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生活

一個時代的背影

2024-01-13生活

翻撿舊物,忽然發現以前高中時的一張成績單。望著已經泛黃的卡紙,記憶不自覺地又拉回到了那個時代。

上高中時,還盛行飯票。那時候騎自由車馱一布袋麥子,送到食堂。食堂稱重後兌換成飯票,可以直接買饃饃。

三年高中,記憶裏唯一的面食就是饅頭,但怎麽也想不起來飯票的面值,大約是一張票換5個饅頭。我記得最初是和同桌一塊吃飯,買5個饅頭,兩個人吃。有一次他有事沒來,我自己硬是全部吃下肚去,撐得半天走不動路。

物資貧乏的時代,浪費了糧食,簡直就是犯罪。一直到現在,還是不肯丟棄剩菜剩飯,被年輕人視為老古董。

不過說真的,節約確實是美德,但從衛生和健康的角度看,人應該與時俱進。

我記得老家的一位老人。當我們告訴他,馬鈴薯發芽了不能吃,有毒。他說,吃了這麽多年的馬鈴薯,也沒見誰被毒死。你們這代年輕人,整天鬧出花樣,不知道節約!

真是無語。

想當年,我們被稱為小高、小李、小陳、小譚。而今,我們又稱別人小李、小翟、小尹、小張了。自然,我們的觀點又顯得古板、保守了。

有一次看見小梁博士把沒吃完的一大盤菜倒進垃圾桶的時候,簡直是震驚!

我們沒見過計劃時代的米票、糧票,沒受過挨餓的苦楚。但是,我們曾在陽光下耕作,曾拉著一車糧食去糧站賣糧,曾馱著麥子去換饅頭。所以,被上一代批評的我們這代人,節儉的意識還是有的。

凡事有利必有弊。我見過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有人調侃說,「這個時代的怪象之一,不是老人變壞了,而是壞人變老了。」時代留給人的烙印,深入到潛意識之中,不自覺地支配著他們的行動。

比如說,六七十年代的人,懂得節約糧食,不浪費飯菜吧?他們對這些東西看得很重。其實一個饅頭、幾個包子值不了多少錢,中老年人自己不肯浪費,但有些人還特別想占便宜,多拿多吃。在自助餐型別的食堂裏,偷拿饅頭,私帶面食的基本都是中老年人。年輕一代,都不屑去做。

我有一次曾被小張教育。他說,你們總批評我們浪費,可我們決不會偷拿偷占。老同誌們倒是不浪費,很多人不顧身體,拼命多吃,好像吃多了就是占公家便宜,值得嗎?而且還有人偷偷放進包裏,帶回家去。現在的年輕人,會這樣做嗎?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境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價值觀。那些說一代不如一代的人,我不認可。

實際上,一代更比一代強。

再回到糧食問題。

我記得上世紀八十年代,已經不見糧票了。但是還要繳公糧,每年每個人大約繳二三百斤。麥收後的某個早晨,天還不亮,用地排車拉了一車糧食,到鎮上的糧站去。還沒到糧所,遙遙的就看見排了長長的隊伍,一車一車的檢查,評定,稱重,卸車,換票。有時候要排一天的隊伍,第二天才能繳完。

上大學時,就沒聽說過再用糧食換飯票的事。但社會上糧站還在。

在小鎮電影院的東邊,有糧所,有供銷社。有酒廠。現在,電影院和糧所都不存在了。

剛畢業時,電影院還放電影,後來賣票邀請民間藝團表演節目,再後來,就改成菜市場了。糧站呢?只知道有這個地方,沒見過糧食買賣。只有酒廠裏,散發著糧食發酵後酒糟的味道。

現在,酒廠還在,酒糟很少見到了。其實也不奇怪,老婆餅裏有老婆嗎?沒有。所以,現在沒有牛,可以造牛奶;沒有豆子,可以做豆漿。

這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強的表現吧?

糧所、浴場、電影院,都消失了。想當年,那可是很紅火的單位。

只能說,時勢造化,選擇大於努力。

今天,我們回憶往事,緬懷那一個時代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