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張靈甫連戰連捷下兩淮,打得山野灰頭土臉,粟裕:這是個好機會

2024-07-22歷史

夫戰,勇氣也。行軍作戰,最難把握的不是天時地利,而是人和,或者說是士氣、信心,而最打擊部隊士氣的,莫過於軍隊高級將領的陣亡。在解放戰爭華中戰場,華野就曾出現這類情況,當時粟裕將軍為了不影響部隊士氣,將一名縱隊司令的陣亡訊息下令封鎖,直到1959年才得以解密。

這名陣亡縱隊司令就是華野10縱的謝祥軍司令。1914年謝祥軍司令出生於湖北大悟縣,1930年參加工農紅軍,參加過反圍剿、長征,曾在一次戰鬥中,腿部受傷感染,差點兒截肢,經醫生千方百計的治療,才得以保住。

抗日戰爭爆發後,謝祥軍司令先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後投身新四軍,軍政一手抓,歷任新四軍教導總隊科長、教導大隊副隊長、軍政幹部學校教育長、抗大第五分校教育長、新四軍軍部特務團團長等職,為新四軍培養了大量軍政幹部,對抗日戰爭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

解放戰爭時期,謝祥軍歷任華中軍區第5、第9分區司令員,華中野戰軍成立後,擔任第十縱隊司令員。與他同時期擔任縱隊司令員的我軍將領,比如葉飛、韋國青、許世友等人都在1955年授銜時,都授予了上將軍銜,謝祥軍司令在蘇中七戰七捷戰役中,表現也非常出色,按照這個表現,如果沒有犧牲,很有可能就是上將軍銜。然而,誰也沒想到,謝祥軍司令會犧牲在敵軍的冷槍中。

1946年,正值敵強我弱階段,解放戰爭爆發後,國民黨軍向我軍根據地發起了全面進攻,華東戰場是蔣介石重點關註區域,特別是蘇中戰場,蘇中的華中野戰軍宛如一把鋼刀懸在南京國民政府的頭頂,再加上背後的山東野戰軍,讓蔣介石不得不將李默庵、薛嶽兩員悍將放在華東戰場。

薛嶽的戰績不需要多說,長征時期,就是他帶著人死死咬在紅軍背後,抗日戰爭時期更是幾次重創日軍,獨創天爐戰法,消滅的日軍數以萬計。而李默庵,戰績雖然不如薛嶽出色,但此人曾在1940年兼任過南嶽遊擊幹部培訓班教育長,與我軍將領一起培訓過抗日遊擊戰指揮員,對我軍遊擊戰術了解非常深,也正是這個原因,蔣介石才在內戰爆發後,提拔他擔任了徐州綏署第1綏靖區司令官。

一人是國軍悍將,一人精通遊擊戰,蔣介石的意圖非常明顯,就是要徹底清空整個蘇中、蘇北以及魯南地區,打通津浦線,解除懸在南京頭上的利劍。李默庵作為徐州綏靖署的司令官,蔣介石將他放在了蘇中地區,主要是針對華中野戰軍作戰,而薛嶽則被任命為徐州綏靖署主任,主持對魯南、蘇北的作戰。

兩人一南一北呼應,而且具有兵力、裝備優勢,從戰略布局來看,打通津浦線,清空蘇中、蘇北及魯南地區的難度並不大。只是蔣介石沒想到,粟裕是那麽能打,李默庵剛撞上粟裕,就被粟裕打了個灰頭土臉,蘇中戰役「七戰七捷」,殲滅了李默庵五萬余人。

不過這個李默庵也確實了得,蘇中戰役失敗後不僅沒氣餒,反倒變得更加難纏。因為蘇中戰役的失敗,李默庵兵力出現了不足,於是一改之前的激進,積極組織部隊構築堡壘防線,其本人更是多次巡視如臯、海安各部的防線,將自己占領區打造成了一個鐵桶。

李默庵不再主動進攻,粟裕領導的華中野戰軍一時也找不到戰機,再加上四十多天的激戰,已經軍疲將乏,只能和李默庵在蘇中展開對峙。

蘇中的失利對薛嶽並沒有多少影響,甚至可以說,李默庵的駐守不出反倒給薛嶽創造了戰機。因為華中野戰軍被李默庵牽制,薛嶽的對手只剩下了陳毅領導的山東野戰軍。

趁著蘇中粟裕和李默庵陷入對峙,薛嶽直接毒箭穿心,命令國民黨五大王牌之一的整編第七十四師直插兩淮地區。

華中野戰軍和山東野戰軍的根據地是連在一起的,解放戰爭爆發後,山野和華野以魯南、蘇北、蘇中為主要戰場,與國民黨軍交戰。而兩淮地區,即淮安、淮陰恰好是兩軍結合部,位置非常重要。

