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育兒

2023嬰幼兒輔食年度輿情報告(英氏)中篇

2023-12-14育兒

2023嬰幼兒輔食

年度輿情報告

(中篇)

導語:上一期灰度評測梳理了關於「英氏」品牌的一些輿情報道,其中包括產品品質、售後服務、投訴處理等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英氏品牌的形象和市場表現。

在這一期中,我們將繼續帶您了解英氏品牌在市場中的表現,以及相關的輿情動態。

英氏年度輿情分析(中篇)

自上次回顧了英氏品牌的輿情報道後,我們再次將目光投向了這個深受消費者喜愛的品牌。英氏,這個在中國嬰童用品市場占據重要地位的品牌,如何保持其領先地位並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和支持,成為了我們關註的焦點。在接下來的梳理中,我們將從產品品質、衛生狀況、價格以及行銷策略等方面,繼續深入剖析英氏品牌需要做出哪些更加嚴格和負責任的努力。

以下為英式2023年度輿情報道大盤點(中篇):

(一)

英氏嬰幼兒米粉

檢出重金屬鎘

來源:五谷財經

2018年9月,【消費者報道】向第三方權威檢測機構送檢了來自中國、德國、美國、克羅埃西亞等國家生產的10款嬰幼兒營養米粉,當中包括愛思貝/EARTH'S BEST、合生元/Biostime、喜寶/HiPP、英氏、衍生、雀巢、方廣、亨氏、貝因美、嘉寶/Gerber,檢測計畫為「鎘含量」。

結果顯示,10款產品中,愛思貝、亨氏、方廣、衍生、喜寶、英氏等6款營養米粉檢出重金屬「鎘」。

某些超出歐盟標準

2018年6月22日,國家衛健委和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聯合釋出了【關於釋出嬰幼兒谷類輔助食品中鎘的臨時限量值的公告】,首次規定了嬰幼兒谷類輔助食品中鎘的臨時限量值為0.06mg/kg,略高於歐盟規定的0.04mg/kg。

檢測結果顯示,10款嬰幼兒營養米粉中,僅雀巢、貝因美、嘉寶、合生元等4款未檢出鎘。

愛思貝、亨氏、方廣、衍生、喜寶、英氏等6款鎘含量在0.0053mg/kg~0.049mg/kg,但均未超出國家衛健委的臨時限量值要求(0.06mg/kg)。

不過以歐盟標準衡量的話,某些不符合要求,不建議選購。

在產地對比上,重金屬「鎘」並非國內米粉專屬。

例如,德國、克羅埃西亞等國家進口的愛思貝、喜寶皆有微量鎘檢出。

所以海淘其實並不能降低「踩雷」風險。

為什麽是0.06mg/kg這個限值?

在關於「臨時限量值」的規定中,衛健康的解釋是:這一臨時限量值是以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食品添加物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提出的健康指導值(暫定每月耐受攝入量25μg/kg BW)為依據,利用中國近年來風險監測數據進行了相關研究確定的。

這個耐受量是什麽概念呢?舉個例子,一個6月齡的寶寶,體重8kg,那麽每天鎘可耐受6.67μg(25*8/30)。也就是說,8kg的寶寶每天鎘不超過6.67μg就是安全的。

按照衛健委制定的臨時限量值0.06mg/kg。假設寶寶每天吃米粉30g,則從米粉中獲取的鎘最多為1.8μg,在這個安全的耐受量範圍以內。

實際上,目前各國對嬰幼兒輔食中對鎘有標準限定的國家也並不多。包括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

不過,歐盟在這方面是有嚴格規定的,奶粉中的限量是0.005mg/kg,嬰幼兒食品和谷類輔食中的限量值是0.04mg/kg,比中國目前的這個臨時限量值還要更加的嚴格。

鎘是什麽,危害有多大?

鎘是一種存在於環境中的汙染物。食物中的鎘通常不會造成急性中毒,但是長期大量攝入可能會造成潛在的慢性損害。

它會引起消化道黏膜的刺激,出現惡心、嘔吐、腹瀉、腹痛、抽搐等癥狀,這種經消化道吸收引起的鎘慢性中毒最容易損傷人的腎、脾、肝臟等器官,還會引發貧血、生殖功能下降等問題。

長期攝入受到鎘汙染的食品,會造成鎘在體內蓄積,導致骨軟化癥,周身疼痛,被稱為「痛痛病」。鎘本身也是致癌物之一,能引起肺、前列腺和睪丸的惡性腫瘤。鎘汙染因其隱蔽性和滯後性往往容易被人忽視,其在人體內潛伏達10到30年。

根據國際通行做法,中國已制定谷類、肉類、奶類等大宗食品中的鎘限量標準,但除歐盟以外,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AC)、美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日本、南韓等均未對嬰幼兒谷類輔助食品中鎘限量作出規定。

在美國消費者報告的文章中特別有一句:「自制並不能降低重金屬含量」,為什麽呢?

