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育兒

父母在這4件事上越「狠」,孩子越出色

2024-10-17育兒

俗話說:「慈母多敗兒。」

在【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有一個非常典型的案例。

康王氏的母親王家老太太,很縱容自己的嫡長女。

遇事偏私、犯錯兜底不說,在人命官司前面,也是盡可能地為其粉飾太平。

康王氏德行敗壞、屢教不改,因其惡毒行徑,最終落了個淒慘的下場。

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來源:豆瓣電影

可以說,父母一時的心軟,有時候可能毀了孩子們的前程,更損耗了他們將來的福氣。

劉向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在一些特定的方面,對孩子「狠心」一點,並非冷酷無情,而是對孩子的未來負責。

狠提自理能力

在社交平台上,常有人問一些常識類問題。

比如「鍋沒擦幹能放油嗎」「煮泡面是冷水還是開水」,讓網友大跌眼鏡的同時,也側面證明了這樣一件事:

不是所有人都具備基本的自理能力。

不過,在社交平台發問已經算是在積極解決問題了。很多人甚至老大不小了,還「媽、媽、媽」地問。

童年時沒有培養好自理能力的孩子,很可能成長為生活上的巨嬰。

不僅無法照顧好自己,也無法很好地適應社會。

曾在網上看過這樣一條訊息。

某位曾經的天才少年,2歲時掌握1000多漢字,8歲跳級進入縣重點中學,17歲進入中科院……

最終,卻因為「生活自理能力太差」被勸退回家。

究其原因,是這個男生的媽媽對孩子過於溺愛。

從孩子8歲起,她便包攬了孩子的所有事,包括刷牙洗臉等小事,也包括戀愛交友等大事。

到了孩子需要獨立離家求學時,卻發現自己已經應付不了生活中的所有事,也沒有人際交往能力,學習、生活全都一塌糊塗……

為了避免類似的悲劇重演,我們可以透過以下幾件小事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①設立小目標:從簡單的整理書包、鋪床疊被開始,逐步過渡到規劃個人時間、安排學習任務。

②責任分配:家中設立「家務輪值表」,讓孩子參與到家庭日常管理中,體驗責任感。

③鼓勵嘗試:允許孩子犯錯,比如做飯時鹽放多了。這是成長的必經之路,重要的是從中學習。

當然,最重要的找到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方式,並持之以恒地堅持下去。

相信父母和孩子都能在這個過程中有所收獲。

來源:視覺中國

狠塑行為習慣

巴金曾說:「孩子的成功教育,從培養好習慣開始。」

這是因為,當一件事成為習慣之後,再完成這件事往往只需要耗費最少的意誌力。

拿學習來說,從小培養了好的學習習慣的孩子,往往能用比較高效的方法去完成作業,學習的自主性較高。

而被放養著長大的孩子,雖然將來也可能因為學習興趣取得不錯的成績,可往往容易拖延,狀態也不夠穩定。

總的來說,那些行為習慣被塑造得比較好的孩子,往往能以更不費力、不內耗的姿態前行。

長遠來看,這種孩子的人生路能夠走得更加穩當。

當然,所謂成功的行為習慣的塑造,並不只是關註孩子學習方面的正反饋。

我們的最終目的,還是透過一系列的訓練和培養,讓孩子在無需太多外部壓力的情況下,自發、不費力地完成應當做的事情。

如一篇科研心理學領域的論文所說:

習慣形成後,人們既能透過有意的目標導向行為來指導行為的施展,也能透過習慣系統自動地施展行為。

為了更好地為孩子培養習慣,我們可以這樣做:

①樹立榜樣。父母自身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言傳身教,比任何說教都來得有效。

②制定規則。家庭內部設立明確的規則,如晚餐時間不玩手機,睡前閱讀半小時等。

③正向激勵。透過獎勵機制,鼓勵孩子堅持好習慣,如連續一周按時完成作業可獲得小獎勵。

亞里斯多德說:「每天反復做的事情造就了我們,然後你會發現,優秀不是一種行為,而是一種習慣。」

當我們做成的小事足夠多,自會成為磅礴的力量之源。

來源 :視覺中國

狠控花錢方式

曾在雜誌中讀到一個故事,主人公家境並不優渥,父親卻仍堅持為家裏訂報紙。

正是諸如【參考訊息】和【解放日報】之類的讀物,讓主人公形成了自己的金錢觀、價值觀:

