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育兒

孩子一出門走路就讓抱,真的是太懶嗎?很多家長都沒弄懂真相

2024-10-19育兒

文/蘭媽談育兒

可能很多家長都沒有意識到,愛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蹲下來和孩子一起看世界

當你嘗試這樣做時,就會發現很多難以理解的事情都變得簡單多了

表嫂的女孩艷艷,是一個有些膽小的姑娘

別看她平時在家裏呼風喚雨、對誰都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可每當她一出門就拼了命地往大人的身後躲,還用小手使勁兒地拽著衣角求抱抱

如果身旁的大人不抱著她,她就一哭二鬧三耍賴,直到磨到有人抱她為止

小的時候擔心孩子走路太累、走路角力,大家還習以為常地抱著孩子走路

可沒想到,艷艷到了讀幼稚園時還依然要求家裏的大人抱著她出門

這一點,表嫂是不能容忍的,她覺得:孩子都已經那麽大了,出門還讓家長抱著根本就不像話,如果繼續慣著孩子的這種無理取鬧要求,那孩子永遠都無法學會獨立

話是這樣說的沒錯,可問題背後不僅僅是問題,也很有可能是孩子的需求性求助

當表嫂再次因為艷艷出門需要抱而耍賴發脾氣時,我告訴她先不要著急發脾氣,試著蹲下來和孩子溝通可能就會有不一樣的效果

果不其然,當表嫂蹲下來跟艷艷溝通時,她一眼就被孩子眼角掛著的淚滴所動容,也是母女倆交談幾句後才知道,原來艷艷讀幼稚園出門後仍然還要媽媽抱著走路,除了不想走路之外,最大的原因還是舍不得媽媽,她也是想透過這個方法再跟媽媽多親近一會兒

看吧,真正能做到了解孩子的,就是蹲下身相處

而「蹲下身」之所以有如此效應,無非是來源於以下幾種能量

01

蹲下身溝通

能讓孩子感受到被重視了

為什麽說孩子不聽話的時候要蹲下身交談?蘭媽認為,所謂的蹲下身交談就是語言和行動上的重視

記得蘭媽女兒讀幼稚園的時候隔三差五就各種鬧人,上學路上要抱那都是見怪不怪了,最讓人抓狂的還是一不高興就亂扔東西的任性

有好幾次,我也嘗試過蹲下身和她好好溝通,可現實卻啪啪打臉

我問她怎麽了,她頭也不擡地不理人

我對她說:「有什麽不開心的地方,可以講給媽媽聽」,她還是紋絲未動

看著怎麽溝通都懶得理人的女兒,我一度崩潰,差點拿起衣架要給她一點教訓

可看到孩子全身都在顫抖、還躲避我的目光,我馬上意識到自身態度的不足

於是,又一次調整情緒後,我沒有繼續追問她不高興的原因,而是坐在旁邊默默陪伴著,不幹涉、也不打擾

直到持續二、三十分鐘後,女兒的心情似乎沒有那麽糟糕了,她也慢慢朝我這邊靠近,然後嘗試著找話題給我聊

這是什麽,這就是溝通能力裏最需要的尊重,我們在蹲下身和孩子溝通的時候也要做到這一點

經常聽到很多家長表示「那些推崇跟孩子做朋友的教育都是扯淡,也是沒有養過孩子的偽專家」

事實上,教育也好、理論也罷,都沒有絕對性的東西,有的只是我們還沒有把一件事完全掌握透徹

有個朋友,她還告訴我,環顧她身邊那些和孩子做朋友的教育,她發現大部份家長的真實作狀就是:「你把孩子當哥們、當朋友,孩子卻是給點陽光就燦爛、一不開心就翻臉,跟你鬧絕交,就連我身邊唯一一個好脾氣的媽媽,前段時間也差點被逼得抑郁了」

