧德蒙德將武器攜帶權視武身份象征,很自然被帝國的態度所激怒。隨即改變初衷,率領800名手下重新登船,準備去富庶的南方水域尋找其他機會。 盡管史書從未留下任何搶劫記錄,但常年身處四戰之地的拜占庭人已是驚弓之鳥。更為諷刺的是,由於馬爾馬拉海毗鄰京畿,向來被當做是較安全水域。結果在事變爆發後,竟連1艘巡邏戰艦都湊不出來。只能任由羅斯人橫行無阻,從自己的眼皮子低下魚貫而出。

拜占庭海軍的大中小三類槳帆船戰艦

不久,這支僅有800人的隊伍航行到阿比多斯,也就是馬爾馬拉海的南側入口。 他們終於遇到小股帝國武裝阻攔。但作為海峽守備隊,他們僅有數目不多的60人輕快小船,根本擋不住幾倍於自己的羅斯艦隊。而且在沒有希臘火、弩炮和大量箭矢掩護的情況下,普通希臘士卒更不可能在短兵相接中對抗精壯蠻子。因而被毫無懸念的擊潰,眼睜睜看著對方從容進擊更廣闊水域。

阿比多斯的海峽守備隊 根本擋不住羅斯人南下

此後,奧德蒙德率部來到愛琴海北部的大島--利姆諾斯,順帶將更大規模的帝國軍隊吸引過來。 此時的拜占庭正恰好處於巴西爾二世執政晚期。此君雖身材矮小、其貌不揚,卻是個不折不扣的戰爭皇帝。除平定小亞細亞半島的叛亂外,還多次發動對埃及、敘利亞和保加利亞的遠征。所以麾下不乏經驗豐富的老兵,以及一批見多識廣的將領。在獲悉有羅斯人叩邊後,迅速從西面的薩洛尼卡和南方的薩摩斯、呂西亞調來援軍。另有專攻海事的愛琴海軍區,派出不少上下三層的大型戰艦。

位於愛琴海北部的 利姆諾斯島

平心而論,困守利姆諾斯島的蠻族很難逃出生天,也不太可能擊敗3-4支省級野戰軍。但拜占庭人的選擇卻相當咂舌,幾乎是盡一切可能避免直接硬碰硬。相反,他們佯裝向奧德蒙德拋去橄欖枝,將幾乎所有頭面人物都吸引到包圍圈內。 等到蠻子們放下戒備,才突然出動十幾倍兵力展開伏擊。羅斯海盜們很快堅持不住,在令人感到絕望的劣勢中被屠殺殆盡。

前往利姆諾斯島的三路拜占庭援軍

至此,利姆諾斯島之戰就以帝國的完勝而告終。 由於奧德蒙德的闖關屬個人行為,拜占庭和羅斯並沒有因這場風波而立即兵戎相見。但雙方身上呈現出來的精氣神卻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被看作兩個文明的優劣對比。 其中文明的一方雖看似強大,實則非常陰柔寡淡,永遠樂於靠詭計替代堂堂之陣。倒是野蠻的一方看似弱小,卻在粗獷中透著實誠,對君子協定、外交禮儀較為看重。

小規模沖突 並不影響大量羅斯人居然為拜占庭服役

只不過參與交戰雙方都難以預料,自己的繼承者竟會在日後相互交織。拜占庭帝國將越來越依賴北方僱用兵,直至大廈將傾而徹底湮滅。羅斯人則意外接過衣缽,不斷透支自己的殘存武德,至今都要賣力扮演前者的唯一嫡傳......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