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彭德懷本人,評價抗美援朝戰術,他說:此種打法,敵人沒有見過

2024-05-17歷史

彭德懷在寫【彭德懷自述】一書的時候,評價誌願軍戰術: 此種打法,敵人從未見過。

其實話說回來,彭德懷的打法,是解放軍的常用打法,並沒有什麽稀奇

諸如大兵團運動戰、圍點打援戰、誘敵深入戰……等等等一系列打法,在我們多數中國人看來,屬於是淺顯易懂的,至少是紙面上淺顯易懂的。

可美國人習慣了西方戰術,癡迷於所謂的絕對實力,看不透東方彭德懷元帥的戰爭智慧,最終被打得慘敗。

那時候,西方人不厭其煩的討論,數量和品質哪個能決定戰爭成敗呢?

在北韓戰場的前期,麥克亞瑟指揮所謂的聯軍,對戰中國誌願軍的時候,無疑占據了多方面的巨大優勢。

彭德懷則在北韓戰場告訴西方人,決定戰爭成敗的,既不是數量也不是品質,而是優秀的戰士,加上優秀的戰術,二者缺一不可。

本期文章要講述的內容,分別是:

1、麥克亞瑟所習慣的戰術,莽夫踩著時代風雲,莽到五星上將。

2、彭德懷所使用的戰術,在缺乏縱深的彈丸之地,如何克敵制勝。

3、東西方名將,在北韓戰場迎頭相撞,相比於麥克亞瑟長篇大論的回憶錄,彭德懷僅僅用482個字元,來回憶第二次戰役。

先說麥克亞瑟

麥克亞瑟性格是有缺陷的,如果說好聽點,就是勇敢中的勇敢之人,可如果說難聽點,就是十足的冒險莽夫,一旦遇上真正的軍事家,慘敗是必然的。

麥克亞瑟出身名門,自幼生活富足,本人又是西點軍校的高材生。他年輕的時候,頂著槍林彈雨沖鋒,獲得了上級領導的賞識,在家族勢力的扶持下,很快就成為美軍的知名將領。

如果將領從不考慮個人安全,大機率不會考慮到士兵的安全。

在世界名將的排行榜當中,必然有他麥克亞瑟的名字,而且又極其擅長炒作,他在戰場上的時候,如果記者拍得照片不好,那就重新擺好姿勢再來一遍。

韓戰時期,麥克亞瑟依舊采用的是冒險戰術,導演了著名的仁川登陸。

簡單來說:北韓半島,北軍高歌猛進打南軍,南軍一路撤退,北軍戰線拉長,好似巨蟒。

除了中國人之外,多數人都認為仁川海況惡劣,不適合大兵團登陸。麥克亞瑟認為仁川能攔腰砍斷北韓人民軍,於是在仁川進行登陸作戰。

麥克亞瑟原本就喜歡炒作,而在仁川登陸之後,他開始大肆神化自己,包裝出「戰無不勝」的人設。

一個想要神化自己的人,大機率希望迅速獲得大勝利。

麥克亞瑟是狂人,狂到什麽程度呢?居然敢輕視總統。

當時,遠在美國杜魯門,一是害怕中國大規模出兵,二是不放心麥克亞瑟這個狂妄的家夥,所以想讓麥克亞瑟回美國當面會談。

誰知麥克亞瑟居然擺譜,拒絕回到美國,屬於是下級公然輕視上級,根本不給杜魯門面子。

杜魯門只能卑躬屈膝的,去往太平洋的威克島,壓低氣場見到了麥克亞瑟,再三詢問中國會不會出兵?

麥克亞瑟則顯得很不耐煩,認為中國不會出兵, 他甚至掏出自己的金表,提醒杜魯門會談時間該結束了。

杜魯門走的時候,試探麥克亞瑟有沒有競選總統的野心?麥克亞瑟的回答,則是模棱兩可。

麥克亞瑟就屬於是好大喜功之人,而且我們後人能明顯看出,他當時肯定想著競選美國總統。

既然要炒作,麥克亞瑟能炒作到什麽程度呢?