一旦兩淮失守,華野在華中戰役取得的有利局面將被扭轉,且如果薛嶽速度夠快,華野、山野還有被分割的危險。

得到薛嶽進攻兩淮的情報後,中央一邊電令陳毅堅守兩淮,一邊電令粟裕立即北上支援。華野當時距離兩淮足有500多裏,即使晝夜兼程也沒能在兩淮失守前趕到。

兩淮一戰,山野損失不小,同時也讓我軍意識到了國民黨五大王牌絕不是浪得虛名。這次和山野作戰的七十四師,其前身是原七十四軍,這支部隊幾乎參與了抗日戰爭中的大多數重大戰役,以其為核心的萬家嶺戰役、上高會戰、常德會戰、雪峰山戰役,都給日軍造成了重創,最後打得日軍都不敢小覷,稱七十四軍為中國的「虎部隊」。

抗戰勝利後,七十四軍縮編為師,但下轄三旅六團,人數足有三萬余人,且全員美械,所以七十四師抗戰後縮編,不僅沒有降低戰鬥力,反倒提升了不少。

當張靈甫率領三萬余人的七十四師直撲淮陰的時候,他面對的是被桂軍第七軍挫了銳氣的山東野戰軍。此前泗縣之戰,山野本打算殲滅桂軍第七軍,沒想到殲滅戰打成了消耗戰,被譽為「鋼軍」的桂軍第七軍給山野上了一課,導致山野精銳第八師傷亡達到了2000余人,士氣大為受挫。

還沒有徹底恢復士氣的山野又遇到了張靈甫,陳毅內心簡直是苦澀無比,給粟裕的電報中直接出現了「五內如焚,力圖挽救」這樣的詞。其實這並不怪山野,實在是張靈甫確實能打,為了拿下淮陰,張靈甫直接破釜沈舟,斷了全軍後路,致使七十四師全軍上下一心,對淮陰發起了攻擊。

9月18日,張靈甫不顧危險,親自上戰場第一線督戰,派出一個營的奇兵,直插山野九縱和五旅的結合部,攻克了南門,順勢攻下了淮陰。

淮陰失守的最後一刻,華野先鋒趕到了淮陰,但此時淮陰已經無法堅守,能做的只有掩護山野後撤。

拿下淮陰後,張靈甫又尾隨山野打到了淮安,山野連連戰敗,根本無力在抵擋敵七十四師的兵鋒,3天後,淮安也失守了。兩淮失守,華東戰局驟變,敵我優勢被張靈甫一人扭轉,當時擔任徐州綏靖公署的副主任李延年得到戰報後,感慨地說,如果有10個七十四師這樣的部隊,就可以安邦定國了。

國民黨軍還是高興的太早,華東戰場不僅有山野,還有粟裕指揮的華野。

兩淮失守,國民黨軍對山野、華野形成了半包圍之勢,華中局勢用當時的報紙上的話來說,就是從紅日當空,驟然變成了烏雲滿天,風雨飄搖。

兩淮遺失,陳毅遭到了整個山野高層的質疑,山野參謀長宋時輪引咎辭職,為兩淮戰事負責。當時山野對陳毅批評非常嚴厲,華東局書記饒漱石甚至提出了「以粟代陳」的建議,而陳毅也被打擊的不輕,生出了去搞文化工作的心思。

山野的風波雖然傳到了華野,但並沒有影響到粟裕,自兩淮失守後,粟裕一直在考慮如何扭轉局勢,挽救兩淮。自古戰事皆以正合,以奇勝,勝敗往往都在瞬息之間,任何奇謀,只要動了,就一定有破綻,但凡偉大的軍事家,只要還沒有取得最後的勝利,都不會掉以輕心。

兩淮失守,張靈甫毒箭穿心,造成了我軍的被動,但張靈甫也成為了深入的孤軍,而山野雖然遺失兩淮,但實力並沒有受到太大的損傷,更重要的是,和華野的距離拉近了,只要兩大野戰軍合並,在局部的兵力上就會呈現出優勢,將是吃下張靈甫一個好機會。

