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育兒

人到中年才明白,是爺爺奶奶親,還是外公外婆親

2024-05-31育兒

作為孩子,常常被問到 :「爺爺奶奶好,還是外公外婆好?」

當然,不管孩子如何回答,大人們就是一樂,也不會計較。

在孩子的眼裏,誰給自己買的玩具多,家裏的吃喝更開心,那麽誰就更好。若是有老人批評自己,那就一萬個不好。

隨著時間的推移,當我們來到了中年,再去看祖輩,那就會發現實質上的區別。

01

帶娃方面:爺爺奶奶帶娃,多半是天經地義的,外公外婆帶娃,多半是幫忙。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生活的壓力很大,工作也忙碌不停。

若是有父母幫忙帶娃,情況會好很多。可是,娃給爺爺奶奶帶,還是給外公外婆帶為好呢?

從傳統的婚嫁觀念 ,爺爺奶奶帶孫子,是應該的。畢竟,孫子是自家的人,兒媳進門了,也是自家的人。

以後,孫子還要繼承家業,是家庭的希望。

就算有好幾個孫子,爺爺奶奶也會堅持去帶。除非自己身體不太好,或者為了生計而奔波,才不得不拒絕。

外公外婆來帶娃,在傳統的觀念裏,是名不正言不順的。除非是女婿屬於入贅的情況。

當外公外婆來帶娃之後,若是家裏只有女兒,還好辦,沒有誰攀比。若是還有兒子,那麽兒子不一定認可,哪有不管孫子,去管外孫的道理?

在養老的方面考慮。 以後,多數的老人,在依靠兒子養老,女兒次之。女兒遠嫁,那就更靠不住了。

既然以後要靠兒子,那麽帶孫子就是必須的。人與人的感情,總是一報還一報。對於兒子的需求,能滿足就盡量滿足。

從娃長大的情況看 ,不管娃是誰帶大的,到了上學的年紀,基本上是和父母一起生活。

娃和爺爺奶奶接觸的機會更多一些,和外公外婆也是在過節的時候,陪伴幾天。

當娃不要祖輩帶之後,又過了幾年,娃自然和爺爺奶奶更親,相對疏離了外公外婆。這也會導致外公外婆帶娃,不太樂意,在老人的心眼裏,還是希望得到一些感情的報酬。

中年人,是父母的兒女,是兒女的父母,夾在中間,對於幾代人的關系,是看得清清楚楚的。

只是在平時的親戚聚會上,不會把親人的關系,說透,打個馬虎眼就行了。說透了,總能傷害到一方父母的心。

02

中年人和祖輩之間:在平時的互動、經濟上的幫忙、孝道上,都存在差距。

人到中年,父母健康,祖輩還在,幾代同堂,好不熱鬧。

尤其是過節的時候,一大家人,圍過來就是兩三桌。喝酒聊天,都是幸福的。

但是你會清醒地認識到,平時的關系很友好,不代表在關鍵時候也如此。

我是70後,小時候家在農村,也很窮困。

祖父母在我上小學的時候,就陸續過世了。因而我對外公外婆的印象更加深刻。

每次去外婆家,都會得到糖果,也被幾個舅舅疼愛。

外婆有七個孩子,五個兒子,兩個女兒。靠一家小賣部,養活了一家人,也為自己增加了一些儲蓄。

當我初中畢業的時候,考上了中專。那年,中專畢業後是可以分配工作的。

母親很高興,又很憂慮。畢竟,這讀書的學費,母親非常為難。

母親情急之下,去了一趟娘家。和外婆商量了很久,但是外婆不願意借學費。

外婆說:「你是出嫁女,我若是把錢給你了,這幾個兒子,還不對我罵罵咧咧,這大家庭,還要不要活?」

帶著開心去娘家,留下眼淚回自家。母親的遭遇,讓我頓時明白,外公外婆的好,停留在表面,經不起考驗。

當然,我也慢慢可以理解外婆,畢竟她很老的時候,需要幾個舅舅養老。同時,外婆希望把所有的遺產,都給幾個舅舅。

我們很小的時候,確實感受了「隔代親」,但是到了中年,這樣的一份感情,自然就改變了,分出了三六九等,和養老、遺產、重男輕女等一系列的問題,牽扯在一起。

在經濟上, 爺爺奶奶會更顧及到兒子,也自然就顧及到了孫子。外公外婆對外孫,顯然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中間還隔著舅舅們。

在感情上, 從互動頻率看,我們去爺爺奶奶家,可以隨時。尤其是幾代人都在同一個地方生活的情況下。去外公外婆家,就是走親戚,是過節應該考慮的問題。

也許我們的母親,也很少去娘家走動。遠嫁的母親,就更少了。這也阻礙了幾代人的感情互動。

在孝順上 ,不知道哪一天開始,我們也會註重血脈的親疏。把父親這一邊的親戚看得重一些。這也體現了「養兒防老」的傳統思想。

現如今,一直提倡,兒女都是傳後人。但是封建思想,並沒有完全消失,還在很多家庭延續,影響到了幾代人的互動。

03

在我們身邊,還會發現一些家庭,把「外公外婆、爺爺奶奶」的稱呼,進行了模糊。一概都稱為「爺爺奶奶」。

也有家庭,在分配財產的時候,女兒和兒子是一樣的,體現出了思想的改變,也讓女兒承擔了養老的任務。

是的,都是血脈至親,應該一視同仁。孫輩對祖輩,都是長輩,都要尊重和走動;祖輩對孫輩,都要關愛,別把男孩和女孩,區別對待。

當然,不管哪一種感情,最好是,但行好事,莫問誰益。

作者:布衣粗食。

關註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