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31年徐誌摩遇難,張幼儀擔心公公傷心過度,誰知老人只說了七個字

2024-07-17歷史

前言:

20世紀,張幼儀與徐誌摩離婚,一時間轟動整個文壇。在大眾的印象中,張幼儀只是多情詩人拋棄的女子,但沒想到的是,張幼儀卻是完整觀測徐誌摩一生的人。

因為是原配妻子,張幼儀了解徐誌摩的過去,清楚他壞的一面,即便在離婚後,她也在默默地關註著徐誌摩。徐誌摩去世後,她更是一手操辦了他的喪事。

徐誌摩

處理徐誌摩後事期間,張幼儀見證了很多人得知噩耗的不同反應,令她十分驚訝的是她的公公,聽到兒子去世卻只說了七個字。

兒時的徐誌摩是父親眼中的乖孩子

徐誌摩的父親徐申如聽到兒子身亡態度竟然如此冷漠,這都是因為他早已對徐誌摩充滿了失望。但最初,徐誌摩卻是父親眼中的乖孩子。

無論在哪個年代,父母對子女的願望總是一致的,希望他們成人成才。徐申如也不例外,他對兒子徐誌摩就有一種望子成龍的期望。

徐申如

徐家世代經商,徐裕豐醬園就是他們祖傳的基業。到徐申如這一代時,他還廣泛投資於錢莊、商業和事業,家資比原來更加豐厚,成為了聞名硤石的首富。

不僅如此,徐申如為人正直又熱心公益事業。1934年,艾寧大旱,百姓流離失所,徐申如積極參與募捐賑災,受到了民眾的贊揚和敬佩。

就在家業興旺、聲譽日隆的時候,25歲的徐申如喜得貴子,取名章垿,意為遵循禮儀。這便是後來的徐誌摩。

徐誌摩

古代人講究多子多孫,但徐申如卻沒能享受到這種快樂,繼徐誌摩之後,家裏就再也沒有添過孩子了。因此,徐申如將一切希望都寄托在了徐誌摩的身上。

因世代從商,徐家幾代都沒有出過文化人,為了能讓兒子走上仕途光宗耀祖,徐申如給徐誌摩找了最好的老師、最好的學校。徐誌摩剛滿3歲,他就迫不及待地聘請先生到家中授課。

徐誌摩在私塾中學了整整六年時間,在才華斐然的老師們的教導下,他對詩詞極為敏感,文學功底也紮實無比。

徐誌摩

後來,私塾逐漸結束歷史舞台,新式學校成為了有錢人家的孩子更向往的地方。於是在1907年,徐誌摩進入當地一所新式學校讀書,從此徹底開啟了他的文學世界。

徐誌摩聰明過人,在新式學堂中如魚得水,才智被完全發揮出來,每次考試都是全班第一,有著「神通」的美譽。

當聽到兒子成績斐然,徐申如內心也不禁為之驕傲。

由於太過專註,徐誌摩最後發展到了高度近視,因此還專門配了一副眼鏡。

就在徐誌摩透過學校了解到更廣闊的世界時,父親為他找了一位賢良淑德的妻子——張幼儀。

張幼儀娘家是名門望族,她的幾個哥哥也都是學界、政界、金融界有頭有臉的人物。因看中張幼儀的家世,徐申如在沒有征得兒子的意見下,做主敲定了這樁婚事。

張幼儀

即便徐誌摩再不滿意這樁婚事,但父命難違,還是答應了這門婚事,這也為這場婚姻埋下了悲劇的種子。

1918年,徐申如透過種種關系,讓兒子拜在了學界巨擘梁啟超的門下。梁啟超對這個聰明的學生也分外喜愛。

可誰也沒料到,如此乖巧的徐誌摩,會在長大後變得「叛逆」,把父親徐申如和老師梁啟超都氣了個夠嗆。

梁啟超

因一個女子,徐申如父子倆關系冷淡

收徐誌摩為學生後,梁啟超就建議徐申如送子到國外念書,徐申如聽後感覺有理,便為兒子張羅了出國事宜。

1918年,徐誌摩出國留學。徐申如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乖巧的兒子會在接受西方自由主義文化後第一次忤逆自己。

徐申如的本意是希望兒子留學長見識,回國後就繼承並擴張家業,但徐誌摩赴美後並沒有根據他的意思選擇金融系,而是選擇了歷史系。

兒子的選擇本來就讓徐申如很不贊成,可不久,徐誌摩又放棄了哥倫比亞大學的博士學位,轉而到英國攻讀哲學,這就更讓徐申如感到生氣。他故意不給兒子寫信,讓徐誌摩在英國形單影只度過了兩個月。