根據美國記者的親身經歷:1950年11月25日,麥克亞瑟所指揮的多國聯軍,被誌願軍一戰打掉一萬五千人。

我們中國這邊,將此戰稱之為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

麥克亞瑟摸不清誌願軍的虛實,情報部門也沒有送來多少有用的情報,他從東京飛往南韓的美軍司令部召開記者會。

在記者面前,麥克亞瑟完全暴露了戰略意圖,或者說故意說出美軍的作戰計劃,要向半島北方展開全線進攻。之所以這樣做,無非是為了炒作,為了包裝戰無不勝的人設。

麥克亞瑟所鼓吹的鉗形攻勢,理論上說是沒有錯誤的,但他太愛出風頭了。

以至於美軍冥思苦想所制定的絕密戰鬥方案,都被麥克亞瑟抖了出去。

當時,大批大批的蘇聯和中國特工,絞盡腦汁的去搜集美軍情報,楞是從報紙上,清楚獲悉美軍的進攻方案。

以至於美國人評價麥克亞瑟,說歷史上很少有哪個將軍,像麥克亞瑟一樣,將計劃不做保留的,暴露給敵人。

記者會結束之後,麥克亞瑟登上飛機,按計劃飛回日本東京。

可誰知,麥克亞瑟突然說飛往西海岸,而且要沿著鴨綠江一路飛往北邊。

能搭乘這架飛機的,自然是有基本軍事常識的,認為這種飛行毫無意義,而且有被擊落的風險。

因為麥克亞瑟的命令太突然,沒有時間去調集戰鬥機護航,所以很多人反對這次飛行。

麥克亞瑟卻說:「 敢於進行這次飛行的膽略,是最好的保護。

飛機升空,麥克亞瑟拒絕佩戴降落傘,他順著飛機的舷窗往下看,看到了中國東北的白山黑土,看到了鴨綠江的千裏雪飄。

如果從實際出發,麥克亞瑟的這次飛行,完全是為了炒作,為了作秀。

第一次戰役之後,麥克亞瑟堅持認為,中國肯定沒有大規模出兵,頂多是嚇唬嚇唬美國人。

隨著誌願軍後撤,麥克亞瑟又認為中國「膽怯」了,所以他再次大肆吹噓,表示要在半個月之內結束戰爭。

欲使其滅亡,先讓其瘋狂。

縱觀麥克亞瑟的一生,在韓戰之前,從未碰到過彭德懷那樣的軍事家。

到1951年春季,美軍被打得慘敗,誌願軍高歌猛進。

也就是說,麥克亞瑟短短幾個月的時間裏,就從巔峰跌落。他去前線視察的時候,猶如鬥敗的公雞,又好似是一場噩夢。

很多人疑惑,老麥為何猶如瘋子一般,叫囂用核武器去打誌願軍呢?這明顯是不可能的事情,他為何又非要讓美軍使用核武器呢?難道非要跟社會主義國家同歸於盡嗎?

看似費解,其實原因很簡單,人從巔峰跌落谷底,如果命運落差巨大的話,很容易生出瘋狂想法。

彭德懷就是那位,將麥克亞瑟從巔峰推入谷底的人。

而這時候,再看誌願軍這邊的戰術,根據彭德懷元帥所寫的【彭德懷自述】一書記載,大致內容如下:

1950年國慶日之後,彭德懷突然接到命令,立刻去北京開會。

彭德懷身在西北,雖然對北京的情況不太了解,但也猜到要抗美援朝。

到了北京之後,彭德懷看到中央在討論要不要出兵,看到毛澤東頂著巨大的壓力,堅持要出兵援朝。

這是賭上了國運,彭德懷認為此戰不可避免,他評價美國是老虎,而老虎什麽時候吃人,要看它的腸胃。

一旦美軍在北韓站穩腳跟,等於是從東北和台灣,兩個方向威脅中國,狼子野心跟當年的日本,有什麽差別呢?

