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問情記】元好問:人生莫負雲中雁,情到真時才自生!

2024-06-01歷史

瓊瑤說,「芭蕉聽到了雨聲,便纏綿所有的心事,早也瀟瀟,晚也瀟瀟。」

而建東說,有一種天分,就有一種深情,所有的傷痕,都一往無前。

某年某月,北方的天空下吹起一飆風,大名縣的一樁舊事,讓風中的元好問又一次傷情。

於是,他寫下了一首詞:

問蓮根、有絲多少,蓮心知為誰苦?雙花脈脈嬌相向,只是舊家兒女。天已許,甚不教、白頭生死鴛鴦浦?夕陽無語,算謝客煙中,湘妃江上,未是斷腸處。

香奩夢,好在靈芝瑞露,人間俯仰今古。海枯石爛情緣在,幽恨不埋黃土。相思樹,流年度,無端又被西風誤。蘭舟少住。怕載酒重來,紅衣半落,狼藉臥風雨。

元好問,字裕之,山西忻州人

—01—

元好問用的詞牌,是「

摸魚兒

」,事實上,也叫「

雙蕖怨

」。

而讓他傷情的舊事,其實也是緣起一池塘蓮。

泰和年裏,大名縣有一對青年男女,生來自般配。

春去秋來,一年年風裏雨裏,他們就走在了一起。

但東風不解風情,世事不如人意。

於是,一天他們相約,雙雙跳了水。

而這一年仲夏之月,塘裏的蓮花開時,到處都是並蒂荷。

只是看花的人裏,再也沒有了那一對青年。

木刻本【元遺山集】

—02—

也許,這一年天之下多少個正人君子,都會說這是一場私奔。一方面不值得贊揚,一方面還要批評。

而元好問,雖是當時大河南北,詩文第一家。

但素來情深的他,卻並不同於南國土地上,那些窮經皓首的道學家。

所以,當別人夫子都在用天理說事時,他卻在天理之中加入了更多情。

所以,也就常常被感動。

而撩動元好問之心的,又何嘗只是人生?

有時候,甚至於也可以是風中禽。

金章宗

泰和五年

,還只是16歲的元好問進了太原城。

然後,無意中相逢了一個獵人,以及一對癡情的雁。

然後,青春期的他,就動筆寫下了那首千古絕唱,【

雁丘詞

】:

恨人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是中更有癡兒女。君應有語:渺萬裏層雲,千山暮景,只影為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風雨。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從此,汾河上就多了一絲波瀾。

【宋】佚名【秋塘雙雁圖】

—03—

也許,這一絲波瀾,就是一場宿命中註定的緣。

這一個乙醜年的秋風中,汾河上的獵雁人,張起了一架網。一片雲飄過時,兜住了空中落下的兩只雁。

一只雁脫網飛起,另一只被殘害。

飛起的大雁,悲鳴不能去,淒涼又淒涼,便自投於地。

於是,獵人的擔上,一只雁變成了雁一雙。

此時,哪怕是獵雁人自己,也多少情為所動。元好問遇見他時,他正一邊賣雁,一邊說起雁的事。

於是,元好問用錢換下了挑上的雁。

然後,汾河邊上多了一座為雁做起的墳。

於是,萬裏層雲中,寒暑幾回的雙飛客,從此不必再遠征。

而他們的癡情,就幻化成千古一闋不敗的詞。

讀書,讀心,讀自己!

歡迎關註本號,每周一期

國風文人傳記

—04—

也或許是被這一年秋風撩傷了心,所以多少年後,大名縣的故事,再撩動他時,就能與當初共鳴。

也或許這就是善感之人,往往多情深。

而情深之人,又往往有不可承之重。元好問踩進了生活的沙灘,每一步都很沈。

還是在

金章宗泰和三年

時,又一任縣令

元格

上任到陵川,他的嗣子元好問縣中訪名師,從學於

郝天經

7歲就能詩的元公子,從此又開始淹貫經史,六年而學業成。

如果時光安然,歲月靜好,也許他將大有所用。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歲月也不會一直靜好。

大安三年

,元好問22歲時,一代天驕

成吉思汗

,開始了他的南征。

不可阻擋的蒙古鐵騎,沖破了一道道防線。華北又一次迎來了亂世,一切都陡然不可確定,人命如野草飄萍。

剛成年的元好問,開始帶著全家在山西東跑西跑。

一直到

貞元四年

,山西再無一方安寧時,他們埋藏好了家財,南渡黃河。

而此時,跟著他們的,只有鹿車上載著的千余冊書,書旁邊的百余軸圖畫。

一代

天驕

:成吉思汗

—05—

讀大書的人,書就是他們的本錢,不論世界多麽亂,也是人在哪裏,書在哪裏。

書在哪裏,人就在哪裏。

而也就是在難度後又一年的汴梁城中,元好問見到了一朝文宗,禮部尚書

趙秉文

看過了元好問的詩,趙秉文說了一句話:

杜少陵以來,世上無此作!

