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蘇軾用一首詩嘲諷諸葛亮,短短20個字,一針見血

2024-02-27歷史

北宋時期,蘇軾在文壇當中小有名氣,在詩、詞、書、畫等方面都有所成就。蘇軾寫過【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廣為流傳的詩作,詩歌的題材十分的廣泛,不僅借物詠誌,還曾對歷史人物進行過評說,蘇軾還曾用一首詩嘲諷過諸葛亮,頗有深度。

我們在探討蘇軾的這首詩時,需要先了解一下諸葛亮,以及蘇軾當時創作的背景,這樣才能夠有一個比較客觀的印象。諸葛亮屬於名門望族之後,他的先祖曾在西漢時期做過官,父親在東漢末年也在朝為官。

諸葛未滿十歲的時候 ,他的父母相繼逝世,後來他跟著自己的叔父生活。197年,他的叔父也因病逝世,這個時候的諸葛亮年僅16歲,他十分的好學,並且對於古今之事多有見解,並將自己和管仲、樂毅相提並論。

當時,諸葛亮和司馬徽、黃承彥、龐德公等名士有結交,他們對於諸葛亮的才華大加贊賞,黃承彥更是將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了他。劉備在官渡大戰以後失利,為了保存自己的實力,他投奔了當時在荊州的劉表,隨後劉備在新野屯兵,希望在這裏大展拳腳。

劉備在這裏待了好幾年,一直都沒有得到劉表的重用,他有幸結交了徐庶,並有意請徐庶出山;徐庶婉拒以後,告訴他臥龍崗的諸葛亮是大才,如果能將他請出山,那麽大業可成。206年至207年,劉備多次前去拜訪諸葛亮,後面也就有了「三顧茅廬」的故事。

諸葛亮答應輔佐以後,隨即向劉備獻上了【隆中對】,幫劉備分析了當下的局勢,並告訴他如何徐徐圖之,他才撥雲見月,也才有了三分天下的局面。曹操占據荊州以後,劉備不得已從這裏撤離,隨行的還有眾多百姓,期間為了保護百姓,他的部隊被沖散,他自己也是險象環生。

此後,為了對抗曹操的大軍,諸葛亮憑借著自己的計謀,促使劉備和孫權達成了聯盟,在赤壁之戰中將曹操給擊敗。曹操兵敗撤軍休養生息時,諸葛亮認為這是壯大自身的機會,於是向劉備提議爭取把益州給奪取過來。

三國時期,曹操控制著中原北方的大部份區域,孫權則憑借著長江在江東稱霸一方。因此,諸葛亮覺得劉備往後的發展,只有一個方向,西進奪取益州;益州在當時是最大的三個州之一,物產豐饒,群山環繞,而且易守難攻。

劉備一開始是猶豫的,因為他號稱仁義之師,而益州又有劉璋在,同樣都是漢朝的皇室宗親,他覺得如果進攻益州,勢必會留下罵名。211年,益州的劉璋請劉備協助防守,劉備得以進駐益州。這個時候,劉備被諸葛亮勸說成功,隨後諸葛亮開始了謀取益州的戰略。

在諸葛亮的謀略下,劉備先後收復了荊州各郡,一番鬥智鬥勇之下,成功將益州收入囊中。諸葛亮雖然手段高明,幫助劉備獲得了很大的好處,奠定了蜀漢的基礎;但是在道義上卻很不厚道,有點巧取豪奪,持強淩弱的感覺。

因此,蘇軾寫下了這樣一首,用來嘲諷諸葛亮,短短20個字,一針見血:「先主反劉璋,兵意頗不義。孔明古豪傑,何乃為此事。」可以說,詩中的這20個字寫的入木三分,認為諸葛亮枉為人傑,做出這種違背道義的事情,十分的讓人遺憾。

蘇軾在二十一歲的時候,跟著父親和蘇轍奔赴京城,次年參加了科考。蘇軾的詩文得到了主考官的賞識,不過卻誤以為是自己弟子所作,為了避嫌才使得蘇軾只得了第二;之後在歐陽修的贊許下,蘇軾在京城名聲大噪,再次期間他創作了大量的詩詞。

1061年,蘇軾參加中制科考試,獲得第三等,是以往成績中最好的一個,被譽為「百年第一」。蘇軾步入仕途以後,繼續創作詩詞表達自己的誌向,並站在不同的角度評說歷史人物,不拘泥於已有的歷史觀點,表達出自己對於事物的獨到見解,可見蘇軾確實很有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