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銅仁有一個名人,明清時期貴州的科舉考生都得感謝他

2023-12-07歷史

貴州,古代經濟落後,文化不發達。在科舉方面,貴州人在隋唐宋三代幾乎不參與,即使有參與也只是零星的。直到明朝時期,由於「改土歸流」「調北填南」的進行,貴州的土地得以開發,人口得以增加,教育得以發展,參加科舉考試的人也不斷增加了。

1413年,貴州省成立,成為了兩京十三省之一。但由於貴州人口基數少,貴州並沒有單獨設立鄉試科場,也是全國唯一沒有設定鄉試科場的省份。貴州的科舉考生需要到雲南昆明進行考試,路程遙遠,十分不便。貴州的長官多次向朝廷申請自設考場,但以「貴州未化」「舊制難改」而拒絕。

當時雲南方面也極力阻止貴州的發展,力圖阻止貴州單獨設立考場。在每一次科舉考試中,雲南當地官員總是將貴州學子的名額強奪若幹授予本地考生,使得貴州考生的正當利益受到了侵犯。

直到1530年,思南的一位叫做田秋的官員向嘉靖皇帝上奏【請開賢科以宏文教疏】,嘉靖帝看了後,就同意了貴州單獨設考場的決定。田秋是思州田氏土司的後裔,生活在今天德江縣的潮砥鎮,明朝屬於思南府管轄。17歲時,他到雲南參加鄉試,考中舉人。這段經歷讓他深刻體驗到了貴州考生的痛苦。二十歲時,田秋又考中進士,於是在全國各地擔任官員,官至四川按察使、廣東布政使等,相當於於省長。

田秋的奏章主要有三點內容:一,貴州建省已經100多年,經濟文化和制度建設已經基本實作,單獨設立考場的條件成熟;二,貴州許多地方距離雲南太遠,貴州考生貧窮,路費難以負擔,許多考生在半路就無法支撐,甚至生病,無法參加考試。第三,貴州單獨設立考場只需要增加主持三場考試考官的禮金,貴州只需要兩三項稅收就能夠滿足其資金支持。

在奏折中,田秋還舉了廣西的例子。在明朝開國初期,廣西也沒有單獨的考場,廣西的考生需要去廣東參加考試。後來廣西單獨設考場,廣西的科舉人數也迅速增加,出現了許多人才。

1537年,貴州舉辦首場科舉鄉試,從此,貴州有了自己的鄉試科場。為了繼續推動貴州教育的發展,田秋出錢為考生購買試卷,倡導鄉紳共同購買卷田,用卷田出租費支付考卷費,免除貧困生缺錢買卷之憂。此後的368年間,貴州考生從不需要自己掏錢買試卷,貴州成為全國唯一不收試卷費的省份。因此,明清時期的貴州考生都十分感激田秋。

思南重建的思南府貢院考棚

貴州單獨設立考場後,貴州考上的人才迅速增加。在明清兩代,貴州考中了七百進士,六千舉人,並出現了兩個狀元和一個武狀元,「俊傑之士,比之中州」。要知道,整個整個清代,四川只有1個狀元,而雲南一個都沒有。中原的河南、陜西也才產生一個狀元,山西也一個未誕生。

田秋是貴州文化教育史上的偉人,他被稱為「貴州科舉教育之父」。然而,這樣一位重要的人物至今已經不再受到重視,即使在貴州,甚至思南、德江,也沒有幾個人聽過田秋的大名。田秋老家的田園早已不存在,找一個故居也十分困難。 在德江,田秋曾經在烏江的一塊巨石上寫了「黔中砥柱」四字,這是數百年後唯一可見的田秋手跡。可惜,後來修建沙沱水電站,「黔中砥柱」巨石也被烏江水淹沒了。

2014年,思南縣第七小學改名為田秋小學,其目的自然是為了紀念田秋。然而,這是遠遠不夠的。我認為,相關機構應該將烏江之上的「黔中砥柱」擡升到水面上,以彰顯田秋在貴州科舉教育上的砥柱精神。應該修復重建田秋故居,收集田秋的作品和故事,以供後人瞻仰。貴州在對外宣傳中,也不要只說王陽明、尹珍等,還要給田秋足夠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