因為這些嬰兒食品中含有重金屬,是因為食品制造原料中有重金屬。比如說:米餅有重金屬,是因為米有重金屬,而米有重金屬是因為稻子生長在被重金屬汙染的土壤上。

2002年,農業部稻米及制品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曾對全國市場稻米進行安全性抽檢。結果顯示,稻米中鎘超標率10.3%;

2007年,南京農業大學農業資源與生態環境研究所在全國六個地區(華東、東北、華中、西南、華南和華北)縣級以上市場隨機采購大米樣品91個,結果同樣表明:10%左右的市售大米鎘超標;

2013年第一季度,廣州市食藥監局的抽檢也曾發現,市面上的鎘超標大米達到了44.4%,最高的超標了6倍。

近幾年「毒鎘大米」頻頻引發關註之後,用大米制作的米粉等嬰幼兒谷類輔助食品的鎘含量也成為監管部門的下一步目標。

「法律對於公民來說是最起碼的底線,而國家標準對於企業來說,則是最低標準,優秀的企業都會執行高於國家標準的企業標準,所以這個事情發生之後,就能看出誰是優秀的企業,」一位母嬰人士告訴【五谷財經】,未來國家有關部門會更加嚴格管理嬰幼兒谷類輔助食品,不排除執行與嬰幼兒配方奶粉同等管理力度的可能。

(二)

嬰兒輔食頻現食品安全問題

工廠品控無法脫責

來源:母嬰時代


隨著各大品牌的加入,市場的推動,嬰幼兒輔食已經成為了成長中的「剛需品」,市場產品也呈現出了百花齊放的狀態,這也離不開資本的加持,推動著整個嬰幼兒輔食市場迅速擴張。但也由於這一市場處於初步發展階段,根基不穩,行業門檻較低,導致整個市場的品質安全成為了迫切需要關註的方向。

嬰幼兒輔食產品接二連三出現安全問題,不少品牌備受質疑,其中不乏一些知名品牌。為何基礎的安全問題都無法保障?這與工廠和品牌的品控管理有著不可推脫的關系,大多數品牌都會選擇進行代加工,這其中部份品牌對於產品的安全性是無法把控的,這也導致嬰幼兒輔食市場中產品不合格現象的頻繁出現。

近日,市場監管總局釋出了關於13批次食品抽檢不合格情況的通告,其中,淘寶網新疆特產選購店(經營者為江蘇省連雲港市海州區愛力百貨經營部)在淘寶網(網店)銷售的、標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彩貝樂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嬰幼兒核桃仁補充營養奶米粉,其中鈉含量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但不符合產品標簽標示要求。

另外,天貓恩仕旗艦店(經營者為江西省南昌市恩仕健康產業有限公司)在天貓商城(網店)銷售的、標稱江西省南昌貝樂利實業有限公司銷售的、江西培康營養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恩仕有機米粉(鐵鋅鈣配方,高鐵原味),其中維生素A含量既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也不符合產品標簽標示要求。

2021年7月,全國海關在口岸監管環節檢出安全衛生計畫不合格並未準入境的食品177批次。其中,浙江國貿乳制品有限公司進口自義大利的Heinz Italia Spa.生產的1批次44.16千克派樂萌粗粒小麥谷物粉,因超限量使用營養強化劑維生素A、鐵、維生素D,被海關拒絕入境。

廣州市市場監管局官網顯示,在2022年第11期食品安全監督抽檢資訊中,1批次牧野漁趣牌的奶米粉被抽檢為不合格產品。牧野漁趣牌的AD高鈣胡蘿蔔高鈣配方奶米粉被檢測出重金屬含量超標以及營養元素不達標,該批次產品鎘(以Cd計)檢驗結果為0.073mg/kg,大於標準限量值0.06mg/kg。

據了解,鎘是最常見的汙染重金屬元素之一,【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汙染物限量】(GB 2762)對食品中鎘的限量有著嚴格的規定。食品中鎘不合格可能是生產加工過程汙染導致。鎘對人體的危害主要是慢性蓄積性,長期大量攝入鎘含量超標的食品可能導致腎和骨骼損傷等。

以上不合格現象只是近兩年中的一部份,其中被抽檢不合格的工廠甚至不是第一次出現安全問題,有不少工廠也因此被處罰。其中可以看出,除了一些雜牌外,還有一些知名嬰幼兒輔食品牌的身影,安全問題已然成為了嬰幼兒輔食市場中迫切需要重視的問題。

嬰幼兒輔食市場 雜牌占六成左右

隨著新生代父母對於寶寶健康營養關註度的逐漸提升,也為嬰幼兒輔食市場帶來了發展契機。既有窩小芽、寶寶饞了、哆貓貓等新興品牌,良品鋪子、三只松鼠、百草味等休閑零食品牌,貝因美、貝拉米、幼之本等嬰童食品品牌,美素佳兒、牛欄等奶粉品牌,還有亨氏、喜寶、爺爺的農場等老牌嬰幼兒輔食品牌,擁有了各大品牌的推動,嬰幼兒輔食市場自然而然得到了快速發展。

據筆者在企查查上搜尋「輔食」顯示,與之相關的公司有12368個。雖然嬰幼兒輔食品牌眾多,市場也得到了快速發展,但其實這一領域的集中度還比較低,只有個別品牌剛剛冒頭。

據【中國嬰幼兒輔食市場洞察與創新機會研究報告】顯示,2020年嬰幼兒輔食市場中,嘉寶的國產和進口市場份額合計18.5%,是該市場的第一大品牌。亨氏的市場份額是8.3%,前兩位都是國外品牌。第三名就是英氏,占比6.6%,但國內輔食市場的61%以上的份額依然是由無名品牌占據。

