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為何在中國神權永遠無法壓制王權?這便是中國強大的真正根源

2024-02-03歷史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 「關註」 按鈕,方便以後持續為您推播此類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文|Channing

編輯|t

引言

為何會有神?為何會有封建迷信?這個答案,還是要從人類的內心來尋找答案。在那個距今十分遙遠的年代,生產力有限,人類為了能夠存活,由思想中誕生了神鬼之說。認為透過祭祀,自己便能夠獲得上天保佑, 免遭自然災難,也能夠讓為數不多的耕地獲得豐收。

可以說,神的概念,在很多國家都占據著重要的思想地位,成為信仰後,更是迸發出了強大的生命力,影響了人類的戰鬥欲望。 這一點從以色列和阿拉伯之間的戰爭 就能夠看出諸多端倪。

在許多以歐洲中世紀為時代背景的影視作品中, 我們能夠看到大主教這樣一個角色。 他掌握著巨大的權力, 甚至國王在他的面前,都要恭恭敬敬。

不過這種情況,在華夏從未出現,為何神權在華夏永遠壓不過王權,將這個問題剖析,中國擁有強大底蘊的原因便顯而易見。

(中國皇帝劇照)

一、神權存在的幾類方式

神權對比王權,影響其地位高低的因素有很多。 經濟體系、政治體系、民生問題、軍事力度、國家律法體系 等等,都會影響到神權的地位。我們簡單的說說世界歷史舞台上神權存在的幾種方式和思想概念的說明。

第一種, 君權神授 。這個比較好理解,將神權思想附身在自己的身上。我不光是皇上,我還是神,所以你們要聽我的, 這種思想還是比較「和諧」的 。這種情況在中國 夏商和東周時期 ,是神權的主要姿態。

(中亞藝術展現君權神授)

第二種, 神權主導 。在華夏,這種情況若是按照正史做參照,是從來沒有發生過的,但是在11世紀到13世紀,歐洲就發生過這樣的事情。 羅馬教廷的強大,讓神權主導成為了現實 。神權要大於王權。比較典型的例子有 「卡農莎之辱」 ,這個我們後面會講到。

第三種,神權成為王權附庸,可以理解為政治工具,也可以說是維穩民生的一種手段。這種狀態下的神權,地位不像前兩種那樣高高在上,甚至可以說, 在王權面前,但凡不小心放了個屁,全身都得哆嗦

第四種, 神權被摩擦 ,這種情況往往是單一宗教搞事情,被王權盯上之後產生的「必然結果。」為什麽說是必然,因為在王權做主的時代,對於宗教的態度, 不光是將其看做工具 ,也能將其看做是一種 隱患 ,當王權感到自己因為神權受到威脅時, 打壓就是必然的選項

(卡農莎之辱,國王親吻教皇的鞋子)

二、歐洲的君權神授

既然要說明中國為何從古到今,從未出現過神權壓倒王權的情況,就需要有個 反面教材 ,歐洲從 西羅馬帝國滅亡 ,也就是公元476年,一直到16至17世紀宗教改革運動爆發的這段時間,就是最完美的對比例子。在這個故事中,神權的主角,則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 羅馬教廷

第一個階段,可以理解為西方君權神授的階段,自 西羅馬帝國滅亡 後,整個西歐就打成了一鍋粥。打到5世紀末, 墨洛溫王朝誕生 ,此時作為國王的 克洛維 利用 基督教 的力量,輔助自己完成對法蘭克各部落的維穩。

(克洛維畫像)

最終他皈依基督教,也就是說此時的他不光是個國王,還是一個教徒,自此之後西方世界神權和王權的交叉便開始了。在最初階段, 神權和王權是進行合作的 ,雙方一個治理國家,一個提供信仰。

到751年,法蘭克王國的 丕平 羅馬教皇 完成了合作, 成功篡位 ,從此 加洛林王朝誕生 。從這一刻就能夠看出,教皇領導的神權已經有足夠的力量能夠介入到國家政治中。而且丕平還做了一個很要命的決定, 那就是在擊敗了倫巴底人後,將義大利中部區域送給了教皇

