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生活

50、60後老輩們跑不動了菜市場還會那麽熱鬧嗎?辦年貨會過時嗎?

2024-02-06生活

我的父輩們是五十年代初的人,他們一直有個習慣,就是每天一大早去菜市場逛一圈。

還有一個習慣就是每逢過年要提前辦年貨,從年三十前半個月開始,恨不得踏破菜市場,那是一趟一趟,一包一包的往回拎。

而且亙古不變的,一直買的就是他們認為的美味食材,幾乎把豬身上的肉買了個遍,一直到冰箱放滿為止。

他們這一輩人可能是從那個年代過來的原因,年前不把食物儲藏夠是停不下來的,生怕過年沒有吃的。

他們已經成習慣了,我說年三十超市都開著門,現在早已經不是物資匱乏的年代了,不需要提前囤積,但是他們總是聽不進去。

我們這裏叫菜市場,北方叫趕集,我都深切體會過,真的很難看到80後以後的人,幾乎全是老年人。

不是年輕人不用去菜市場,而是兩代人的購物方式完全不一樣,生活理念更不一樣。

80後以後的人可能更多的是去超市,或者是網購,加之上班沒有時間一大早去菜市場,而且更不會去提前囤積年貨,似乎我們這一代人壓根就沒有辦年貨這個概念,至少我沒有這個概念,隨時都可以去超市或者網購還不用自己跑腿。

我家二老還一直保有的一個習慣就是,囤積的東西小年吃一頓,剩下的不到過年不拿出來,我知道他們那是留著過年吃的。

我讓他們買了就吃,別老放著時間長了不新鮮,但是沒用。

也不是我不買,而是我買的東西二老從來不做,比如我買反季節的蔬菜,他倆從不吃。

生活方式不一樣,兩代人完全吃不到一起去,他們五十年代初的人,小時候沒吃到過啥,所以也不知道怎麽去做出年輕人的口味,這點我非常理解,只要他們喜歡就行。

我說不讓他們到處跑著買,拎著大包小包的,他倆卻說我買的貴,我不否認菜市場的確有價效比,但是結余時間帶孩子逛逛超市,似乎是80後的親子時光。

菜場和超市是兩種不同的場景,我在菜場看見的幾乎是夕陽紅,在超市經常看見奶爸奶媽帶著孩子在購物。

我時常在想,當老輩們走不動了菜場會不會人流驟減,不是我不讓他們去,而是購物方式多樣化在菜場真的很難看見年輕人,我甚至跟父親開玩笑的說:「哪天你們走不動路了菜場就要關門」!

父親聽了一笑了之,他倆真的是風雨無阻,每天一大早都要去轉一圈,來回要走二十分鐘的路程,其實算是鍛煉身體了。

如今的過年已不是小時候穿新衣、貼對聯、祭祖先、放鞭炮的年了,年味越來越淡,小時候的確要提前辦年貨,否則市場關門年三十還真買不到東西了。

如今不一樣了除了超市還有24小時便利商店,啥時候都買的到東西,辦年貨似乎是老一輩的習慣了,別說我這個80初的人,就是70後也幾乎沒這個概念了,我姐70後天天上班哪有時間去辦年貨,她就是啥時候吃啥時候買。

時代變了,經濟發展了,隨著觀念的轉變和購物方式的多樣化,傳統的購買方式肯定會有所沖擊,而辦年貨這個傳統,也隨著年味的淡泊逐漸被年輕人遺忘,即使是辦年貨也是多元化的購買方式,不會局限於傳統購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