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64年,毛澤東親自關照的將領,楊育才隱藏11年,後來官至副師級

2024-07-22歷史

1964年的一天,在北戴河休養的毛主席聽聞,風靡全國的抗美援朝改編京劇【奇襲白虎團】來到了當地演出。

他喜出望外,心想終於有機會一睹劇中英雄嚴偉才的風姿,於是便邀請了眾人前去觀看。

觀劇期間,因為該劇情節深入,扣人心扉,在台下觀看的主席被劇中人物的演繹深深打動,連連叫好。

觀劇結束後,主席意猶未盡,便向身邊人饒有興致地問道:「肖主任,這個嚴排長,當年是哪個戰士啊?現在在哪?擔任什麽職務?」

時任總政主任的肖華聽到主席發問,心下略微一緊,便說道:「主席,這個嚴排長,就是當年誌願軍一級戰鬥英雄楊育才,目前在濟南軍區任職。至於別的情況,我,不是很清楚。」

主席聽罷,頓時便不高興了,他心想,怎麽能讓一個英雄人物被如此埋沒?於是他讓肖華趕緊去找找。

接到主席的任務,肖華當天便給時任濟南軍區總司令的楊得誌發去了急電,他焦急又誠懇地讓楊司令幫忙尋找一位名為楊育才的老兵。

幾經波折後,低調了一生的楊育才英雄走進了大家的視野。

磨難鑄就的少年

1926年,在席卷全國的革命戰火中,楊育才出生於陜西漢中勉縣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

命運從未因眷顧而刻意挑選他作為英雄,貧苦和普通是他與生俱來的烙印,直到他沖破牢籠,自己成為英雄。

楊育才很小的時候便失去了母親,因家庭貧困,他從未上過學堂,七歲起就在地主家放牛,在這沒有母愛的童年裏,他的堅韌可想而知。

漢中歷來民風彪悍,所居之地時有黃沙襲人,環境非常惡劣,楊育才在不斷長大的年紀裏吃了不少的苦頭,而正是這一切,鑄就了他桀驁不馴和堅苦耐勞的少年氣概。

十三歲那年,為了躲避國民黨軍隊拉壯丁,他逃離了自己的故土,跑到勉縣張家河北山幫別人家砍柴、放牛、推石磨,過著牛馬不如的生活。

每次接觸他的這段過往,我都會不自覺對比如今的盛世從而不斷感慨,在那樣的亂世之下,他所求不多,卻連自己的艱苦日子都沒法安穩的過下去。

他只是想活著,而戰爭毀了這一切。他是鑄劍師鐵錘下的銅片,那無法承受又不得不承受的敲擊曾無數次讓他絕望,一下,一下,又一下。

直到有一天,鐵錘不再敲打,隨即他感到渾身灼熱,然後在火海裏涅槃而生,成為真正的利刃。

1948年8月,他在為父親吊喪而奔赴回家的途中,被保長強行帶走,充當了壯丁。命運又一次綁走了他,但這次徹底解救他的,是一束光,是他後來用一生去追隨的曙光。

1949年3月,我軍解放了舊軍隊,也解放了在舊軍隊中掙紮的楊育才。

一個月後,他沒有絲毫猶豫,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次年五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義無反顧。

那年,他24歲。就此,命運永遠都不可能再將他拉入泥沼,因為他擁有了無比堅定的信仰!

突擊斬首的利刃

1950年,美帝國主義悍然發動韓戰,公然越過三八線叫囂,威脅中國邊境。經過中央的深思熟慮,毛主席號召全國人民,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此時的楊育才已經是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他積極響應號召,毅然參加了中國人民誌願軍,同年六月,跟隨彭德懷司令奔赴北韓戰場。

六月的北平,太陽炙烤著大地,也炙烤著楊育才的內心,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焦躁,混雜著激動和自己的滿腔熱血。

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越往北上,他開始越發冷靜,漫長的旅途撫平了他的情緒,直到徹底跨過鴨綠江。他把命運交給了黨和身後的萬千人民!