而這些雜牌布局品類較廣,不僅僅卡位了嬰幼兒輔食市場,還有兒童零食、休閑零食,甚至還有其他成人食品的布局,只是將嬰幼兒輔食作為了一個營收增長點,對其投入力度較小,想要抓住嬰幼兒輔食市場的紅利期,獲取更高的利潤。

這些雜牌大多會選擇代工,對於安全性的把控上是相對較為欠缺的,並且在賣點上也是追尋著熱點趨勢,同質化現象較為嚴重,甚至有不少雜牌是貼牌進行售賣,當然這種現象也遠遠不止是雜牌在施行,一些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也會這樣,貼牌為企業帶來便利的同時,付出時間成本和資金成本也相對較低。

市場迅速擴大

離不開代工廠的功勞

根據權威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嬰幼兒輔食市場規模已超過40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高達23%。預計未來中國嬰幼兒輔食市場規模將保持每年10%以上的復合增長率,到2025年市場規模將超過700億元。

嬰幼兒輔食市場增長速度較快,除了是因為其本身市場規模較小,熱度的加持下,增長速度提升較快,還離不開代加工的功勞,代工廠為輔零食市場發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

建立嬰幼兒輔食工廠不僅要花費資金,行業內對於工廠的要求也是比較高的,2018 年 6 月 30 日,【嬰幼兒輔助食品生產授權審查細則】正式實施,規定未取得嬰幼兒輔食類別生產授權證的企業不得生產嬰幼兒輔食。該【細則】實施以後,市場上大量工廠被淘汰,因此代工廠市場地位較高,而擁有自身加工廠的輔零食企業也增加一個賣點,是嬰幼兒輔食品牌樹立品牌性的戰略之一。

現在中國嬰輔標準嬰標生產工廠屈指可數,據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執行副會長厲梁秋提供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020年11月,全國各省市幼兒輔食食品獲證企業數量為136家,其中幼兒谷類輔助食品獲證企業數量72家,占比53%,而幼兒罐頭輔助食品獲證企業數量較少,只有4家。

其中,據筆者不完全統計,嬰幼兒生制類谷物輔食(嬰幼兒面條類)生產企業只有11家,分別是上海京元食品有限公司、江西金寶城食品工業有限公司、青島君盛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中糧面業(秦皇島)鵬泰有限公司、東莞佳利(亨氏)、上海伊威兒童食品有限公司食品廠、江蘇揚州方廣食品工廠、上海良晟食品有限公司等。

由於對於工廠生產資格標準的提升,導致一些技術不過關的工廠無法繼續生產,所以大多數品牌都會選擇代工,隨著休閑零食企業、乳企、資本都陸續湧入,代工廠為其解決了生產問題。

不少知名品牌也都采用代工

代加工是嬰幼兒輔食市場中常見的生產形式,不管是一些中小品牌,還是一些現在擁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都存在著代加工現象,甚至一部份品牌雖然擁有著自己的嬰幼兒輔食工廠,但是一些輔食品類依舊是代加工。

據筆者查詢,明一加鋅鐵營養米粉的代工廠是漳州市方長宏食品有限公司,貝拉米有機高鐵米粉的代工廠是廣東東泰乳業有限公司,英氏的供應商有福建美一食品有限公司、江門新樂貝食品有限公司等。

代加工既有優點也有不足,即一些選擇代加工的嬰幼兒輔食品牌在安全性的把控上稍顯不足,這也導致了嬰幼兒輔食市場中安全問題的出現,不僅僅只有雜牌、中小品牌,不少擁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甚至市場占比較高的品牌也出現過產品不合格現象。

比如福建美一食品有限公司為英氏輔食生產水果溶溶豆,該企業曾在2017年和2018年兩次因為食品安全問題被給予5萬元的行政處罰,另外,在2022年7月8日,福建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釋出2022年第18期食品安全監督抽檢資訊公告顯示,標稱山東醉美食品有限公司2022年1月15日生產的即溶火龍果堅果藕粉羹,黴菌不合格,銷售單位為福建美一食品有限公司,檢驗機構為福建省產品品質檢驗研究院。

雖然即溶火龍果堅果藕粉羹並非福建美一食品有限公司生產,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說明了該工廠在品質檢測上有著一定的問題,而在2021年2月份的英氏輔食供應商大會上是「供應商代表」。

另外,英氏的另一代加工工廠——江門新樂貝食品有限公司也曾在2021年10月受到行政警告的處罰,原因是他們「未按規定實施生產經營過程控制要求生產食品」。

雖然現在代加工是嬰幼兒輔食品牌的戰略之一,但是在選擇代加工工廠時,品牌需要綜合進行考量,安全把控是重中之重,另外,雖然是代加工,但是品牌對於自身產品的檢測上還需要進一步提升,並不能夠將產品的安全問題全權交由代加工工廠。

安全性迫切需要解決

眾多品牌因為安全問題備受質疑,而眾所周知,安全性是品牌生存的基礎配置,是取得消費者信任與青睞的根本,食品安全出現問題是對品牌性的打擊。雖然嬰幼兒輔食較為依賴於代工,但是品牌在對代工廠品控的掌握上是需要加強的,嬰幼兒輔食的安全問題是現在迫切需要解決的。

