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38年台兒莊,湯恩伯消極避戰,李宗仁:不聽軍令照韓復榘處置

2024-03-01歷史

1938年4月3日,整個東京洋溢著勝利的喜悅,因為日本【朝日新聞】在這天的報紙上以勝利者的姿態,發表了兩篇來自侵華日軍記者從台兒莊前線發回的報道,標題分別為 「敵軍在台兒莊垂死掙紮」「和黃軍主力在一兩日內可清除殘敵」。

此訊息一出,遍地都是被軍國主義洗腦後歡慶的日本民眾,仿佛一場盛宴即將來臨。

無數鮮明的例子告訴我們,開心的太早,下場往往好不到哪去,樂極生悲往往就是他們的寫照。

事實證明也確實如此, 短短數日之後,日本人心中不可戰勝的天皇將軍就被中國軍隊打的落花流水,最後在重重包圍之下潰敗而逃,真是大快人心。

台兒莊戰役是抗日民族解放戰爭中的一次重大戰役,上篇小編在 【抗日英雄投敵當漢奸後,蔣介石收入麾下,道:他沒做壞事】 中重點提到 李宗仁、張自忠、孫仲連、王銘章、龐炳勛等高級將領,在民族危亡之際,與成千上萬的愛國官兵英勇奮戰、效命沙場,表現了為祖國而戰,為國家而戰的至高境界。

而與之前這些愛國官兵良好的口碑情形不同的是, 湯恩伯所統率的第20軍團在台兒莊這場戰役中的,不尋常的打法,以及消極的態度一直詬病至今。

抗命不從,拖延南下

在一些史料中的記載, 湯恩伯 違抗軍令致使我軍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以及一些學者認為在這場戰役中,原本我軍可以避免更多的人員傷亡 ,而湯恩伯的消極避戰的態度直接導致了台兒莊戰役的行程足足被延誤了一周之久。

甚至有一些人認為 湯恩伯是為了保存實力違抗軍令, 從而沒能與孫連仲部隊對日軍形成夾擊之勢,導致在台兒莊戰役中我軍傷亡慘重!

甚至還有一些學者認為,湯恩伯在此次戰役中惡劣的表現, 不僅敗壞了自己的聲譽,也加劇了國民黨軍隊內部雜牌軍同中央軍之間的隔閡與矛盾,也使得雜牌軍的抗戰熱情逐漸低迷。

我們都知道,打仗除了做到知己知彼之外,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隊友之間的相互配合,這樣才能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否則貽誤戰機的話,伴隨的就是大量的人員傷亡,最嚴重可能還會全軍覆沒。

但是小編也註意到了,有的史料中關於此次戰役的記載,並沒有提及到湯恩伯有違抗軍令、保存實力的蛛絲馬跡,相反,這些資料表達的都是湯恩伯在此次戰鬥中全力赴戰,貫徹軍令的英勇表現。

那麽實際情況如何呢?這是一個饒有趣味,且值得我們探索其中奧秘。至於湯恩伯本人在戰役中的表現是否如上所說具有消極備戰,還存在很大的分歧。

接下來,小編就帶著大家來還原當時歷史的場景,去揭秘這樁秘史。

據李宗仁回憶錄中記載:

「3月24日,敵人猛烈的炮火攻擊致使第2集團軍傷亡過半,已經無力再和日軍一戰,我命令孫司令(孫連仲)嚴守陣地。

與此同時,我下令讓湯恩伯迅速南下支援,與孫司令夾擊敵人,這一命令已下達了3到5次之後,湯軍團長在姑婆上逡巡不進,最後,我訓誡湯軍團長說,在不聽軍令,耽誤戰機,就按照韓復榘為前例嚴辦。

而此時,湯軍團才率領部眾南下,然而此時台兒莊的守軍已傷亡殆盡。

這段敘述是對湯恩伯抗命不遵的最明確的記載,也是史學界一貫沿用的說法。

按理來說,身為戰役總指揮之一的李宗仁,是不會在此等重大的戰役面前胡亂編排的,當然這也不符合李宗仁作風,所以,小編認為李宗仁戰後所做的總結虛構的可能性是極小的。

那麽,為什麽還會有人質疑李宗仁對這樣的說法,認為湯恩伯並沒有違抗軍令,消極備戰的事情呢?