到達北韓後,我軍立即投入戰場。楊育才很快就適應了戰爭的殘酷,每次作戰時,他都不畏犧牲,沖鋒在前,陜西漢子的彪悍和勇猛在他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

或許是因為從小放羊的緣故,他十分善於奔跑,軍區指揮員任命他當通訊員,而戰友們更是親切地稱呼他為「飛毛腿」。

經過兩年的戰爭洗禮,楊育才從一個無知無畏的大頭兵一步一步變成了一名合格的偵察排排長,他的努力大家都有目共睹。

然而他自己知道,他還可以做得更好,所以他從未松懈過,而機會往往是給有準備的人的。

1953年,經過艱苦卓絕的鬥爭,韓戰即將進入尾聲,我軍勢如破竹,把美軍打回了三八線以內,敵人無力抵抗,決定投降。

正當所有人都在準備簽訂停戰協定的時候,南韓王牌軍隊的指揮李承晚卻公然挑釁,表示就算沒有了美軍,自己也可以再次打回鴨綠江。

他斷然拒絕在停戰協定上簽字,就這樣,原本準備好的停戰儀式戛然而止,敵人又開始了新一輪垂死掙紮。

為了徹底粉碎敵人的陰謀,讓他們乖乖簽字,經最高領導指示,誌願軍決定在金城前線發動最後的決戰,一舉打垮敵人。

1953年7月13日夜晚,我軍發動金城戰役,一時之間,炮火連天不絕。

在這場戰爭中,誌願軍采取的是正側面結合的戰術,由大部隊在正面炮火覆蓋,吸引敵人主力,然後派出一股小分隊,直奔二青洞的白虎團指揮部,取其司令首級。

這是一把插向敵人心臟的利刃,稍有不慎就會功虧一簣。

擔任主攻任務的203師607團領導們經過深思熟慮,在全團篩選了13人完成這次奇襲。

在這個隊伍中,所有人都攜帶了手槍、衝鋒槍、手雷、電台、繩索、工用剪等裝備,其中兩人是精通北韓語的聯絡員,其余人是作戰經驗豐富的偵查員。小分隊隊員選好後,由誰來擔任班長的問題又難住了大家。

經過激烈的討論,領導們最終選擇了楊育才。育才是一把利刃,他做好了一切準備,所以不出所料,這次的選擇是必然的。

在楊育才和他的小分隊緊張準備中,無數炮火不斷劃過夜空,呼嘯墜地,震懾敵營。

據後來統計,當時從北漢江到下甘嶺,三十分鐘之內,我軍傾瀉了一千九百噸炮彈,規模浩大的炮火天梯,打得敵人無處逃竄。

1953年7月17日晚,他們身著南韓戰服,在一個北韓當地精靈的帶領下,朝敵軍指揮部摸索前進,這一路可謂艱難。

他們在密林中躲避敵人搜查,但由於作戰區往往會有各種地雷隱患,隊友趙順合在開路的時候不小心踩到了地雷。

情況十分緊急,如果地雷爆炸,他們不僅會失去一名戰友,也可能會引起敵軍警惕。楊育才在關鍵時刻發揮了自己的作戰天賦,他冷靜地告訴所有隊員向後撤退,自己則上前檢查。

他安慰著趙順合並輕輕上前,蹲在地上,用手扒開周圍的枯草和泥土,然後仔細檢視著這枚地雷,呼吸聲變得越來越清晰,他的經驗告訴自己,這是一枚反坦克雷。

周圍似乎變得安靜了,他先讓趙順合放慢呼吸,調整節奏,然後那只腳迅速並輕巧地離開地雷表面,順勢轉身臥地。兩秒後,地雷沒有爆炸,他們安全了。

有驚無險,淌過了地雷後,他們順著水溝前進,一路上變得更加小心。就在距離目標只有六七公裏的時候,他們遇到了一支南韓巡邏隊,因為沒有任何準備,隊伍略顯慌亂,引起了對方的懷疑。

楊育才靈機一動,在對方過來之前直接走了過去,一米八的大高個,扯開嗓子就大聲訓斥,他用自己嘰裏呱啦的漢中土英語和看不懂的手勢,扮演了美國佬盛氣淩人的模樣,直接嚇懵了南韓士兵。

他們認定,這個看不懂但好像很生氣的人,就是他們的主人沒錯。就這樣,他們用神話一樣的行動順利闖過了這一關。

在靠近白虎團指揮部的同時,楊育才越發擔心的一個問題,就是口令。他們不知道敵方的布防口令,這也就意味著,他們可能連敵營都進不去。

所謂奇跡,就是所有的事情看似意料之外卻又情理之中的發生,而那些能準確接收命運的指示並且作出異於常人的反應者,就是英雄。

正當楊育才和自己的隊員為口令著急的時候,他發現,隊伍好像,多了一個人?而這個人,就是老天爺給楊育才送來的口令。

他是一個南韓兵,因為正面戰場上誌願軍的炮火洗禮完全無法抵擋,所以他打算返回團部報告,正巧在路上看到了楊育才的小隊,他以為是自家隊伍所以便跟在了後頭。

結果,就成了俘虜。可謂是自助者,天助也!