於是,也就是在那一年,元好問名震京都。

同時,也有了另外一個名字,

元才子

這一年,是

興定元年

這一年,元好問28歲。

這一年,成吉思汗的部將,開啟了他們部族的又一輪南征。

元好問剛剛成名,歲月卻又要更加滄桑。

於是,他們住進了嵩山。

看上去,或許亂世中歸隱山林,也可以成為一種可能的選擇。

趙秉文,字周臣,河北磁縣人

—06—

只是,元好問就是元好問,永遠也不可能成為陶淵明。

而在32歲時,他終於在汴梁城裏參加了科考,然後,就中了進士。

然而,卻又無端引來了狗血的劇情!

朝裏有創意的人,竟然利用這件事,開始給趙秉文潑臟水,說元好問之所以能考中,是因為和他是一黨。

然後,竟然就引起了朝野喧嘩……

對於元好問來說,這件事無疑就是被小人惡心了一下。

侮辱性很大,傷害性也不小。

而一代牛人的他,無論如何也受不了。

於是,也是在這一次考試後,他又回到了嵩山。他要用獨特的方式,讓這些惡劣的人閉嘴。

【當代】王文芳【嵩山古塔】

—07—

只是誰也沒想到,回到嵩山後,他竟然活出了亂世之中,其他人達不到的風采。

數年之間,往來於箕穎之間而大放厥詞。

於是,家按其什,人嚼其句,大河南北裏巷之間,每一條道路上行走的人,都開始吟誦他的詩。

宛如蘇東坡和黃庭堅,又一次出世間。

而當他再出嵩山,就是又一次進汴梁趕考。

然後,已經是進士的他,又一次中了進士。

而這一次,所有惡劣的人都閉了嘴,再也不敢說三道四。

這一年,元好問也許就是為了讓那些人開開眼,讓他們見識一下什麽叫硬實力。

所以,這一年剛當了國史院編修的他,第二年就又回了嵩山。

而一直到

正大四年

,成吉思汗也變成了草原上的秋風,大河之北幾乎全部更換了大旗,元好問才最後離開了嵩山。

上任到內鄉縣,成為了縣令。

而這一年,他已經38歲,官不算大,卻是一方百姓的天。

而他,的確也成為了一片青天。

面對被各種收費壓得喘不過氣的人們,元好問和前幾任反著來。他把許多普通人承受的負擔,轉嫁到豪強。

於是,更多流亡的人回到家鄉,大片的田地也不再荒蕪,人們有了更多的糧。

而閑暇之際,他則依然是那個多情的人,飲酒和作詩,放浪著形骸。

感激他的內鄉人,就把他叫做「

神仙

」。

元好問畫像

—08—

但時勢總是不可阻擋,一個縣令又豈能以力回天?

蒙古鐵騎繼續南征,

正大八年

的春天裏,

鳳翔城

終於被攻陷,關中很快全部失陷。

時任南陽縣令的元好問,感受到時代變遷的血雨腥風,帶給人們的壓力。就用他的筆,撼動了所有人:

百二關河草不橫,十年戎馬暗秦京。

岐陽西望無來信,隴水東流聞哭聲;

野蔓有情縈戰骨,殘陽何意照空城!

從誰細向蒼蒼問,爭遣蚩尤作五兵?

這一首,是

【岐陽三首】

中之一,以杜甫一樣的沈郁蒼涼,記錄著這一片土地上的又一次創傷。

這一年,元好問42歲。

而又兩年之後的春天,蒙古軍隊攻克了汴梁。

再一年後,世上沒有了金朝。

而元好問的仕途,也最終定格在金朝左司都事。

然後,他作為亡金官員中的一員,被遷到了山東。

金代建築局部:平遙文廟鬥拱

—09—

當年從山西到河南,然後此時又從河南到山東。

人生就像潤發哥唱的一首歌,

【飛沙風中轉】

人在風暴中,無奈的打轉,如像風砂,倦也須兜轉……

曾經名動天下的元才子,此時也是南冠做楚囚。

而直到再回到山西時,他已經50歲,距離他貞元四年南渡黃河,已經過去了23年。

夕陽秋風,故國不在,從這一年開始,他最大的心願,就是為過去的金國修一部史。

記錄這一片土地上,曾經經歷過的人和事。

於是,老去的他又開始了奔波。

春去秋來,年年歲歲,他往來於晉冀魯豫間,采集前朝往事。

一旦有所得,就用寸指細字作記錄。記錄了百萬余字,捆束委積,塞滿了幾間屋,屋子就叫成了

「野史亭」

而與此同時,天下想要找他寫墓銘的人,也在門前排起了隊。

也許,這就是文字的力量,往往能超越朝代,打動時光。

而在與這些人的交往中,他也認識了天下的另一個牛人,

湛然居士,耶律楚材

而在63歲時,元好問終於見到了他一生中最大的粉絲,雄才大略的忽必烈。

而也是從這一次會面開始,忽必烈開始更加優待天下的讀書人。

耶律楚材,字晉卿,號湛然居士

後記

歲月不改山河,元好問依舊是文宗。

見到忽必烈五年後,他在獲鹿,變成了常山下的一陣秋風。

八年後,忽必烈成為大汗。

在野史亭裏,晚年的元好問修成了【

壬辰雜編

】、【

金朝君臣言行錄

】。

後來元修金史,多取材於這兩本。

本節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