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育兒

對毀三觀的「毒兒歌」說「不」

2024-03-22育兒

原標題:對毀三觀的「毒兒歌」說「不」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在家,就去找它媽。它媽想打架,就賞它媽兩個大嘴巴……」前段時間,有網友反映稱,自己用網路電視給孩子播放兒歌時,竟然出現了這樣一首改編的兒歌,歌詞讓人感到不適。類似家長口中的「毒兒歌」並非個例。一些兒歌中或摻雜臟話、或宣揚暴力、或帶色情詞匯,還有的歌詞怪異,讓不少家長直言毀「三觀」。(3月21日【法治日報】)

兒歌是以低幼兒童為主要接受物件的具有民歌風味的簡短詩歌,歌詞常采用比興手法,內容多反映兒童生活情趣,傳播生活、生產知識等。但縱觀當下的兒歌現狀,卻不乏一些背離初衷、胡編亂造,甚至刻意摻雜臟話、宣揚暴力、夾帶色情詞匯等低階趣味的內容,誤導、扭曲和汙染孩子們的「三觀」認知。對於這些兒歌,必須予以堅決阻止、果斷下架、嚴肅追責,確保兒歌市場正氣盈盈、晴朗無塵。

現實中,打著所謂順口、風趣、幽默名號的,或裸露或直白或「擦邊」的「毒兒歌」不乏其例。比如,兒歌【放屁家族】,不僅描繪出「蹦蹦邦邦邦,砰砰噗噗噗」的放屁聲,還以動漫畫面形式特意做成瓦斯渾濁的「臟」效果,這哪有一絲「真善美」的意味?兒歌【便便歌】更是以探討「便便」的顏色和味道為內容,「香的,甜的,酸酸的……」,還在MV中把便便與蛋糕、蘋果、草莓放在一起。難怪有網友質疑:「這難道不是在誘導小孩吃便便嗎?」不少家長擔心,短視訊平台上充斥不少「惡搞」兒歌,令人防不勝防,對孩子產生的負面影響不可小覷。

少年兒童及嬰幼兒正處於生長發育期,尚未形成正確和穩固的「三觀」;對於外界,他們猶如一張任由塗抹的白紙,亟需人們的精心呵護和科學引領;同時,他們又是一群天生活潑、充滿好奇、喜歡打鬧且模仿力極強的群體,一旦接觸「毒兒歌」,就有可能扭曲認知、以醜為美、是非不分;對「毒兒歌」的不同認知,還可能會增加孩子們之間出現摩擦、霸淩等情況的發生;模仿、傳唱低俗兒歌還可能造成孩子早熟等傷害。

反思「毒兒歌」的大行其道,恰折射出優秀兒歌的長期缺席。只有鼓勵人們多創作些符合當代潮流、體現社會價值,彰顯真善美,朗朗上口、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兒歌,才能有效地占據兒歌市場,讓「毒兒歌」無立錐之地。教育部曾印發【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明確提出要「為幼兒創設溫暖、關愛、平等的家庭和集體生活氛圍」及「讓幼兒在積極健康的人際關系中獲得安全感和信任感,發展自信和自尊」,並反復強調需引導幼兒在與他人交談時使用恰當的禮貌用語。這應該成為兒歌創作的底線與原則。

阻止「毒兒歌」,亟需建立起國家對兒歌的稽核監管體系。要引導和支持教育機構、藝術機構以及全社會積極創作、踴躍供稿,並組織專業人士組建審讀機構,認真把關、分析甄別,推廣正能量的好兒歌,發揮每個人對「毒兒歌」的社會監督作用。同時要確定明確的行政機關行使監管職責,對寫作、傳播、推廣「毒兒歌」情節特別嚴重的,進行嚴厲懲處,從法律上保障兒歌對孩子們精神世界的積極引領,提升孩子們的藝術修養。(張玉勝)

來源:東方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