彭德懷說:它既要來侵略,我就要反侵略!

彭德懷還沒有到北韓,就已經猜到美軍要速戰速決,而誌願軍要做好長期作戰的準備。

而且中國當時的局勢,要比抗戰時期更有利。

10月8日傍晚,彭德懷跨過了鴨綠江,他已經得到情報,得知美軍的先頭部隊,已經到達了鴨綠江。

也就是說,敵人的尖刀,已經頂在了中華民族的嗓子眼。

彭德懷評價第一次戰役,是雙方不期而遇的遭遇戰。所以他立刻改變了之前、在國內所制定的戰術、重新排兵布陣。

彭德懷利用美軍立足未穩,獲得了第一次戰役的勝利,殲敵一萬五千人。

重點在於:彭德懷沒有去追敵,認為那是沒有意義的,美軍主力尚在,又擅長構築工事,還擁有武裝到牙齒的機械化部隊。

說白了就是,敵人仿佛一個巨大的刺猬,誌願軍采用進攻戰術,根本就無從下手。彭德懷說:甚至可能打一個敗仗。

彭德懷如何應對渾身是刺的敵人呢?他不去打敵人,而是誘敵深入。

接下來就是第二次戰役,彭德懷對於這場大勝利,寫的很簡短,僅僅只有482個字元。

因為老帥寫的實在是過於簡短,又使用了大量極其專業的軍事術語,筆者為了通俗易懂,所以在這裏做個簡單通俗的概括,內容如下:

彭德懷說,誌願軍這邊采取的戰術是:故意示弱,縱敵、驕敵和誘敵深入……

先用少量的兵力,一直跟敵人周旋;而誌願軍的主力部隊,則在北鎮排兵布陣,距離敵人約有三十公裏左右。

也就是說,敵人構築了大量碉堡工事,我誌願軍不去強攻,而是撤回來構築大量工事,吸引敵人來打。

筆者每當寫到誌願軍工兵,猶如凡人仰望天神!是整個世界戰爭史當中,出類拔萃的工兵奇跡!

我工兵很快就構築了反擊陣地,布設了口袋等待敵人的到來。

到11月中旬,彭德懷說麥克亞瑟坐著飛機,來我方陣地偵查。

誌願軍這邊的各部隊,很快就按照彭德懷的命令準備就緒。關鍵在於,能不能預測到美軍何時進攻?

可就是在這關鍵時刻,中國這邊清清楚楚的透過美國廣播和報紙,得知了麥克亞瑟的戰略意圖。

彭德懷認為,既然麥克亞瑟要迅速打到鴨綠江,想讓美國士兵回去過聖誕節,證明敵人很快就會發動大規模的進攻。

也就是說,彭德懷這邊不費吹灰之力,就透過美軍記者,得知了那所謂「聯合國軍」的意圖。

彭德懷在回憶錄裏說:11月20日前後,一切準備就緒……

以上這句話,在老帥筆下輕描淡寫,區區十多個字元而已,可在我們後人眼中,猶如是為美軍量身客製了屠宰場。

美軍果然在麥克亞瑟的指揮下,朝誌願軍陣地發動猛攻,而我軍則按照彭德懷的戰術安排,用少量部隊吸引敵人。

一邊打一邊退,讓美軍誤認為誌願軍害怕了,誌願軍要撤了。

執行這一高難度任務的,是誌願軍第三十八軍一部,該部隊以前在解放戰爭時期,早就吃透了此類戰術,運用起來爐火純青。

事實證明,美國人嘲諷國民黨總是中計,而他們到了北韓戰場,同樣也會中計,並沒有看出彭德懷誘敵深入的戰術。

麥克亞瑟果然上當,一次又一次的催促美軍加快攻勢,這也就加快了他們失敗的步伐。

敵人被我軍小股部隊吸引,一路進入了雲山和龜城的誌願軍防線。

按照敵人的想法,剛從這裏撤走,現在又打回來了,猶如當年麥克亞瑟打回菲律賓,而接下來則是再次打到鴨綠江……

事實結果可想而知,隨著天色將晚,敵人要安營紮寨休息,正是疲憊的時刻,剛剛到來立足未穩。

彭德懷說:以小部插入敵軍後方,我兵力、火力預先適當配備,以排山倒海之勢沖入敵陣!

