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閨蜜群中,經常看到媽媽們抱怨在育兒中很受挫:
孩子做事磨蹭拖拉、情緒化,經常用哭鬧解決問題;
對你的話左耳進、右耳出,讓他幹什麽偏不做,凡事都和你對著幹;
無時無刻不在挑戰你的權威、考驗你的耐心、消磨你的精力……
因為孩子不聽話、不配合,感覺家裏亂成了一鍋粥!
在和孩子溝通時,大多父母註重的是說話的正確性——
強調自己說的是對的、有依據的、為你好的。
然而,孩子真正看重的並不是道理,而是「關系」 。
關系好時,孩子對你的正面印象居多,認為你能理解Ta,也是值得信任的;
關系不好,孩子對你的負面印象居多,對你說的話會心存戒備,也不願聽從。
所以要解決這些問題, 不能針對行為本身,行為從來都不是問題,它只是癥狀 。只有拉近與孩子的距離,建立親密感,讓孩子感覺更好,他才會表現得更好!
你的情感帳戶,還有余額嗎?
情感資本 ,這個詞是在書中看到的,非常形象。
父母和孩子之間是有一個 「情感帳戶」 的,裏面存的錢是「親密感」,而「孩子的行為表現」就是這個帳戶的當前狀態,即帳戶裏的錢是多還是少。
當我們給予孩子全心的陪伴,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的感受,看到孩子的優點,讓孩子感覺到被愛、被關註、被支持,有安全感,有歸屬感,有價值感,走進孩子的內心...... 我們就是在往情感帳戶裏存錢。
如果情感資本充足,孩子就會感覺到安全、自信,覺得自己是值得被愛的,是有能力的,有價值的。
這個時候,孩子這些內在的積極感受就會讓孩子更能夠表現出好的外在行為,比如,
更願意聽你的話,更願意合作,更配合我們提出的要求
也能表現出積極的情緒,遇到問題時能更快地調節自己
而情感資本也是會減少的,就像銀行帳戶一樣,我們會經常從情感帳戶中取錢,比如,
要求孩子聽話,
不要看電視了,
該寫作業了,
要求孩子做他不願意做的事,
包括吼叫懲罰孩子,
這些都會動用情感資本。
也就意味著,我們必須保證平時存入情感帳戶裏的錢足夠多,儲備足夠的情感資本,到真正需要用的時候,才不會無錢可取。
如果我們在孩子小時候沒有把情感基礎打牢,那等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後,和孩子之間發生摩擦和碰撞的時候,我們可能說什麽他都不會聽,因為情感帳戶已經幾乎消耗殆盡了。
所以我們需要去建立很多和孩子之間共同的感情經歷,要讓孩子不斷地感受到和你在一起開心很幸福,和孩子表達關愛,這就是一個增進感情的過程,不斷地往情感帳戶裏裝東西存錢。
這樣做,與孩子的親密感蹭蹭蹭地加深
【看見孩子】這本書中提到了增加與孩子的親密感,積累與孩子之間情感資本的7個工具。
當你覺察到家裏的氣氛有些異樣時,不妨試一試!
手機拜拜親子時間
01
具體做法:
寶貝,你知道嗎?我想跟你一起玩手機拜拜,只有咱們倆,讓我的手機離得遠遠的。
因為我知道,手機會發出雜訊,還會分散我的註意力,特別煩人。過一會兒就開始怎麽樣?大概10~15 分鐘,你可以想想我們在一起做什麽。
手機拜拜親子時間所聚焦的是孩子自己的世界,盡量不要問孩子問題,而是努力跟上孩子的想法。
填充遊戲
02
這個遊戲把孩子真正需要的東西——「更多的爸爸或媽媽」 ——具象化了!
具體做法:
① 告訴孩子:「我想,你身體裏的媽媽(或爸爸)是不是不夠了,我覺得它現在只到你的腳踝那裏!我來幫你填滿吧!