有了想法後,粟裕立馬行動,一邊向陳毅提出兩大野戰軍合並的建議,一邊向延安敘述自己的想法。

對於粟裕的想法,毛澤東是非常支持的,華東的戰場環境和敵我力量對比,讓大軍團作戰成為了必選選項。因為華東我軍對南京威脅極大,所以蔣介石勢必會集中優勢兵力,打擊我華中部隊,如果部隊分散,將會被敵各個擊破,而選擇合並兩大野戰軍,雖然整體兵力上依然處於劣勢,但將有機會在快速運動中,在局部地區創造出敵少我多的局面。

就比如這次戰鬥,張靈甫雖然拿下了兩淮,取得了戰場的優勢,但我華野、山野兩大野戰軍已經擠在了一起,面對張靈甫已經有了兵力上的優勢。

在毛澤東的指示下,山野、華野合並成華東野戰軍,陳毅擔任司令員兼政委,粟裕擔任副司令員。山野雖然丟了兩淮,但毛澤東並沒有盲目地將責任全部歸咎於陳毅,泗縣之戰,陳毅有輕敵、選擇殲敵目標不當的過失,但兩淮之戰,山野在指揮上並沒有太大過錯,面對張靈甫七十四師這樣的強軍,沒有人可以說絕對不會敗,就連粟裕也不敢輕視,對張靈甫給予了非常高的評價,稱張靈甫打仗「越是你放心的地方,他就越愛鉆」。

其實,淮陰一仗,山野打得並不差,雖然丟了淮陰,但這一戰,也擊斃了敵軍兩名團長,六名營長,將七十四師打了個半殘,兩淮之戰結束後,蔣介石甚至打算將七十四師拉回南京休整,只是由於戰事緊張,對蘇北的第二期計劃已經開始,才將七十四師留在了蘇北。

在張靈甫攻克淮陰的同時,薛嶽也發動了對魯南的進攻,攻占了棗莊等地。粟裕、陳毅得知薛嶽出兵魯南後,打算北上威脅徐州,迫使薛嶽回援。但隨著華野(華東野戰軍)調動,張靈甫立馬就撲了上來,緊緊貼在了我軍身上。如果說薛嶽對魯南的進攻像一把剛出鞘的刀,那張靈甫就是聞著血腥味兒的狼,不解決這條狼,就沒辦法全力打擊薛嶽的刀。

隨著張靈甫出現動作,粟裕立馬就判斷出了張靈甫的目標,那就是蘇北門戶,位於淮陰東北40余公裏處的漣水。

張靈甫攻占兩淮,只是將刀抵在了華中解放區的胸前,而漣水一失,這把刀將直接抵在華中解放區的咽喉。粟裕斷然不會讓七十四軍如此,所以立馬建議陳毅,華野暫停向北,全力消滅張靈甫,然後再圖薛嶽。

此時山野和華野(華中野戰軍)還只是名義上的合並,兩軍並沒有完全混合到一起,陳毅聽了粟裕的建議後,並沒有完全采納,只是同意華野(華中野戰軍)向南,而山野繼續向北,撤回山東。

陳毅將山野北撤,固然可以保存有生力量,保住魯南解放區,但兵力優勢也將不復存在,同時,蘇北只留下華野(華中野戰軍),並不能確保蘇北、蘇中解放區的安全,一旦蘇北、蘇中遺失,僅靠一個魯南、魯中,我軍幾乎沒有多少轉圜的余地。

為了不陷入被動,粟裕無法幹涉陳毅,只能先將華野拉到漣水,防止張靈甫乘機攻占漣水。華野到漣水之後,張靈甫也停止了大動作,和華野打起了偵察戰。而薛嶽見華野南移,便又有了新動作,進兵沐陽,威脅華野後路,使得華東局勢越發糜爛。

在華野往漣水運動的同時,華野和山野的官司也打到了中央,華中分局、粟裕都反對陳毅的做法,但陳毅一門心思要保住魯南,面對華中分局和粟裕的反對,以及中央的勸解,陳毅直接提出,讓華野也和山野一同北上,進入山東作戰,將蘇中、蘇北讓給敵軍。