我方西線的六個軍,同時發動迅猛進攻,其中第三十八和四十二軍,好似重錘一般,敲擊南韓的兩個師,輕輕松松就將其殲滅,緊接著便開始進行穿插作戰。

美軍第二師,還沒有反應過來呢,就遭到了我方第四十軍的迎頭痛擊,被殲一個團、兩個團、三個團……

從美軍第二師指揮官的角度來看,一個團接著一個團的失蹤,直接就被打懵了,從未見過這種戰術。

美軍反應過來之後,意識到自己落入了包圍圈,腦子裏只剩下一個想法,那就是逃!逃得越快越好!

誌願軍勢如雷霆,美軍瘋狂撤退。

而這時候,執行穿插任務的三十八軍113師,在三所裏和龍源裏,擋住了敵人的潰兵。

副軍長江擁輝說,從戎幾十年,從未見到過的雄偉、壯闊的場面……

放眼望去,都是敵人拋棄的各類重武器和戰車,卡車一眼看不到頭,遍地都是各種散落的檔和軍旗。

38軍此戰之後,被譽為萬歲軍。

另外一邊的長津湖,我方第9兵團,激戰美軍陸1師,殲滅所謂的精銳北極熊團。

我方雖然使用的都是輕武器,而敵人擁有世界頂尖的重武器裝備,但誌願軍沖入敵營,雙方展開混戰之後,敵人的重武器也就失去了作用。

短兵相接,拼的不僅僅是刺刀和手雷,還有大無畏的勇氣。

誌願軍已經不可能後退,因為身後就是神聖的祖國,身後是神聖的中華民族,所以一往無前。

敵人打得是一場不正義的戰爭,他們可沒有跟南韓共存亡的勇氣,面對誌願軍沖砂的時候,很快就被打得人仰馬翻。

美軍被打得瘋狂撤退,而各聯軍混亂的情況下,失去了協調統一的指揮,整個就沒了章法。

跑肯定是美國人先跑,而且他們還總是讓南韓偽軍殿後,甚至讓英軍擋槍,好似是一團亂麻。

彭德懷描寫的很簡短,用了短短四個字:阻塞於途……

彭德懷評價說: 此種打法,敵軍未見過,也是出敵不意,是我爭取第二次戰役勝利的正確戰術方針,舍此沒有第二種好辦法。

雖然說,我們打掉了敵人六千多輛汽車,留住了敵人大量的坦克重炮,但敵空軍投下凝固汽油彈,燒毀了他們撤退不及的重裝備。

所以我們誌願軍這邊,只繳獲了小部裝備。

彭德懷評價第二次戰役的時候說: 敵軍狼奔豕突,放棄平壤,退回三八線。

誌願軍此戰殲敵三萬六千多人,其中大部份都是美軍,尤其是美軍精銳第二師。

這一戰,誌願軍為以後的勝利奠定了基礎,也是抗美援朝戰爭當中,最重要的戰役之一。從那之後,誌願軍站穩了腳跟,恢復了北韓的全部領土。

讀【彭德懷自述】可以很直觀的看出,彭老元帥的文字,是沒有太多煽情詞藻的。

這源於他幼年時期家境貧寒,早早的就做了童工,沒有上過太多文化課;也因為他一生波瀾壯闊,早就鑄就了一顆鋼鐵之心,即使泰山崩塌,也依然是輕描淡寫。

彭德懷寫抗美援朝篇章的時候,字裏行間透著老帥的穩重,泰山崩塌不皺眉,以短短482個字,描寫了第二次戰役的大勝利。

再看麥克亞瑟這邊,他已經沒了往日的猖狂,短短幾個月的人生經歷宛若跳崖。

