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育兒

對付「不記千般好,只記一時錯」的孩子,只需要一個方法就夠了

2024-05-23育兒

文/蘭媽談育兒

有人說:

這個世界上最薄涼的關系就是:「不記千般好,只記一時錯」,你對他好時總覺得還不夠好,一旦有一件事情沒有順從心意,那就會忘記你過去對他的所有好,唯獨只記得你當前沒有滿足這件事的所有不好

其實,親子關系也是一樣

對於這樣的孩子,父母還要盡早 幹涉引導 ,否則等到孩子形成習慣後,可真的是養出一個 「白眼狼」

外婆的一個好友,叫王奶奶,一生要強能幹,是典型的為了子女和家庭而活

特別是年輕的時候,每天都是 面朝黃土、背朝天 地種莊稼,回到家裏又辛勞地操持著整個家

也大概是年輕時候太過勞累的原因吧,以至於王奶奶的後半輩子總是被病魔纏身

明知道自己身體不如從前,還是佝僂著身軀為子女們無私奉獻

就拿每年上山掰春筍來說

知道自己的幾個孩子喜歡吃筍,王奶奶每年都會給他們準備很多,有曬幹的、有腌制的,還有專門送到家裏的新鮮竹筍

可隨著年齡越來越大,王奶奶的身體是大不如從前,去年進山掰筍時不小心摔了一跤,到現在還沒有完全恢復

也正是因為如此,王奶奶今年一根竹筍都沒有替兒女們準備

想著往年都有許多,而今年卻靜悄悄地,王奶奶的二女兒不止一次打電話表示想要吃春筍

而小兒子呢,更是直接對著王奶奶開始埋冤說:

「人家父母整天都知道想著自己的兒女,有什麽好東西也想著自己的孩子,你看看你們,整天閑在家裏也不知道去山裏多整些竹筍回來」

王奶奶本想解釋,可再看看兒子那不停數落以前各種不好的架勢,她覺得沒必要了

一方面,她認為解釋就是掩飾

另一方面,王奶奶也覺得,看不到你身上好的人,說再多也無非是多費口舌

而看到王奶奶如今的窘迫,我也突然意識到:不想孩子將來成為「不記千般好,只記一時錯」的薄涼性格,那一定要趁早管教

那身為家長我們該如何管教呢?蘭媽認為最好的方法就是:把「滿足孩子」變成「被孩子需求」

具體方法可分為以下幾方面:

01

「等一等」

凡事不要急著滿足

我們愛孩子也是有底線的,這個底線就是:凡事不要急著滿足

聽朋友講過一個16歲少女的故事,女孩叫露露,是一個樂觀開朗的姑娘

從小到大,她的父母總是猶如直升機一樣,盤旋在頭頂給予 無微不至 的照顧

小時候不會吃飯、不會刷牙、穿不好衣服,這些都是老媽親力親為,把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妥當

讀幼稚園時學校安排的手工作業太難了,媽媽擔心把她累到,也在網上現學現用,熬夜做出讓孩子滿意的作品

到了讀小學時跟同學的關系相處得緊張,為了不讓她吃虧,媽媽便直接出馬,到學校找到同學並親自聊一聊

生活上更如此,但凡是她想要東西,那不管是什麽、需要多少錢、又或者距離有多遠,媽媽都像 超人 一樣輕松就能滿足

可孩子在成長,要求也越來越多,媽媽的直升機式滿足,也總有一天會燃油耗盡

就在16歲那年,她想要在生日那天收到一部新手機,並且還是價值一個月薪資的名牌手機

媽媽聽到後,猶豫了,再加上手頭緊便直接拒絕

沒想到,被拒絕後,露露 氣急敗壞 ,直接推了媽媽一下

一個重心不穩,媽媽從台階上摔下去,頭部著地還受了傷

看著媽媽頭纏紗布,還忙裏忙外地準備各種好吃的,露露的心裏非但沒有愧疚,反而還尖酸刻薄地把食物丟掉

然後質問媽媽:「你不是說家裏沒錢嗎?那這些東西是用什麽買的?不想給我買手機就直說,我就沒見過像你這麽摳門的媽媽」

那一刻,媽媽眼含淚水,她多麽希望費盡心思做營養餐、省吃儉用只為女兒的」好」,能被看到

可惜的是,一直生活在養尊處優環境下的露露,她只知道:「媽媽滿足我,就是愛我,拒絕我,就是不愛我」

這就是典型的「不記千般好,只記一時錯」的孩子,其原因就是被滿足慣了

如果孩子從小 錦衣玉食 ,說什麽家長都著急滿足,那 日積月累 的習慣下孩子就會 自然而然 地接受著一切

他們也會習以為常地覺得: 「這些都是我應得的」

一旦某一次沒有被滿足了,那心中的失落與不安,都會化作對父母的怨恨

以至於就形成了孩子那 「不記千般好,只記一時錯」 的心理

可見,孩子並非天生薄涼,而是從小習慣了 「被滿足」 生活,突然被拒絕,也會一時間難以接受罷了

不想孩子成為「不記千般好,只記一時錯」的薄涼心理,那一定要從小開始預防

最簡單直接的方式就是 「等一等」 ,凡事不要著急滿足

比如,孩子想喝水,等一等,問問孩子想幹什麽,明確表達想要喝水之後,再引導孩子如何才能快速喝到水

又或者,孩子想要禮物,也等一等,告訴孩子禮物只有特殊節日時用來制造驚喜的,然後悄悄在某個特別的日子布置儀式感

02

「憋一憋」

讓孩子主動找你

沒有天生薄涼的孩子,只有後天得到太多被慣壞的孩子,如果你的孩子不記千般好、只記一時錯,那就是他過去得到的太多了

單親媽媽向向,為了彌補女兒從小沒有爸爸的遺憾,對孩子可謂是 百般疼愛 ,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也要滿足女兒的各種要求

