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生活

德國留學生,每天感受「飯縮力」的暴擊

2024-06-18生活

網路上曾有一則問題:如何一眼看出留過學的人,他們身上有什麽特點?

其中一條高贊回復是:有著與年齡不相符的完美廚藝。還有一條是:回國像餓死鬼投胎。

前段時間,小紅書上一個名為「Dr.lucky」的德國留學生釋出了一張食堂圖片,配文:「難怪說德國留學生的精神狀態不正常,每天吃這東西能正常嗎?狗都不吃,但是德國留學生吃。8.5歐,吃了2口,丟掉了。」

圖源:小紅書使用者「Dr.lucky」

最妙的是網友的評論——有人說,難怪德國哲學好,這一口下去,確實得思考這糟糕的人生;還有人分析,難怪霸總小說裏,歸國回來的留學生都有刀削般的下顎線;更有人感慨,德國是擁有世界上最高級的廚房,以及最差烹飪技術的國家。

一言以蔽之:在德國當留學生,每天都能感受「飯縮力」的暴擊。

「這就是白人飯嘛

除了有點不好,都挺好的」

B站up主「一只懶俠」,在2022年10月22日釋出了第一條視訊,記錄她在德國留學的一次烹飪。當她用搟面杖搗八寶粥裏的南瓜時,其抽象的烹飪手法便可見一斑。

「一只懶俠」播放量最高的一條視訊,是去年9月做的一頓「擺爛白人飯」,目前B站已有580多萬播放量。有網友在地鐵上看到黑胡椒撒出來那段,憋笑到全身發抖。還有人評價說,「早知道這麽好笑,我就留著過年再看了」。

在這則視訊裏,up主「一只懶俠」用鮪魚罐頭打底,再放上酸鮮奶油、酸奶、洋蔥,構建出白人飯的基本。因為擔心味道有些淡,她又準備在裏面加一些黑胡椒。她形容黑胡椒「就像在卷子上面寫‘解’,會讓你提一分」。

結果一不小心,把黑胡椒瓶子擰漏了,「媽呀,黑胡椒搞太多了。讓你寫‘解’,也不是讓你在卷子上寫滿‘解’啊!」

圖源:B站使用者「一只懶俠」

之後,up主一邊「吐籽兒」摘黑胡椒,往黑麵包上面抹自己做的「白人飯」;一邊感慨:「哎呀,這就是白人飯嘛,除了有點不好,都挺好的。」視訊下方有一則留言:「我曾經對白人飯沒概念,直到看見德國外教課間十分鐘生啃兩個燈籠椒一根蘿蔔,跟我們說那是他午餐。」

懶老師的做飯視訊,喜歡用網路上流行的猴哥配音,雖然大都是記錄留學生活的做飯日常,但觀感上更像是猴哥的單口相聲專場。她在一則做湯視訊中,大膽選用韓式大醬湯料,配吞拿魚罐頭。由於其對食材利用過於抽象,所以基本可以斷定這鍋湯熟了會有多難喝。

「這湯什麽玩意啊?不要緊,我再喝一口。咦,這輩子沒喝過這麽難喝的湯。克服一下,畢竟沒啥可吃的。只要你敢喝第一口,你就能喝第二口,有一就有二。我的胃需要這樣一種熱湯。我今天就要讓我的嘴巴知道究竟誰才是身體的主人,我再來一口。」最終,懶老師用超強的意誌力,喝完了這鍋湯。網友評價:「up最讓我佩服的絕不僅僅是對於食材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更在於她對於想象力成果毅然決然負責任的態度。」

圖源:B站使用者「一只懶俠」

「這裏的食物都可以用坨、攤、堆

這樣的量詞來形容」

德國是喜歡大塊吃肉、大口喝酒的國家,每人每年的豬肉消耗量居世界首位。由於偏好豬肉,德國大部份名菜都是豬肉制品。由於喜歡吃血腸、腌酸菜、啃肘子,很多人甚至戲稱德國是歐洲版東北。據說,德國香腸足有1500多種,其中僅水煮小香腸就有780多種。此外,水煮腸還包括60種不同的肝和風味特色腸。