雖然說,彭德懷使用的戰術,都是解放戰爭時期常用的戰術,但麥克亞瑟是真的沒有見過。

麥克亞瑟第一次體會到,什麽叫兵敗如山倒的無力,哪怕是當年的撤出菲律賓,也沒有北韓戰場這樣絕望。

1951年春天,麥克亞瑟去往三八線附近,視察南韓的軍隊,看到一片蒼涼悲呼的場景,看到了比他更加絕望的士兵。

麥克亞瑟坐在軍車的副駕駛,渾身無力又頹廢,沒了往日的信心和盛氣。

這時候再從頭來看第二次戰役:

麥克亞瑟求勝心切的原因很多,總之想要盡快占領整個北韓半島,盡快將人民軍和誌願軍推入鴨綠江。

麥克亞瑟明明在第一次戰役的時候,損失了一萬五千人,依舊天真的、沈浸在自我的世界裏,總認為自己判斷是絕對正確的。

話又說回來,麥克亞瑟想要神化自己,所以他將北韓半島的戰爭,當做人生再創輝煌的階梯。

彭德懷利用了麥克亞瑟的這種心理,雖然戰場上的安排很復雜,但他在寫回憶錄的時候,將其歸納總結為:故意示弱,縱敵、驕敵和誘敵深入……

麥克亞瑟在第二次戰役的指揮,已經不能用簡單的失敗來形容,因為有些部隊,居然在七天的時間裏,瘋狂逃竄到了海邊,恨不得立刻逃到日本。

要知道,追擊他們的誌願軍,僅僅靠著雙腿而已,他們完全逃出包圍圈之後,完全沒有必要繼續潰逃,引起群體性的混亂。

上梁不正的時候下梁還會歪呢,而將領昏庸無能的時候,士兵自然也就猶如無頭蒼蠅。

至少在彭德懷面前,麥克亞瑟是昏庸的,一將無能累死三軍。

麥克亞瑟絕望之後,他只能繼續扯起虎皮扯起大旗,瘋狂叫囂使用原子彈,挑起更大規模的戰爭,甚至不惜讓蘇聯卷入其中。

杜魯門哪怕再怎麽卑躬屈膝,也會不顧一切的將麥克亞瑟撤職,因為美國清楚知道,還不到跟社會主義全面開戰的時候。

後記:

彭德懷評價抗美援朝的第二次戰役時,說:此種打法,敵人從未見過……

你用你的常用戰術,我用我的常用戰術,賭上國運一決高下。

麥克亞瑟的的確確,沒有見過誌願軍那般神勇的中國戰士,更沒有見過彭德懷那般智慧的中國元帥。

幸虧北韓沒有大縱深,否則彭德懷元帥會讓美國人見識到,什麽是真正的大兵團大規模運動戰。

而當時的中華民族將星璀璨,除了彭德懷之外,還有九大元帥,十位大將!

誌願軍在國內磨練而出的戰術,早就已經是爐火純青,而美國人過於狂妄目中無人,自然會付出慘痛的代價。

我們無法想象,如果此戰我們落敗,中華民族會遭受多少劫難?

天佑中華,彭德懷元帥,猶如壓艙石一般,穩住了當時北韓的船,將敵人擋在了國門之外。

筆者始終認為,時間越是久遠,越是能體會到抗美援朝的偉大,越是能夠體會到,毛澤東和彭德懷出兵北韓的時候,所面臨的巨大壓力。

很少有誰能夠預測某某戰爭的勝利和失敗,但對於當時的中華民族來說,只能勝不許敗,勝則打出民族自信,敗則不堪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