② 長時間緊緊地抱住孩子。
③「現在感覺到哪裏了?什麽?只到你的膝蓋?好吧再來一輪……
④再次緊緊地抱住孩子,或許要抱得齜牙咧嘴,像是你用盡了所有的力氣。
⑤「什麽?只到你的肚子?我還以為我填得更高了呢!好吧,我再給你更多的媽媽,第三輪……
⑥ 孩子感到身體被填滿後,再抱孩子一次,接著說:「我再多給你一些,以防你不夠用。最近事情比較多,我得多給你填充點媽媽。」
可以在孩子早上醒來的時候、與孩子分開的時候、孩子表現出不好行為的時候跟孩子玩「填充遊戲」 用你來填充孩子,能給他們的內心帶去美好和安全感,進而提升他們的情緒調節能力。
接種情緒疫苗
03
所謂的接種情緒疫苗,就是在情緒爆發之前與孩子建立親密感,從而提升孩子的情緒調節能力,防患於未然。
這其實跟我們經常講的「預測爆炸」有異曲同工之處。在情緒全面爆發之前先為孩子註入「情緒調節抗體」。這樣,我們就實作了對情緒的預調節。
可以看下這個例子:
為關閉電視接種情緒疫苗:
父母:「在我們開始看電視之前,我們先來想想,到了要關電視的時候,會有什麽感覺?要讓我們喜歡做的事情停下來是很難的,是不是?我也一樣。」
孩子:「你能現在就把電視開啟嗎?
父母:「我們會開啟電視的,很快就會。我現在要做個深呼吸。「 為孩子具體示範怎麽做,讓我的身體為關電視的時候做好準備。 「還有,我在想我們現在是不是可以挑出幾條你在關電視時的反對理由,讓我們的身體做好準備。」 用輕松愉快但不含嘲諷的語氣 說 :「再看五分鐘!別的小朋友看得可要比我多多了!我馬上就……求求你……我想做什麽你都不讓!」
這樣你 正在趁困難局面尚未發生時與孩子建立親密感,並且把幽默的遊戲元素加入其中。
坐在孩子「情緒的長椅上」
04
只有在我們獨自面對情緒的時候,情緒才是可怕的。在孩子情緒不好的時候,那種感覺就像是他們被扔到了一條情緒的長椅上。
如果孩子告訴你,他的情緒很不好,你就要提醒自己:「 我需要跟他一起坐下來。坐在他的情緒長椅上,而非試圖把從上面拉下來。我透過這種方式來與他建立親密感,培養的心理韌性。」
告訴孩子你就在他身邊,而不是要求孩子改變情緒。
提升遊戲力
05
詼諧和嬉鬧能極大地促進情感資本的積累,不要把養育孩子這件事搞得很嚴肅,可以讓家庭生活多一些趣味性。
比如,胡亂的跳舞、自創歌曲、玩時裝秀、過家家等假扮遊戲。如果孩子們在洗腦的過程中很開心,空氣中彌漫著輕松的氣氛,你也不關註任何看得見的目標或結果,那你就做的很棒哦!
「我有沒有跟你說起過,有一次……」
06
用我們自己的經歷間接地與孩子談論眼下的事情。
具體做法:
① 明確孩子到底在糾結什麽。
② 假設遇到問題的是你自己。想想你最近或小時候有沒有因為類似的事情而掙紮過。
③不要在孩子情緒激動的時候說,要等孩子冷靜後再講。
④告訴孩子當時是怎麽做的。
⑤你無須這樣說:「像不像你現在這樣……」只需講你的經歷,不要過多聯系。你要相信,你講的東西終究會到達孩子。
積極修復裂痕
07
我們都會犯錯,我們大喊大叫,反應激烈,我們把自己的情緒發泄到孩子身上,我們指責,我們貼標簽……
但是,咱們不要過於糾結,關系是否健康並不取決於有沒有紛爭而是取決於我們在修復這件事上有沒有做到位。
改變最終結果的具體做法:
① 告訴孩子你一直在反思。
② 尊重孩子的感受。
③ 說出你下次會采取什麽不同的做法。
④ 借助好奇與孩子拉近距離。現在,孩子的感覺會好很多。
對孩子們來說,他們所獨自面對的痛苦感受是這個世界上最可怕的東西,而修復的過程則能用親密感來取代這一孤獨,這對我們所有人來說都是雙贏的安排。
或許有的父母會覺得,做這些太麻煩了,還不如簡單粗暴地去命令。
其實,當孩子還小時,我們確實可以用強硬的方式讓Ta們服從。
可隨著漸漸長大,孩子會越來越看重關系,面對於大人說的話,Ta們也會越來越有自己的想法。
好的教育,就是一個將心比心的過程,這條路上沒有捷徑、沒有套路,只能靠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