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比父親耶律阮條件更差的耶律賢為什麽又能得到支持上位成為遼景宗

2023-12-10歷史

耶律賢本來是遼世宗耶律阮的次子,年僅四歲時遭遇火神澱一幕,幸虧當時裹著一塊皮氈躲進一堆柴火中才沒有被搜到。【契丹國誌】記載是耶律阮的廚師尚食劉解裏好心帶著他外出躲避,但同樣受到嚴重驚嚇,由此也落下病根。叔父耶律璟繼位以後,被大臣養在永興宮。筆者之前論述耶律璟分時析過,由於永興宮是太宗耶律德光的宮帳,揭示耶律璟的後宮可能空虛。而耶律賢的成長過程中,他與叔父兼嗣父的耶律璟關系並沒有想象中那麽親近。這一點,在【遼史】的記載不說多麽公開化,但也基本算是半公開。

一者,耶律賢在應歷後期所謂主動結交諸多賢臣,暗中壯大自己勢力,尤其在韓匡嗣、耶律賢適的傳記已經說得比較直白。

二者,當耶律賢繼位以後,他主要是祭祀自己的祖父耶律倍和父親耶律阮,這一情感流露外加禮儀昭示可算完全代表天子意誌了。

影視劇中的遼景宗耶律賢形象

那麽再看開頭提及【遼史】所記,耶律賢好歹是耶律璟收養長大,要算作嗣子傳位,這也是古人的倫理和禮儀關系,並非是穆宗耶律璟忽然表示要還位給兄長世宗耶律阮的兒子。盡管這兩者表面看來沒區別,受益人都是耶律賢,可禮儀的說法卻大不相同。近似的情況同樣發生在約百年後的宋仁宗和宋英宗之間,幾百年後還發生在明世宗對待已經過世的明孝宗身上。歷史無不某種巧合,內心稍有一些主見的子侄輩,往往都對收養的同族長輩不滿,最後都想要尊自己的親生父母。耶律賢的行為也印證他的確只祭祀自己的父祖,根本沒有把落難時收養他長大的叔父耶律璟當作至親,哪怕就連一點養育之恩的表示都幾乎不見,足以說明叔侄兩人的關系。

著重指出這一點,倒也不是想非常負面地認為耶律賢是一個天性涼薄之人,而是為了表明,他對待叔父耶律璟的態度,肯定也有一定理由。

首先,耶律璟在位期間是一心想要治療自己的難言之隱,從來沒有想過真的有朝一日會把大位傳給耶律賢,所以他們的感情並不多深多親,恐怕還不如當年太宗德光對待耶律阮,那兩叔侄好歹面上還表現出比較親近的樣子。

其次,耶律璟後來治病受挫,個性的確變得更加難以親近,不斷傳出身邊人受折磨和遇害的訊息,他對耶律璟也早就有暗中準備取而代之,這便是壯大自己的親信團隊,謀劃大事。

第三,雖然最終耶律璟的遇害不像是由耶律賢策劃動手,當時還有遠在地方,同樣蠢蠢欲動的耶律璟親兄弟——太平王耶律罨撒葛。事實上耶律賢的接替也絕非真正的平穩傳位,確實有他運作得手的嫌疑,與當年耶律阮在耶律德光過世後被左右推戴如出一轍,甚至耶律賢的積極主動性還大一些。

影視劇中的太平王罨撒葛形象

筆者綜合一些研究指出,耶律璟雖然在中後期的個人表現比較粗暴,每每侵害身邊的侍者,反觀他對文武百官,除了前幾年針對威脅到龍椅的,原則上對待大臣並不過分,甚至他對待一般百姓也很寬和。假如他真是一個喪失理智的昏暴之人,不大可能能留用那些得力大臣。所以,耶律賢接手的契丹遼朝,恐怕也不是傳說的什麽中衰局面,反而成為他能進一步取得巨大成就的堅實基礎,然後聚集力量,一步步推動走向更加繁榮興旺。

