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育兒

人人都經歷過的洗腦時刻:成為更好的自己

2024-01-12育兒

你還記得在幼稚園裏,你第一次被獎勵小紅花時的感受嗎?

幼稚園的小紅花,大概就是我們對外界評價標尺的最初印象。「比甲多五朵,比乙少兩朵,喏,這就是我。」—— 一朵朵小紅花幫助我們完成了最初的自我定位,也將優績主義的根本邏輯,帶入了我們的信念裏。

今天,就讓我們深入探索「小紅花執念」, 從原生家庭的形塑、績效社會的規訓等方面,對「小紅花」的隱喻進行解讀。 我們能從小紅花執念出逃嗎?構建自我價值標尺是可能的嗎?讀完這篇文章後,相信你會擁有自己的答案。

「我眼中的小紅花是……」

1) 追溯成長史

① 幼稚園(學前階段)

我想, 我們的「小紅花執念」,大多是從幼稚園開始的。

小小的我們聽懂了父母的期待,乖順地服從幼稚園的規則——知道只要配合老師的管理,好好吃飯、乖乖睡覺,「乖、聽話、順從」,就可以等待小紅花被貼到屬於自己的哪一行,可以贏得爸爸媽媽的笑顏。

拿到最多的小紅花時,我們心中湧起的,大概是自豪的感覺。我們享受著其它小朋友羨慕的目光,享受著老師賜予我們的小小特權,享受著家長的關註、愛和贊許。這些,像是隱形的小紅花,吸引著我們臣服於這套評價體系,堅持做規則中的優勝者。

② 小學/中學(學生時代)

漫長的學生生涯中,小紅花貼紙換成了成績與排名。

光榮榜雖然不同,本質邏輯卻是相似的——無論是客觀的資源與機會,還是主觀的關註與認可,似乎總是向高位者傾斜。身處其中的我們深諳其道,為了贏得那些,我們可能會命令自己適應新的評價體系,要求自己始終名列前茅,孜孜以求得到他人的認可,哪怕這意味著一場場苛刻的自我暴政……

③ 職場/社會(走出象牙塔)

從校園邁向職場,小紅花以績效的形式出現 ;從象牙塔走向社會,世俗理想藍圖定義著何為」幸福「,把小紅花和特定的消費方式、家庭結構、生命歷史的重大時間節點聯系在一起……多數時候,我們幾乎不是自己欲望的主人,我們的欲望被社會評判標尺所規訓。而這種規訓,很有可能也不是我們有意識去選擇的,而是一種被動卷入,是我們在裹挾之下,潛移默化地習得了對龐大系統的認同。

「小紅花如何吸引著我?」

2) 「小紅花」的誘惑力

小紅花執念似乎沒有終點。

它總是以顯性或隱性的方式影響著我們。成長的各個階段,「小紅花執念」成為許多人的思維慣性,影響著我們的動力系統,以及我們對自我的認知、對人生意義的理解。

① 顯性的小紅花:小紅花,成績排名,榮譽光環,他者的認可……

② 隱性的小紅花:自戀的形成;群體中的優越感;自由感……

以上是我列出的一些小紅花,既有顯性的也有隱性的,希望為你提供參考。也歡迎你在這裏暫停下來,逐個嘗試進行反思,做出自己的補充與詮釋。

而在這裏,我想和你們分享【倦怠社會】的視角,進一步談談 隱形的小紅花之一:「自由感」。

哲學家韓炳哲認為,如今的社會不再是規訓社會,而是績效社會。在規訓社會裏面,主導人的行動的動詞是「應該」,比如我「應該」完成多少作業,在單位裏我「應該」上班到幾點……那麽,在把「應該」完成的東西完成了以後,我們可能就去休息了。但績效社會裏面,人的行動的動詞是「能夠」——你還「能夠」做什麽。這導致了不止不休的自我鞭策的勞動,從而可以解釋今天社會的過勞與所謂內卷,甚至是精神內耗(因為當你不「能夠」的時候,你似乎只能怪自己)。

社會好像試圖讓我們相信: 只要你努力,就一定會過上成功幸福的人生;你有責任「成為更好的自己」,並且這種追求永無止境。 這種個人意誌似乎被過度肯定,以至於在沒有外力的情況下,我們甘願投入內卷,進行自我剝削——這遠比外在的剝削更有效率,因為它伴隨著一種虛幻的自由的感覺。