剩下的事情便順理成章了,在楊育才小分隊的逼問下,這個南韓小兵很快就說出了布防口令,而且還交代了團部兵力,布防路線,營地位置等重要資訊。

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縱觀中國抗戰史,不是每一支小分隊都會排掉地雷,不是每一支小分隊都會假模假式訓斥敵人,也不是每一支小分隊都能逼問得出口令,更不是每一支小分隊都能插入敵營進行斬首。

他是楊育才,他是奇襲白虎團天生的主角,因為是他,所以會成功。

在得知了這些重要資訊之後,楊育才和他的小分隊片刻不停地奔赴前方,順利透過了道道關卡,在黑暗的夜幕之下,在遠方的炮火聲中,他們如一把利刃般插向敵人的心臟。

勝利,就在眼前了。

經過層層深入,他們終於來到了白虎團團部駐地。不巧的是,在這裏,他們偶遇了敵軍首都師機甲團第2營車隊,楊育才趁其不備,發動襲擊。

敵人被內部突如其來的火拼嚇亂了陣腳,他們連敵人在哪都沒看到,根本無力反擊。

與此同時,趁敵人大亂,楊育才將小分隊兵分三路,一頭沖進了敵人團部會議室。

當指揮部的大門被一腳踹開的時候,楊育才看到的,是正在召開緊急會議的所有敵軍指揮員,他們驚慌失措,還沒來得及反應過來,就帶著眼神裏最後的震驚和恐懼,一個個倒在了地上。

楊育才扯下了掛在墻上,那面布料摸起來還不錯的白虎團團旗,然後,用一顆手雷結束了這次斬首行動。

他們在亂作一鍋粥的敵營裏,在敵方的眼皮下,順著原路一個不少地返回了誌願軍根據地,任務完美完成。

原來,這才是當年那個漢中少年真正的使命,生來註定,沖破牢籠!

本次斬首行動,楊育才和他的小分隊在一個多小時內消滅敵方200多人,其中70多人是白虎團幾乎所有的軍官,小分隊無一人傷亡。

何謂奇跡?這就是奇跡,這是中國人自己創造的奇跡!

本次斬首行動直接斷掉了敵軍所有的反擊,我軍碾壓式前進,在炮火的掩護下,沖向敵軍陣地,敵人全線崩潰,金城戰役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勝利。

本次戰役結束後不久,抗美援朝戰役進入了尾聲,在肅清一些殘黨的同時,停戰協定再次提上了日程。

1953年7月27日,中國人民誌願軍總司令員彭德懷在停戰協定上簽字,就此,打了三年的抗美援朝戰役正式結束!我軍凱旋而歸!

平凡低調的英雄

三年過去,楊育才真正成長了,戰場將他迅速變成了一個合格的士兵,一個保家衛國的熱血男兒。

1953年10月13日,戰後評功,楊育才被記特等功,次年,國家授予他「一級戰鬥英雄」稱號、「北韓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金星獎章和一級國旗勛章。

都說,獲得過一等功的是英雄,獲得過特等功的是神人,而活著獲得過特等功的少之又少。在這項榮譽裏,能活著回國的,只有三個人。

分別是,中國人民誌願軍總司令彭德懷,單日殲敵280人的美國判官胡修道,和執行了斬首行動的楊育才。

楊育才回國接受獎章後,就把自己「藏」起來了,他漸漸刻意離開了公眾的視線。他在濟南軍區隱姓埋名十一年,每天都帶著手下的戰士進行軍事訓練。

十年來,楊育才的職位並未升過,但他從來都不在乎,平凡的日子已經夠好了。

直到1964年,發生了文章開篇的那一幕,毛主席親自挖出了藏起來的老英雄,然後在主席的關懷下,他開始升職,最後官拜副師長。

時間一晃幾十年,他任勞任怨,盡心盡力為人民服務,直到1981年,楊育才退休了。

午後的陽光很暖和,樹蔭斑駁,照在他的身上,他是否想起了當年那個不服輸的少年,那個被命運捶打的放羊娃,此時的他,是不是會感嘆世事無常?

總之,一切都會過去的,他做好了那個時候的自己,也做好了現在的自己,這就夠了,不是嗎?

1999年5月,一代戰神楊育才因癌癥治療無效而逝去,享年7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