我問她:「既然發現和孩子沒辦法溝通了,為什麽不暫停溝通,還要讓糟糕的情緒繼續影響和孩子的感情呢」

朋友想了想說:「是哦,我怎麽沒想到那一點」

所以呀,教育裏的主角往往是糊塗的,我們蹲下身和孩子溝通也是一樣

雖然倡導大家蹲下身和孩子溝通,但並不代表蹲下身就能和孩子好好溝通,至於溝通效果怎麽樣,還是要講究方法與技巧

只有如此,才能讓孩子真正感受到愛與尊重,然後才會自然而然地變好

02

面對面直視

能直接感受到孩子的感受

經常聽很多家長抱怨說:「明明孩子會走路,為啥一出門就讓抱呢」

先別著急生氣,孩子走路需要抱的背後真相,也更需要家長們耐心去感受、發現

親戚家的一個孩子,一歲左右學走路時就不太願意讓大家抱著她

可小家夥剛剛學會走路的時候搖搖晃晃,就跟喝醉了酒一樣,一會兒撲通摔一跤地哇哇大哭,一會兒又一步兩回頭地走不好路

有時候為了趕路,嫌孩子走路慢,家裏的大人就會一把抱起她

可沒想到,女孩並不願意,還發脾氣地非要自己下地走路

那時候女孩媽媽還以為:終於可以解放雙手了

但事實並非如此,孩子歷經完蹣跚學步的新鮮期後,態度簡直是發生一百八十度大轉彎

特別是需要出門走路時,還沒走幾步,小家夥就突然抱著你撒嬌說「媽媽,抱抱」,如果不抱她,立馬就生氣變臉,小嘴巴還嘟囔著說:「不抱我,我就不出去了」

每次到這裏,媽媽都有些不能理解,還責怪說:「都已經那麽大了,還要抱著走路,多丟人呀,更何況,你會走路、又不是不會走路」

女孩不聽,反正就是說什麽也不願意自己走路

要是再看媽媽態度堅硬,那就直接鉆進爺爺或奶奶的懷裏求抱抱

於是,本來會走路的女孩,到了讀幼稚園時還經常讓爺爺奶奶抱著上學,看似跟爺爺奶奶親近的背後,也不過是有求於人罷了

後來,有個同學嘲笑她「都已經那麽大了,還要抱著走路」,女孩聽後一路哭著回家

媽媽剛開始覺得同學說的本來就是實話,可蹲下身子幫女兒擦眼淚時,她明顯地看到孩子眼孔裏放大的防備、還有恐懼

媽媽問她為什麽要用那種眼神看著自己,女孩回答說:「那還不是因為你太兇了呀,跟個母老虎一樣害怕」

一聽這話,媽媽當時楞了半響才反應過來,也漸漸明白一個道理:原來蹲下身和孩子的面對面直視,是能直接感受到孩子的感受

當然了,孩子出門走路就要抱也是一樣的道理

任何時候,也只有我們試著蹲下身去直視孩子的眼睛,在面對面的表情觀察下你會更加直觀地了解孩子,自然也能因此和孩子有效增緩關系

03

和孩子平視

能看到平時看不到的東西

孩子哭鬧、不聽話的時候,蹲下身溝通還有一個很多家長都沒發現的問題:那就是能看到平時看不到的東西

有這一個例子

一個媽媽帶女兒去超市購物,自從進入超市開始女兒就各種磨人,剛開始的時候更是直接擋在前面要求抱著

媽媽不同意,女兒就蹲在原地不走

媽媽跟她商量「如果聽話就滿足一個要求」,女兒也沒有回應

那時候媽媽就沒什麽耐心了,她覺得女兒就是莫名其妙,也沒好脾氣地丟下她就往前面走

大概是女兒察覺到可能被拋棄的危機感吧,她嚇得趕緊追上媽媽,小手更是緊緊地拉著媽媽不松開

後來,由於是過節,媽媽直接帶女兒去蔬菜區買菜

沒想到,當時購物的人擠人場面直接讓帶娃買菜的媽媽犯起了難,她本想讓孩子在某個地方等候,可還沒有商量女兒就開始哇哇大哭起來

當時,人太多、聲音太吵,媽媽也心煩意燥地蹲下身打算跟女兒好好商量一下

可就是那一瞬間,她看到的是無數雙腳在面前走來走去,摻雜著各種難聞的味道不說,還有隨時會飛濺過來的爛葉爛菜,最嚴重的是蹲下身的那短短一分鐘,媽媽似乎還覺得自己有些難以呼吸了…

所以,有了實打實的切身體會一幕後,媽媽趕緊帶女兒逃離超市,然後還暗自慶幸說:「幸好沒有把女兒留在那樣的地方,那麽多人,如果轉個身功夫孩子不見了怎麽辦」

是呀,假如沒有蹲下身又如何能快速感受這些呢

而比起教育孩子如何優秀這件事,蘭媽認為蹲下身也許是我們教育孩子的一次次新起點

盡管蹲下身了,並不一定會完全達到預期效果,可比起嘮叨、批評、威脅類的強勢教育,孩子最終更容易受益的還是屬於前者

那麽,關於孩子一出門就讓抱這件事,大家還有哪些不一樣的建議與看法呢?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