教皇因此成立了教皇國,從此之後,神權不光代表信仰,也擁有了像 國王一般的權利 ,當時雖然不大,但造成的歷史影響極為深遠。 就這樣神權和王權進行合作的時間,大概持續到了公元1000年左右

(矮子丕平受封儀式)

神權從剛開始的信仰提供者,變成了政治工具,從丕平之後的奪位國王,都要經過教皇的加冕,才算是真正的成為了一名皇帝, 這就是西方歷史中君權神授的姿態展現 。但是這樣的蜜月期也就持續了 5個世紀左右 神權的時代,王權的屈辱,即將到來

三、神權時代的殘忍

正所謂此消彼長,這五個世紀的合作, 並不是一帆風順的 ,羅馬教廷帶領的神權開始不斷發展,歷代教皇尾巴都翹到天上去了。最初丕平不過就是為了讓自己篡位的行為 看上去正當一點 才對教皇這麽客氣,誰知道經過歷代發展, 教皇真以為只有自己加冕的國王才算是國王。

(梵蒂岡教皇)

就拿前文提到的「卡農莎之恥」舉例,時間背景為公元1075年,角色為國王亨利四世和教皇格裏高利七世。教皇釋出了【教皇敕令】說:「 只有教皇能夠任免主教 ,制定新法規,設定教區權利,還 有權罷黜 皇帝, 而且羅馬教廷是沒有錯的,永遠都不能接受審判 。

有一說一,這實在是太不要臉了。國王肯定不服,直接委任米蘭大主教,對教皇進行抨擊。教皇也不服,將亨利四世教籍取消,並且聯合了德國內部勢力, 想辦法將亨利四世罷黜

亨利四世在權力方面,感受到了孤單,最終頂著艾爾卑斯山的大雪,到卡農莎城堡,祈求教皇的原諒, 聽說還赤腳在雪地裏面跪了三天 ,這也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 「卡農莎之辱」。

(亨利四世劇照)

四、神權壓倒王權在華夏為何從未出現

上文的主要意義是參考,最重要的還是這一段,為何中國就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個人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 主流宗教的內容 。第二, 王權對待神權的態度 。第三, 華夏民族對於神權的分辨力度

先說第一點,中國的宗教,主流的就是道教和佛教。道教的出生按照正史記載,源自於東漢時期的張道陵,這個時間段之前,華夏出現了很多思想,就比如 儒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和道家思想。

(道教祭拜畫面)

這些思想主場的內容,大多都是 以人為本 ,可以理解為 修煉自己 ,積極向上。除此之外,從環境角度講,是建立秩序,法律,也 具備君臣禮儀的色彩 。所以,在中國諸多朝代,主流宗教的內容, 就是附屬品 ,不具備直接摧毀王權的能力, 就算是太平天國 ,最終也是悲劇結尾。

第二點,中國古代很多皇帝也信佛信教,但他們並不崇拜,而是將其當做工具, 讓佛教的人為自己祈福,讓道教的道士為自己煉丹等等 。但凡這些教派有得罪他的地方, 該殺就殺 ,絕不留情。

(周武帝滅佛前,寺廟如同青樓)

第三點,我們之所以會將佛教道教當做信仰,是因為 華夏民族存在對事物好壞的分辨能力。 佛教剛剛傳入華夏的時候,其實並不是什麽 「名門正派」 ,釋迦牟尼確實思想純凈,但是手下的這些教徒總歸會有些思想邪惡,滿腦只有自己利益的小人。

他們用傳道的方式毒害百姓,中國歷史上諸多滅佛運動就說明了,華夏民族具備對宗教的辨識能力,也具備影響力,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對 宗教,對文化 都是如此,最終才有了如今的華夏,這也是我們華夏之所以強大的原因!

(展現滅佛運動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