據【中國食品消費及創新趨勢白皮書(嬰幼兒部份)】顯示,關於影響嬰幼兒輔食品牌(負面)的最大因素,消費者認為主要與出現食品安全問題有關的占 83.0%。安全問題頻出是在消耗消費者對輔零食品牌的信任,嚴重會影響到品牌生存。

所以隨著嬰幼兒輔食市場的發展,一些知名品牌開始建設工廠,比如某輔食品牌在寧鄉市經開區投資建立占地2萬㎡的現代化輔食工廠,擁有國內先進的10萬級GMP無菌凈化生產車間、多條自動化輔食生產裝置以及獨立的產品研發中心,集科研、開發、生產於一體。

認知&淺評:雖然一些有工廠品牌的部份嬰幼兒輔食產品依舊是代加工狀態,但是建設自身工廠會為品牌性的建設添磚加瓦,從而提升品牌知名度。目前建設自身工廠可能大多數品牌在綜合考量後都不會布局,但是隨著嬰幼兒輔食市場不斷擴張,入局門檻不斷提升,未來建設工廠也會成為一種趨勢。

(三)

英氏輔食頻陷「品質門」

輔食賽道如何正向發展

來源:銀箭財經

在乳行業高度內卷求增量的當下,與嬰幼兒相關的輔食賽道卻仍處於「供不應求」的初期階段。

嬰幼兒輔食賽道發展較慢並非行業前景存疑,事實上,在2019年中國嬰幼兒輔食消費市場規模就已經達到404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高達23%,預計未來中國嬰幼兒輔食市場規模應在千億以上。並且現階段中國嬰幼兒輔食滲透率僅為25%,相比歐美國家的80%仍有較大的差距,成長性值得肯定。

與此同時,據不完全統計顯示,2021年嬰童食品領域發生投融資事件近20起,其中僅窩小芽、米小芽和秋田滿滿等新興嬰幼兒輔食品牌企業融資總額就超過了15億元。此外,健合集團、貝因美、旺旺集團等老牌企業也紛紛在嬰幼兒輔食領域布局。

行業有確定的成長性,市場也不乏實力的企業,那麽嬰幼兒輔食賽道為何仍未形成穩定的市場格局?

一、嬰幼兒輔食賽道爆火的三大內因

嬰幼兒輔食賽道在近幾年之所以湧進如此多的企業,原因大致有三點:1.主業受困下,企業需要橫向擴容尋找增量;2.消費人群習慣變遷促進嬰幼兒輔食賽道市場擴容,企業有利可圖;3.行業尚處於不成熟階段,企業「有機可尋」。

健合集團和貝因美自不必多說,由於奶粉領域的競爭日益激烈,縱向挖掘存量市場,向高端、超高端奶粉品牌市場發力轉型,橫向拓展增量市場,實作產品線延伸或市場拓展,已經成為整個乳行業的主流趨勢。因此,健合集團和貝因美選擇與嬰幼兒相關的嬰幼兒輔食賽道拓展增量市場,也在情理之中。

至於旺旺集團,其主營業務本身就偏向於低齡兒童,進一步進軍嬰幼兒輔食賽道或早就在旺旺的規劃中。更為關鍵的是,嬰幼兒輔食雖然與嬰幼兒相關,但由於國家針對嬰幼兒輔食的「配方」尚無明確標準,當前階段市面上的嬰幼兒零輔食本質上仍屬於快消品,而做快消品本就是旺旺集團的強項。

除了嬰幼兒輔食賽道比較契合各大企業的發展外,消費習慣的變遷使得市場擴容明顯,也是眾企業爭相湧入嬰幼兒輔食賽道的一大因素。

上述已知,現階段中國嬰幼兒輔食滲透率僅為25%,滲透率之所以如此之低在於中國消費者普遍更傾向於自制輔。不過這一觀念正在快速發生改變。隨著90後和Z世代逐漸成為「奶媽」群體的主力軍,在生活壓力日益增加的導向下,年輕消費群體更願意透過購買的方式滿足嬰幼兒的日常所需。

嬰幼兒輔食賽道在購買力更強、營養意識更健全的年輕消費者推動下快速擴容,又因為整個賽道尚不成熟規範,而不規範也就意味著更多破局的機會,自然促使一眾企業期望能夠「近水樓台先得月」。至於以窩小芽為代表的新興企業,則期望能夠乘著東風從嬰幼兒輔食賽道脫穎而出,獲得上牌桌的機會。

二、賽道初創,亂象叢生

任何突然爆火的賽道終究難以企業非理性地、盲目地展開無序競爭,為了搶先獲得市場占有率從而陷入重行銷輕產品的誤區。尤其是目前嬰幼兒輔食本質上就是快消品,這更加劇了企業們總是偏向於行銷層面上的宣傳,從而忽略了在供應鏈端的完善。

具體來看,嬰幼兒輔食賽道的玩家們在供應鏈上主要分為兩派:

首先是以新興企業為代表的「代工派」,由於大都為初創公司,供應鏈上的短板較為明顯。為了早日將產品推向市場,「代工派」在生產上大都會選擇代工模式,以輕投資的方式加快企業擴張,站穩腳跟後再逐步自建工廠。

