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育兒

孩子和你關系好不好,從回家這幾點表現就能看出,看看你家有沒有

2024-03-25育兒

文/蘭媽談育兒

好的親子關系,是決定一切的開始

沒有好的關系,你的所有付出只不過是自我感動罷了

有這樣一位單親媽媽,她把女兒從小辛苦拉扯長大

生活中,她 事無巨細、 盡心盡責 ,擔心女兒學習太辛苦,每天不到五點就起床準備營養餐

學習中,她也 密切關註 女兒的每一天學習,從監督改錯到專項輔導補習,有時候一陪就是深夜十一、二點

有一次,女兒私底下玩樂高被發現了,媽媽 一氣之下 摧毀了拼裝好的造型,還把所有樂高全部扔了

一句 「我為你付出那麽多,你可不能讓媽媽失望呀」 ,更像是一根刺深深地紮進孩子心裏

後來,女兒模擬考試成績進步很多,她的爸爸就買了全套樂高作為獎勵

而孩子為了可以多玩一會樂高,便 隔三差五 往爸爸家裏跑

這件事被媽媽知道後,又跑到爸爸家裏去鬧

當時,爸爸的新老婆正喝著女兒從家裏拿的營養湯,女兒也勤快地在廚房刷碗,客廳還擺著六、七米長的樂高桌

媽媽進門先是看到了樂高桌,生氣地一頓摧毀, 霹靂吧啦 的聲音瞬間讓大家 不知所措

廚房裏洗碗的女兒也 聞聲 趕緊出來檢視

結果,媽媽看到在家從來沒進過廚房的女兒帶著圍裙,再看到自己天沒亮就起床熬的營養湯被女兒送給「外人」喝,她受不了,也崩潰了…

媽媽覺得女孩就是白眼狼,自己那麽辛苦、每天起早貪黑,到頭來卻跟沒認識多久的後媽親如母女

而女孩呢,面對媽媽控制和不停訴苦,有的只是承受不了的心理壓抑,她只想快點逃離,快點能自由呼吸

這是什麽?這就是糟糕親子關系的病態心理

沒有好的親子關系,不管你如何奉獻付出,最終都不過是白費力氣

而你和孩子之間的關系好不好,其實從回家後的某些表現就能看得出

特別是回家後的這幾種表現,就能看出你跟孩子的關系怎麽樣:

01

看動作

愛你的孩子會跑過來歡迎你

曾經,有一個以「孩子如何看待父母」開展的抽樣調查

結果發現,應試的三千多名學生裏大部份孩子對父母都感到反感

其中,當問到 「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父母」 時,只有不到5%的孩子表示喜歡父母,對父母感到極為反感的卻高達56%

