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生活

賣書那些年

2024-01-11生活

賣書那些年

我是1999年開始賣書的,那一年還在城西職中讀中專,很偶然的機會,讓我走上了賣書這條路。

當年的我一天載一箱書到學校裏賣,那時候的書很貴,書店裏賣的書基本上是接近原價在銷售,而我的書是半價銷售,和市場上的書有絕對的價格優勢,銷量自然也就不錯。當時我動用了文學社全部社員的力量,將書賣到了各間班級和宿舍。不僅如此,我還透過其它學校文學社社長的手,將書賣到了多間外校——藝術學校,商業學校,梅州師範,財貿學校,稅務學校等等。

動靜整得有點大,一些老師出面幹涉,批評我不該將商業活動帶到學校裏。面對他們的批評,我總回答是最後一次,賣完就不賣了,因為所賣的書都是健康的,所以反對的老師也沒能把我怎麽樣。一些比較好的老師,甚至會來買我的書,有了老師的帶頭,書的生意也越做越好。

將書載到學校,分給文學社社員到班上和宿舍宣傳,這是第一階段賣書的形式。生意很好,忙碌起來有時會忘了風往哪個方向吹。然而夢想卻很模糊,對未來說不出具體的樣子。

中專畢業後,兩手空空,帶著空洞的夢想到東莞打工,半年後回梅州開辦電腦培訓班,空余時間,我又重操舊業,做起了賣書的生意。每天下午載幾箱書到學校門口擺地攤,下課以後學生們看到了就會過來買。擺攤的生意時好時差,說不準,要看運氣,遇到好買書的人,有時一個人可以一次買上百元,運氣不好時,也有可能擺一下午連一塊錢都沒有賣到。從2001年一直到2004年四年時間,除了刮風下雨不能出攤,基本上都有出攤,那幾年的生活費,大部份都是靠擺攤賣書掙來的,雖然掙得不多,可出攤了就有可能賺錢,幹起來還是很有勁的。

將書載到學校門口擺攤,這是第二階段賣書的形式。在那個時候,還是有很多愛書之人的,生意一般般,幹得還算開心。夢想已經很清晰:想要一套房子,一個屬於自己的家。

2005年3月,我在梅江三路開了間書店,幾十平方米大的店面,有隔樓,樓下賣書,樓上是辦公場所。當時賣書,都是按本算,一本6塊錢,比較厚的12塊錢。剛開店的時候經常收到假錢,第一個月就收到400塊錢假幣。那時候生意好過一段時間,最高峰時一天能賣1000多塊錢書,平時一天也能賣三、兩百塊錢,雖然賺得不多,但有了個辦公場所,方便開展發行工作。

梅江三路那間店開了兩年就搬遷了,搬到了相隔50公尺的新苑路,原因是那間店單位要收回去改造。新店有60多平方,店鋪是大了,可門口的路小,人流也就少。書店打著5元店,一本5塊錢,比較厚的賣10塊錢。也許是路段的問題,也也許是大氣候的問題,5元店的生意不如6元店時那麽好,處於不賺錢、也不虧本的狀態,對於我來說,主要還是賺了個辦公場所,方便開展發行工作。書店一直開到2010年年底,堅持了6年時間,最終還是倒閉了。

開書店,這是第三階段賣書的形式。收支能開啟,有了一個方便開展發行工作的場所,每天吃在店裏住在家裏,過著有規律的生活。發不了財也餓不著,只是夢想好像又模糊了:日子一天一天過,根本就不會去留意風往哪個方向吹。

從2011年起,我便窩在家裏,專心做發行。隨著網路和智慧型手機的風行,紙質媒體迅速走下滑路。雖然幾年時間增加了幾種刊物的發行業務,然而實質上都是不盈利的計畫。這時候的我利用開學的時間,找一些想賺錢的學生,在各間學校銷售工具書。如果遇到一些有能力的代理人,一天賣幾千元甚至上萬元是沒有問題的,經常一車一車地將書載到學校,交給那些代理人去銷售。這樣銷售火爆的局面一般只能維續半個月左右,開學旺季一過,其它時間是一本難賣。

2013年11月,我出版了第三本文集【壯寫十年】,2015年4月出版了第四本文集【給明天一個微笑】,自己寫自己賣,交給一些關系比較好又比較有活力的老師或學生,透過他們將書送達顧客面前。網上也會銷售一部份,透過淘寶店和微店,看到自己用心寫出來的文字能到達讀者手中,雖然賣價很低,卻讓我心情無比愉悅。

透過老師或學生銷售工具書和我寫的書,這是第四階段賣書的形式。這時候的我已經不在乎自己的夢想,更在乎的是孩子們的夢想是什麽樣子的。

也許終有一天我會離開發行這個行業,只是時間和形式的問題,這是大氣候決定的,也是圈子的氛圍決定的。我不知道下來會從事哪個行業,30多歲了才開始考慮轉行的事情,陣痛是肯定會有的,相信不止是我,有很多正處在不景氣行業的同齡人都會有同樣的困惑和迷茫——遊戲規則在改變,市場也在改變,我們只能跟著改變而改變。

不管以後從事什麽行業,都希望自己能入對行,選對人,做對事,因為選擇遠遠比努力重要。如果選擇對了,我會努力工作;如果選擇錯了,我還是會努力工作,因為不努力去證實,永遠也不知道選擇是否正確。

懷念賣書那些年,那些事,還有那些人……

本文寫於2015年10月25日




梅江三路文潮書店


梅江三路書店二樓辦公室


新苑路文潮書店


新苑路文潮書店


新苑路書店辦公室


新苑路書店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