小時候是零食玩具,長大後就是吃穿用度都是貴的、好的、牌子的…

就連女兒看到別人彈琴有氣質,也二話不說買台鋼琴,還報名昂貴的輔導班為其訓練

可孩子,根本就是三天新鮮,彈琴也是為了好玩,一旦覺得累了、無趣了,也就徹底失去了學琴的熱情

從幼稚園到高中,家裏的吉他、鋼琴、還有古箏,早已經不知道在何時沾滿了灰塵

如此高品質生活條件,本以為女兒該滿足、覺得幸福,不會覺得自己沒有人愛了

但事實卻是,你滿足的時候那就是愛她,一旦有一次沒有滿足,那內心就會覺得 「媽媽變了,她不再愛我了」

這就跟上面例子裏的露露一樣,就是屬於習慣被滿足後的落差心理

享受慣了被事事滿足的生活,就像是溫室裏的花朵一樣經不起 風吹雨打 ,更受不了自己想要東西被拒絕

記得老人常說:「胖孩子是被餵出來的,脾氣壞的孩子也是帶出來」,那貪得無厭、不知道滿足的孩子也一樣

我們愛孩子,但也要適當地「憋一憋」孩子

同為單親媽媽的表姐,也是一個人帶著孩子,並且還把她女兒慣成 「一次沒滿足,就只記得過去所有不好」 的白眼狼性格

傷心之余,她開始學會放手,不再對孩子的事情親力親為、更不會安排得面面俱到

有好幾次,學校的飯卡欠費了,表姐都憋著不主動交費

直到把孩子憋到沒辦法才打電話說:「媽媽,我飯卡沒錢了,你能幫我交下費嗎」

那一次,也是表姐第一次受到她女兒的好言好語相待

而這件事情過後,表姐也總結了經驗,她告訴我:

對付「不記千般好,只記一時錯」的孩子,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憋一憋她,等著他主動找你、需要你時,態度自然就會客客氣氣了」

仔細想想還真是如此,孩子經不起風吹雨打,那是我們把他們保護得太好,孩子只記得一時錯也是滿足得太多

想要破此局,那就要成為被孩子需求的父母,而不是滿足者,才能讓親子關系變得更協調、有愛一些

03

「磨一磨」

想要就自己爭取

把孩子教育好,這是父母的能力與智慧,而做好這一點更需要做好「愛」、與「管」的把控

何為愛?愛就是讓孩子感受到幸福與被愛的深刻情感

那何為管?管就是教導、約束、承擔還有支持

從這兩點就可以看得出,聰明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就是凡事以孩子的感受為先

我們愛孩子,想要盡可能地滿足孩子,但比起物質上的擁有,孩子更需要的是得到這件東西的體驗過程

就像孩子想要一個芭比娃娃

直接買給孩子只會讓他們一時新鮮,說不準前一秒還歡喜得不行,下一秒到手後就平淡地移情別戀

有人說,這就是孩子貪得無厭,看著碗裏想著鍋裏,不稀罕就是看上了其它東西

也有人說,孩子養尊處優慣了,就喜歡浪費,不知道珍惜

其實呀,貪得無厭也好、養尊處優也罷,這些都不過是表面現象

而孩子之所以前面得到、後面不珍惜,主要的原因還是「太容易得到的東西,終將會回歸平淡」

就像我們對孩子百般順從、事事滿足一樣,以前都是如此待遇,突然有一天不滿足、拒絕要求,那孩子自然就被這種不按常理出牌的行為打亂了思緒

一是不滿、二是抵抗

想要避免這種稍有不順心就抱怨、或極端思想,那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讓孩子成為孩子」

為什麽這麽說呢?要知道輕易滿足、包括為孩子 事無巨細 地安排好一切,這些都是在縱容孩子的懶性

只有讓孩子自己去爭取想要的東西,體驗想要、爭取、和擁有這個過程,那有了 切身體會 的來之不易感受後,孩子才能真正懂得何為擁有,也會發自內心地珍惜

記得蘭媽女兒有段時間特別喜歡玩貼紙,家裏的貼紙也像是超市進貨一樣,源源不斷地往她的房間送

本以為擁有「貼紙自由」後,女兒就能玩得過癮,也能玩出更多有創新力的花樣

可結果卻是,再多貼紙到了她手上都是隨便亂貼,家裏的墻面、地板、衣櫃、冰箱、桌椅、電視…

但凡是能貼的地方都無一幸免,就連家裏的所有人都被貼紙包圍了

看著十幾張貼紙在她手上,不過三分鐘就被貼完,我突然意識到:「不能再如此縱容下去了」

於是,我悄悄把剩余的貼紙都收起來,為了控制使用量,我還跟女兒約法三章:

第一,貼紙不是不可以玩,而是要換一種方法獲得

第二,你每天早睡早起、主動刷牙洗臉、第一個先吃完飯,我就獎勵你一個貼紙

第三,得到的貼紙不能隨便往墻上、和地板亂貼,因為這是浪費行為

後來,堅持一段時間後我發現,女兒亂貼的浪費行為得到了有效遏制:

對手裏後來獲獎得到的貼紙也變得格外珍惜,每次把它們都整整齊齊地貼在學習桌上,還像是獎狀一樣被經常拿出來炫耀說:「這是我某某事做得好,媽媽獎勵我的貼紙」

這就是體驗、和動手參與的意義

孩子需要的也是在行動中把自己的優點展現出來,讓自己成為真正的自己,而不是在滿足中品鑒這個東西好不好、那個東西我喜不喜歡

那麽,關於管教「不記千般好,只記一時錯」的孩子,大家還有哪些不一樣的建議與看法呢?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