這樣的結果,相信落在很多父母的身上都感到 傷心、不甘 、甚至 不解

作為父母的我們,明明都在用 全力 去愛孩子,可這樣的愛非但不能得到回應,反而成為了孩子厭惡你的理由

到底是怎麽回事呢?答案很簡單

父母愛得太滿,孩子會消化不了,所謂的愛之深責之切,也阻擋了孩子親近你的熱情

說到這裏,突然想到朋友前些天跟我發牢騷

她說:「閨女果然是爸爸的小情人,我一把屎一把尿把姑娘拉扯那麽大,結果到頭來人家還是跟爸爸親近」

怎麽回事呢?原來朋友女兒每次看著爸爸回家都飛奔過去,抱著爸爸就開始 撒嬌賣萌

如果此刻這個人換作她這個老母親,那孩子連頭不擡一下

這件事讓朋友可是 倍感失落 了,我取笑她「還吃孩子爸爸的醋」

可回頭想想,為什麽孩子看到爸爸回家會飛奔過去撒嬌,而看到媽媽就一臉冷漠地連頭都不願意擡一下呢

這就是孩子回應愛的一種方式,你的愛讓孩子感受到了 輕松 ,那孩子看到你的動作也會變得 積極熱情

那如果你回家後孩子冷淡沒有任何歡迎的動作,就是孩子不愛你嗎?也不是

自從得知朋友吃孩子爸爸的醋後,我告訴她:「女兒不抱你,你不會向女兒求抱抱呀」

結果,朋友回家跟女兒一頓撒嬌後,女孩就迫不及待地抱著媽媽,嘴裏還帶著懷念地說:「如果媽媽每一天都像現在這麽溫柔就好了」

原來,朋友是一個人帶大女兒,平時對孩子也比較嚴厲,電視不能常看、吃東西的時候不能亂跑、寫作業也不能東張西望……

久而久之了,女孩也認為「想要抱一抱媽媽,也不會被允許」

所有,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親子關系好壞,是取決於你的愛能不能讓孩子感到輕松

好的親子關系也從來沒有地位之分,你希望孩子對你撒嬌,那父母也該先對孩子撒撒嬌

02

聽聲音

喜歡你的孩子會忍不住分享

什麽是親子關系?有人說,就是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那層血緣關系

事實上,親子關系就是你和孩子能保持良好的那層 影響力

如果父母和孩子整天 你爭我吵 ,這種非正常關系就會讓彼此變得 劍拔弩張

而親子關系「不親了」,也自然就產生不了什麽影響力

帶女兒去商場買衣服時,店裏有個很大的積木桌

當時,看到好幾個小朋友都聚在一起玩兒,女兒也很快加入了他們

可正當孩子們玩得開心,媽媽們挑衣服起勁兒的時候,有個男孩可被罵慘了

媽媽說:

「你也太笨了,積木哪有這麽擺的」

「還能不能玩了,不能玩了就走吧」

「真後悔把你帶出門,瞧你那擰巴的性格,誰看了都討厭你」

再看看男孩,本來把積木還拼得不錯,但聽完媽媽 接二連三 的批評後,立馬就變得暴躁起來

也就是不到十秒的時間,桌子上的所有積木都被打爛了

男孩也一時間成為 眾矢之的, 可我卻在他眼裏看到了無人理解的刺痛

也許孩子真的有他做得不妥的地方,可如果媽媽不 即時 對孩子幹擾、批評和打擊,那孩子也許就不會氣急地行為暴躁

後來,等著大家快要離開的時候我還聽到媽媽繼續吐槽說:

「每次問你什麽都不張口說話,你能不能像個正常孩子那樣,心裏怎麽想的就怎麽說呀」

聽完媽媽的吐槽,再看看男孩始終低著頭的不言語,我似乎看到了親子關系背後的聲音影響

是的,孩子和你的關系好不好?從平日裏的聲音就能夠聽得出

特別是剛回到家,孩子就 迫不及待 地跟你分享這個、分享那個,這就是他們在情感上的信任與喜歡

因為喜歡,所以遇到任何有趣的事情都忍不住跟你一起分享

但如果孩子在你的面前悶不作聲,那就需要多回頭看看自己的講話方式了

經常跟孩子講一講他們感興趣的事情,也常問問孩子「你喜歡什麽」、「我可以跟你聊聊嗎」

這種建立在尊重和共情上的溝通,才是親子關系該有的模樣

03

看餐桌

在乎你的孩子會主動夾菜

餐桌雖小,卻是親子關系最有影響力的修道場

而父母回家之後,透過餐桌也能看得出和孩子的關系怎麽樣

上個禮拜,聽同事講了她親戚的一件 傷心事

那個親戚是一位媽媽,家裏有一個正在讀初二的兒子

之前為了多掙些錢,就把兒子留在老家讓爺爺奶奶照顧著

直到兒子上初中,爺爺奶奶也年紀大了,媽媽才放棄了外地的高薪工作

也大概是出於對兒子早年前的留守虧欠吧,媽媽回到家之後不管 吃什麽、穿什麽 ,首先想到的都是兒子

平時在家裏吃飯的時候也是一樣,餐桌上吃飯前的 第一筷子 永遠都是夾給兒子

為了兒子放學後可以吃到 熱湯熱飯 ,媽媽每天都是 踩著點 在上班的地方和家裏來回奔波

有一次,因為店裏太忙走不開,媽媽就讓兒子自己從冰箱裏拿餃子煮

沒想到,兒子聽到後非但沒有理解,反而氣呼呼地質問:

