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育兒

培養內心強大而積極的孩子,需要一套什麽樣的「心育系統」?

2024-04-06育兒

內心強大而積極的孩子有什麽特征?

美國家庭治療專家薩提亞女士有一首風靡世界的經典詩,這首詩間接解讀了一個內心強大而積極的人的特質:

當我內心足夠強大 / 你指責我 / 我感受到你的受傷 / 你討好我 / 我看到你需要認可 / 你超理智 / 我體會你的脆弱和害怕 / 你打岔 / 我懂得你如此渴望被看到

這一段非常睿智地說明了「投射」這個現象。當一個人指責你的時候,他其實是自己受傷了。為了保護自己,他指責你,減緩痛苦。但是,意識到這一點需要和情感保持距離,與情緒和平共處,實作自我內心的自覺。所以,一個內心強大的人首先是理性平胡者,只有理性平胡者才有這種覺知。

當我內心足夠強大 / 我不再防衛 / 所有力量 / 在我們之間流動 / 委屈、沮喪、內疚、悲傷、憤怒、痛苦 / 當他們自由流淌 / 我在悲傷裏感到溫暖 / 在憤怒裏發現力量 / 在痛苦裏看到希望

所謂「樂觀」,不是對負面情緒的否認和回避,而是在接納的基礎上形成的。體會各種負面感情,願意接納生命中的悲歡離合,從中看到希望和力量,我們也就獲得了精神上的自由。這裏體現了積極向上的品質。

當我內心足夠強大 / 我不再攻擊 / 我知道 / 當我不再傷害自己 / 便沒有人 / 可以傷害我 / 我放下武器 / 敞開心 / 當我的心,柔軟起來 / 便在愛和慈悲裏 / 與你明亮而溫暖地相遇

一個內心強大的人一定是能善待自己的人。一個有心理韌性的人,總是願意找到那些讓自己被善待和關愛的事,給自己恢復心理彈力的時間。教育就是慈悲,解決問題的方法應更多的是感化,如果能感化他人,則是你的功力,如不行,罪己不罪人。

心理韌性強的人,不僅願意依靠自己,也願意依靠周圍的人。「獨立、不求助、不依賴」,這是我們對內心強大的誤解。內心強大的人,願意依靠別人,以及建立強大和具備支持性的聯結。

原來,讓內心強大 / 我只需要,看到自己 / 接納我還不能做的 / 欣賞我已經做到的 / 並且相信 / 走過這個歷程 / 終究可以活出自己,綻放自己......

在最後這一段,作者給出了讓內心強大的方法。」看到自己「,即對生命保持覺知。」接納我還不能做的,欣賞我已經做到的「,不再執迷,獲得自由。「相信走過這個歷程,我終究可以活出自己,綻放自己」即是對生命的敬畏與渴望,把精力集中在自己「可以控制的部份」,承認是自己成就了自己,而不完全被環境左右。這是自尊自信的內在表現。

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素養概括為:健全人格,主要表現為:自尊自信、理性平胡、積極向上。這也是一個內心強大而積極的孩子的特質。

學校心育系統建設缺少結構化和標準化

2023年4月,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等17個部門聯合印發了【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2023—2025年)】,標誌著加強學生心理健康工作上升為國家戰略。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整個心育系統缺乏結構化、標準化和模式是當前心育教育最大的問題,具體來講有三個需要思考的問題:

一是學校心育模式需要結構化,心理課程體系標準需要更科學。缺失統一的心育模式標準,特別是課程內容缺體系和標準化。

二是教師心理咨詢能力培訓需結構化,人才培養行業標準需更完善。心理教師職位尷尬、技能退化,心理輔導缺少統一的行業標準,學校心理老師專業技能培訓和實效性欠佳,咨詢能力不夠。

三是校內外機制結構化,聯動標準需要更高效。校外聯動,沒有真正解決問題,缺乏團隊共享資源,醫療資源的不足,心理行業水平良莠不齊,心理問題比較嚴重的學生,很難得到有效的專業性幫助。

我們如何做好心育系統建設?

北區學校的心育系統建設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一、學校心育結構化:心育模式的確立和實踐

北區學校建立以來以「無痕·融合」為品牌,構建積極心理導向下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結構生態化心育模式,依托學校數據評價「綜合素質」平台,探索並實踐了「一個生態系理念,三大心理課程群落,五個融合路徑,六項核心品格」的心理健康教育實施路徑。

課程生態融合。 針對目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內容缺乏體系和標準化的問題,北區學校基於自身「覓·未來」課程體系,構建起完整的「覓·未來」心理課程體系,包括覓知·心理基礎課程,覓行·心理拓展課程,覓思·心理融合課程,覓趣·心理社團課程,覓雅·心理活動課程五大課程型別,從縱向銜接到橫向貫通,為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落地提供了頂層設計和保障。

人員生態融合。 關於中小學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預防比解決更重要。為了及時發現學生的情緒心理問題,北區學校建構了從班級心理委員、班主任團隊、兼職心理教師到專職心理教師、專家心理醫治團隊的心育團隊路徑,分別承擔日常關註、心理篩查、及時疏導、適當幹預、專業治療的職責,實作全員心育生態結構。