當然,耶律賢並不可能原班不動地接收耶律璟的全部人馬,他很早就組建屬於他的核心團隊,比如大名鼎鼎的睿智皇後蕭綽(即未來主宰大局的承天太後蕭氏)、名臣耶律賢適、國丈蕭思溫以及漢臣高勛、郭襲、韓匡嗣一家、室昉等等,這些屬於主打文治團隊(原則上做王子階段,除了禮節性接觸,刻意去結交宗室武將的可能性不大,當然蕭思溫、高勛等也都能領軍),他們是協助耶律賢的最主要心腹人馬。

即位之初,耶律賢面臨最大的威脅是來自另一個叔父——太平王罨撒葛。這位穆宗耶律璟的親兄弟以為可以延續兄終弟及的情況,可是罨撒葛位於西北邊地,距離京師太過遙遠,身邊又沒有得力人手,正所謂有些鞭長莫及。

其實,並不意味著契丹本部沒有和罨撒葛勾連的人。很快耶律賢就發現身邊夷離畢粘木袞長期暗中充當罨撒葛的內應,毫不留情將其處死。這個夷離畢是遼代的北面官,很早的契丹部落中就有,掌管刑罰斷獄,以【遼史】所記,很早投身契丹的康默記長期負責溝通契丹和漢等部族事務,還負責建造都城,他於神冊五年(920)就出任契丹的夷離畢,推廣刑律來治理部族,解決紛爭。

後來阿保機征服渤海歸來身故,康默記為負責修築阿保機陵墓之人,然後也死的非常突然和神秘。有研究者認為,康默記在述律平管事階段,為究竟該耶律倍接位還是德光接位,契丹內部矛盾非常激烈,康默記因主持刑律,早已經得罪許多親貴,述律平為了拉攏親貴支持她,康默記很可能就死於這一風波之中。而夷離畢與當時另一個經常出現的契丹職務夷離堇是不一樣的,夷離堇為軍事首領,後來契丹南北二院大王就是部落夷離堇的改稱。

影視劇中的太平王妃蕭胡輦形象

所以,太平王罨撒葛面臨孤立無援的境地,最後回來請罪,耶律賢當然示以寬大為懷,還晉封他為齊王,也是希望讓這位叔父能夠成為支持他的後盾。因為,太平王的妻子蕭胡輦正是耶律賢妻子蕭綽的大姐,換句話說,這位叔母偏偏湊巧是北方習俗裏的大姨子,看在這親上加親的血脈關系,耶律賢也實在不便深究。

而且蕭胡輦為人也非常能幹,說來不比後來名動天下的承天太後遜色多少。蕭胡輦進位齊妃,她在罨撒葛死後,為了遠離旋渦中心,反而幫助遼景宗和妹妹蕭綽四處領軍穩定邊疆,立下赫赫功績。尤其在穩定西北阻蔔、烏古、達旦黨項各部都付出很多心血。

甚至不光是帶兵征討,蕭胡輦為契丹大遼的社稷長遠考慮,在西部邊疆地區修築城寨,培養訓練軍士,算是很有遠見卓識。齊妃的邊寨和邊軍哪怕到遼代末期都發揮了作用。 據說耶律大石後來西遷時,這些邊寨和邊軍都成為契丹能夠在西域立足的重要力量。

罨撒葛至此感覺被閑置,繼續被放逐邊地,內心很不滿意,沒多久郁郁而終(保寧四年初,972)。為此,齊妃蕭胡輦對妹妹蕭綽一直都心懷怨望,加上齊妃夫婦在西部邊疆確實功績威望很高,後來兩姐妹之間還是產生了悲劇。

在罨撒葛之外,景宗還冊封太宗第四子敵烈為冀王、封太宗第五子必攝為越王,他們都是罨撒葛的異母弟。耶律賢其實希望以此安撫太宗諸子,有利在繼位初期籠絡人心,鞏固地位。

另一方面,對於擁戴其登位的人,耶律賢自然大加封賞。首先值得一提的就是他的嶽父蕭思溫,自然榮耀無比,不禁完全不再計較他之前在幽州的敗績,反而提升到軍務方面更加重要的北院樞密使高位,甚至沒多久還兼北府宰相,堪稱大遼第一個極其受寵的親貴,史書還表示給他「世預其選」的待遇。