此外,德國人還很喜歡吃魚,甚至將每周五定為「吃魚日」,政府部門將其寫入報告,要求民眾每周吃一到兩次魚。在德國有一種說法是——「每一位薩克森人在飲食上都知道一條魚須遊三次,即在水裏、奶油裏、葡萄酒裏遊過後才能被端上餐桌。」

但事實上,德國人對於魚的烹飪方式實在是令人不敢恭維。「Dr.lucky」分享的食堂的魚,幹硬到仿佛犧牲於上個世紀;「一只懶俠」的視訊裏,也經常出現魚的身影,一樣的看起來毫無食欲,「感覺這條魚死不瞑目」。

她感慨:「這裏的食物都可以用坨、灘、堆這樣的量詞來形容」

圖源:B站使用者「一只懶俠」

懶老師曾經在某個饑餓時刻翻找冰箱,發現只有一個櫛瓜,於是上網搜「櫛瓜能生吃嗎?」。結果搜出來一條「德國人啥玩意兒都能生吃」,配文:剛來德國第一周的時候,看到德國人用生豬肉抹麵包。現在呆了五年了,看到德國同事早餐竟然拿出來一段生的櫛瓜切著吃,再一次文化沖擊,小腦萎縮了。」

這樣的搜尋結果對同在德國的「一只懶俠」而言,不可謂不是一個完美的搜尋閉環,所謂求仁得仁。

圖源:B站使用者「一只懶俠」

量杯、量筒一應俱全

廚具、刀具井然排列

與中國博大精深的美食文化相比,德國粗糙的飲食不免令人感到乏味。「一只懶俠」曾在視訊中調侃:「總有朋友說我們德國留學生吃得不好,我們其實吃得可好了,但是在外面吃得好。可人不能不自己做飯啊!看,這就是德國國菜,豬和馬鈴薯在德國美食界,就像總統和first lady的地位,具有絕對的統治性。」

圖源:B站使用者「一只懶俠」

值得一提的是,德國的地中海式飲食被譽為「最健康飲食搭配」。所謂地中海式飲食,顧名思義,即指地中海地區居民的膳食模式,其因健康、清淡、營養而備受現代營養學推崇。有不少科學研究認為這種飲食方式能治療心血管疾病、預防糖尿病、延緩老年癡呆等。

德國維爾茨堡大學曾做過一項研究,讓平均年齡64歲的9萬多名美國女性填寫詳細問卷調查,對比她們的飲食習慣,結果顯示,長期堅持地中海式飲食的女性,在16年內患髖骨骨折的風險低29%。

或許,這便是德國飲食的福報吧!據說,德國每家每戶都備有不同大小的鍋,用來煎肉排、煮馬鈴薯、煮湯、煮菜汁等等;無論是削蔬菜水果,還是切骨燉肉,一定會備上專屬工具,甚至連麵包切割都有專門的等分器。其工匠精神可見一般,就是感覺用錯了方向,頗為類似「差生文具多」。

圖源:小紅書使用者「德國吃貨」

這讓人不由得想到一則與德國有關的笑話——

一個中國人到德國留學,與當地德國人為鄰。沒多久,中國人廚房裏香氣四溢的味道吸引了德國人。德國人拿著本子前來求教。當中國人親力親為講解一番後,德國人卻依舊摸不著頭腦,不停追問:菜少許究竟怎麽算?肉適量到底怎麽稱?鹽要放多少克?油要放多少升?

面對如此精確的盤問,中國人深感無力,於是,提出跟隨德國人回他的廚房進行指點,畢竟人在熟悉的烹飪環境,會更得心應手一些。結果,中國人發現德國人的廚房簡直像實驗室一般,甚至在某種程度上神似兵器庫:量杯、量筒一應俱全,廚具、刀具井然排列。故事的最後,中國人發現自己完全不會做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