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育兒

「哭聲免疫法」真的有效?面對寶寶哭鬧,不同月齡安撫方式不一樣

2024-02-16育兒

小陳為了 達到「科學育兒」的效果 ,在兒子星星 出生前 就已經開始 大量閱讀育兒的書籍 。而令她 萬萬沒想到 的是,僅 最常見的哭鬧 一事,就讓她的 「科學育兒大業」慘遭滑鐵盧

原來才 不到2個月 的星星,這些天 夜裏經常大哭 ,尤其是 睡覺時 ,更是 哭得停不下來 。使得 幫忙照顧孩子的婆婆每次一聽到哭聲 ,哪怕是 夜裏2、3點 立即 跑到她的房間要 抱一抱、哄一哄 他。

這不僅讓 老人家無法正常休息 ,也讓小陳 擔心 如此一來,會令 寶寶養成必須要人抱、哄才停止哭泣 老實睡覺 習慣 。於是,她勸婆婆:「媽,我看 網上說 ,寶寶 哭了不要立即抱 他,不然 以後 一哭就要人又抱又哄 。」婆婆一開始還 反駁 :「星星 還這麽小 抱一抱也沒事 吧?」

「就 因為小 不能這麽縱容 他啊!從今晚開始,他 再怎麽哭 ,咱們 也不抱他 」,小陳 十分堅持這個育兒理念 ,婆婆也就隨她了。只是, 1個多星期後 ,星星還是 一到夜裏就大哭 ,如果 沒被大人抱、哄 的話,能 一直哭到將近天亮

這下子, 婆婆開始不安 了:「怎麽星星 還是大哭不止 看起來 憔悴很多 。」小陳也有些慌了,連忙與丈夫一起 帶著兒子到醫院檢查 。而 醫生 居然說 寶寶 是因為 缺乏維生素D 才會在 夜晚睡覺時大哭不止 ,又聽了小陳說起 不予理會的做法 ,更是連忙 勸到 :「你們都 不及時安慰他 心理得不到安全感 睡眠品質更差 ,能不 憔悴 嗎?」也正是因為醫生這番話,她才知道 網上 所謂的 「哭聲免疫法」 不適合自家孩子 ,還 耽誤 了他的 健康

「哭聲免疫法」真的有效?

就在 1982年 心理學家約翰·華生 在其撰寫的 【嬰兒和兒童的心理關懷】 裏提到了 「哭聲免疫法」

嬰幼兒哭鬧時 家長不應立即去抱、哄他們 ,否則會讓他們 產生「哭鬧就能獲得擁抱」 條件反射 符合「哭聲免疫法」 處理方式 是他們 哭鬧時不要理會 ,等他們 不哭後再抱

然而, 約翰·華生 大兒子雷納 在他的這種 育兒理念 下,雖然 成為 精神分析家 ,但 從小到大多次自殺未遂 ,最終在 30多歲時自縊身亡 。而 他與其他兄弟們幾次抱怨 :「我們的 父親剝奪了 我們的 所有感情基礎 沒有同情心 沒有感情上 溝通 令我們 內心十分痛苦 。」

同時,資料也顯示,雖說 「哭聲免疫法」問世時 ,在 美國 也確實 風靡一時 ,但 那一代孩子 成長過程 長大後 或多或少 出現了心理 情緒上的問題 。如 睡眠障礙、人格障礙、情感障礙 ,甚至是 精神分裂 等。故而 「哭聲免疫法」 也被 唾罵 「毀了一代美國人」的存在

畢竟,根據 眾多心理學家、育兒專家 的觀點,這種 哭聲免疫法 使得 家長沒有探尋孩子哭鬧的真正原因 ,也 不顧表達能力尚不完善 孩子 哭聲 表達 情緒 需求 ,那麽 孩子 不僅因這份 忽視、延遲滿足 未獲得安全感 感受不到家長的愛意 ,變得 更加敏感、自卑

沒能學會正確表達 方式 ,更 無法培養出同理心 感知各種情緒 能力 。還有一點就是 家長的忽視 ,還會 錯過 孩子的 需求、求助訊號 。因為對於 嬰幼兒 來說, 哭鬧 就是他們 表達餓了、渴了、身體不適 等事情的 方式

心理學家佛洛伊德 認為:「 哭泣是嬰兒完成初級思維的過程 。」同時,他還指出,在 這個過程 中, 孩子需要得到父母 撫慰、擁抱 ,才能 逐漸變得人性化 以及 邏輯化 ,也是 創造力 重要來源 。若是 無法及時得到 感受到父母的存在 撫慰 ,那麽他們 很難 幻想 現實分開 !故而 如何處理嬰幼兒哭泣問題 ,成為每一位 父母 不能忽視 事情

寶寶哭鬧怎麽辦?不同月齡安撫方式不同

1、0至6個月前:第一時間給予擁抱

心理學角度 來看,一般 0至6個月 的寶寶並 沒有很強的自我意識 ,哪怕他們 一哭 立即擁抱、安慰 ,他們也 不會產生「哭聲可以要挾父母」 想法

所以,在寶寶的 0至6個月前 ,如果他 哭泣 了, 父母 一定要 及時給予擁抱及安撫 ,讓他 明白父母對他濃濃的愛意 ,及 無論發生任何問題 都有 父母作為堅強後盾 ,為他 排憂解難 。如此一來,他的 內心 便 充滿安全感 情緒更穩定

2、6個月至1歲半:擁抱的同時也要采取其他安撫方法

臨床研究 表明, 孩子發育至6個月至1歲之後 ,他們在 心理、生理方面透過哭聲表達 需求逐漸減弱 ,隨著 大腦不斷發育 學習、模仿大人 ,他們已經 能透過簡單的手勢、表情 進行表達 。同時也 開始逐漸明白 哭聲可以「召喚」大人

故而在 這個階段 除了擁抱 外,還可以使用 逗笑、溫柔說話、輕輕拍打、撫摸 微笑 等方式 平復寶寶的情緒 引導 寶寶 使用更多元化 方式表達內心想法 情緒

3、1歲半至3歲:不必一哭就擁抱安撫

1972年 時,知名 心理學家B·阿姆斯特丹 透過「 紅點實驗」證實 1歲半至2歲左右孩子 自我意識 便 開始覺醒 ,並在 2至3歲 快速發展

故而,當 1歲半至3歲 的孩子 遇到不滿、挫折 等事情,往往會 選擇哭鬧來發泄 ,並 非主要表達需求

因此,家長們 不必孩子一哭立即擁抱、安撫 ,而更應 耐心了解 哭鬧背後的原因 引導 表達內心想法 一起尋求解決的辦法 。如此才能讓孩子 懂得如何正確發泄情緒、面對難題 挫折應如何解決 等。

碎碎念:

前進演化心理學家MortenL Kringelbach 總結:「 孩子 哭泣 一般都會 令父母苦惱、煩躁 。但 給予 孩子 足夠的安撫 哭泣不會成為彼此的難題 ,反而是 孩子成長的助力 。」也就是說, 父母 若是能 正確應對孩子的每一次哭泣 ,能讓孩子 身心健康成長 的同時,也能 變得更優秀

(本文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