影視劇中的蕭思溫形象

過去很多研究遼史的學者們都認為契丹崇尚「世選」,早年的部族首領職務包括汗位都是由各部貴人一起推選。當契丹建立為一方勢力後,各級重要職官惕隱(據說是借用突厥的特勤,語音相似)、夷離堇(即後來改稱的南北院大王),詳穩等,一般都是在一些特定親貴家族中產生。

正如也有一些研究者認為,早期的契丹部落習俗是推崇世選,可當耶律阿保機改變契丹逐漸建立為正式的朝代以後,到底還有無沿襲這一舊俗傳統實在有一些爭議。前面筆者也提過,不管是淳欽太後述律平強推耶律德光,還是耶律阮在德光故去後的登位,所謂左右文武大臣的一番推戴,並不算是過去部落形式的推選,他們能夠坐上龍椅全都是依靠背後的機遇和實力。

就連耶律阮面臨諸多內部挑戰,也並沒有什麽王子和文武大將再拿坐上龍椅需要各部頭領大人進行推選來說事,完全就是單純的野心膨脹,想要拉他下馬,因為覬覦者也希望憑借制造機遇而登上大位,和中原五代時人所稱的「兵強馬壯者為之」如出一轍(見【新五代史·安重榮傳】)。

如今隨著遼代各方面吸收中原機制、朝局規模已經較為完善,一番生機勃勃的氣象已經形成,總體實力不僅並不遜色之前的後周,更完全具備與中原新立的趙宋相爭。(景宗耶律賢繼位之際,宋軍正在由潘美受命南下收服嶺南。不要說北漢依附於遼,就中原還有南唐、吳越、局部閩地各自存在),這裏提到給蕭思溫一個「世選」待遇,顯然頗有格外榮譽之意,當然並非什麽子孫固定承襲之意,而是可以在家族子弟中量材選用,當然也體現蕭思溫家族是遼景宗非常倚重的心腹世家。不久,蕭思溫還被封為魏王。

當時南院樞密使高勛是中原漢官出身,之前提過,他是被穆宗耶律璟特別從上京調來接替蕭思溫坐鎮南京幽州。他本來先後受耶律德光和耶律阮的逐步提升,在天祿年間已經提為樞密使,負責掌管漢軍。在穆宗遇害時,也全靠高勛的支持護衛耶律賢的行宮,他方能順利即位,是有定策之功的勛臣。遼景宗即位以後不久就封他為秦王,另外還有一個飛龍使女裏也是被耶律賢拉攏的心腹。

影視劇中的高勛形象

飛龍使本來是掌管宮禁馬匹的本職,這一名稱在唐代就出現,比如著名的李輔國就出身飛龍使,他後來專門組建飛龍軍作為護衛李亨到達靈武的新軍。五代和遼代都保留這一職務,但女裏此人的來歷不明,由於他在景宗時期頗顯貴,後人一般認為他是契丹人。但【遼史傳記】開篇就說「亡失其氏族來由」,其實很難確定他的族別身份,所以像是一個只有名字沒有姓氏的人。

不過,筆者認為確實可以兩說。比如女裏最初作為世宗耶律阮時期的積慶宮人,然後穆宗時期作為習馬小底,雖然服侍在天子身邊,可實際都是比較卑微的侍從仆役身份,好比穆宗年間那些因服侍被殺的各種仆從雜役,當中肯定是有契丹人,可也有大量其他擄掠而來充當仆役的草原各種部族。

可假如要說女裏是契丹人,如何解釋他的特殊?我們後人印象裏,史書記載的契丹人大多不是姓耶律就是姓蕭,貌似這一龐大的族群只有兩個姓氏,事實上這些是較有身份的契丹人,或者是被賞賜有契丹兩姓的其他人。比如隨後蕭太後的親密搭檔韓德讓,就被賞賜契丹姓改為耶律氏,都知道他的族別是漢人(還有絕大多數的奚族均為蕭姓,比如很著名的遼末在燕京參與推戴耶律淳建立北遼的奚王回離保,漢名就是蕭幹)。假如追溯契丹淵源都該知道,過去唐代有大賀氏等八部,後來唐末有叠剌氏八部,耶律家族只是叠剌部內發展起來的新首領氏族,只是耶律家族壯大逐漸吞並其他部落,沾親帶故的逐漸調整融合,於是有了耶律和蕭的兩大顯貴姓氏。