前面就提到了,失去蘇中、蘇北,我軍將沒有多少轉圜的余地,只能讓我軍陷入被動。眼看陳毅的說法越來越離譜,毛主席給陳毅發了電報:

「假如山野、華野全軍入魯後,仍感作戰困難,打不好仗,而蘇北各城盡失,那時結果將如何?」

看了毛澤東的電報,陳毅才認真考慮了遺失蘇北的後果,最後在中央的勸說下,華中分局和陳毅取得了一致,山野暫停北上,在淮北打上幾仗,看能否取得戰略優勢。

10月15日,得到陳毅和華中分局取得一致的訊息,中央專門發電表達欣慰之情,同時提出,為防止多人商議貽誤戰機,讓粟裕全權負責戰役指揮。

得到中央的支持,加上山野停止了北移,粟裕終於能夠騰出手收拾張靈甫了。17日至18日,張靈甫指揮本部三個旅及敵二十八師一個旅,分三路進犯漣水,漣水之戰終於要打響了。

其實在戰鬥開始前,張靈甫就已經落入了下風,他派到漣水的特工暴露,我軍設局,讓特工給張靈甫提供假情報,告知張靈甫,我軍在漣水只有一個團的兵力,誘使張靈甫進攻漣水。

為了能夠逮住張靈甫,粟裕在漣水城放了一個團,但在漣水城外放了大半個縱隊,實際兵力足有四個團。

漣水城地處兩河之間,北面鹽河,南面老黃河,正常情況下可以杜絕敵軍在南北兩面發起攻擊的可能性。而如果張靈甫從西面進攻漣水,將對我軍極為有利,部署在城外的成均縱隊將可以進攻七十四師的側翼。

但粟裕很清楚,張靈甫不是一般的對手,他極有可能渡老黃河,從南面進攻,就像他打淮陰那樣,從最不可能的中央突破,攻破山野的防線,出其不意是張靈甫最顯著的特點。

自古多算勝少算,在張靈甫還沒有進攻的時候,粟裕已經給他設了一個套,他將成均縱隊放在漣水東南的茭菱鎮,一旦張靈甫從南面渡老黃河進攻,成均縱隊就東渡老黃河出擊,將張靈甫鎖在漣水南面。

粟裕是我軍悍將,張靈甫也不是弱手,他並沒有如粟裕想的那樣,選擇某一個方向進攻,而是在東、西、南三面都發起了進攻,將主要進攻方向給藏了起來,這樣的戰術,張靈甫稱之為「寬大正面進攻」。

遠在沐陽的粟裕得知漣水的情況後,並沒有緊張,此時山野的指揮權也握在了他的手中,面對張靈甫,他已經具有兵力上的優勢,只要部隊快速機動,他有信心吃掉整個七十四師。

乘著薛嶽無法大規模進攻,粟裕親自率部隊南下漣水,此時的漣水之戰,已經到了以正合的階段,粟裕和張靈甫比拼的只有時間,張靈甫在粟裕趕到前拿下漣水,則張靈甫勝,否則,七十四師將有覆滅之危。

因為張靈甫選擇三面進攻,所以漣水城的防守打得非常艱難,防守漣水的李士懷和成均一樣,分不清張靈甫的主攻方向,面對張靈甫的攻勢,只能分兵抵擋。同時,李士懷還犯了經驗主義的錯誤,因為張靈甫進攻西面,是對我軍最為有利的,所以他將防禦重點放在了西面,構築了三道防禦工事,而在南面只派了一個營,防禦工事只有一條4裏的戰壕。

李士懷不知道,張靈甫主攻方向正是城南,22日,七十四師第五十一旅在城南老黃河河堤構築了炮兵陣地,對我軍防守的城南渡口發起了猛烈炮擊,兩輪炮擊後,張靈甫發起了試探性進攻,結果發現我軍防守兵力並不多,於是又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炮擊,聯集中全師火炮,掩護五十一旅進攻。

三百多門各式火炮,打得我軍根本擡不起頭,僅有200多平方米的城南渡口被張靈甫用炮彈洗了一遍,硝煙彌漫在城南上空,久久無法消散。

炮擊過後,敵軍立馬撲了上來,防守渡口的一個排在炮火中損失了大半,然後面對敵軍洪水般的進攻,整個排只活下了一名返回城內報告的戰士。

接到張靈甫主攻城南的訊息後,李士懷不敢遲疑,連忙將預備隊派到城南,結果預備隊完全無法接近城南渡口,為了拿下渡口,張靈甫不計代價地用火炮開路,預備隊只能眼看著城南渡口被攻占。

