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老蔣逃到台灣,帶走的那些高官太太後來怎麽樣?個個結局引人唏噓

2024-01-29歷史

隨著三大戰役的勝利,國民黨走向敗亡,高級將領開始撤離避難,蔣介石還保留了一份「撤離名單」。這些高官的夫人們,從此告別了奢華的生活,未來充滿未知和挑戰。

胡宗南在抗戰後期的婚姻狀況有了改善。葉霞翟,一位從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研究院畢業並獲得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的女子,回國後成為胡宗南的伴侶。

據說,葉霞翟曾是戴笠的機要秘書,也是他的情婦。在戴笠還在世的時候,每當胡宗南來訪,戴笠都會讓她陪伴在胡宗南身邊,這讓胡宗南對她深深著迷。

戴笠眼見胡宗南對葉霞翟動了情,便將其送至美國留學,數年下來,胡宗南深深思念,只能書信往來。戴笠本想借此機會引魚上鉤,但其於1946年離世,葉霞翟的命運因此而改變,她有了自己的選擇。

葉霞翟回國後,立即給胡宗南寄去了深情的情書和令人陶醉的照片。此時的胡宗南,一心只想將美人歸。

1947年,蔣介石發動進攻延安,胡宗南立刻響應,蔣介石便授予他獎章並晉升為二級上將,使胡宗南信心倍增,對未來充滿期待,尤其是對於結婚的渴望。

胡宗南率軍進延安,蔣介石同意其結婚請求,並提議在西安舉行婚禮,一切進展迅速。婚禮盛況空前,程潛主持,石敬亭、祝紹周等人證婚。

當時,葉霞翟年方三十,風姿卓越,一出現便能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高智商與高學歷更讓眾人期待她將來的輝煌。

然而,這位「西北王」胡宗南此時已經五十多歲,這種「才子佳人」的幸福未能持續太久。

1950年4月,葉霞翟在台北的新家中等待著她的丈夫胡宗南,這些年她經歷了丈夫連年的戰敗,看著蔣家王朝逐漸走向衰敗,大多數國民黨官員紛紛逃到島上,而自己的丈夫卻還在大陸。

終於,有一天,葉霞翟盼來了胡宗南,她欣喜若狂,但發現丈夫面容憔悴,顴骨高聳,蒼老了許多。胡宗南勉強露出笑容說:「怎麽了,我不在你身邊你不開心嗎?」

其實,胡宗南並不是飛回來的,而是自己逃回來的,他在大陸的五十多萬兵力幾乎全部覆滅,只能選擇逃跑。面對人生的失意,胡宗南對妻子說:「我已經對這個世界感到心灰意冷,只想和你一起度過平凡的日子,照顧我們的孩子。」

葉霞翟聽到這樣的話也十分傷心,當初嫁給胡宗南,很大程度也是考慮到他顯赫的身份,如今一切已成過往,自己卻沒有任何能夠改變的方法,只能無奈地嘆息搖頭。

作為妻子,她只能安慰道:「回來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今後你好好休息吧。」 打了這麽多年仗,胡宗南確實也想要休息了,於是他和葉霞翟去了花蓮海邊度假。

葉霞翟為胡宗南生下了兩個男孩和兩個女孩,他們相繼長大,葉霞翟在帶孩子方面可謂費盡心血,這也是唯一能安慰她的事情了。

1962年,胡家一家六口人團聚,他又是請客又是走親訪友,忙碌了一段時間,不料樂極生悲,他突然因心臟病突發去世,享年67歲,他的遺體最終埋葬在了台北陽明山區的一座山頭上。

葉霞翟女士在文化院接受了張其昀的邀請,擔任教授及訓導主任等職務,並前往夏威夷東西文化中心和夏威夷大學繼續深造。

胡宗南先生離世後,葉女士肩負起更多的責任,度過了一段忙碌的晚年。1970年,她在台北師專創辦了一所智慧不足兒童教育師資培訓班,並在1974年出席了歐洲區傷殘重建會議,一直從事教育工作直到1980年,並擔任文化大學家政研究所所長。

1981年,葉女士在胡宗南先生離世19年後也離世,她的遺體與胡宗南先生安葬在一起。

1931年1月底的一天,蔣、宋在南京安排了一場會談,參加者包括陳誠和上海兵工廠的工程師譚伯羽。在會議開始時,雙方聊的是工作上的事情。

然而,隨著宋美齡的介入,話題也發生了轉變。在這個場合中,譚伯羽和妹妹譚祥首次相遇。當時的譚祥體態豐滿,皮膚白皙,顯得大方得體,言談舉止中流露出溫文爾雅的氣息。

而陳誠雖然身材矮小,但因為他特意換上新的軍裝來見蔣介石,所以看起來英氣勃勃。

陳誠與譚祥的感情發展迅速,他們相識不到一個月,就已經互表深情。陳誠的信件內容最初都是關於他的抱負,但當他得知譚祥身體不適後,便立刻表達了他的關心和祝福,希望她能有時間休息。

同年5月,陳誠參加國民會議,逗留在南京20多天,這期間,他們的感情逐漸升溫。蔣介石和宋美齡看到他們之間的感情,便為他們舉行了訂婚儀式,此事也引起了媒體的廣泛關註,成為城中的熱門話題。