這一朵非常隱秘的小紅花,值得被我們所覺察。

「小紅花真的如此值得執著嗎?」

3) 「小紅花」的危險性

「小紅花執念」的本質:被優績主義馴服的我們。

當績效制滲透進我們的成長——這將帶來真實的生長痛。

一朵朵顯性或是隱形的小紅花,來自宏觀的體制,又或中觀的學校、職場場域,又或周圍的老師家長、同儕群體……它們在某種程度上「馴服」了我們,內化為我完美主義的自我苛責。在心理學家艾瑞克森的理論中,人們會隨著心智發展,慢慢理解到自己是整合的自我——而讓人難過的是,在自體成長重要的階段,單一價值評判體系下,許多人發展出的是似乎是假性自體。

當我們把被他人認同和喜愛的驕傲感,都建立在一朵朵小紅花之上——我們終有一天會驚覺,這樣的根基根本不值得一靠,它的本質是自我認知的錯位。

如果我們失去了小紅花,我們該怎麽辦?我們還是我們嗎?未來的某天,這很可能將我們拋入痛苦與掙紮之中,使我們在迷茫與動蕩感中自戕……最終,導向我們對真實自我的懷疑:「到底我是誰呢,我要成為誰呢……」

怎麽做?向執念深處掘進。

1. 首先,你可以思考:小紅花執念,是「我執」嗎?

① 角度1:小紅花執念之下,是否有原生家庭、養育環境對你的形塑?

也許,在家庭教育中,你的親人曾扮演績效制的支持者這樣的角色。你感受到的愛,或許是有條件的愛——當你在系統中成為優勝者,他們將強化你所獲得的正反饋,當落後於體系中的他人,他們會以強勢的話語「善意地」打壓、鞭策你,強調優勝的重要性。當然,很多時候,親人的出發點的確是善意的,也許這是他們找到的「愛」的方式。但「愛的出發點」畢竟不能赦免一切,對嗎?否則既是對傷害的輕蔑,也是責任的推卸。

我想說的是,你的執著,與早期養育者安放在你身上的期待交相呼應: 其中可能隱含著他們未竟的遺憾,他們未妥善處理的成長創痛,又或者僅僅是人性裏虛榮的部份 ——無論如何,那是他們的課題。小小的你尚不了解課題分離,尚不能分辨何為愛、何為以愛為名的控制,你從他們的言語中獲取對世界的第一印象,像容器一樣容納他們對你或好或壞的評價,以滿足他們的願望為己任——這是小紅花執念的源頭之一。

② 角度2:小紅花執念之下,是否有績效體制、社會語境對你的規訓?

我們不應該對身處的社會避而不談,把箭只是射向自己。

我想,如今的社會語境,可能仍有「成功學」的成分。比如在高考這件事上,當「千軍萬馬過完了獨木橋」,大大小小紅榜便爭先恐後地浮出水面,從媒體輿情到學校系統,有些人會一邊大肆鼓吹單一評價體系下的勝利者,一邊對著失利者輕飄飄地說一句:「也很好了」,把「參差多型,乃是幸福本源」僅僅當做政治正確的漂亮話——這是我們所面對的現實。

在敘事中,高考失利的群體就這麽被邊緣化了。也,很好,了……可是體系之下,當每個個體早已習慣於被評判,要開始相信這樣的「好」,是多麽困難的事情。

2. 其次,你可以書寫:我的成長史 -【我曾在意的小紅花們】

我想邀請你拿起筆,書寫有關」小紅花「的成長史。

【小瞬間】一書中寫道:「當創痛的個人歷史在藝術和創造中得以結晶,我們的生命就不再繼續受到它們的影響。「在書寫自己的過程中,我們透過創作將過往昇華——精神分析理論把這個過程叫做「結晶化」。

成長史的書寫,是完全關乎個人的,你可以選擇任何你喜歡的方式開展回望,比如用意識流的寫法,想到什麽詞句就任其流淌在筆下。你也可以選擇相對更結構性一些的方式,由淺入深地,從各個方面展開探索。以下便是一些你可以嘗試的書寫方式:

①【闡述】你可以對你曾追求過的「小紅花」進行梳理 ,顯性的、隱性的,曾經為何重要,如今如何看待……這樣的內在梳理與自我闡釋,會幫助你更深入地認識自己,理解小紅花之於你的意義。