城南渡口的炮火響了整整一夜,之前成均由於無法判斷張靈甫的主攻方向,所以沒有選擇東渡,斷張靈甫後路,而是向漣水城調了一個團,力保漣水不失,在聽到城南炮火聲後,他又派出了一個團,所以打到最後,漣水之戰完全成了敵我雙方的拉鋸戰。

成均此舉不能說錯,因為成均的做法確實保住了漣水,得到成均縱隊的支援後,李士懷將成均縱隊獨五團調到了城南,阻止了張靈甫從城南快速突破的計劃,但成均沒有渡河斷張靈甫後路,也讓張靈甫在這次戰役中逃了出去。

10月23日,成均縱隊獨五團對占領城南渡口的敵一五一團發起了反擊,隨後抵達的成均縱隊十三團也加入了反擊隊伍,但敵一五一團表現非常頑強,不僅抵住了我軍兩個團的反擊,還在我軍進攻乏力之時掀起了反沖鋒,將我軍兩個團的進攻打退。

張靈甫的七十四師作戰之頑強,讓七戰七捷華野大軍吃了不小的苦頭,最早駐守漣水的李士懷團傷亡慘重,整個團都被打殘了,駐守城南的那個營只剩下五十余人,隨後支援的成均縱隊兩個團傷亡也不小,到23日上午十一時,無法擊退敵軍的成均縱隊兩個團只能駐守第一道河堤,進行防守戰。

這個時候,可以說張靈甫已經無限接近漣水之戰的勝利了,只要他能一鼓作氣,命令一五一團全力進攻,一口氣沖過第一道、第二道河堤,就能夠直達城門,攻取漣水。只是張靈甫這次沒有到前線,所以七十四師並沒有能夠抓住機會,前線指揮的陳傳鈞看到自己的一五一團也損失不小,主動放棄了進攻的機會,進行休整,讓我軍有了修築工事的機會。

在敵軍休息的時候,我軍抓緊時間搶修工事,等敵一五一團再次進攻的時候,面對的是工事完備,準備完全的成均縱隊兩個團。在一五一團進攻受阻後,張靈甫才知道自己錯過了攻取漣水的良機,將五十一旅旅長陳傳鈞叫去臭罵了一頓,但如何打罵也都挽不回已逝的戰機。

隨著戰事的進行,成均也弄清楚了張靈甫的主攻方向,現在敵我雙方算是明牌打了。成均命令李士懷將部隊收縮,正面陣地由獨五團、十三團接替,並將十四團也調入漣水,隨時準備展開巷戰。

隨著成均縱隊完全進駐漣水,茭菱鎮也讓給了敵軍,敵我戰線縮短了不少,雙方戰場集中在了漣水城。戰場,傷亡最慘重的就是陣地戰,張靈甫的軍隊進攻很有一套,每次進攻都是以三五人的小組模式,好幾個小組組成一個波次,像海浪一樣進攻,使得我軍防守部隊打到最後,感覺眼前都是頂著暗綠色頭盔的敵軍。

宛如狂濤巨浪般的進攻,讓我軍接連遺失了三道河堤,由於漣水城比河堤低不少,此時我軍完全陷入了被動,十四團曾組織反擊,但都沒有奏效,七十四師的突擊隊也趁著夜色翻過了城墻,打進了城內。

成均已經做好巷戰的準備,他手裏已經沒有預備隊了,整個縱隊都填進了漣水城,現在能做的只有死守。23日晚上九點,在漣水最危急的時候,粟裕指揮的援軍到了,先頭部隊饒守坤旅已經進了漣水城,並幫助成均縱隊擊潰了進入城內的敵軍突擊分隊。

隨著援軍的到來,漣水城穩固了下來,饒守坤甚至收復了城外河堤,只是成均和饒守坤都低估了七十四師的韌性,在突擊分隊失敗後,敵七十四師再次發起了波浪進攻,剛剛收復的河堤陣地在24日拂曉再次遺失,成均縱隊的十四團直接被打潰散,漣水之戰即將再次陷入巷戰。

