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育兒

衡陽特教教師劉玲琍獲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

2024-04-09育兒

「春—眠—不—覺—曉—」這樣簡單的一句詩,劉玲俐在半個小時的時間裏,一邊用手語比劃著,一邊誇張地張嘴,展示著嘴、舌、牙、喉的變化。

台下坐著8名大小不一的孩子,模仿著老師的嘴型,費力地跟讀。

這樣的一幕在過去的33年間不斷地上演。

「眼耳鼻舌身意,色香聲味觸法,用盡所有為生命解鎖,她從命運那裏奪回一副又一副翅膀,帶領孩子們飛離寂靜的牢籠,聽每一個新的發音,都開啟一個新的世界。」這是【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組委會給予劉玲俐的頒獎辭。

談及獲得榮譽後的感受,她話語平實:「我慶幸選擇了特教這個行業,它讓我創造出奇跡,以此得到了家長和社會的認可,非常感恩。」

是老師,也是媽媽

3月21日上午10時,正值一項殘疾人體育活動在衡陽市特殊教育學校舉行,校園內熱鬧非凡。

活動現場,劉玲琍一刻不停地來回走動維持秩序,規勸著「不聽話」的學生,或手舞,或加大嗓門……

「劉老師既是老師,又是媽媽。」一旁的孩子家長告訴記者。

「我們經常拗不過、管不了孩子,只有來求助劉老師。」在家長心裏,劉玲琍就是「救命稻草」。

課堂互動,劉玲琍把自己的嘴唇貼近孩子的手背,讓孩子感受氣流的有無與大小。

2008年,衡陽市特殊教育學校創辦了學前聾兒康復語訓班,劉玲琍主動請求擔任該班負責人。她一邊上課,一邊自學康復技能。

為了讓孩子發出第一聲,劉玲琍把自己的嘴唇貼近孩子的手背,讓孩子感受氣流的有無與大小,還經常把孩子的小手放在自己的脖子上和鼻子旁,讓孩子們感受聲帶的振動,找準發音部位。

在學習舌根音時,她甚至拉著孩子的手伸進自己嘴裏,讓孩子們觸摸發音時舌頭的位置。

「這樣一對一地上課,每天下來喉嚨基本是嘶啞的。」其實這些孩子的進步很微小,但劉玲琍知道,每天有一點進步,一個學期就會有一個大的進步。

課堂教學,劉玲琍耕耘特教講壇已33年。

正是透過她的有效訓練,不少學生終於可以和普通人一樣開口說話,目前已有30多個孩子康復,15個孩子進入了普校隨班就讀,創造了「鐵樹開花」的奇跡。

當這些孩子們第一次叫出「媽媽」「爸爸」的時候,沒有一個家長不淚流滿面。

以愛之名,跨越溝通障礙

劉玲琍最初從事特殊教育的想法源於小時候鄰居家的聾啞阿姨。

「聾啞阿姨雖然不會說話,但總是對周圍人釋放出純真的善意。」劉玲琍那個時候就在想,「如果她能接受教育,有了一技之長,會不會就此改變命運?」

鄰居阿姨的悲苦人生在7歲的劉玲琍心中埋下了一顆種子。

11年後,種子發芽長成大樹了。1991年,劉玲琍從南京特殊教育師範學校聾啞教育專業畢業後,進入衡陽市特殊教育學校成為一名普通教師。

劉玲琍陪孩子們吃飯。

第一節課,就給劉玲琍立了個「下馬威」。

盡管是「科班出身」,但是真正在現實中面對這些特殊的孩子,年少的劉玲琍也不免感到「崩潰」。

孩子們有的放聲大哭,有的在地上打滾,有的直接走出了教室……最後是劉玲琍一個一個拉著、哄著他們坐好······

「我該怎麽把這樣的他們‘繪’成一幅幅美麗的圖畫?」

叫他們起床、幫他們疊被子、陪他們吃飯上課、手把手教他們寫作業······劉玲琍以溫暖和愛突破溝通的局限,一段時間後,孩子們終於放下警惕,接納了她。

「這是一個很艱難的過程,很多人選擇放棄。」劉玲琍說,「我是學這個的,對這些特殊孩子的心理以及要用什麽方法來教育他們,肯定比別人懂的多一些。如果我都不願留下來教他們,那還企盼誰來?」

以師者之微光,照亮特殊孩子成長之前路

劉玲琍是一名特殊教育康復教師,也是一位聽障兒童的母親。

由於一門心思心撲在這些特殊孩子們身上,因操勞過度經歷一次流產後的劉玲琍在32歲才迎來一個孩子,可孩子八個月大時就被診斷患有先天神經性耳聾。

看到診斷書的劉玲琍眼前發黑,渾身發抖,「因為我知道特殊孩子的命運之路肯定會比普通孩子走得更加艱難。」

組織上建議劉玲琍帶孩子去長沙進行康復訓練,但她想到學生們也離不開自己。

「他們也是我的孩子,我能教好他們,也一定能教好自己的孩子!」思來想去,劉玲琍決定自己來為兒子做訓練。就這樣,她擦幹眼淚,回到了課堂,白天教學生,回家教兒子。憑著自己多年教聾生語文的經驗,她慢慢摸索著幫助兒子恢復聽力。

皇天不負有心人,兒子在一歲半的時候會叫媽媽了,在兩歲半的時候能跟正常孩子一樣說簡單的話語。

十多年悉心護養,結出了令人欣慰的「果」。劉玲琍的兒子不僅考上了大學,且成績優良、性格陽光。

為了讓更多的孩子走出無聲世界,劉玲琍從兒子身上不斷實踐總結,探索出「情景教學」「合作學習」等教學模式,自編了「舌操」和語訓教材。

身邊的同事都說,劉玲琍內心純粹而寧靜,天生善良。

雖然撫育兒子經濟有限,但她依然資助四位貧困殘疾學生完成學業;每周近20節課忙得連軸轉,但她依然第一個報名參加「送教上門」;2016年,劉玲琍曾因獲得某表彰被獎勵 3000元,她毫不猶豫地將這獎金交給學校建立學生獎勵基金……

劉玲琍送教上門。

「我最欣慰、最驕傲、最幸福的事情,是看到他們靠自己的雙手和智慧自食其力,與普通人一樣工作、生活,擁有美好的家庭,立足社會。」劉玲琍告訴記者,她最喜歡參加學生的婚禮,看到學生成雙成對,臉上洋溢著幸福笑容時,她總是熱淚盈眶。

今年3月,進京履行全國人大代表職責的劉玲琍帶去了關於「提高特殊教育學校畢業生就業率」的建議,提出應為殘疾畢業生創造更好的就業條件。她正在用力為這個群體爭取一個與普通人平等工作和生活的機會。

「老媽,你真不錯 !」聽聞媽媽近日赴北京領獎,在湘潭上學的兒子發去祝賀簡訊。

從北京歸來的第二天,劉玲琍馬不停蹄回到了她的工作崗位。除了想和孩子們分享喜訊,更牽掛著孩子們每天是否有進步。

采訪中,當問及後悔選擇這個職業道路嗎?

劉玲琍沒有猶豫,「幫助聽障孩子回歸主流社會是我畢生的事業,我從來不後悔當年的選擇。」

「不是因為現在有這麽多榮譽和這些稱號,而是看到這些學生的夢想被我點燃,在我的努力下得到了實作。我覺得這就是一個特教老師存在的意義。」

紅網時刻新聞 記者 譚倩 王敏 攝像 陽正坤 李璐 後期 歐陽璐 張廣蓉 劉明珠 衡陽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