我們還原當時日軍對台兒莊的戰況,時間線回到1938年3月15日,日軍第十師團瀨谷支隊向藤縣守軍川軍第22集團軍發起了攻擊,並擊退了湯恩伯的先頭部隊關麟征部,占領了臨城(今薛城)。

此時日軍一掃先前被川軍擊敗的頹勢,他們的作戰企圖是:

以板垣征四郎第5師團攻占臨沂後,進入峰縣附近 ,配合磯谷廉介之第10師團 ,殲滅大運河以北的中國軍隊。

而板垣真四郎在臨沂碰了一鼻子灰,被中國守軍張自忠部和龐炳勛部阻於臨沂,使日軍兩路協同的計劃無法實作。

對於自己的隊友失陷於臨沂這一點,身為第10師團團長的 磯谷廉介之 是萬萬沒有想到的,但還是孤軍冒進, 瀨谷支隊 攻占藤縣、臨城後,兵分兩路,分別向韓莊、棗莊和嶧縣(現棗莊市驛城區)追擊。

冒進的瀨谷支隊更是大言不慚的叫囂著:

「在第十師團面前,任何一支中國軍隊都是攔路的螞蟻。」

在別人的土地上燒殺搶掠不說,還大放厥詞,由此可見日軍真是厚顏無恥!

韓莊、棗莊和嶧縣先後淪陷後, 瀨谷支隊更是妄圖想直接攻占徐州,但是這一舉動直接為中國軍隊對其進行圍殲創造了契機。

瀨谷支隊向徐州方面冒進的舉動很快就被關麟征部給攔了下來,隨後,日軍的重心再度轉移到台兒莊。

李宗仁看清了瀨谷支隊貪功的急切心理,為了抓住戰機,他對此立即做出了部署, 命令孫連仲部在台兒莊一帶布防,任第52軍軍長關麟征為總指揮,命令湯恩伯第20軍團以主力集結在臨棗之路和韓莊運河之間的一帶山地準備側擊南下之敵,配合台兒莊守軍吃掉這支精良的敵軍。

這一部署所依仗的就是湯恩伯的主力部隊,如果哪一點配合不當或者出了問題,那麽台兒莊圍殲戰勢必以失敗告終。對這一部署,即有關戰史資料記載,被稱為 「棗嶧計劃」

其實,對於「棗嶧計劃」的出台並不是當時戰略首選,任務的開始由湯恩伯軍團增援藤縣,演變為了南下之敵有直接的關系。

早在日軍3月15日,日軍第十師團瀨谷支隊向藤縣守軍川軍第22集團軍發起攻擊時,李宗仁就令湯部迂回藤縣以北,與關麟征部雙面夾擊日軍,與此同時,第22集團總司令孫震也以藤縣城防緊急,要求湯恩伯部及時派兵增援。

湯恩伯鑒於藤縣外圍陣地已失守,拒絕了李宗仁和孫震的命令,而是率部占領了臨城一帶,準備側擊南下之敵。

戰後我們再回過頭去分析,如果當時湯恩伯能聽從李宗仁和孫震的命令,那麽就不至於有「棗嶧計劃 」的出台。

雖然這一計劃並沒有對戰役行程造成太大的後果,但湯恩伯違抗軍令事件卻對軍隊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而造成這一切也完全是他咎由自取。

隱伏山區 , 按兵不動

面對中國軍隊這麽大的調動,日軍不可能不知道,為了和我軍搶占主動權,日軍主動出擊。

24日淩晨,日軍瀨谷支隊增援部隊2000余人趕到,隨後,在飛機、重炮和坦克的掩護下沿著台棗支線向台兒莊發起了猛烈的進攻,台兒莊戰鬥正式打響。

27日,率先進入台兒莊的日軍對孫連仲部猛烈攻擊,孫集團下的兩個師傷亡慘重,損失過半,致使日軍突破了守軍孫連仲防線,從北城攻入城內,並不斷向城內增派援軍。

孫仲連帶著部眾頑強抵抗,但是仍無法阻止敵人猛烈的炮火以及源源不斷的援軍,致使陣地不斷縮小。

孫連仲只好率領余下的殘兵撤退等待支援。

湯恩伯得到孫連仲請求支援的訊息後,也確實按照計劃向嶧縣和棗莊的日軍發起了攻擊,湯部的第85軍在棗莊與日軍展開了攻防戰。

此時關麟征部也來到了棗莊,好巧不巧遇見了日軍的支援部隊,隨後展開了遭遇戰,85軍和龐部這兩對難兄難弟可謂是吃盡了苦頭。

與此同時,湯恩伯與關麟征在棗莊弄出的動靜也吸引了瀨谷支隊的一部份兵力, 在一定程度上分擔了台兒莊的部份火力。

而在郭裏集戰爭之後,湯恩伯 不僅沒有遵循之前制定好的戰略方針,反而以情況有變為由,改變了原定計劃, 命25軍和85軍合攏,帶領了20軍軍團全部到棗莊東面和北面的山區隱伏起來。

