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生活

邊看邊聊 | 賈赟:賀卡情結

2024-01-01生活

最近整理書櫃,發現一張中學時期同窗贈送的賀卡,那是我的十八歲生日,賀卡上的字跡仍清晰,撲面而來的稚嫩氣息很容易把我帶回那些年的青蔥歲月。求學時結下的情誼依舊歷歷在目,只是賀卡這件物品,卻如同古董一般地漸漸離開了我們的生活,舊時的賀卡,或被當作無用之物廢棄,或被束之高閣,消弭在記憶裏。

那些年,賀卡文化盛行,尤其是在十幾歲少年的群體中,生日、節慶、畢業,都可以用賀卡表達祝福,關系特別好的朋友間,還會附上小禮物。記得那時,除了各種用途的賀卡和以風鈴、八音盒為代表的禮物,各色包裝紙也很搶眼,所以開在學校附近的禮品店,生意總是特別好。

不單是孩子們喜歡賀卡,很多公司也會在過年時給客戶和朋友寄上賀卡,表達一年來的感謝和對新年的祝福,這類賀卡往往千篇一律,基本都是將祝福語印刷好,只需填上姓名,但也算是一份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體祝福」。彼時和賀卡共同占據新年禮物半壁江山的,還有賀年明信片,火爆時,甚至還會被店家溢價出售。郵政部門發行的有獎賀年明信片主題鮮明、年味十足,使用起來也十分方便,收到明信片之後還有可能中獎。

每年新年前、春節前都是賀卡和賀年明信片的寄遞高峰,郵局信筒時常爆滿,郵遞員不得不增加取件的次數方能滿足需求,寄件人滿大街找信筒投寄的「盛況」也不鮮見。有一次,在虹橋路中山西路路口的郵筒前,一位熱心人用棍子不停地攪弄信筒裏的信件以方便塞進更多的賀卡的情形,至今讓我記憶猶新。

大概從十多年前開始,賀卡漸漸不那麽受人歡迎了,主要是因為那時手機開始普及,新年祝福不需要再用一種「慢速」的方式傳遞。零點鐘聲敲響,手機總要響上好幾分鐘,時常還要遇到網路擁堵、發送失敗的情形,新技術帶來的便利,讓拜年變得更簡單迅捷,但缺了情感的溫度。不少人都遇到過這樣的窘境,將甲發來的祝福簡訊直接轉發給了乙,以至於甲在簡訊中的落款也直接送到了乙的手機上,這樣的祝福,真不知還有多少的真情流露。至於表達祝福心意的禮物,也有不少是網上下單,直接送到收件人手上的,沒有了原本精心挑選、妥善包裝的過程之趣了。

這幾年來,我的祝福簡訊開始變得簡單,但必會註明對方的稱謂和自己的落款,雖不花哨,但也可以表明自己的誠意。

倒不是說在新技術的加持下,人們的情感傳遞變得快速廉價了,只是在我們享受便利的同時,依舊可以保留著新年寄送賀卡的習慣,讓一些不太適合用電子形式表達的內容,用更直觀的辦法表達出來,可以親手觸及對方的情意。就好比在數位記錄形式如此發達的今天,用筆書寫和描繪的手賬卻在年輕人中流行,也許正因為人們可以用它表達更豐富的思想和感受,多年以後翻看,那天的心情色彩、筆跡力度都在紙上還原,這可比冷冰冰的螢幕和統一的字型更令人感動。

無論是對於寄賀卡的人來說,還是對於收賀卡的人來說,這都是曾經一個充滿儀式感的新年祝福形式,但願這樣的形式可以重新回歸。如果在下一個新年,能夠寄出幾張賀卡,再收到幾張賀卡,那麽彼此間的距離一定會更加親近。(賈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