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為何楊李排前,粟裕之後

2024-02-01歷史

我們通常認為李先念和楊尚昆主要在行政領域工作,不擅長軍事。然而,實際上,他們兩人最初都是軍人,在戰場上英勇對抗敵人,對革命的貢獻十分顯著。

在建國後的軍事家評選中,他們兩人的排名甚至超過了粟裕大將。

楊尚昆年輕時就投身革命,18歲在上海領導工人武裝暴動,與北伐軍裏應外合占領滬地,把大革命推向高潮。後來,他遠赴蘇聯學習深造,5年後才回到國內。

1933年,楊尚昆加入紅軍工作,擔任軍團政委。長征期間,他率領部隊擔任主力部隊的後衛,成功強渡湘江,指揮手下的戰士成功阻擊國民黨追兵。

楊尚昆這輩子經歷的最慘烈的戰鬥,雙方多次進行肉搏戰,一時間,戰場上血流成河,屍橫遍野。許多戰士的刺刀都拼彎了,還有的戰士利用石塊作為武器,和敵人拼死戰鬥。

楊尚昆三天三夜沒有合眼,一直在關註前線和後方的情況,焦急萬分。在打婁山關的時候,他甚至親自提著手槍上陣作戰,帶領戰士們向敵人發起決死沖鋒,最終艱難地拿下了敵人的陣地,為人民武裝爭得了一線生機。

當張國燾分裂時,楊尚昆堅定地站在黨中央一邊,支持北上的策略。紅軍到達陜北後,他又聯合彭老總、朱老總等人指揮部隊痛擊周圍的國民黨軍,鞏固了蘇區,使我們在黃土高原上站穩了腳跟。

抗戰爆發後,楊尚昆逐漸結束了軍界,將重心轉移到了行政上。70年代後期,他重回軍隊,擔任軍委高幹,曾組織策劃了大裁軍,推動解放軍走向精銳化和強大化。

李先念年輕時就在黨的領導下積極參與武裝鬥爭,1928年成為紅軍一員,僅用3年時間就升任團政委。1931年,徐帥指揮軍隊向西轉移時,不幸遭遇敵軍一個師的頑強抵抗,戰鬥初期,敵軍便牢牢壓制住紅軍,導致紅軍損失兩處重要陣地,形勢異常危急。

李先念在關鍵時刻率部趕來救援,他獨具匠心地將部隊分為三隊,輪流向前推進,不斷對敵人的前鋒形成壓力。敵人的前鋒很快就無法支撐,開始向後撤退。

李先念抓住這個機會,把預備隊投入戰鬥,集中所有力量給敵人致命一擊,成功解除了徐帥的困境。徐帥因此對他贊譽有加,稱他作戰「有一手」。

在抗戰時期,李先念根據黨中央的命令,帶領一支加強連到河南、湖北交界處開辟根據地,僅僅一年時間,他就將部隊發展到了一千多人。

1941年,他向東進軍江淮,擔任新四軍師長。在解放戰爭中,他又指揮了驚險的中原突圍,將國民黨軍玩弄於鼓掌之中。

就軍事才能而言,他不遜於任何開國大將,甚至鄧公直接表示他有能力當元帥!建國後,李先念結束軍界,將精力放在了經濟建設上,幫助新中國實作從無到有、從貧到富的偉大跨越,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和復興!

李先念和楊尚昆兩位同誌既是出色的戰士,又有著卓越的指揮才能。尤其是李先念,他曾經多次在危急關頭力挽狂瀾,憑借著自己的智慧和勇氣,成功挽救了人民武裝,創造了無數的經典戰役。

他的軍事才能令人敬佩,是一員不可忽視的猛將。 他們二人被選為軍事家,並且排名在粟裕大將前面,這是非常合理的。

他們的功績和才能都足以證明他們的軍事素養和領導能力。他們的入選不僅是對他們個人的肯定,也是對他們所做出的貢獻的贊譽。

只是,革命的需要使得李、楊二人離開了前線,他們脫下軍裝,換上了中山裝,將戰場轉移到了經濟與政權建設。他們在新中國的發展行程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協助人民政權實作了巨大的跨越,使人民群眾擺脫了物質困境,過上了豐衣足食的生活。

他們的卓越功績,值得我們深深銘記和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