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生活

退休的張嬢嬢,在成都社群開了家「解憂裁縫鋪」,一半顧客被「勸退」

2024-07-04生活

左手拿著拆線針,右手拈起卡其色的蛋糕裙,銀色的針在裙縫之間跳躍,半身裙就拆成了裙腰、內襯,隨後依照顧客尺寸將內襯與裙體對齊,「篤篤篤……」縫紉機在裙子上踩下了密密麻麻的針腳,一條原本不合身的裙子「重獲新生」。

這是成都市錦江區牛沙後街「物織造」裁縫鋪店主張振川的日常,除了最尋常的改尺寸、換拉鏈,牛沙路社群裏不少鄰居的衣物都在她的雙手下煥發新生:將一件衣服的下擺拆除,縫到另一件西裝的袖子上,過時的衣服「秒變」走秀款;把一條暗紅色的刺繡真絲被面改造成復古款的長裙和背心,「戳」中了不少人的心……手藝精湛的舊衣改造鋪讓社群周邊不少居民慕名而來。

然而,這家店成為社群裏訂單「勸退率」最高的店鋪。「找我的顧客幾乎有一半都會被拒絕。」張振川告訴記者,「考慮舊衣改造的舒適度、實用性和經濟性,我一般會先‘勸退’他們,如果顧客堅持,我會提出最經濟實惠的改造方案。」在她看來,位於社群邊邊角角的裁縫鋪,最講究的就是口碑。

「勸退」訂單 「舊衣布料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

張振川是地道的成都人,如今已經55歲。2014年,她從深圳工作回來,開了一家自主設計的服裝廠,有十年的服裝設計、打版經驗,技藝精湛。退休後,她便選擇在自己居住的牛沙路社群開了一家社群裁縫鋪。

「這兩年復古風興起,很多社群的年輕女孩都會拿著老一輩的服裝找我改造,將以前過時的樣式改制成流行款,有的是為了留存這件衣服當時的故事,大部份是為了日常穿著和拍照打卡。」最初,張振川接到了不少類似的訂單,「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社群裏的一個女生,帶來一件二十多年前的暗花長裙,是她媽媽年輕時穿過的裙子,裙子布料磨損得已經很嚴重,還有油漬、滑絲。她希望能夠在自己身上重現媽媽年輕時的模樣。」

經過數天的交流、設計、修改,最終這件暗花長裙被改成時新的吊帶長裙,「簡單的修改讓裙子的效果意外地好,顧客很滿意。」但張振川觀察到,幾乎每天都會從店門口路過的女孩從未穿上這件花了不少工費改造的衣服。

經過詢問,張振川才知道,「上世紀的布料已經不能滿足現在人們的需求。比如以前特別流行的‘的確良’,色彩艷麗,但是透氣性很差、不吸水,尤其是夏天,一出汗就會黏在皮膚上,穿著體驗感極差,所以即便改款,(衣服)也很少被穿上。」

款式修改了,但布料依舊。顧客花幾百元的工費和材料費,最後成品卻「束之高閣」,無法滿足日常的穿著需求,這讓張振川感到十分愧疚,「不從事服裝相關行業,對布料的透氣性、舒適性可能沒有那麽了解,但作為店主,我應該盡到告知的責任。」

從這之後,每當有社群鄰居拿來想要重新改制的衣服,張振川就會耐心勸解,「大部份顧客聽到改造後的‘壞處’,都會選擇重新買一件。」她笑著說。

打造「陽光角」 成為社群的「解憂裁縫鋪」

「我希望讓鄰居們穿上最實惠和舒適的衣服。」當記者問起為何「有生意也不做」時,張振川這樣回答。

有時候,她也很樂意接受舊衣改造,「比如以前的毛料,含毛率高,適宜二次改造;再比如牛仔布料,耐磨時尚,放到現在也不過時。」她在舊衣中看到了幾十年前的審美需求。

今年成都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4年,成都要開展城市社群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試點,豐富小縫小補、特色餐飲、家政便民等服務業態,更好滿足市民改褲腳、配鑰匙、磨菜刀、修水電等家門口的生活需求。

在張振川看來,嵌入社群邊邊角角的裁縫鋪,最講究的就是口碑。除了為社群居民們提供小修小補的日常服務以外,「物織造」還是社群的「解憂裁縫鋪」。

不大的店面還設定了「會客廳」。談論的話題都是家長裏短,張振川能從中感受到來自中老年女性的焦慮,「或許是來自婚姻,或許是來自事業,沈浸在具體的煩心事中是很痛苦的,她們需要一個傾訴視窗去宣泄,我很樂意去聆聽、給出合理的建議。」

溫情和善意是相互的,它在社群中流動。

「物織造」沒有招牌門頭,但只要問起裁縫鋪,這條老街上的鄰裏們都指向這個擺滿花花草草的平房。「我們早上在這裏一坐就是一上午。」挎著包,燙著短卷發的陳阿姨自來熟般地拉開椅子,坐在正在工作的張振川身旁。

老街對面的文創店、咖啡店店主也經常「過來串串門、擼擼貓」。

由於店鋪采光好,為了讓來作客的鄰居們能在冬季曬到太陽,張振川還買了桌椅擺在店門口。不多久,就有鄰居匿名送來花盆、植物,她就將這裏打造成「陽光角」,「買完菜的社群嬢嬢,若不著急回家,都可以在這裏歇一歇。」

這個嵌入老街區的裁縫鋪,豐富了社群肌理,串聯起家長裏短、鄰裏溫情。

紅星新聞記者 呂佳羽 攝影報道

編輯 李鈺儀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