對於契丹遼代,部和族是一系列非常特殊的概念,與其他朝代還有些不同,他們從制度上就有部和族的概念,拿傳統意義的部族對應遼代史書的提法很讓人頭疼,不大容易弄清楚。 正所謂「橫帳房」「國舅部」「五院」「六院」等等說法全都牽扯姓氏族別。比如照史書的直觀解釋,「五院」和「六院」應該就是傳統意義上的叠剌諸部,遼代視親疏淵源又重新調整設立為兩大部落,他們打亂了天然血緣和家族紐帶的關系,另外造就了一些特殊的部落概念。甚至遼代不僅對契丹如此,對奚族和室韋等較為親近的部族,全都這樣搞過,所以遼代史書的許多漠北部落名稱有的大、有的小,顯得非常繁瑣(見【遼史·營衛誌·部族】),其實很多可能本來互相有淵源,屬於同一大族,有的就因此流傳到後來的金元。

有些設立的新部就是經過重新劃分安排,抽調其他部落的族人強行填充而成的。 像【遼史·營衛誌·部族】在聖宗時期提到的泰瑞特免部、稍瓦部、曷術部,全都是從傳統八部中抽調族人去充實新立的(比如這裏的稍瓦實際從傳統意義上應該是烏古部族),甚至有許多人就是各大親貴帳下的奴隸,所以很多類似部落出身的人就地位低下,只有名字沒有姓氏,並不意味著全部契丹族真的只有耶律和蕭兩個姓氏。假如明白契丹族的構成,和女裏出身的職務,那麽就可以相信,女裏也許確實就是這裏提及地位比較低下的契丹人,他確實只有名字而沒有姓氏。

影視劇中的女裏形象

女裏起初作為的積慶宮人,積慶宮實際是世宗耶律阮為其父耶律倍所設的宮帳。穆宗耶律璟繼位後,都知道他喜歡遊獵,女裏精於騎射,深知馬性,據說根據馬匹的足跡便可以斷定馬的優劣,所以提拔為習馬小底,後升馬群侍中(這個職務感覺有點怪,實際指遼代在位君主對經常前往的宮帳下,往往有單獨的馬群司負責馬匹供應,另有提轄司負責管理人丁和兵員)。

耶律璟遇害之際,史書形容女裏主動投效耶律賢。實際應該是耶律賢很早就主動結納了女裏,所以在這樣重要的時刻,跟隨服侍著穆宗的女裏才馬上告知耶律賢把握時機上位。 這一幕好比司馬光在【涑水紀聞】裏記載趙匡胤臨終之際,本來宋後安排人通知秦王德芳(並非宋氏之子,但宋後和德芳關系比較親),結果內侍王繼隆出宮奔告趙光義,顯然這個掌握第一手訊息的人傾向往往是重要關頭的重要角色。遼景宗耶律賢成功繼位,女裏「以翼戴功,加契丹行宮都部署,賞賚甚渥,尋加守太尉」。

還有一個郭襲,也是直言敢諫之人。史書曾記乾亨元年(979),耶律賢想找地方畋獵取樂,郭襲直接當面進諫,呈上了著名的【諫畋獵疏】,提醒天子汲取前車之鑒,為了社稷蒼生,減少畋獵和酗酒。耶律賢對郭襲稱贊有加,後來他被提升做南院樞密使,但其他事跡非常少。不過可以確定他後期出任地方節度使,活到聖宗隆緒繼位後。

遼景宗在位初期的契丹局勢,如果比較世宗和穆宗的階段,可以認為是好不少,加上已經有數代的積累,甚至還能相信契丹已經開始在向鼎盛時期邁進。但客觀來看,仍然不說已經完全風平浪靜,最出名的就是保寧二年(970)前往祭拜祖父和父親,在準備返程時,還沒走出祖廟所在的醫巫閭山就發生盤道嶺襲擊(屬於今遼寧錦州市所轄北鎮市,蒙元初的契丹名臣耶律楚材作為耶律倍的後代,年輕時就在醫巫閭山讀書),耶律賢十分器重的嶽父蕭思溫遇害被殺。