代工模式雖好,但因為企業無法對代工廠深度監管,難免會出現代工廠商在生產過程中未嚴格執行品質控制、生產和檢測流程操作不當,從而導致食品安全問題的出現。

比如窩小芽就曾被爆出在嬰幼兒輔食產品中發現了「廁所蟲卵」,2021年有消費者也在英氏附贈的一盒嬰兒面條裏發現了類似蜜蜂大小的昆蟲。出現類似現象的不僅僅是國產品牌,海外嬰幼兒輔食三巨頭之一的亨氏,也被發現在磨牙棒產品中發現了活蟲,

盡管上述部份事件最終並沒有蓋棺定論,但頻發出現食安問題無疑給消費者帶來了一定的恐慌,對尚處於市場教育期的嬰幼兒輔食賽道的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此外,大多數企業都采用代工生產的模式,也造成了輔食行業的同質化現象嚴重,也不利於整個賽道的擴容。

其次,則是以老品牌為代表的「湊合派」。

與新興品牌不同的是,老品牌在供應端有一定的基礎,保證了產品生產的安全性。但問題在於,嬰幼兒輔食賽道雖然市場前景可觀,但在初期階段部份老品牌大都以試探性的心態進軍嬰幼兒輔食賽道,因此對於生產線的改造或也僅限於表面。

舉個最直觀的例子,某奶粉品牌就曾因嬰幼兒配方奶粉產品生產共線的問題導致1段奶粉香蘭素超標。部份企業在主營業務上尚不能嚴格劃分生產鏈,在市場尚未開啟的副業上,企業是否會嚴格區分和改造生產線或是一個大大的疑問。

不過縱觀整個嬰幼兒輔食賽道,老品牌們產品暴雷的現象很少見,反而是「新型派」頻繁被發現「掛羊頭賣狗肉」的現象。

比如2019年南都記者曾發現英氏健恩泰國茉莉香米米餅的產品,包裝標明的產品標準是GB17401(膨化食品的執行標準),但「engnice英氏湖南專賣店」的客服卻表示可以被出牙之後的寶寶食用,而寶寶出牙的時間一般在4-7月之間。在此之前,新華網更是發現英氏原味營養面片、英氏紫芯地瓜蝴蝶面的委托生產方沒有嬰幼兒輔食類的生產資質資訊。

中國網財經也曾發表文章表示,發現有消費者在窩小芽旗艦店購買了一款標註為「非油炸膨化」的窩小芽鱘魚球,收到貨卻發現產品包裝上明確顯示為「含油膨化食品」。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在於中國尚未針對嬰幼兒輔食的「配方」出台明確的標準,品牌在生產售賣嬰幼兒輔食上具有一定「以官方釋義為準」的自主權。

不過新興品牌存在的問題也可以側面體現出整個嬰幼兒輔食行業「掛羊頭賣狗肉」的普遍性,老品牌或許真的以嬰幼兒的標準生產了產品,但其營養如何,以及是否適用於某個特定階段的嬰幼兒,或許只有老品牌們自己知道。

無論企業以什麽樣的方式生產產品,嬰幼兒輔食雖然屬於快消品,但對於父母來說,任何關於嬰幼兒的衣食住行都是大事,身在其中的品牌應該有敬畏和審慎之心,如此品牌才能長存。

三、產品力才是推動行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

相對於生產管理體系上的調整,品牌在行銷上的改變更容易。前者付出的成本更高,而且段時間內效果不明顯,消費者也很難感知到。而行銷的效果則顯而易見,且在市場教育期加大行銷宣傳本就在品牌們計劃之內。

嬰幼兒輔食品牌們除了常規行銷外,也針對生產標準尚未確定的行業痛點展開了針對性行銷。

比如窩小芽首創出「1357」嬰童均衡膳食的新理念,打造了全面覆蓋一日三餐、5大類食物、7天不重樣的科學餵養方式,英氏則提出了「12345」的5階精準餵養體系。

窩小芽和英式的目的很明確,透過概念的普及搶占使用者心智,從而將自身打造成行業標桿品牌,在門檻較低的嬰幼兒輔食賽道建立起穩固的競爭壁壘。

但打造概念固然是市場所需,卻並非長久之道。促進嬰幼兒輔食賽道崛起的根本原因是消費者需求高漲,而消費者需要的是一個品質更安全、營養更全面的產品去替代自制輔食,而非「噱頭」。

艾媒咨詢的數據也證實了這點,經過調查顯示,網民購買嬰幼兒輔食時最關註的是安全問題,其次是影響、寶寶喜歡度,品牌知名度和價格因素則排名較後。

因此嬰幼兒輔食賽道的品牌們需要做到兩點:一是逐步摒棄代工模式或加大對產業鏈的改造,提高自身的產品品質安全標準;二是加大研發,增加產品的多樣性以及提高專業度,進一步加強產品力。

在產品力的驅動下,才能促使消費者將嬰幼兒輔食作為替代品,而非嘗鮮品,企業和行業才能走向正向發展的道路。

(四)

嬰兒輔食標準竟與成人一樣

英氏等被點名曝光

來源:五谷講壇

部份嬰幼兒輔食配方執行的竟是普通食品標準!

南都記者調查部份嬰幼兒輔食市場發現,該行業亂象叢生,包裝宣傳均是打造成嬰兒輔食的產品,執行的卻並非嬰幼兒輔食標準,且多高糖高鹽輔食,有個別品牌的配方甚至與大人的一樣。

日前,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食品生產司在廣州市召開嬰幼兒谷類輔助食品監管工作研討會時,進一步加強嬰幼兒谷類輔助食品監管的工作措施,開展嬰幼兒谷類輔助食品生產企業重點監督檢查工作,嬰幼兒輔食或進入「最嚴監管期」,上述亂象能否被終結?