在陳誠臨別之際,譚祥特意到碼頭為他送行,一直看著他消失在天水一線。

陳誠遠赴江西參戰,讓譚祥日夜掛念。1932年元旦,他們終於喜結良緣,只是撮合這一對新人的蔣介石夫婦未能出席。

他們感情深厚,或許是因為譚祥擁有一種果決,甚至因為這種果決救過陳誠。1943年10月10日,陳誠突然便血、全身發冷、肌肉痙攣,眼看就要昏迷過去。

譚祥見狀立即請來了紅十字會總隊的副隊長倪葆春,龍雲出於關心,特地推薦了很多醫生。初步診斷陳誠患的是十二指腸潰瘍,需要註射嗎啡急救。

但譚祥卻認為陳誠的情況十分危急,不能病急亂投醫,因此婉言謝絕了醫生的治療方案。

陳誠在晚年回憶道:「如果那天晚上沒有內人陪伴,恐怕我處境就危險了。」相比於其他國民黨高官夫人的奢華生活,譚祥的生活顯得樸素而低調。

她不幹涉陳誠的政治生活,平日裏打扮得像普通百姓,最常見的服飾是布旗袍和布鞋,看起來平易近人。他們的感情生活經過了三十多年,也沒有發生什麽太大的變化。

兩人育有六個孩子,生活和諧美滿。上世紀六十年代,陳誠被診斷出肝癌,知道自己時間不多,便讓長子陳履安口授遺言。

這份遺囑在島上引起了軒然大波,因為陳誠沒有提到「反攻」的內容。蔣介石看到後沈默了好幾天。

蔣家的親信試圖說服譚祥,希望能透過她來影響丈夫修改遺囑,但譚祥始終堅持遺囑必須遵循陳誠本人的意願,如果認為公布不合適,也可以選擇不發表。

1965年3月,陳誠因肝癌去世,享年68歲。

退居海島後,譚祥與陳誠的生活緊密相連。在1961年至1963年間,她陪同陳誠存取了美國、越南和菲律賓等地,還協助創辦了「辭修高級中學」。

陳誠去世後,譚祥沒有了太多的工作,但她身體狀況卻因為失去丈夫而大不如前。盡管如此,她依然活得相當長久,在1989年6月6日因突發性腦溢血去世。

1925年,白崇禧領軍攻克桂林,凱旋回歸家鄉桂林,當時的他正值青春年華,前途無量。

桂林有一名知名的美女名叫馬佩璋,上門提親的人絡繹不絕,但馬父要求女婿必須有事業有成,因此,剛剛歸來的白崇禧自然成為馬家人的首選,經過媒人的撮合,兩人最終喜結良緣。

然而,就在白崇禧離開桂林之際,沈榮光悄然來犯,他要求全城嚴密封鎖馬佩璋的行蹤。同時,他們順道造訪了白崇禧嶽父家,帶走了些許財物,這也算是白崇禧為妻子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幸運的是,馬佩璋展現出了聰明才智,經過一番喬裝打扮,由一名衛兵秘密護送,躲到了中山中路的一家醫院避難,從而逃過了一劫。

當白崇禧重新奪回桂林後,他立刻趕到醫院與妻子團聚,兩人滿心歡喜,還舉行了一場家宴,慶祝他們的重逢和團聚。

馬佩璋在22歲時嫁給了白崇禧,她在父母的教育下,成為了典型的賢妻良母,平日裏很少在公眾場合露面,對金錢也沒有過多的追求,日常的生活主要是相夫教子,給白崇禧減輕了很多壓力。

白崇禧雖然在北伐和抗戰期間,隨著社會地位的提升,但他和馬佩璋卻過著擔驚受怕的生活。馬佩璋的生活基本都是逃難,她必須帶著全家,包括九十多歲的奶奶和未滿月的弟弟,四處奔波。

此外,由於對政治不感興趣,馬佩璋只能默默地期待著丈夫早日平安歸來。退到島上後,白崇禧的風光不再,生活也變得清貧,但馬佩璋並沒有抱怨,反而期待著一家人的團聚。

在白家,和睦的家庭生活一直延續了幾年。馬佩璋自結婚後,大部份時間都在孕育新生命,她為白家生下了10個孩子,其中7個是男孩。

養育這麽多孩子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因此馬佩璋將大部份時間都用於孩子的教育。他們夫妻倆對於孩子的教育要求十分嚴格,例如,在家中的重要活動期間,孩子必須以學業為重,不能請假。

有時孩子會頑皮不聽話,這會讓馬佩璋感到生氣,但她對待丈夫溫和,對待孩子卻十分嚴厲。正因如此,他們的孩子中有不少都取得了不錯的成就。

白先勇,一個從小就酷愛讀書的人,他的文學作品都帶有深深的失落和悲愴色彩,其中包括【金大奶奶】和【紐約客】等。

後來,他的妻子馬佩璋也去了美國教書,成為了當代知名的華人作家。馬佩璋對白崇禧的影響是巨大的,她的堅定和執著給了白崇禧無盡的慰藉。

白先勇回憶說:「我父母的關系非常好,雖然父親是個個性很強的人,但他總是謙讓我的母親。每次他們吵架,母親總是先低頭,父親也會很快忘記。

平日裏,家裏的大小事務都是母親在操持,非常辛苦。」

盡管馬佩璋的壽命不像一些高官夫人的那麽長,她在1962年就因為疾病去世了,那時她只有59歲。這對白崇禧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白家的另一個孩子白先敬表示:「當時她去世的時候,父親白崇禧的血壓飆升到了接近200,我們所有人都痛在心裏,看到他強撐著坐在那裏。」

幾年後,1966年,白崇禧也在臥室中去世,他的屍身呈現綠色,時年74歲。然而,坊間有人猜測是蔣介石派人毒死了白崇禧,而國民黨官方稱白崇禧死於心臟病,這也是歷史留下的謎團。

台灣近代名人的後代,由於命運的安排,多在異鄉漂泊,但他們始終保持著深厚的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