從戰場形勢看,七十四師攻占漣水,仿佛都要成為定局了,但戰場瞬息萬變,前面陳傳鈞浪費了一次戰機,這次張靈甫又浪費了一次。

張靈甫見部隊傷亡很大,主攻南門的一七一團更是產生了厭戰的情緒,所以主動叫停部隊,讓軍官休息一下,喘口氣,又把一七一團換了下去,讓一七零團進攻南門。

就是這次休息,更換部隊,讓七十四師失去了拿下漣水的最後機會,24日上午十點,成均終於將潰散的十四團收容完畢,華野主力也趕到了漣水,補上了所有防線。

戰機稍縱即逝,由於張靈甫讓部隊休息,等到他再次命令進攻的時候,漣水的防守部隊已經達到了28個團,指揮員更是由成均換成了粟裕。

毫無疑問,漣水之戰又變成了拉鋸戰,張靈甫讓一五一團和一七零團輪番進攻,始終也無法再突破防線,趁著張靈甫進攻之際,粟裕調第十縱隊和淮南第六旅進攻茭菱鎮,準備包抄七十四師。

負責防守茭菱鎮的是敵整二十八師的一九二旅,敵二十八師也不是一支弱旅,兩淮戰役中,這支部隊打得非常頑強,但張靈甫卻看不上這支部隊,和他指揮的七十四師相比,二十八師在他眼裏並不算一支強軍。

所以張靈甫沒有讓二十八師參與攻打漣水的戰鬥,只讓其占住茭菱鎮,防止七十四師側翼暴露。

24日晚,粟裕指揮華野第一師、第六師正面攻擊張靈甫攻城部隊,攻守轉換,在兵力優勢下,七十四師的頑強並不能幫助他們擋住華野的進攻,河堤防線悉數被攻破,張靈甫軍被壓縮到了河灘陣地。

戰鬥進行到這個時候,張靈甫的落敗已經成為了註定的結果,但華野能否取得完勝,卻還是個未知數。當敵軍被壓縮之後,戰線縮小了不少,敵軍的火炮開始發揮威力,而這也成為了阻擋華野殲滅張靈甫的最大障礙。

在火炮的支援下,七十四師又在河灘陣地穩住了陣型,而華野因為在炮擊中損失不小,粟裕被迫叫停了進攻。

這個時候,張靈甫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條是就此抽身離去,在炮火優勢下,華野很難留下他;另一條路是再拼一把,抽調可戰之軍渡河支援。

在不知道華野漣水兵力已經多達28個團的情況下,張靈甫選擇了第二條,將茭菱鎮二十八師的一九二旅抽調到了正面戰場。張靈甫不是不知道茭菱鎮的重要性,他或許不知道華野第十縱隊在朝茭菱鎮奔襲,但他知道,華野部隊要趕到茭菱鎮需要時間,而他就是打算打個時間差。

二十八師的部隊自然不會打主攻,張靈甫投入一九二旅,只是想讓其在七十四師打入漣水之後,駐守占領區域,起到一錘定音的作用。

25日黃昏,張靈甫集中一七零團老兵和士官,組織突擊隊,全員衝鋒槍,向漣水大堤進攻,兇猛的攻勢讓華野部隊沒來得及反應,就丟了前兩道河堤。隨後,華野立即組織反擊,連夜沖鋒,冒著七十四師的火力網,不顧傷亡,又將七十四師趕回了河灘。

這一波進攻沒有奏效,七十四師的處境便危險了,成均縱隊已經從茭菱鎮切入了七十四師側後,張靈甫無奈,只能將一九二旅再次轉移到茭菱鎮。

到這時,七十四師已經在漣水鏖戰五天五夜,再加上之前兩淮的戰鬥,七十四師的銳氣已經磨的差不多了。當然,華野也被張靈甫熬的不輕,整整28個團圍殲張靈甫,結果料想的摧枯拉朽的殲滅戰並沒有出現,甚至連將敵軍趕出北岸都做不到,華野最能打的成均縱隊、老華野的骨幹第六師,戰鬥到最後,都快打不下去了,巨大的傷亡,讓粟裕不得不將這兩支勁旅撤後休整一下,戰士和幹部也都出現了厭戰情緒,一部份幹部甚至提出了放棄漣水的建議。