最終,徐誌摩沒能忍受住父親的冷戰,主動寫了信,這才緩和了氣氛。徐誌摩寫信說: 「兒國外留學,直營孤單,孺慕之思,不俟罄述,大人愛兒豈不思有以慰兒邪?」

一句話,就讓徐申如軟了心腸,考慮到兒子一個人在外求學生活無人照料,他便又將張幼儀也送到了國外,陪伴徐誌摩。

徐申如

可徐申如還是沒能意識到兒子的變化,他將張幼儀送到徐誌摩身邊,將會造成另一場破壞父子關系的事件。

此時在外國的徐誌摩,已經對浪漫的自由戀愛產生了向往,他希望自己擁有一位接受過新式教育的女子,而不是張幼儀這種舊式女子。

原本徐誌摩就不滿意與張幼儀的婚姻,結婚後更是很少與其交流。出國留學後身邊沒有張幼儀,他甚至還有些竊喜,一直呼吸的空氣也似乎清新了許多,這是自由的味道。遇到林徽因後,徐誌摩更是確定了自己的追求,對張幼儀更加厭惡了。

林徽因

其實,徐誌摩被一時的情緒蒙蔽了雙眼,讓他忽略了張幼儀的好。張幼儀雖然是舊式女子,卻不是小腳女人,也不是文盲,從小優良的家庭教育讓她也有過讀書的機會。

張幼儀到英國後,總是貼心地照顧著徐誌摩的生活起居,她在其他人眼中實為賢妻良母,可在徐誌摩眼中,她只是一個束縛自由的鐵籠。

1921年,徐誌摩再也忍受不了這段沒有感情的婚姻,終於提出了離婚。張幼儀望著離婚協定書,傷心欲絕,她摸著即將臨盆的肚子,流下了絕望的淚水。

張幼儀

張幼儀雖然傷心,卻不沖動,她知道即使是自己的婚姻,也要經過雙方家長的同意。所以她並沒有簽字,而是將徐誌摩要離婚的訊息寫信告訴了徐家二老。

在國內的徐申如得知兒子、兒媳離婚的訊息,簡直不敢相信的眼睛,他實在不明白,像張幼儀這樣好的妻子,兒子為什麽就是看不上眼。

震驚過後,徐申如越想越氣,直接寫信給兒子說: 「我寧可失去你也不能舍去張幼儀這個賢惠的媳婦,既然你自作主張離婚,就是不尊重家庭和父母,那你就不用回家了,家裏也不再給你提供任何費用。」

徐申如、張幼儀和孫子

徐誌摩此時還不能獨自生存,當看到父親要斷了自己的經濟費用後,立刻托好友找到張幼儀,希望她只做徐家的兒媳,不做徐誌摩的太太。

張幼儀徹底心如死灰,1922年,她生下第二個孩子後,痛快地在離婚協定書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徐申如雖然憤怒,但鞭長莫及,也無可奈何。

徐誌摩和張幼儀

如果說徐誌摩與張幼儀的離婚只是使得徐申如父子關系變僵,那麽,徐誌摩與陸小曼結婚,才真正值得父子徹底冰冷。

徐誌摩終究沒能追求到林徽因,回國後轉而愛上了有夫之婦陸小曼,並不顧世人的眼光,堅決要結婚。

愛上有夫之婦的傳言很快就傳到了徐申如的耳朵裏,他既憤怒又羞愧,因為陸小曼的丈夫王庚還是梁啟超的弟子。這下,徐申如更感覺沒有臉面面對梁啟超了。

徐誌摩和陸小曼

最後,徐誌摩還是迎娶了陸小曼,作為他們婚姻的見證人,徐家二老、梁啟超誰都沒有送上祝福。徐誌摩婚後,徐家二老更是搬離了老宅,找前兒媳張幼儀一起生活去了。

徐誌摩清楚自己與父親的鴻溝再也難以修復了,雖然傷心,但他還是堅持與陸小曼在一起。

1931年,徐誌摩在乘坐飛機去往北京的路上發生空難,當場去世。 作為妻子的陸小曼卻始終不敢認領遺體,還是張幼儀派兒子和哥哥認領了遺體。

一開始,張幼儀並不敢將徐誌摩去世的訊息告訴公公,擔心老人會受到打擊,只是說徐誌摩飛機出事了,人正在醫院搶救。

幾天後,徐申如再次詢問張幼儀,張幼儀這才說:「沒指望了,他去了。」

令張幼儀意外的是,老爺子只是沈默了很長時間,臉上表情復雜,許久才說了一句:「好吧,那就算了吧。」短短7個字,道盡了父子間的復雜感情。

晚年徐申如

其實,徐申如只是生氣兒子的行為,卻並不是不愛兒子,白發人送黑發人的蒼涼只有做父母的才能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