磨牙餅乾產品標號卻為普通餅乾

南都記者在調查中發現,許多打著嬰幼兒輔助食品旗號的產品實際執行的卻並不是嬰幼兒輔助食品專用標準。

當記者在電商平台用「嬰幼兒輔食」等關鍵詞搜尋時,發現大量相關產品實際執行的是該品類產品的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適用人群並無明確的年齡限制,並不是專門供嬰幼兒食用。

例如天貓超市中一款名為禾泱泱牛乳農場牛奶餅乾的產品,在平台產品介紹中寫著其是磨牙餅乾,記者看到,其標註的產品參數中的適用年齡最小為12個月,但其產品標準號為G B /T 20980,是國家關於餅乾的執行標準。

另外,一款名為英氏健恩泰國茉莉香米米餅的產品,包裝標明的產品標準是G B 17401,而該標準是國家關於膨化食品的執行標準。

而當記者詢問天貓「engnice英氏湖南專賣店」客服時,客服表示該米餅「建議是出牙之後的寶寶吃」,而寶寶出牙時間一般在4個月到7個月之間。

據悉,目前中國嬰幼兒輔助食品涉及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主要有三種,分別是【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嬰幼兒谷類輔助食品】(G B 10769)、【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嬰幼兒罐裝輔助食品】(G B10770)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輔食營養補充品】(G B 22570)。

上述產品雖然聲稱適用人群包括嬰幼兒,但實際上卻並沒有執行嬰幼兒輔助食品的專門標準。

記者在查閱資料時看到,該問題由來已久,自2016年起就一直被媒體關註報道,但時至今日,依然沒有杜絕。

高糖、高鹽現象較突出

不僅如此,調查中南都記者發現,嬰幼兒輔食中高糖、高鹽的現象也較為突出。

資料顯示,G B 7718- 201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規定,各種配料應按制造或加工食品時加入量的遞減順序一一排列,也就是說食品配料表內的順序是按照含量多少來排位的。

據記者觀察,在英氏健恩營養小蛋酥和貝親交通工具造型小餅乾等產品中,都能看到配方標內白砂糖排位第二。

英氏健恩營養小蛋酥的產品介紹標明其適用年齡為6個月,貝親交通工具造型小餅乾更是在包裝上直接明確標示「適用於6個月以上嬰幼兒」,但二者均額外添加糖,且含量較高。

更有甚者,如伊威原味豬肉酥,其營養成分表中,其鈉含量每100g中就有1000m g.據了解,7-24月齡的寶寶鈉攝入應不超過350-700m g/d.同時在食品標簽中,當鈉的營養素參考值遠高於能量的營養素參考值時,說明這種食物的鈉含量較高。

而此款伊威原味豬肉酥,鈉的營養素參考值為50%,遠高於其能量的營養素參考值23%,存在高鈉問題。

南都記者查到的2016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顯示,輔食應保持原味,不加鹽、糖以及刺激性調味品,保持淡口味。食品中額外添加的糖,除了增加能量外,不含任何營養素。

這些糖的過度攝入不僅增加嬰幼兒齲齒的風險,也增加嬰幼兒額外的能量攝入,增加兒童期、成年期肥胖的風險,並相應增加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此外,還有產品雖明確表示是供嬰幼兒食用,但其營養成分卻和供成人食用的並無太大差別。

如一款名為金沙河寶寶原味掛面的產品,金沙河天貓旗艦店客服告訴記者,該款產品可供一周歲寶寶食用。

但記者發現,對比沒有明確標示適用人群的金沙河原味雞蛋掛面,兩者的營養成分表幾乎沒有差別,尤其是鈉含量竟是一樣,每1 0 0 g含鈉650m g.

企業回應是零食,偶爾吃吃沒問題

記者隨後以消費者身份詢問了上述產品的相關人員。禾泱泱的客服人員回應稱:「這款餅乾是沒有標註嬰幼兒產品的,這款上面(標註的)就是餅乾,但是我們可以說一歲以上的孩子也可以吃。」

其隨後還表示,產品詳情頁寫的是三歲,但小一點的寶寶也是可以吃的,因為產品是低糖低鹽的。

而英氏產品的出品商湖南英氏營養食品有限公司則表示,英氏健恩泰國茉莉香米米餅「是屬於零食類,並不屬於嬰標類產品」,而當記者問到為什麽該產品可以給那麽小的寶寶食用時,公司回答:「本身每個寶寶的適應量是不同的,國家並沒有嚴苛規定寶寶不可以添加零食類產品,是根據家人需要(添加)的。」

對於英氏健恩營養小蛋酥的高糖問題,其表示這同樣是一款零食類產品,「本身不是作為主食來添加,如果只是偶爾給寶寶做零食添加,不會給寶寶攝入過多糖分的」。

此外,伊威原味豬肉酥的生產商上海伊威兒童食品有限公司回應記者,其產品各項含量在2018年時確實如包裝上所標示的,但在2019年初已做調整,鈉含量「大概是在四五百毫克」。

