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育兒

孩子長大後跟你親不親,都藏在這四個字裏 | 伴讀

2024-06-23育兒

來源:【中國教育報】

轉自| 錢誌亮工作室

作者 | 錢誌亮

播音 | 武冰潔

欄目主持 | 杜潤楠

這幾年,「情緒價值」一詞常常被人們掛在嘴邊。

在交往中,人們越來越看重情緒價值,來判斷所處的某段關系是否是愉悅的、健康的。

無論在哪一種關系裏,人們渴望找一個能接得住自己情緒的人,自己也能真誠地為對方提供情感支持時,有來有往、互相攙扶,關系就會朝著健康、穩定的方向發展。

情緒價值也存在於親子關系中。

年輕的父母會發現,如今的孩子與我們小時候完全不一樣,他們不再滿足於物質上的豐富,他們對「自我」的關註、對「自我需求」的關註,是以往任何一個年代無法比擬的。

很多孩子跟父母不親,就是因為父母無法給他們提供正向的情緒支持,最終使得孩子喪失了分享欲。

家長想要教育好孩子,必須學會讀懂孩子情緒,關註與聆聽孩子的聲音, 才能走進他的心。

在父母提供的情緒價值裏,藏著孩子需要的愛與安全感。

給予孩子情緒價值

是很多父母一種稀缺的能力

想想過去我們是如何回應孩子的情緒呢?

曾經收到一位剛大學畢業不久的年輕人的留言:考研成績剛剛公布不久,他的成績遠遠沒有達到預期,找工作也是磕磕碰碰,十分不順利,這段時間是他人生中最焦慮忐忑的時刻。

當他對父親訴說這種焦慮時,得到的回應是:

「我當年就讓你別學這個專業,你偏偏不聽。」

「我們那會比你們現在要難多了。」

父親的一番話,反而讓他更有壓力了。

這是很多父母在面對孩子表露情緒時的常見反應,類似的話語還有「你看,我說什麽來著」「你就是不長記性」「這有什麽可難過的」「這都是小事」……

比起安慰情緒, 家長更多的是忽視或否認孩子的情緒,有時會透過嘲諷讓孩子「長記性」,有時會借由孩子的失敗來輸出教育道理。

這就是缺乏情緒價值的父母表現之一:在孩子情緒崩潰時,輕易地指責、打擊孩子。很多時候,父母本身就無法排解消極情緒,自然也無法向孩子提供正向的能量。

孩子在父母的態度之中,得不到理解與安撫,親子之間也就無法建立起情緒上真正的親密感。

孩子渴望的「情緒價值」

本質是對「愛與接納」的渴求

能為孩子提供情緒價值的父母,不僅能為自己的情緒負責,也能有效疏導孩子的情緒。當孩子傾訴痛苦的感受時,無論造成這種感受的源頭是什麽,他們都會試著放下評判,看到孩子的痛苦,幫他排解情緒。

孩子長大之後,面對痛苦情緒的能力會更強,也能更加樂觀地看待各種負面情緒。

我曾聽一位年輕朋友說起這樣一件小事:

她讀大學時,一位室友與父母的相處模式一直令她羨慕。

室友從小就與父母建立了安全的依戀關系,一家三口經常聚在一起聊生活、聊未來,室友也幾乎會對父母坦誠所有心事。

室友曾經對她說:「我特別喜歡和爸爸媽媽講話。小時候,無論我感覺有多糟,他們都會接住我。」

這位室友後來也成了她最要好的朋友。

她發現,室友從父母身上學習到的傾聽、共情和接納,也被很好地運用到了生活之中。

人們對「情緒價值」的渴求,本質是對「愛與接納」的渴求。

沐浴在父母的愛與理解中的孩子,他們更容易習得這種愛的方式,成長中以同樣的態度去對待他人,這種情感的流動,會促使孩子生活中的人際關系的健康發展。

努力成為一個情緒穩定、成熟的父母

情緒價值高,是情緒成熟的一種表現。

我們今天說,父母要懂得為孩子提供情緒價值,不如說努力成為一個情緒穩定、成熟的父母。

雖然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

1.穩定的情緒

當你本身已經成為一個情緒黑洞時,你就沒有更多、更積極的能量去愛你的孩子。

愛人先愛己,在親子關系裏也同樣適用。

為孩子提供情緒支持的前提,是父母要先照顧好自己的負面情緒。

負面情緒是生活中的常態,我們要學著與它好好相處,接受它、正視它,並想辦法排解它,如運動、看書、出門散心等。

做出實際的行動,才能破除生活煩惱的「魔咒」。

2.為孩子提供穩定的情感支持

情緒只能被理解,無法被壓制。

這兩者有什麽區別呢?

一個孩子很害怕打雷,他聽到雷聲,第一時間跑到媽媽的懷裏。

第一種回應:「哎呀,這有什麽好怕的呀,我真沒見過你這樣膽小的孩子。」

這是壓制。

第二種回應:「你害怕打雷的聲音嗎?放心,媽媽在這裏陪著你呢!」

這是理解。

前者的回應,讓孩子感覺到,害怕是一種很可恥的情緒體驗,他可能下一次不再跑過來找媽媽,恐懼的情緒從未消失,只是被孩子藏起來了。

長大後,他們可能會越來越不懂得如何表達自己的感受,也不知道如何處理它們。

後者的回應,讓孩子知道了,媽媽懂我的感受,他沒有遭到指責,反而感受到了被理解和接納。

這種安全感會讓他漸漸地平靜下來,過一會,大人再進行下一步的引導,孩子的理性也會慢慢回歸。

這就是一種穩定的情感支持,沒有特定的模式和話術,重要的是父母能否接住孩子的各種情感體驗,讓孩子知道:你是來支持他,而非評判他的。

你可以抱著孩子,拍拍他的背,讓他的情緒「飛」一會;也可以坐在他旁邊,什麽都不做,陪他默默地哭;你還可以告訴他:我知道你很委屈,想哭就哭吧,我會陪著你。

孩子有時候只需要一個安全的容器來容納那些感受,這個角色,早期只能由父母來扮演。

你能時刻穩穩地托住孩子的情緒,你就能擁有美好的親子關系。

本文來源 | 錢誌亮工作室

責任編輯 | 趙利

更多精彩資訊,請點選上方圖片,下載中國教育報APP、中國教育報好老師APP。

本文來自【中國教育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台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