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圖攝影 by 輝友Dora」
「教育孩子」,我們還是遇到一些挫折的。比如,孩子剛5歲,不太喜歡寫字。每次練習寫自己的名字,就如坐針氈,才寫一兩頁,就東倒西歪,一會說要喝水,一說說累了。妻子陪在旁邊無可奈何,我遠遠看著感覺心中有團火。忍不住發了一會兒脾氣,對著孩子說了一些「狠話」,結果孩子在睡前傷心得直哭。孩子睡後,我們反思,下面是一些具體的內容。
關於,對於一些學校要求、但孩子沒有興趣的事情,比如寫字,我們目前采取的主要方式就是陪著他,「強迫」他完成一定的作業量。但這裏面有一些問題:
1、容易讓他對於書寫這件事產生厭惡感。
2、學習效果差,可能幾個月都不會有很好的進步。
3、把學習這件事當成別人的事情,當成滿足家長的事情。
我覺得我們需要做出一些改變,首先是理念的轉變:
1、書寫這件事對他而言不難。原因很簡單,因為他的閱讀沒問題,所以到後來主要就是書寫得是否漂亮,而這不是問題。他的書寫能力,可能比同班的人發展稍晚一些,也許半年,也許一年,但不是問題,最多只是影響家長的面子。
2、還是要讓學習成為他自己的事情,而不是別人的事情。現在陪著他寫字,給他很大的壓力,只會讓孩子覺得是為了家長學習,而不是為了他自己。
3、要沿著他的優勢去引導,讓他從中持續獲得正反饋。正如在最近【 擇業的關鍵不是「我喜歡什麽」 】一文中所強調的,一個人最終能有長期收獲的地方,是他擅長的地方;換言之,是容易獲得正向反饋的地方。
正向的反饋是孩子學習興趣、自信心的來源,甚至會幫他構建支撐人生的基石。所以我們要關註他當下做得相對較好的事情,在這方面多發力。對於必須要做,但目前做不好的東西,采取靈活的態度。
其實如果畫一個四象限,橫軸是擅長、不擅長;縱軸是必須要學和不必須要學的,那麽首先可以忽略做不好的,且不是必須要學的。但是對於做的好的且必須要學的,或者做的好的、但不必須要學的,都可以加強引導。而對於做不好,必須要學的這個象限,比如對他而言當下是「書寫」,做好更靈活的迂回策略,而不宜硬攻 —— 比如更有效的方式是幫他加強手腕的力量,並且用更有趣的方式引導他在更輕松的氛圍中練習書寫 —— 當然是自己主動去練習,而不是在家長的監督下。
在理念之外,我們還需要在行為上做出改變:
1、停止陪著他寫字這件事,學會牽引他主動書寫。
2、和他一起玩感興趣的事情,比如編程、搭LEGO、用顯微鏡觀察微生物等。
3、對於他感興趣的事情,給他提供更多的支持,無論是有關宇宙、人體、化學等領域,可以給他買更多的書籍、教學內容、實驗儀器等。
反思我們自己:教育若想擺脫困局,就得先回到兒童的視角,先放下「教育」之心。教育這個詞是一切煩惱的根源。這個詞給父母很多錯誤的心理暗示,比如「我們要對孩子的命運負責,我們比孩子強…」還是讓我們回到陪伴與支持。
家長要學習成為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位朋友、一面鏡子,而不是試圖成為孩子的標桿或者指路明燈。一句話,陪伴與愛是最重要的,其它都是虛妄、是家長的ego在發病。
最後,請默念三遍:
不要挫傷孩子的學習積極性;
不要讓孩子把學習和痛苦的事聯系在一起;
要逐漸發現並培養他的特長,透過特長獲得正向反饋,透過正向反饋獲得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