其隨後還補充道,雖然在2019年對鈉含量做了調整,但包裝上的標註還沒有改動,「就是裏面的含量完全是低於外罐的值的」。

至於何時調整包裝,該人員表示尚未接到通知。

廣東省營養學會副理事長陳裕明表示,對於高糖高鹽的嬰幼兒食品,作為偶爾吃的零食是無所謂,但如果作為主食就需要有限制。

但其同樣表示,高鹽高糖輔食對寶寶「之後的飲食習慣會產生影響」,若是在幼時習慣於較甜或較鹹的食物,今後更容易吃得過甜或過鹹,長期下去對孩子的健康影響會比較大。

(五)

英氏果泥價盤不穩

價格從25.8到19.7

來源:EBH母嬰時代

「價盤穩定」不論是對行業,還是企業,都是較為關鍵的存在,尤其是對於一個新興行業而言,在初步發展時更要穩固好價盤。其中,嬰幼兒輔食行業作為開局即入局高端的存在,價盤一直較高,甚至隨著越來越多新興品牌的加入,價盤還在拉高。

並且部份品牌還出現了價盤不穩定、不統一的情況,其中,筆者在購買英氏1階有機西梅蘋果泥凈含量70g時,其京東售價25.8元,現在京東售價19.7元,並且不同電商平台上,其官方旗艦店的價格也存在著一定差異,淘寶售價23.5元。在短短一段時間內為何變換如此之大?並且還是在沒有任何節日促銷的情況下?

01嬰幼兒果泥市場價盤普遍偏高 甚至價格相差十倍

隨著市場中對於嬰幼兒、兒童成長的愈發重視,並且還擁有著「價格即品質」的傳統消費觀念,共同推動著嬰幼兒輔食市場高價的定位。根據京東超市釋出【2023消費趨勢預測】報告顯示健康化、專業化、精細化、智慧化、高端化已成五大主流消費趨勢。

根據【2020年天貓零食市場分析報告(兒童零食)】食品市場快速增長類目,兒童零食市場潛力和市場環境分析數據顯示,80、90後父母普遍受教育程度較高,「精細化養娃」意識提升,家庭中兒童支出比重水漲船高,目前兒童消費市場已形成億級大市場。

並且整個嬰幼兒輔食市場還從享受進口紅利到現在享受品牌紅利,讓嬰幼兒果泥的價位持續走高。

據筆者查詢市場中嬰幼兒果泥定價發現,不同品牌之間產品售價相差較大,其中某品牌的兩袋果泥售價79元,平均每袋售價39.5元,每袋凈含量100克;某品牌的進口水果泥——莓果系列、順暢系列等每袋售價29.8元,每袋凈含量100克;另一品牌的水果泥15袋售價64元,平均每袋大約售價4.27元,每袋凈含量100克。

同一品類的產品,即使原材料有所差距,但價格差距如此之大,小小果泥為何價格如此之高?都是值得探索的方向,是本身成本較高?還是在售賣品牌?或是只是在爭取紅利?

02價格變動較大,不穩定

產品的價格穩定不論是對於消費者,還是品牌本身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對於消費者而言,當價格波動較小時,消費者可以更加準確地進行預算和購買決策。他們可以有更高的信心購買產品,而不必擔心價格的突然引起消費擔憂以及對品牌產生不好的印象。

對於企業而言,企業可以在穩定的價格基礎上計劃其生產成本和利潤,並做出合理的商業決策。並且在終端市場,價格的穩定、合理的利潤才會更受渠道的歡迎。

英氏果泥處於高端價位,定價稍顯不穩定,筆者在購買英氏1階有機西梅蘋果泥(凈含量70g)時,其京東售價25.8元,現在京東售價19.7元(滿減後更優惠),並且不同電商平台上,其官方旗艦店的價格也存在著一定差異,在淘寶的售價是23.5元。

此前筆者檢視時,並無節日活動出現,截至發稿再次查詢,在促銷優惠活動後,預估15.74元就能買到。兩段時間間隔較短,但是價格卻出現了波動,作為官方旗艦店為何會出現此種情況呢?又為何不同平台的旗艦店在相同時間內價格也有所差距?

03代工廠存在安全隱患

安全性是品牌生存的基礎配置,是取得消費者信任與青睞的基本,食品安全出現問題是對品牌性的打擊。

尤其是對於嬰幼兒消費群體而言,據【中國食品消費及創新趨勢白皮書(嬰幼兒部份)】顯示,關於影響嬰幼兒輔食品牌(負面)的最大因素之一,消費者認為主要與出現食品安全問題有關的占 83.0%。安全問題頻出是在消耗消費者對輔零食品牌的信任,嚴重會影響到品牌生存。

英氏旗下的代工廠就曾出現過安全問題,福建美一食品有限公司為英氏輔食生產水果溶溶豆,但這家企業曾在2017年和2018年兩次因為食品安全問題被給予5萬元的行政處罰。江門新樂貝食品有限公司也曾在2021年10月受到行政警告的處罰,原因是他們「未按規定實施生產經營過程控制要求生產食品」。

認知&淺評:英氏能否保障產品的安全性較為關鍵,雖然現在代加工是嬰幼兒輔食品牌的戰略之一,但是在選擇代加工工廠時,品牌需要綜合進行考量,安全把控是重中之重,另外,雖然是代加工,但是品牌對於自身產品的檢測上還需要進一步提升,並不能夠將產品的安全問題全權交由代加工工廠。