按照湯恩伯當時的想法,他之所以這樣做, 是因為對台兒莊和臨沂兩地守軍缺乏信心,他懷疑孫連仲部和張自忠部的兩方駐守根本頂不住日軍的進攻,而此時大規模的出擊無異於引火燒身。

而此時,坐鎮台兒莊的正是以西北軍為班底組成的31師,師長正是被後來冠以 「鐵將軍」 名號的 池峰城

在面對31師師長的不斷來電,湯恩伯在電報中謊稱第20軍團正在郭裏集與敵激戰,所以不能及時南下夾擊日軍。

事實上,在郭裏集戰鬥之後,他早就率領總部到棗莊附近的山林中躲避戰火了!

而此時本應該同關麟征部一起向日軍沂州支隊發動攻擊的戰略計劃也成了泡影,除此之外52軍第二師按照計劃協同湯部向棗莊外圍發動攻擊的計劃也不盡人如意。

本應該擔任進攻的主力部隊湯部卻只派遣了幾個排在棗莊外圍配合作戰,可以說敷衍了事也不過如此吧!

戰後,關麟征派人聯系湯恩伯,結果全軍連個人影也沒找到,為此,關麟征十分氣憤的對部下說:

「湯長官是我們的老長官了,對我們也玩弄這一手,實在是太不應該了。」

其實,日軍主力已經被孫連仲部吸引了台兒莊大部份的正面火力,對於第20軍團來說正是一個有力的戰機,倘若湯部此時與關麟征和孫連仲部全力夾擊嶧縣、台兒莊的話,以第20軍團和孫部的實力,是完全有可能殲滅敵人的。

但是湯恩伯並沒有這樣做,如果說能集中軍團主力將棗莊的敵軍殲滅作為首選,然後在南下解救被圍的孫連仲,那麽這樣也說的過去,令人遺憾的是,就連這一步湯恩伯也沒有做到。

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對自己的部隊視為「命根子」這樣的觀念,在湯恩伯這裏體現的淋漓盡致,但同時也反映了國民黨內部由來已久的各種不同等級之間的矛盾與隔閡。

所以這也就是一些學者認為湯恩伯此舉加劇了中央軍和雜牌軍之間的矛盾一說的由來。

敵情突變,險失良機

湯恩伯的屢次「失誤」,讓台兒莊守軍與敵人血戰了6天,苦撐多日的孫連仲部望眼欲穿都沒有等來湯部的任何支援。

與此同時,中方野戰重炮兵團和戰車防禦炮營的到來,也讓孫連仲部的活力大大加強,對於日軍裝甲部隊也有了對策。

3月27日,孫連仲主動出擊,給予了日軍不少的傷亡。當晚,李宗仁緊急命令湯伯恩放棄在棗莊方面的進攻計劃,立即調兵南進,先殲滅台兒莊之敵。

與此同時,日軍也是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在當日便對我軍發起了大規模的攻勢,並成功突破台兒莊北門。

第31師池峰城部也是竭力反擊,雙方陷入膠著狀態,敵我均在困難當中。

28日晚10時,李宗仁再電湯恩伯,並指出前來支援,迅速南下夾擊日軍,但湯恩伯卻一再拖延,直到29日下午才率領部隊由棗莊以北向嶧縣東南方向移動。

29日晚,日軍的援兵再度到來,此時對戰台兒莊的日軍一線兵力已經達到了5000多人。

在戰局危機萬分面前,李宗仁不得不當天夜裏再電湯恩伯,直到30日清晨,湯部才抵達台兒莊以北25公裏的蘭陵鎮。

對此,李宗仁極為不滿,他認為湯恩伯在短時間內啃不下棗莊和嶧縣可以先放一邊,最重要的是棗莊不能失手。

30日晚,李宗仁一面緊急電催關麟征向台兒莊方向前進,一面將湯恩伯消極避戰的情形電呈蔣介石。

而此時,在敵軍強悍的火力面前,大半的台兒莊都落在了日軍的手裏,台兒莊戰況緊急。

作為一軍之長,湯恩伯難道不知道軍令不可違嗎?小編認為作為一軍之長的湯恩伯比誰都清楚這其中的分量,究其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 湯恩伯當時認為,現在出擊有被敵人夾擊的風險,依舊按照先前指令在棗莊與敵作戰,恰恰是這一舉措,引起了李宗仁的不滿。