其實,張靈甫和我軍很多指戰員不知道的是,漣水戰鬥中,華野第十縱隊的司令員也已經陣亡了,只是訊息被粟裕壓了下來,沒有公布。因為粟裕很明白,一位縱隊司令陣亡對這場戰局的影響有多麽巨大,對整個解放戰爭的影響有多麽巨大。

在山野和華野合並之後,中央就根據部隊的情況,發來指示,讓粟裕一定要打勝仗,因為兩淮失守,對部隊的士氣的打擊非常大,針對這種情況,只有打勝仗才能挽回部隊的士氣。

同時,粟裕還明白,絕不能放任張靈甫的七十四師在華東橫行。攻占兩淮,鏖戰漣水,讓粟裕看到了敵七十四師的頑強,如果不能打掉七十四師,讓七十四師再這麽勝下去,打出必勝的信心,給華東解放區帶來的將是滅頂之災。信心這東西看不見摸不著,但作為一名將領,深知信心的重要性,所以粟裕絕不能讓七十四師打出必勝的信心。

面對有些厭戰的部隊和幹部,粟裕做出了「堅決守到底」的決定,為了不出現因傷亡貽誤戰機的可能,粟裕命令部隊不要去計算傷亡,不要上報傷亡數位,連謝祥軍的戰死也被粟裕壓了下來,而這麽做的目的只有一個,留下張靈甫和敵七十四師。

在粟裕的堅決命令下,華野雖然力疲,但戰鬥力還在,反觀七十四師,巨大的傷亡讓全師充滿了喪氣,張靈甫也沒有下定堅決戰鬥的決心,在氣勢已經落了下乘。

26日,粟裕再次發起了反擊,在第一師、皮定鈞旅這些生力軍的參戰下,七十四師終於撐不住了,北岸陣地遺失,兩個營被全殲。隨後,粟裕就準備全殲七十四師,這可是傷亡近萬將士,以及一名縱隊司令換來的戰機。

只是高手過招,哪有必勝的時候,在十縱進攻茭菱鎮的時候,張靈甫就預感到了危險,我軍展開全面反擊之後,張靈甫終於察覺到了我軍兵力眾多,於是果斷後撤,向淮陰收縮,到30日,張靈甫軍已經龜縮到了淮陰。

11月2日,粟裕召開指揮員會議,商討要不要繼續打,自家知道自家事,華野此時也打不下去了,各指揮員紛紛表示不能再打了,部隊需要休整。隨後粟裕下達了全軍停止追擊,進行休整的命令,漣水之戰結束。為了鼓舞人心,此戰被稱之為漣水大捷。只是粟裕並不認為此仗是大捷,在戰役結束當天就向中央做了檢討,承認自己前期部署欠妥,使得戰鬥前期我軍始終被動,後期也沒有能夠全殲張靈甫。

按照損失來看,這一仗確實不能說是大捷,華野在這一仗中,犧牲6000余人,其中絕大多數都是老兵,這只是犧牲,算上受傷的戰士,華野傷亡已經上萬了,除此之外還有一名縱隊司令戰死,這可是整個解放戰爭中,華野犧牲的最高級別的軍事指揮員。

同樣,張靈甫的傷亡也不小,七十四師在這一戰中傷亡2000余人,加上二十八師一九二旅的傷亡,也達到了4000余人,更重要的是,身為國軍五大王牌之一,在這一戰中,被徹底打掉了心氣,一年後的孟良崮戰役,七十四師被殲滅後,俘虜的七十四師老兵都認為,是漣水一戰打傷了七十四師元氣,才使得七十四師在孟良崮折戟。

戰役結束後,粟裕向中央通報傷亡,也提到了壓下謝祥軍陣亡訊息的命令,最後為了戰局,中央同樣下令,封鎖謝祥軍陣亡的訊息。只是誰也沒想到,這一封鎖就是十三年,直到1959年,謝祥軍陣亡的內容才得以解密。

由於封鎖時間過長,加上其他的一些原因,導致謝祥軍陣亡的具體過程都不太清楚了,只知道他是在視察前線陣地時,被敵人的冷槍擊中犧牲的,犧牲過程中有沒有說什麽遺言,有沒有做出什麽指示,都不甚清楚。

時間總是一刻不停地掩埋著歷史真相,但不管怎麽侵蝕,一些東西總會閃耀著金光,不被磨滅,雖然謝祥軍將軍的史料存世的不多,但歷史上的豐碑上,將軍的名字無論如何都不會被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