(六)

英氏普通食品

冒充昂貴嬰幼兒輔食

來源:食唯安

嬰兒面條、嬰幼兒米糊、嬰幼兒餅乾……在超市貨架和電商平台上,包裝精致的嬰幼兒輔食產品琳瑯滿目,「身價」不菲。殊不知,這些原本應該營養價值更高、更適合孩子吃的輔食,卻冒牌貨橫行,不僅部份被抽檢產品營養元素不達標,甚至存在有害元素超標現象。


英氏普通食品冒充昂貴嬰幼兒輔食市場李鬼泛濫

市場亂

輔食產品「掛羊頭賣狗肉」

按照食藥監部門規定,企業生產標稱「嬰幼兒輔食」的產品必須依法取得相應生產授權。但記者調查發現,普通的掛面和谷粉混在嬰幼兒輔食產品中銷售,網銷不合規現象尤其嚴重。

在各電商平台,搜尋「嬰幼兒輔食」便能彈出很多店鋪,面條和米糊最常見。記者隨機查詢了10款所謂的「嬰兒面條」,其中八款其實是「換臉」的普通掛面。

有的品牌幹脆就是專賣掛面的:一款每盒26元、280g的英吉利嬰兒「營養面條」,生產授權證編號是QS311701030004,查詢後發現其產品名稱僅為「普通掛面、花色掛面」。客服人員解釋為「是掛面,嬰幼兒也可以食用」,但廣告語宣稱「專為寶寶設計」。

此外,英氏原味營養面片、英氏紫芯地瓜蝴蝶面等產品經查詢,同樣顯示為「普通掛面、花色掛面」,委托生產方也沒有嬰幼兒輔食類的生產資質資訊。稍加查詢,還有的品牌就露出了馬腳,顯示業務範圍為「方便食品」。

普通掛面做成了各種花樣,再套上卡通包裝,售價就扶搖直上。記者算了筆賬:八款冒牌貨中,一斤折合下來售價平均在20多元,最貴的一款高達46元,而普通一斤掛面售價在5元左右。

貓兒膩多

標榜「配方」玩概念

部份嬰幼兒輔食標榜「有料」,其實營養不如天然食品,甚至並不適合孩子的身體。

查閱國標【嬰幼兒谷類輔助食品】(GB10769-2010)發現,國標除對谷類輔食中的能量、蛋白質、脂肪等成分有強制要求,但對一些營養素表述為「可選擇」,這給了商家「玩概念」的空間。廠商紛紛效仿「奶粉」模式,輔食賣出了各個「段位」,但仔細查閱成分卻大同小異。

各家又同時開打「營養牌」和「口味牌」。北京一家母嬰店的店員說,目前門店銷量最好的輔食是某品牌的米粉,特別強調不同口味的米粉添加了紅棗、葛根、山藥等成分。實際添加量卻少得可憐:這家在售的多種口味營養米粉中,葛根粉、胡蘿蔔粉等含量僅有千分之二和三,核桃粉含量更是少到了千分之一,營養成分不如一顆普通核桃仁重量的十分之一。

餅乾、小饅頭、雪餅等零食也會混入輔食產品中,糖和鈉含量均不低。「不要過早把零食加入到孩子的膳食中。」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健康所副研究員張宇表示,食用零食容易損傷其脆弱的消化道,糖、鈉含量高容易增加嬰幼兒腎臟、肝臟負擔,因此最好吃純天然食物。

無標準

輔食成了監管空白區

記者從食藥監部門了解到,食藥監執法中查的是其必備營養元素是否達標,菌落等指標參數是否超標,以及是否存在外包裝標簽問題等,誇大宣傳、冒充嬰幼兒輔食的現象不在其執法範圍。記者從工商部門也未查到關於「普通食品冒充輔食產品」的執法資訊。

值得期待的是,行業細則已經有了眉目。今年4月,國家食藥監總局公布【嬰幼兒輔助食品生產授權審查細則(2016版)(征求意見稿)】。不過此後一直未見此份意見稿「轉正」的訊息。

中國食品商務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表示,輔食行業目前沒有執行準入標準,也沒有強制性的法律法規加以約束,是一個監管盲區。輔食行業利潤高、門檻低,整個輔食市場還處在良莠不齊的初期階段,行業亟待洗牌走向正規。

食藥監部門公開披露的嬰幼兒輔食問題中,進口產品占了多數。據統計,2016年1月至9月,共有18批次進口嬰幼兒輔食被檢出不合格,標簽不合格、維生素及鈣含量不達標、菌落總數超標成為主要原因,甚至還有貢、鎘超標現象,不乏知名品牌。業內人士看來,未來對跨境商品的市場監管應加強海關、檢驗檢疫、質檢、工商等部門的資訊共享和聯合執法力度,對進口商品從國外到國內流通不同環節的監管責任要落實到各部門主體,做到市場監管全程無斷點。

輿情反映的問題並非一蹴而就的。英氏品牌需要繼續加強內部管理,提高產品品質和服務水平,以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和支持。同時,我們也要呼籲廣大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時,要理性消費,選擇信譽良好的品牌,共同維護市場秩序。

下期預告>>>「2023嬰幼兒輔食年度輿情報告(英氏)下篇」,請大家持續關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