家校生態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離不開家校社協同,北區學校積極構建共育生態,透過家長沙龍、家長講堂、家長工作坊、家校直播間、家長督學、導師家訪、學生成長作業等一系列活動,打造「6+2」共育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空間生態融合。 空間服務於課程,北區學校一共投入專項資金400多萬元系統建設了1000多平米的心理空間,取名為「悟」園;包括成長中心大廳、心理輔導中心、生涯體驗館三大中心,內設感統室、4間個輔室、2間團輔室、2間生涯體驗活動室,加上沙盤室、放松室、家校會談室、心理辦公室、心理測評室、心靈花園(閱讀區)等12個設施完備、功能齊全的功能分區,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課程體驗和心理成長的空間保障。

五育生態融合。 在2018年北區學校籌建之初就提出「評價立校」的教育主張,從五育並舉入手,建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模型,在根本上撬動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根源。在北區學校,學生的學期評價,不再是一張簡單的成績單,而是一本厚達52頁的個人成長報告,涵蓋學生習慣養成、學業水平、藝體素養等多個維度,評價全面、科學、客觀,是對學生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展狀況的監測與個人化精準評價,徹底打破「唯分數」的頑疾,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孩子們單一學業評價帶來的心理壓力。

二、心理老師成長結構化:咨詢能力結構化與標準化的逐漸落地

人們常說,不快樂的大人怎麽能培養出積極樂觀的孩子呢?作為對學校教育生態系中對孩子影響最大的核心圈——老師群體,我們的專業素養和內心的豐盈直接影響著我們孩子的身心健康。

一支專業化的師資培訓隊伍。 為了提升全體教師心育能力,切實打造一支理論紮實、技能過硬的心理專兼職隊伍,推動全體教師心理健康工作技能的提升和心理健康工作水平的發展,助力學生健康成長,北區學校邀請清華大學、華南師範大學、溫州大學等專家團隊對全體專兼職心理教師團隊進行了標準和序列化培訓。

一套標準化的師資培訓內容。 培訓內容涵蓋學生個體咨詢、學生團體輔導設計等心理輔導技能,以及學生學習動力系統的輔導和幹預,形成一套完整的結構化會談技術、結構化咨詢技術、結構化輔導技術、結構化督導技術。作為專兼職心理教師,學校定期邀請專家個案和個人成長督導。標準化的專業培訓內容讓心理工作團隊和全體教師的心育能力得到了提升。

一套個人化的心理支持系統。 在學校積極人文關懷的文化影響下,教師之間關系融洽,學校從生活福利的關照、豐富多彩的教職工文娛活動的組織、不同層級的教師團體沙龍的開設,個人化的心理支持計畫的展開,有效構建起校內教師心理健康的支持系統,真正讓職業幸福和內心豐盈的老師去培育學生積極的心理品質,落地學校「身心自然完整,未來自由勝任」的育人目標。

三、市鎮校三級聯動結構化:市鎮校一體化的思考

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解決已然不僅僅是學校的責任,更需要社會各界的聯動與合力,尤其對於那些因心因性問題而主動輟學或休學的孩子,他們是一群可憐的孤獨的漸漸被遺忘的群體,我們團隊利用周末和節假日走訪了區域近一百個輟學孩子家庭,看到一個個休學孩子空洞的眼神,一個個痛苦無助的父母的奔潰,內心感到深深的刺痛。

中小學心理健康在社會各層面缺乏聯動,未形成休學危機分級與休學預警系統,導致社會層面面對休學家庭的專業支持和幫助不足。由此,我們在專家團隊驗證的基礎上提出構建預防-預警-幹預一體化的市、鎮、校三級聯動機制的探索和思考。

三級聯動機制是對教育部等17部門聯合印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2023—2025年)】的呼應和落實。它的是指各部門加強組織領導與協調,將兒童青少年心理服務作為學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環節,健全市、鎮、校心理健康教育三級聯動系統;衛健、教育、共青團等部門緊密配合,協同推進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進工作,完善涵蓋轉介、診療、康復等環節的心理高危學生幫扶閉環機制,為兒童青少年構建積極心理環境。

一是統一組織架構。 政府統一布署,市級心理健康教育專委會和指導中心專業引領設立心理健康服務機構。

二是統一人員配置。 市衛健委精神類醫生和學校心理心理教師各一人組成兩人每周常態輪值。每周三晚開展線上專家督導會議。

三是統一場景建設。 心理健康服務機構整體設計符合環境、心理聲學、色彩心理學等要求布局及裝置配置。

四是統一流程規範。 心理健康服務機構制定一系列規章制度,定期指導學校進行心理篩查。

五是統一平台管理。 心理健康服務機構研發或采購小軟體平台。雲平台包括心理測評、危機預警、心理檔案、線上問答,心理咨詢預約、心理音視訊課程等多種功能。

來源 丨 根據作者在 第十屆中國教育創新年會 的演講整理

責編 丨陶小瑋

美編 丨張天禹

執行主編 丨張凱