人需要錢,以滿足基本的物質生活需求;但人不能只追求錢,精神生活的豐富、人生價值的實作同樣重要。

——【我想逆著人走】,【讀者】2024年第5期

教會孩子合理看待和使用金錢,對他們的未來至關重要。

我們常常會看到兩種情況,一種是對孩子過於大方,生活上也到了有求必應的地步;另一種則是對孩子過分苛刻,讓孩子長期處於一種貧困匱乏的狀態,無法正視自己的需求。

這兩種金錢觀教養出來的孩子,要麽是容易產生揮霍無度和「窮人家的富二代」的現象,要麽則讓孩子畏畏縮縮和「心窮」,無法擁有更大的格局和更灑脫的處事風格。

家長如何控制孩子的花錢方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們將來如何合理規劃自己的財務,並形成健康有度的金錢觀。

真正有遠見的父母,應當教會孩子如何儲蓄、如何平衡自己的需求、如何規劃預算。

比如,可以為孩子設立一個儲蓄帳戶,鼓勵他們將零花錢存入其中,並教他們如何制定預算,區分「想要」和「需要」。

【富爸爸窮爸爸】一書中的勞勃·清崎,透過對比兩位父親對待金錢的態度,深刻揭示了財商教育的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采取以下方式幫助孩子培養財商。

①設立零用錢制度。根據年齡給予適量零用錢,讓孩子學會管理。

②恰當的購物實踐。帶孩子去超市,讓他們參與購物決策,學習比較價格,理解價值與價格的關系。

③初步學習儲蓄與投資。鼓勵孩子設立儲蓄罐,甚至開設兒童銀行帳戶,學習簡單的投資知識。

勞勃·清崎:「不要為錢工作,要讓錢為你工作。」

培養孩子的財商,就是教會他們如何駕馭金錢,而非被金錢所駕馭。

來源:視覺中國

狠守原則規矩

哲學家維特根史坦說:「生活就像音樂,有規則才能有旋律。」

孩子好比樹苗,為其設定明確的原則和規矩,能讓樹幹直立向上,樹葉也更為繁茂,成長的態勢更好。

有時候,那些橫斜逸出的部份,稍有不慎便會讓人走上歧路,釀成大禍。

【簡·愛】中的女主角,命運淒慘、孤苦伶仃,放在英國當時的社會背景下來看,這個開局並不算「王炸」。

可是,簡·愛卻能用高度的自愛來保護自己、武裝自己,在一些大事面前兼顧理智和情感,捍衛自己的原則。

她愛上了莊園主羅切斯特,面對他的試探和求愛,簡·愛也曾陷入甜蜜的陷阱,答應了他的求婚。

可是,當她發現閣樓上羅切斯特的原配妻子時,即使心中萬般不舍,依然選擇了離開。

最後,她這種堅守原則、不卑不亢的態度也為她贏來了真正的幸福。

守規矩、有原則的孩子,往往能形成比較清晰的行事風格,也能在一些大是大非面前做出正確的判斷。

作為父母,我們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去培養孩子的原則思維。

①明確界限。與孩子共同討論並制定家庭規則,明確哪些行為是不可接受的。

②一致執行。父母之間要達成一致,無論誰在場,規則都要一致執行,避免孩子鉆空子。

③後果教育。讓孩子明白,每一個行為都有後果,違反規則就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恩格斯曾說:「原則不是研究的出發點,而是它的終局。」

設定規矩,並不是要限制孩子的自由,而是要教會他們如何在規則中找到自由。

來源:視覺中國

寫在最後

所謂的「狠心」,並不是要對孩子進行苛責和打壓,而是不在原則性問題上溺愛,讓孩子得到更加全面的發展。

古語有言:「愛之深,責之切。」

當我們將目光投入孩子真正需要的領域時,家庭教育的作用才進一步地凸顯。

願我們都能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忘初心、一起前行。共勉!

作者:木葉,洞庭始波,木葉微脫。

未經允許,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關註微信公眾號「讀者」(ID:duzheweixin)聯系我們,獲取授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