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指導蔣介石退守台灣的高人是誰?提倡毛主席先奪台灣的人又是誰?

2024-04-11歷史

1949年初,面對困境,蔣介石做出了決定,決定跨越台灣海峽轉戰台灣,以期日後反攻大陸。

失去解放戰場主動權後,蔣氏王朝面臨著前途的重大抉擇。

大多數國民黨高層建議撤向川渝地區,固守西南一隅,但在關鍵時刻,有一位黨內人士提出了不同意見。

這位黨內人士力排眾議,建議蔣介石撤往台灣,選擇了與眾不同的道路。

與此同時,毛主席收到了一封神秘信件,來信人力薦解放軍先奪台灣,以阻止蔣介石。

在這關鍵的歷史時刻,兩位人物的建議為後來的歷史行程產生了深遠影響。

1949年三大戰役結束後,國民黨陷入了前途未蔔的境地,蔣介石面臨著重大的抉擇。

隨著解放軍的不斷推進,國民黨軍只能一路退守。

然而,退到何處成了一個難題。

國民黨有三個可選方向。

一是以蜀地為中心的大西南,這一區域地形險要,易守難攻。

其次是遠在海南島的撤退,盡管這個方向地處偏遠,但固守海南島也是一個選擇。

最後是台灣島,雖然相對於海南來說更具資源豐富,但相比西南也不甚富庶。

在國民黨內部,東撤台灣與退守西南成為兩大主流意見。

蔣介石個人認為台灣更為合適,但由於西南方向的支持者眾多,他並未一意孤行。

幕僚張其昀在關鍵時刻給了蔣介石堅定的支持,幫助他做出了東撤台灣的決定。

張其昀是蔣介石的同鄉,同時也是知名的地理學家和教育家。

他曾在南京大學和浙江大學任教,並在抗戰時期前往哈佛大學講學。

1947年成為「國大」代表後,張其昀開始在國民黨內部發揮重要作用。

張其昀在蔣介石幕僚陳布雷的引薦下,與同鄉蔣介石結識。

陳布雷身亡後,張其昀填補了他留下的空缺,迅速成為蔣介石的親信幕僚。

蔣介石幾乎從未反對過張其昀的建議,包括東撤台灣的提議。

作為地理學家,張其昀堅定支持東撤台灣方案。

他認為,解放軍難以渡過台灣海峽,這是唯一可以拖延敵軍的地方。

此外,台灣作為日軍占據過的地方,有著豐富的工業基礎,為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基礎。

台灣的地理位置和資源優勢也是其他地區無法比擬的。

台灣位於中國東南,氣候適宜,自然資源豐富,有利於滿足軍民需求。

台灣海峽是天然屏障,有利於防守。

而且,台灣位於太平洋西緣,控制著西太平洋航道,與美國的防線相連。

美國不會輕易放棄對台灣的支持,這將為台灣的安全提供保障。

有了美國的支持,台灣將變得堅不可摧。

最後,台灣島與大陸長期隔絕,共產黨在此的人員活動極少,為國民黨的統治提供了穩定的社會基礎。

即使未來發生社會動蕩,政府也可以輕易鎮壓這個四面環海、狀態封閉的島嶼。

因此,張其昀認為,國民黨將全部中樞機構遷至台灣,並盡可能帶去更多人才和物資,必將建立一個穩固的基地,為日後反攻大陸打下基礎。

張其昀的這番言論深深觸動了蔣介石。

因此,蔣介石決定執行東撤台灣計劃。

與此同時,毛主席也收到了一封絕密信件,信中同樣強調了台灣的重要性,力薦解放軍先行控制台灣,以免國民黨利用台灣作為反攻大陸的基地。

而這位高瞻遠矚的人才正是國民黨內部的軍事高參——楊傑。

楊傑曾兩次東渡日本留學,並在歸國後加入國民革命軍。

他在國內戰亂中嶄露頭角,成為蔣介石麾下的重要將領,歷任軍長、總指揮、總參謀長等職。

盡管與蔣介石有著深厚的交情,但在抗戰期間,由於意見不合,兩人之間產生了矛盾。

楊傑主張國民黨先行抗擊日寇的侵略,而蔣介石則認為他違抗上級命令。

這些矛盾最終導致了楊傑辭去一切官職,遠走歐洲考察軍事。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楊傑回國投入國內事務。

他多次向國民黨中央提出抗日作戰計劃,但由於與蔣介石的意見相左,未能獲得采納。

此外,他頻繁晉升引起了國民黨內部權力鬥爭,加上他坦率直言的性格,許多人利用這些因素誣陷他。

因此,楊傑逐漸成為蔣介石的不受歡迎的人。

楊傑感到沮喪,轉而專註於國防理論研究,並主張建立抗日統一戰線。

他的行動贏得了國內正直人士的贊揚,許多愛國國軍將領常來他家中探討時政,批評國民黨內部的問題。

同時,楊傑與中共南方局取得了聯系,並在周總理的支持下,組織了「三民主義同誌聯合會」,致力於全民抗戰。

楊傑是陸軍大校長,也曾擔任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他的發言在政治和軍事界都有很大影響力。

然而,他的行為引起了蔣介石的不滿,進而發展為對他的仇視。

在蔣介石的授意下,特務對楊傑進行了嚴密監視。

無法繼續從事抗日活動的楊傑,只能退居到昆明。

抗戰勝利後,蔣介石發動內戰,楊傑對此感到憤怒,並開始為阻止內戰和打倒蔣介石而奔走呼籲。

逐漸地,他站到了共產黨一邊。

在解放軍打過長江後,楊傑深受鼓舞,頻繁出現在公共場合發表演講,批評蔣介石政權的腐敗。

同時,他與共產黨方面的聯系日益頻繁,並向毛主席傳達了先行攻占台灣、切斷蔣介石後路的建議。

楊傑認為,台灣是國民黨最有可能逃往的地方。

盡管毛主席贊賞了他的建議,並將其列為機密檔,但由於解放軍缺乏海空力量,無法東渡台海占領台灣島,因此這一建議未能實作。

在張其昀的力薦下,蔣介石最終決定東撤台灣,暫時保住了國民政權。

與此同時,楊傑的洞察力讓他將台灣擺到了戰略位置。

盡管他的建議未能實作,但這一事實展現了他的才華和愛國熱情。

然而,楊傑最終因被蔣介石特務暗算而未能見證新中國的誕生,但他的名字將永遠被後人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