「你就讓我吃這個嗎?我不吃,你店裏忙跟我有什麽關系,要是把我餓壞了有你後悔的,你自己看著辦吧」

沒辦法,媽媽只好飛奔回家給兒子做好飯菜,然後又快速趕回店裏上班

平時在店裏和同事聊起孩子時,媽媽也面露傷感

特別是聽到同事分享,說她兒子每天都非要等著回家一起吃飯的事兒,讓人頗為羨慕

這也讓人不能理解,為什麽同樣都是男孩,有的孩子小小年齡對父母就格外貼心,有些卻不停地索取父母,一件事沒有做好就是各種抱怨和冷漠呢

其實,這就是父母在餐桌上對孩子愛得太深的特殊照顧

你讓孩子覺得他們特殊了,他們也會覺得自己高人一等,在父母的溫柔鄉裏享受慣了也不知道回應

而時間一久呢,孩子也自然形成了無盡的索取

所以,從家裏的餐桌就能看得出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系怎麽樣

一個眼裏有父母的孩子,他們在吃飯的時候會主動給爸媽夾菜,也會叮囑爸媽「要多吃一點」

那麽在餐桌的情感互動方面,父母就要讓孩子感受到被需求感了

比如,主動跟孩子尋求幫助:「媽媽想吃紅燒排骨,你幫我夾一塊好嗎」

當孩子幫父母夾菜獲得表揚之後,他們會開心、也會愛上這種親密的互動

漸漸地,你給孩子夾菜,孩子也給你夾菜,眼裏有彼此的雙向奔赴也就產生了

04

看飯後

舍不得你的孩子會黏著你

一個孩子對父母的感情怎麽樣,看他們的黏人程度就知道了

記得女兒3、4歲左右的時候特別黏人,只有我在家裏不管走到哪裏都 寸步不離 地跟著

有一次,回老家看外婆很晚才回家,剛推開門就看到女兒在門口蹲著等我

那個時候也是我和女兒關系最好的時候,我走到哪裏都惦記著家裏的她,她在家裏也時刻關心我什麽時候回家

本以為這樣的好關系會一直持續下去,可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女兒的房間永遠是反鎖著門

你想跟她講話,那必須要先敲門、後獲得同意後才能正常溝通

看著和女兒日漸疏遠的關系,我憂慮過、也反思過

直到一次爭吵,女兒對我說:「媽媽,你能不能不要什麽事都要幹涉,你這樣我壓力很大,待在家裏都感覺呼吸困難」

聽完這樣的話也顧不上難受,我意識到和女兒 漸行漸遠 的疏遠,是在於自己的手伸得太長了

仔細想想還確實如此,隨著孩子的年齡逐漸增長之後,她們的世界就不再只是「以父母為主」的小圈子了

孩子會有自己的朋友,更多自己和夥伴之間的秘密

如果這個時候家長不停幹涉,總是以 「為你好」 為理由去阻止孩子,那時間長了肯定會引起爭議和反抗

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親子關系檢驗也是一樣,如果晚飯過後孩子喜歡待在身邊、和你黏在一起,那說明孩子對父母是發自內心的喜歡

因為喜歡,因為舍不得你,才會時刻想著和親愛的爸媽多待一會

這是孩子真正愛一個人的表現,同時也說明父母是真的懂他的孩子

所以呢,好的親子關系也在於大家吃過晚飯後有沒有互動頻率

如果大家吃過飯後,孩子只能待在房間寫作業,而爸爸躺在沙發上玩手機遊戲,媽媽和閨蜜聊天、再刷著小視訊,那孩子就會覺得「憑什麽我要寫作業,而你們卻抱著手機玩個不停」

這就是毀掉親子關系的角色失衡,不想你說的話對孩子沒什麽份量,那就要把自己先當成一個孩子

你希望孩子好好學習、常閱讀課外書,那就把家裏營造成充滿書香味的圖書館

努力把自己變成孩子,才能和孩子產生更多共同興趣愛好、建立更多能產生共情的話題

那麽,關於孩子和你的關系從回家某些表現就能看出這件事,大家還有哪些不一樣的建議與看法呢?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