按說天子出行,隊伍非常龐大,一般的刺客誰敢冒這樣的風險專門沖著這樣的隊伍發動襲擊?所以這是一樁非常離奇的事情。更加奇怪的是,似乎刺客也並沒有真沖著景宗耶律賢去,實際很明確的就要對付蕭思溫! 因為車駕遇到危險,主要的人手自然都集中保護天子,而蕭思溫身邊的護衛似乎有所不足,所以容易中招。

當然耶律賢肯定安排人手調查原委真相,過了約半年到九月份,查清楚兇手果然出自內部,而且是蕭思溫自己的「家人」!【遼史】載:「九月辛醜,得國舅蕭海只及海裏殺蕭思溫狀,皆伏誅,流其弟神睹於黃龍府。」沒多久保寧三年(971)蕭神睹也仍被處死。

就史書所記來看,似乎可以認為是契丹內部之間積累的恩怨,比如對蕭思溫地位嫉妒或不滿等等,可這仍然是一樁匪夷所思的事情,顯得非常奇怪。而且事情也並未就此了結,過了幾年,有跡象表明當時的重臣高勛也與這事有關系。保寧八年(976)七月,高勛被撤職。兩年後,還把高家的財物全轉給蕭思溫家。甚至連另一親貴女裏隨後也被牽扯進來,保寧末,「坐私藏甲五百屬,有司方按詰,女裏袖中又得殺樞密使蕭思溫賊書」,令其自殺。

影視劇中的蕭思溫和耶律賢

所以蕭思溫遇襲被害一事,似乎從表面調查的契丹親貴恩怨,逐漸走向了整個中樞大臣格局的調整,這一次刺客冒險行動,本來最受寵信的蕭思溫是最先被幹掉了,可所有蕭家對頭也很快被一網打盡!此後就全由耶律賢所寵愛的蕭綽一手遮天,於是這個襲擊行動變成了清理人事的導火線。

但如筆者所說,這仍然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最初沖擊車駕的兇手蕭海只和蕭海裏,包括蕭神睹明明就是蕭思溫的家人,蕭思溫地位得寵按說對整個家族明明有利,為何會執意要反水害他呢?單純就是出於不滿嗎?

事實上蕭思溫並沒有兒子,但凡熟悉一些遼史的都知道,他只有那三個著名的女兒,而蕭海只、蕭海裏是家族的旁系子弟收養在蕭思溫名下的,這不一定完全等同是中原習俗的過繼子嗣,認為他們是蕭思溫的嗣子。

【遼史·外戚表】中載,蕭思溫無嗣,蕭後以北府宰相蕭繼先為嗣,他們一家為了延續,可以收養其他的旁支。而史書所記的「舅」並不真的是我們理解的親戚,而是收養同樣屬於契丹國舅部出身的蕭氏子弟,是指他們來自同一淵源的大家族,但未必真的有什麽血脈傳承,就有也可能拐彎抹角,非常淡薄。 如前面提過,遼代史書的「部」和「族」概念非常復雜,後人的理解不一定和古人完全一致,只能大概明白一個理解的思路方向。唯有如此,才能推斷為何被視為家人、更有收養之恩的蕭氏兄弟會出手對付蕭思溫,這個家人的概念並不完全等同於中原習俗概念裏的親屬關系。

都知道蕭思溫其實文武才能都算平平,本來穆宗對他已經算格外器重有加,可他坐鎮幽州居然丟了地盤,然後是靠高勛救火,總算把燕南地區穩住局面,所以高勛、女裏等人明明對耶律賢順利繼位、穩住社稷更顯重要,而蕭思溫沒有被追究罪責,反而一路繼續青雲直上,完全是靠女兒們的上位,所以朝野上下,很難對其沒有看法。

甚至史書也評論說:「封魏王,任遇彌堅。年既昏耄,事多徇私,吏有言韻微訛者,抉摘示明,朝廷以此患之,畏後不敢言。」已經直指此中關竅,朝廷對他也沒有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