第二, 他認為,敵人的主力是進攻台兒莊,此時將主力部隊留在山區,以隨時支援台兒莊守軍,這樣可以隨打隨走,也可以及時按戰況的態勢來發動攻擊,避免過多消耗,保存實力才是最主要的。而湯伯恩的這一想法,為後續 李湯二人的矛盾激化埋下了伏筆。

盡管湯恩伯無法趕來支援,但是31師卻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抵住了敵人的炮火,在慘烈得巷戰中他們展現出了驚人的戰鬥力。

要說在守城戰中,日軍的火炮確實占據絕大優勢,但是在巷戰中,他們引以為傲的火炮卻失去了戰鬥力。

中國士兵在台兒莊內的每一條小巷中靠著復雜的地形,逐屋逐墻的與日軍拼命。

孫連仲更是直接給部下下了死命令:

「士兵打光了,我去填線!」

3月31日,第31師開始對日軍展開了大規模的反攻,戰士們到最後都與日軍正面拼刺刀。

其中最廣為人知的就是 西北軍急速組織的趕死隊——「53壯士」 ,他們以貼身肉搏而出名,他們向敵軍發起了悍不畏死的沖鋒。

作為第一批敢死隊員,這53名勇猛的西北軍戰士在王冠武旅長的率領下沖向了日軍陣地,最終只有13人生還。

戰後,孫連仲親自接見了他們,並獎賞他們每人 30塊大洋,但無一人領取, 領頭士兵是這樣對孫連仲說的:

」以死相拼,為的是報效國家,而不是為這幾塊大洋!「

在場聽聞的將士無不落淚,在整個台兒莊戰役前進主動報名的敢死隊壯士總數共有329名。

在民族危亡之際,他們沖鋒在前,成功截斷了日軍的退路,並遲滯了日軍的增援部隊,穩住了台兒莊的局勢,在此次戰役中做了好榜樣,永遠值得我們每一位中國人銘記。

而正當第二師軍湯恩伯部準備與孫連仲部會和計劃圍剿瀨谷支隊之際,敵情突然發生變化。

台兒莊久攻不下,臨沂又久攻不下,日軍瀨谷啟支隊也按耐不住了,遂令阪本支隊停止攻擊臨沂,前往台兒莊支援,而瀨谷啟親自前往台兒莊督戰,再度奪取了大半個台兒莊。

莊外前來支援的第27師傷亡慘重,大部份被迫撤離。

面對突如其來的敵情,湯恩伯此時慌了神,他立即提出了轉移陣地,以此來脫離戰鬥的旋渦,以免陷入日軍的包圍圈。

面對湯恩伯的如此形式主張,關麟征極力勸阻,他分析道:

「一定不能在關鍵時刻轉移部隊,第一,容易暴露企圖,第二,日軍有轟炸機,如果在敵陣前轉移部隊,很可能會有極大的危險。」

湯恩伯認真思考了關麟征的建議,再次分析敵情,做出了新的部署。

他命第85軍一面以假裝進攻的姿態給敵方制造錯覺,另一方面做好了隨即準備援軍的準備。

瀨谷支隊集中精力對台兒莊進行最後的強攻的同時,台兒莊周圍的各路國軍也開始積極調動, 湯恩伯的主力部隊也開始南下並收復沿途村莊,於31日與孫連仲取得了聯系。

此時湯恩伯第20軍團與第75軍團對南下支援的阪本支隊形成圍擊態勢, 台兒莊戰局徹底逆轉

4月7日,在中國軍隊的前後夾擊下,當晚,瀨谷啟不顧上級堅守的命令下令許可權撤退,台兒莊內的日軍全部肅清,台兒莊大捷告成。

從台兒莊戰役的總體情況來看,湯恩伯的第20軍團在此次戰役中卻是起著至關重要的地位,然而,卻不能指出湯部在戰役中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當然,與孫連仲、張自忠部想比,確實不突出。

然而20軍團戰後之所以詬病其問題的原因不是出在官兵,而是在軍團長湯恩伯身上。

在此次戰役中很明顯,想必大家也了解,湯恩伯在作戰上確實有違抗軍令的劣跡,同時為了自保,竟然隱蔽山林,最為一名高級將領,大敵面前,畏敵如虎,貪生怕死,不能顧全大局,若非關麟征極力勸阻,後果簡直不敢想象。

只能說湯伯恩在此次戰役中確實沒有樹立一個好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