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生活

【生活隨筆】想起背饃上學的那些事

2024-01-11生活

想起背饃上學的那些事

錢勝利

時光是一條長河,悄然流逝;回憶是一場秋雨,淋濕心情;時間的渡口,我們都是匆匆過客。對過去背饃上學歲月的回憶,是一場心靈的檢索與洗禮。那是上世紀70年代中期,我在離家二三公裏的鎮中學就讀的經歷。

背饃上學是我從初一到高中畢業所經歷的事。回憶起那些時光,腦海中浮現出一幕幕背饃上學的場景。盡管過去了50多年,可回想起來,仍令人難以忘懷。那時候,每個同學的家境不同,背來的饃也千差萬別:有黑的,有白的,有粗的,有細的,有截頭蒸饃,有鍋盔烙饃。我家和夥伴們家庭境況一樣,只能靠父母節衣縮食,從牙縫擠來的點滴收入,買來粗糧與細糧磨的面粉攪在一起,不是蒸就是烙,反正填飽了肚子,別讓受餓罪。每逢周六中午放學,我與夥伴們興沖沖往家裏趕,當時交通不便,沒有公交車,沒有自由車,來回往返需要二三個小時,全靠步行。春天還好,夏日暴曬,冬天寒冷,尤其碰上雨雪天,鄉間沙石路,泥濘不堪,常常淋得一身水,濺得雙腳泥,回到宿舍,又氣又惱,卻也無可奈何。背饃雖然有點辛苦,可鍛煉了身體,又磨煉壯起了膽量。

母校的宿舍是上世紀50年代蓋的幾排磚木結構瓦房,宿舍裏邊一個挨一個大通鋪,每個人頭朝外,腳蹬墻。斑駁的土墻上還有往屆學生留下掛包的大木橛,有的木橛不在了,洞孔依稀尚見。我和夥伴們索性找來木棍,削尖一頭戳進原本的洞孔裏。掛在墻上的黃帆布包、土布包裝著疙裏疙瘩的饃,就在墻上掛了一溜兒,一來相對通風,二來可防鼠咬。包裏的饃,時間長了容易變味,特別是夏天更易黴壞,吃到嘴裏有股苦澀味,實在咽不下去,有的同學從開水竈上提來開水,用手摳掉黴點,沖洗兩次,調點食鹽、辣椒,囫圇吞棗般吃了起來。到了寒冬臘月,饃饃凍得如石塊,掰都掰不開,同學們只好用刀片把饃削成小塊泡進杯子,有時也從家裏捎帶些炒面,泡點饃,就上酸菜,吃得津津有味。曾有一次,忙完地裏的農活,母親張羅給我準備下周帶的饃,只見她挽起袖子,將小麥面、包谷面、高粱面攪在一起,放進鍋裏蒸成半成品,然後拿出來在小鍋烙成小圓餅。因柴草太濕,廚房濃煙籠罩,母親被嗆得直咳嗽,雙眼被煙熏得直流眼淚,但她始終沒有吭聲,依然守在竈台邊,等待饃熟。

跟有過背饃經歷的人閑時聊起這些事,他們都有類似感慨,每個人都有一段不同於別人的經歷,但彼此都有一個共識,背饃的經歷,使我們理解了「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的含義。在今天看似不可思議的歲月,它是永遠褪不去的記憶。

如今回想起來,已沒有昔日清貧生活的苦,只有感嘆現今學生的幸福快樂。艱苦的環境和窘迫的家境,鍛煉了人的意誌,讓我們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能從容面對各種困難,無懼風雨。吃過變味的饃,讓我們學會了吃苦;吃冰塊一樣的饃,讓我們學會了化解困難……背饃上學的歲月,它給了我們豐富的精神財富和堅定的生活勇氣,也給了我們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的意誌,是值得永遠銘記的歲月。

來源:韓城日報

陜西網韓城站(編輯 王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