②【抒情】如果你願意的話,可以嘗試回憶和沈浸在當時的情緒感受中。 無論是期待小紅花的迫切渴望,真正得到小紅花時的成就感,還是失去小紅花的痛苦,又或反思時的迷茫……盡情展開自我共情,這有助於你真正回憶起當時內心難言的需求,而非僅僅評判自己「非理智」的部份。

③【詮釋】詮釋,是賦予意義的過程。 阿德勒曾言:「決定我們自己的不是經驗本身,而是我們賦予經驗的意義。」

覺察之後,我們便有了有選擇的自由。 至少從這裏開始,我們可以停下來,建立自我的內在秩序,開始移除「我認為自己不夠好,問題全在我自己」以及「完美才值得被愛」等不合理信念;開始敢於對外界標尺發出質疑,養成一種對評價持辯證性思考的思維方式。

3. 最後,保持篤定:勇於保持不適應

我想邀請你思考:適應現狀,總是一件好事嗎?而不適應,難道就意味著無能嗎?

是否有些不適應是值得致敬的?對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是肯定的。

保持不適。

其實在我看來,「適應」是一個很微妙的詞,它似乎意味著高效地熟悉規則,不假思索地認同新的評價體系,以「盡快成為體系中的優勝者」為目的。同時它也暗含「叢林法則」的邏輯,似乎無能適應的弱者是咎由自取。

但我們需要意識到,無論是學生時代,還是工作生活,績效主義無處不在,小紅花會以各種各樣的形式出現——如果我們理所應當地要求自己只是「適應」所處的環境,主動投身「內卷」這個最偷懶的安全選擇,我們實際上是一步步被優績邏輯馴服。被馴服,也意味著我們習慣於只將自己作為客體來最佳化,輕視自己作為主體的感受、需求,漸漸與真實自體疏離……也許某一天,我們會驚覺自己陷入了自我奴役,從一個牢籠主動走向另一個牢籠,這是讓人十分難過和遺憾的事。

生命不是一塊鐘表,而是一片雲。比起「迅速適應」更珍貴的是,始終懷有鮮活的感受力、獨立的思考力,用詰問與覺察解構外界的標尺,構建內心的秩序。去觀察,去覺知,去挑戰,去體驗,去試錯…… 「至少不能只關註實然而失去對應然的想象,至少應該對現狀尚存不滿。」

這份應然的想象,包含社會學的、向外的視角,比如對小紅花本質的思考,比如對績效體制的詰問;這份應然的想象,關乎心理學的、向內的重構,是對內在信念的質疑,對獨立的自我評價體系的建構,對精神自決力的滋養;是我們的二次成長,是走向自立、為自己爭取更多自由的嘗試。

小紅花執念下,你也許會過分關註自己在外界凝視下的樣子,而缺少自我註視;你也許以為自己的價值只是一朵朵小紅花,誤認為這便是你的全部;你也許常懷「一次無能,百次無補」的恐懼,不允許自己「不夠好」,執著於「成為更好的自己」,而忘了漫長的人生中,「更好地成為自己」才是真正值得的。

也許你會想對自己說「對不起」,為曾經不夠自愛、沒有照顧好自己。但是——我們對自己的自戕,全然是自己的錯嗎?

不是的,我們知道, 這些苛刻的要求,很多時候本質是自我保護的嘗試——它是我們在對生長環境有所覺察後,對自己發出的「適應」之命令。

而此時此刻,對」小紅花「隱喻的剖析,對執念的覺察與反思,對個人成長的回望與詮釋,對」適應「的反思與重構……都是我們與自己的生命瞬間展開嬉戲的方式。我們內心的感受始終是鮮活的,它以不願妥協的堅持和疼痛的掙紮,替我們的真實自體伸張正義。

詩不僅僅在遠方,眼前也不只有茍且,從小紅花執念出逃的我們,有著思考的力氣,有著破繭的勇氣—— 這是成長的禮物,也是我們的生命詩篇。

【安慰記心理小店,一個有超多實用方法和工具的心理便利商店,歡迎來坐坐。】
同名公號:安慰記心理小店
回 兔子洞 體驗免費心理樹洞
回 平行世界 參與心理能力訓練
回 工具包 得免費心理自助工具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