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育兒

盆底肌不只會松弛!這些知識要了解

2024-03-29育兒

經歷過孕期的媽媽一定對「盆底」這個詞不陌生,盆底器官脫垂、尿失禁等都是盆底功能障礙的常見癥狀。但實際上,盆底功能障礙的癥狀遠不止於此。

清遠市人民醫院婦科盆底康復中心副主任醫師郭玲表示,慢性盆腔痛、同房不適也是盆底功能障礙的常見表現之一。她提醒, 盆底健康問題與生活品質息息相關,在臨床上,有不少患者因為羞於就醫,延誤病情,往往在病癥加重後才來就診,延誤了治療時機,治療效果受到影響。

盆底疾病總發病率高達41%

郭玲介紹,盆底肌是指封閉骨盆底的肌肉群。這一肌肉群猶如一張「吊網」,尿道、膀胱、陰道、子宮、直腸等器官被這張「網」緊緊吊住,從而維持正常位置以便行使其功能。

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是由於盆底支持組織缺陷、損傷及功能障礙引發的一系列疾病,常見的有壓力性尿失禁、盆腔臟器脫垂和慢性盆腔疼痛等,嚴重影響女性生活品質。

「不少人只知道脫垂、尿失禁,但其實慢性盆腔疼痛也是盆底功能障礙的一種。」 郭玲說,盆底肌功能正常時,盆腔臟器能獲得有力的支撐,筋膜和韌帶才能處於正常的張力狀態。當盆底肌出現松弛時,盆腔臟器就容易出現脫垂的問題;相反,當盆底肌收縮過度,韌帶受力不均衡,就容易出現肌痙攣,引起盆腔痛或下腹墜脹痛。

在中國,近半數的女性都不同程度地受著盆底疾病的困擾,總發病率高達41%,其中,尿失禁的發病比例高達33%。雖然這些人並不都需要進行手術,但需要治療的人數仍然很多,患有盆腔器官脫垂且需要治療的患者人群比例為9.6%。郭玲表示,重視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關愛女性健康非常必要。

並非剖宮產就不會出現盆底功能障礙

「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發生與妊娠和分娩密切相關。」 郭玲說,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致病因素包括先天、後天和自然因素。先天因素包括遺傳、種族、發育、體型、內分泌等;後天因素主要是妊娠和分娩、感染、損傷、肥胖、其他內科疾病、不良生活習慣、職業等;自然因素有衰老、絕經等。

妊娠和分娩是獨立的危險因素。孕期隨著子宮重量的增加,腹部壓力逐漸增大,盆底長期處於受壓狀態;松弛素的分泌使得骨盆周圍的關節、韌帶松弛;經陰道分娩時盆底肌被過度拉伸,筋膜、韌帶極度擴張,這些都可能使得女性在生產後,出現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下降,從而導致漏尿等盆底疾病的發生。

郭玲提到, 妊娠和分娩過程對盆底造成的損傷有時候還沒有那麽嚴重,所以在產後一段時間內並沒有表現出任何癥狀,但如果不管不顧,盆底肌一直在受損的情況下工作,遲早會出現問題。

老年女性盆底肌肉組織纖維組織減少,筋膜韌帶松弛,導致盆底的支撐力不足,如果合並長期便秘、咳嗽,長期腹壓增高,更容易導致子宮和陰道「掉下來」。另外,長期腹壓增加,如慢性咳嗽、長期便秘、肥胖,以及分娩後產後恢復不良都可能會導致子宮脫垂。

「很多產後媽媽認為剖宮產就不會出現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其實這個觀點是錯誤的。」 郭玲解釋,只要懷孕的女性,都有可能出現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甚至年輕未育的女性同樣有可能出現這些情況。她提醒,如果出現咳嗽、大笑、運動時漏尿或陰道口能摸到凸出來的「肉」樣組織、陰道松弛等,一定要及時進行盆底康復治療。

治療並非「套餐」,需要個體化方案

郭玲介紹,盆底康復治療是一種綜合性的治療方法,旨在修復增強和重新訓練盆底肌肉,這種治療方法通常由專業的盆底康復師或物理治療師進行指導和實施。治療包括一系列的練習技術和幹預措施,旨在加強盆底肌肉的力量、耐力和協調性。

盆底康復治療常見方法有盆底肌肉鍛煉、生物反饋治療、手法治療等手法治療。 盆底肌肉鍛煉包括骨盆底收縮和放松(kegel)運動等,可以透過運動和力量訓練來提高盆底肌肉的力量和耐力。而使用生物反饋裝置,可以幫助女性感知和控制盆底肌肉的收縮和放松以及提供即時反饋和指導;還可以透過盆底康復師手法按摩,來放松緊張的肌肉及筋膜,改善血液迴圈和組織彈性。

「不僅可以改善尿失禁,還能緩解盆腔疼痛。」郭玲介紹說,盆底康復治療可以幫助部份女性改善尿失禁問題,包括壓力性尿失禁和急迫性尿失禁,透過加強盆底肌肉,可以提高尿液控制能力,減少漏尿的發生,還可以放松和舒緩盆底肌肉,減少疼痛癥狀,緩解盆腔疼痛。

如果產後即進行盆底康復治療,可以幫助女性在妊娠和分娩後恢復盆底肌肉的功能和力量,預防或緩解可能出現的問題,如疼痛和器官脫垂。

「總之,透過盆底康復治療,可以改善尿失禁、性功能問題和盆腔疼痛,同時幫助分娩後的女性盆底肌恢復。」 郭玲說道。

郭玲也提醒廣大女性,除了不要諱疾忌醫,還應尋求正規的、專業的幫助,因為盆底康復治療需要有針對性的個體化治療方案,並非一個「套餐」即可。清遠市人民醫院婦產科開設有女性盆底康復專科門診,可以「一站式」解決女性盆底康復相關問題,各種裝置齊全,還配備有專業的康復治療師,以及專人指導。目前,科室已經成功為眾多女性修復盆底功能、緩解病癥。

【撰文】陳之瑜 劉秋宜 通訊員 彭可明

【作者】 陳之瑜;劉秋宜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